第72章 忠貞秦良玉

第72章 忠貞秦良玉

“改稻爲桑”

這四個字是嘉靖年間搞出來的一個政策,將浙江大半田地改造成爲了桑田,生產絲綢。

用比較現代化的話來說,這叫產業升級。

但這樣的升級,導致了一個尷尬的事情。

南直隸的百姓見到浙江百姓日子因爲改稻爲桑變好後,他們也紛紛效仿,然後就導致了南直隸和浙江都改稻爲桑,大半田地都是桑田。

這樣一看,因爲改稻爲桑,百姓有了更好更舒服的生活,朝廷也可以用雜項增加稅收,似乎局面大好。

但這樣的大好下隱藏着一種危機。

南直隸和浙江聚集了天下三分之一的人口,如果大明朝實際上有一億五千萬人,這裡最少就有五千萬人。

原本當地的耕地種田後,不僅可以養活五千萬人,還能產出多養活一千萬人的糧食,因此可以北上支援北方,這是一件好事。

可朱由檢不可能又去耍政治手段,又去打仗。

好像你遇難的不是一艘船,而是一整批漕糧一樣。

所以想出一個穩妥,又不刺激得利黨派神經的辦法,是朱由檢必須要做的事情。

“嗯?”聽到這話,朱由檢有些不好的預感,接過手書一目十行。

到了這個時候,原本在原產地不過三百文的一石糧食,運到北方就能賣出八九百文一石,利潤翻三倍。

歷史上沈廷揚在崇禎支持下運漕糧走海運,只是運一批漕糧,就爲崇禎省下了數萬兩銀子,讓北方稍微喘息,可見糧食的重要。

他從滿桂的講述中走了出來,並在第一眼就看向了楊漣。

要動海運,必須先把皇帝的威嚴推到最高,而推動皇帝威嚴的事情,無非就是打仗和政治手段罷了。

想到這裡、朱由檢也收起心思,對滿桂、孫應元、戚金等人道:

“楊給事中認爲,若是走海運,運糧食前往遼東可行否?”

因此、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開始崛起。

朱由檢的話,讓所有人看向了楊漣,而他也不是傻子,只是開口道:

朱由檢一開口就試探起了楊漣,只因爲楊漣是東林黨中,少數背後沒有既得利益團體站隊的大臣。

又或者、如朱由檢老祖宗中的明憲宗朱見深一樣,兩手抓。

商稅和雜項對於齊黨和楚黨並不重要,對於浙黨比較重要。

“我明日會啓程返回京城,返回京城之後,會要求各地布政使司張貼告示,將御馬監募兵的要求,還有開墾燕山腳下荒地的事情傳告百姓。”

可如果一下就想着把最大的病痛幹掉,那麼只會讓它猝死。

如果連楊漣都不敢直面海運,那麼其他東林黨就更不敢了。

“滿桂你派人回宣府招兵,順帶看看戚老將軍的練兵之法,有沒有什麼可以借鑑的地方,暫時監督代管羽林三衛。”

東林黨的支持者都是鄉紳,他們也是靠糧食土地吃飯的,很難保證他們和漕糧的事情沒有關係。

朱由檢見他不說話,也沒有說什麼,而是帶着王承恩退了下去。

信中內容並不多,只是一句“秦良玉已領酉陽白桿兵三千北上”。

漕糧被扣下盤剝,養活了江南的百姓,但北方可還需要糧食呢。

他們的糧食從哪裡進口?很簡單,只有四川和湖廣、江西三地的糧食能滿足他們的胃口。

但是對於糧食、誰動便死……

朝廷會責問南方漕糧爲什麼不到,四川、湖廣、江西官員會把責任指向江南,但江南會找各種理由搪塞。

至於那艘船是怎麼沉的?誰得利自然便是誰動的手。

要麼如嘉靖一樣,把整個朝廷玩在鼓掌之間,要麼就像明成祖、明太祖一樣,連番大勝。

若是小心翼翼,一點點的把各種小病祛除,那麼還能再活一段時間,但大病還是會爆發。

因此他只能靠好皇兄了……

可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人是五千萬,因此也就代表有兩千萬人需要進口糧食來吃飽肚子。

那就是改稻爲桑後,原本能養六千萬人的耕地被砍去一半,現在只能養活三千萬人了。

倒是兩人離開後不久,一名錦衣衛突然拿着手書向着朱由檢走來,並遞上道:

“殿下、事情有變,您恐怕要知道一下……”

楊漣隱晦的提醒着朱由檢,這也擺明了,楊漣想做,但他如果做,東林黨內部肯定也會反對。

只是眼下、有政治眼光和手段的人太多了,別說朱由檢,便是把好皇兄一起綁上賊船,估計結果也是兩兄弟落水而亡。

因爲他是真的敢殺人,而且一殺就是殺全家。

但當時的局面是,天下已經被流寇霍霍了,齊黨、楚黨、浙黨、東林黨之中的能臣,都被天啓、魏忠賢、崇禎三人二十幾年的制裁中幹掉了。

這個時候北方因爲漕糧晚到,糧食開始漲價,甚至出現饑荒。

說完這些、朱由檢沒有再說什麼,戚金三人拱手作輯,曹化淳點了點頭,而楊漣則是閉口不談。

大明朝眼下就好像一個百病纏身的老人。

朱由檢想要運漕糧直接前往遼東?可以,百官不攔着你,但是你的海船隻要有一艘出事情,朝廷上屬於齊楚浙三黨的官員就會彈劾你。

“化淳你留在軍營,明日替我接待石柱兵和秦將軍,後天工部的武功三衛工匠抵達,便可開始動工修葺皇陵。”

三省糧食收穫的時候,他們會用高價將糧食購買儲存,隨後將漕糧賣給江南百姓,攫取第一筆利潤。

可正如剛纔所說,這樣的好事是有一種危機的。

剩下一羣酒囊飯袋,只能糊弄崇禎,卻不敢坑崇禎了。

“若是事情對朝廷有益,自然可以辦事,但殿下需要想想,大明朝還經得起殿下折騰幾次。”

與增收商稅不同,糧食是這個時代所有黨派獲利的一個最簡單,最容易獲取的牟利工具。

在這個時代,能翻三倍的利潤,可以說完全激起了人心之中的惡念。

因此、他們將漕糧轉移到了這三省身上,並且三省漕糧運抵江南後,還會被扣下,先用高價賣給江南的百姓,攫取利潤。

因此利己的江南商賈集團就開始利用另一種手段來攫取利潤。

朱由檢沒有想到、秦良玉在派出了秦邦屏等三千石柱白桿兵後,又在短時間訓練了三千酉陽白桿兵北上。

這麼一來、他想要圍剿奢崇明的計劃就有了缺陷,但從另一面來說,這也代表他在北方的牌要更好打了。

“必須得把圍剿奢崇明的計劃改一改了……”

皺着眉,朱由檢在心中想到了這一點,隨後便收起了手書,準備收拾東西,明日返回京城。

(本章完)

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106章 愚民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56章 盡是空餉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53章 領兵要點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33章 客氏惱怒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76章 浙黨勢大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32章 百般無奈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353章 分憂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490章 師徒第8章 初嘗權力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8章 狂攬人才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8章 初嘗權力第34章 奸宦毒婦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466章 終末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48章 狂攬人才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136章 出塞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527章 盛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