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浙黨勢大

第76章 浙黨勢大

“方法很簡單,那便是找幾個毫無背景的人,以商賈的身份,從事南糧北販的行當!”

朱由檢一開口,朱由校便覺得腦中靈光一閃,當即追問道:

“弟弟的意思是,不走朝廷,而是拿出一筆銀子,叫人去買糧北販?”

“正是!”朱由檢解釋道:

“走朝廷的路子,內閣和六科都可以駁回聖旨,正面對戰不利。”

“倒不如直接扶持一些沒有底子的人,從四川、湖廣等地購入足夠多的糧食,隨後順江而下,走海路北上,運抵遼東。”

“這……”朱由校聽後,皺眉道:

“可大海洶涌,若是海船出了什麼事……”

“哥哥勿怕。”朱由檢安慰道:

“這事情不可能一分錢都不賺,不然便是哥哥的內帑歲入六百萬,也撐不住遼東三百萬百姓。”

“最簡單的便是哥哥拿出銀子,隨後在四川、湖廣以三百文,四百文購入足夠多的糧食。”

“糧食可以現在江南一帶販賣,等取得了江南士紳、官員的信任,再加入北上販賣糧食的路子。”

“三百文的糧食,運到江南便是五百文,運到遼東便是一兩。”

孫如遊緊皺着眉頭,倒是左側一名官員突然道:

“景文兄,這次五殿下急匆匆的樣子,恐怕又要掀起什麼事了。”

“兵權還是要管的,最少把羽林三衛撤回來。”方從哲打着圓場,但躺下的姚宗文卻道:

鹽酒礦茶絲綢……

江南商人大多爲海商,看不上這點利潤。

數百艘船,成本便是幾十萬兩,再購入足夠裝船的糧食,那麼成本又是幾十萬兩。

想到這裡、朱由檢便點頭道:

忽的、朱由校開口了,而王安也湊上前。

先不說裡面站着好多明朝藩王,便是南方的勳貴也是一大批站在其中。

一次性拿出上百萬兩,這種商人太少了,並且早就壟斷了各個行業。

“雖說英國公不想召回羽林三衛,但那羽林三衛空餉大半,加上御馬監那邊也是如此,恐怕五殿下想要練兵也沒有人用。”

“就御馬監的歲入,怕是養不活這三萬兵馬,到時候五殿下就知難而退了。”

並且以他兄弟二人的身份,隨便叫一些水師賣出舟船,便能獲得數以百計的船隻。

這劉巡按聽到方從哲的話,也知道他說的是什麼,因此只能閉上了嘴。

只要三年後這數十萬畝開始有產出,那麼後續就能擴大。

“司禮監走出的奏疏需要盯好,關於茶引和鹽引的事情,不能讓五殿下弄到手上。”

“看來我們小看先皇留下的這兩位了……”

“賺錢的門路很多,只要五殿下願意,大筆商人會向他投來名帖。”孫如遊打斷了姚宗文的話。

“倒是巧了!”一名官員忽的譏諷道:

雖然不如後世吹噓的年入千萬兩那麼多,但五六十萬兩也是有的。

“內帑還有多少銀子?”

對於那羣商人來說,只要朱由檢向朱由校求些茶引、鹽引,恐怕每年交上幾萬兩銀子十分簡單。

只要有百萬畝耕地,哪怕三十賦一,按照大琉球的氣候特性,一年貢獻幾萬石糧食和十幾萬兩雜項還是比較輕鬆的。

到時候大明真的要亡了,他就帶着好皇兄,解放自己跑南洋去。

他是當初梃擊案的第一個審理官,由於曲庇犯人張差,前幾日被東林黨人王之採再度彈劾,眼下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這五個行當可比糧食要更加暴利,糧食朱由檢還能插一手,但這五個他是萬萬插手不進去的。

再說難聽一點,他直接擺上水師,在那裡做一個攔路虎,把鄭芝龍的行當提前給幹了。

除去船隻和工錢,恐怕第一趟就能賺幾萬兩。

“如此數次,百萬銀子很快便能連翻數番。”

“什麼辦法?”孫如遊有些譏諷道:

“御馬監本就是天子選鋒,加上有自己的草場皇莊、可以說自給自足。”

“倒不如直接想辦法,叫那五殿下妄圖掌控御馬監的想法破滅?”

“嗯……吃飯!”或許是對這件事不上心,朱由校見朱由檢不再說後,便和他開始聊起了昌平的一些趣事。

因此走糧食才能救遼東,才能賺錢,讓他養得起軍隊。

“……”聽到這話、朱由校微微皺眉。

三百文一石的糧食,從四川運到江南,賣五百文錢,那麼三十萬兩,便能收穫五十萬兩。

“吃空餉被京察的時候,對我等好聲好氣,眼下需要辦事了,卻知道自己吃空餉的事情了。”

也就在他們聊着的時候,文華殿的一個偏殿內,幾名官員也端坐着,氣氛嚴肅。

“好了,劉巡按,眼下好事先想想你自己吧。”方從哲皺眉開口。

“王安!”

“哥哥放心、這件事情就交給我就行了。”

各種加起來,六七十萬兩銀子和幾萬石糧食,足夠他養一支一萬多人的人馬了。

從語氣中朱由檢能聽出,好皇兄並不認爲自己能辦成這件事,但朱由檢卻對自己有自信。

“尚有二百三十七萬兩……”王安老實回答,而朱由校聽到後,只能對朱由檢道:

“朝廷需要用銀子的地方還很多,我先拿三十萬兩給你,若是此事不成,弟弟就收手再想其他吧。”

他不是傻子,知道這樣做是可行的,因爲江南官員是得利的一方。

殿內、最先開口的是方從哲,他稱呼着孫如遊的表字,而孫如遊聽到他的話後也道:

因此、面對這樣的局面,孫如遊想了想後纔開口道:

得到了提醒後,他閉上了嘴,倒是姚宗文道:

“眼下又是五殿下掌兵,除非萬歲對五殿下起了疑心,不然不可能叫五殿下從御馬監中撤出。”

“我曾問過英國公,他的意思是、羽林三衛空額太多,弄回來也是麻煩事,不想沾惹。”

“細細想來,那浙兵本就是去了昌平後,纔有了南下募兵的本錢,也纔有了萬歲妄圖叫他們押運漕銀北上的想法。”

大琉球單單平原就可以開墾數千萬畝耕地,只要人夠多,他完全可以在三年內開墾數十萬畝。

實在不行、他就叫好皇兄把自己的藩地封到大琉球去,直接提前登陸大琉球,招募饑民,開墾田地。

“只要控制了這些,就御馬監的歲入,一兩萬兵力無足輕重。”

“至於戚金那邊,還是派人去試試,能和解最好,實在不行,就用上別的手段。”

“嗯……”此話說出、所有人紛紛點頭,並在確認無事後,紛紛退去。

只有那孫如遊,眼神陰鷙,心裡不知道在想什麼……

(本章完)

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75章 回京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112章 落幕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465章 拂曉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10章 局勢艱難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495章 復起孫傳庭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430章 檢在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