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收官

大雪來得很快,八月十五前後居然就落下了,讓人心頭蒙上一絲陰影。

遍數最近十來年的天氣,突出一個極端。

有時候連續幾年很正常,讓你覺得好日子來了,但突然冷不丁就來個極端災害,讓你好好清醒一下。

三年洪水過後,一直到今年的冰雹、暴風,中間差不多有九年時間是比較不錯的,雖然同樣災害不斷,但多侷限於一隅,沒有蔓延開來,且沒有連續災害--這一點最重要。

天越來越冷了。

故老相傳,天一旦變冷,沒個幾年走不出來,而幾年後的所謂走出來,可能也只是變冷途中的一次小反彈罷了,未來誰都說不清楚。

邵勳看着四野紛紛揚揚的大雪,又看看滿地枯黃的牧草,心有所感。

這一輩子,奔到東來奔到西,忙得腳不沾地,到頭來還有許多事情沒來得及做。

時間啊時間,走得怎麼那麼快。

他還要平滅慕容鮮卑,還要繼續深化草原佈局,還要收復西域,還要滅掉東晉,還要逐步清理那些歷史遺留藩鎮,還要不斷移風易俗,還要度田,還要給南下的中原士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還要讓太學、國子學考試選

官成爲定例,還要大力發展商業,還要給府兵延壽,還要在西南地區建立完備的羈縻體系,還要……

事情太多了。

大半輩子在給漢魏晉三朝還欠賬,他終究只是個奠基人,或許第二代天子能在他的基礎上縱橫捭闔,一遂大志吧。

初登基就能接手老子留給他尚未來得及墮落的數萬禁軍、上二十萬府兵以及各種鎮兵、胡兵,手握這麼一柄大錘子,只希望別看誰都是釘子想去錘一下。

遠處響起了高亢的呼喝聲。

邵勳回過神來,自失一笑。老天可不會再給他五百年,還是抓緊當下,能做多少是多少,直到死的那一天。

“陛下。”馬車駛來了過來,王氏從車上下來,輕聲說道。

邵勳快步上前,先爲她緊了緊身上的皮裘,然後輕輕拂去臉上細碎的雪花,責備道:“大冷天的,怎麼還出來?”

王氏似是有些享受他的這種關心和擔憂,眉宇間的陰鬱散去了許多,有些話便不想再說了,只靜靜站在他身旁。

“平城還是你的。”風雪之中,飄來了邵勳的一句話。

王氏嗯了一聲,都不問爲什麼。

她的命運,似乎一開始就是被設計好的。

一開始或許有過機會,但她沒把握住。不,或許那稱不上機會,只是一個虛幻的泡影,在一開始她們母子壓根離不開樑國的支持,不然根本穩不住局面。

而當她穩住局面,可以有所作爲時,力真都已經生下了,阿六敦也懷在肚子裡了,什翼犍與她分道揚鑣,她失去了最後的選擇機會。

怪誰呢?怪什翼犍不體諒她委身於外人的難處?好像也怪不了。

怪自己權欲太盛?一開始也不是這樣的,她最初真的是在爲什翼犍找活路。

走到今天這一步,他們母子都有錯,又都沒錯。

“現在敢爲什翼犍說話的人幾乎沒了。”邵勳說道:“先看着他。待到明年東木根山諸戍、沃野鎮諸戍修建完畢,人員安置齊備,就讓他來洛陽吧。朕賜他一宅,給個閒散官,城外劃幾頃地,募個十餘戶莊客。過幾年,給他張羅婚事。只要他老實,一輩子富家翁足矣。”

“至於代國,朕還沒想好。”邵勳嘆了口氣,道:“我的野心太大,但又覺得以現在的國力,恐怕好高騖遠,力有不逮,始終難以抉擇。”

“你的野心?”王氏第一次聽到這種話,她走了過去,輕輕挽住邵勳的手臂,道:“有多大的野心?”

邵勳笑道:“難以對人言。”

說這話時,他腦海中飄起的是唐初的場景。

他這會的人口應該比李世民貞觀前期還多一些,整體國力相當。

但大梁朝這個人口是包括大量胡人的,而唐初已經完成民族融合,這是很大的差別。更別說,這會還有世家大族佔據大量資源,和唐初又不一樣。

而且,南北朝混戰再不好,但有一點,此時很多胡人佔據多數的地方,在唐時已經沒什麼胡漢分野了,你甚至可以說全是漢人了,因爲獨孤、賀蘭、宇文、拔拔(長孫)、統豆陵(竇)、拓跋(元)、屠各(劉)等胡人氏族全部融入漢人羣體了。

河套那一片這會不是鮮卑便是雜胡,唐初卻是樑師都、張長遜等人的地盤。代國現在覈心的馬邑、平城,隋末則是劉武周的地盤。

差別太大了。

簡而言之,別人開局就擁有的東西,他得自己創造、經營、穩固。

現實能支撐得起他的野心嗎?邵勳舉棋不定,在沙灘上進一步構造建築是非常危險的。

“罷了,我總有一樁好處。”邵勳突然笑道。

王氏靜靜地看着他。

“至少慕容氏、高句麗還沒被養肥。”邵勳說道。

“你若伐慕容,便該聯合高句麗,一起討伐。”王氏說道:“若覺得高句麗不順眼,自可在料理完慕容鮮卑後,驅降兵討伐。”

“都讓你算死了。”邵勳笑道。

“天下之人,誰沒被你算計呢?你好像能看破迷霧一般,別人卻沒這份眼光,敗得不冤。”王氏說道。

“正因爲能看破,有時候才更着急,你不懂。”邵勳說道。

“阿爺。”馬車邊響起了脆生生的呼喚。

元真和阿六敦牽着手,走了過來。

他倆本在馬車中玩耍,見母親久久不回,便跳了下來。

大雪天中,一雙小兒女穿得像個小毛球一般,煞是可愛。

元真走過來後就站在那裡,阿六敦則開始自動攀爬,順着邵勳的腿一步步往上,動作熟練無比。

邵勳將女兒抱起,親了紅撲撲的小臉蛋一口。

只要沒忙正事,阿六敦就像他身上的掛件一樣,怎麼都不肯下來。

遠處又響起了馬蹄聲。

親軍整裝待發,千餘騎奔涌而出,上前迎住了一支班師而回的隊伍。

“最後一支了。”邵勳看向東方,說道。

濡源那邊有部落沒來陰山卻霜,還悍然發動叛亂。不光如此,他們還與拓跋約那的舊部攪和在一起,漁陽國基本算是滅在他們手裡了。

“當初我就說給那不可信,殺了他你還怪我,還把他的部衆索回,現在看到了吧?”王氏聽到了,白了邵勳一眼,道:“他們跟給那那麼久,早就喪心病狂了。”

“早就喪心病狂了。”阿六敦掰着邵勳的臉,奶聲奶氣地說道。

王氏、元真都笑了。

邵勳無奈地承受着女兒的“嘲諷”,看向策馬而來的童千斤。

“陛下。”童千斤下馬行禮道:“烏洛蘭、拾賁、紇骨(拓跋十姓)及王氏烏桓會攻叛軍,斬首七千餘級、俘萬人,餘衆潰入宇文氏界內。”

“殺得這麼狠?”邵勳驚訝道。

他懷疑俘虜的都是女人和小孩,車輪以上的全死了。

“快入冬了,諸部都遭災了,手就黑了點。”童千斤說道。

“阿爺,‘手黑了點’何意?”阿六敦問道。

“阿六敦,這就是殺人的意思。”元真耐心地給妹妹解釋道:“各部過冬艱難,養不活那麼多人,就只能搶別的部落,殺其男丁,掠其糧畜。”

阿六敦愣愣地聽着,竟然沒感覺到害怕。

邵勳暗道幸好他把元真和阿六敦都接到洛陽了,若再被王氏帶着,完全就是一副草原人的價值觀了。

元真這纔回來幾天啊,談起殺人面不改色,不知道的還以爲他十八歲了,其實還是個八歲的孩子。

“宇文乞得龜那老物躲哪裡去了?還活着嗎?”邵勳問道。

“上次露面是在作樂水(西拉木倫河),數月前的事了。”童千斤說道。

“老奴躲那麼遠,哪還有點單于的樣子。”邵勳氣樂了,說道:“宇文十二部沒殺了他另立新單于,真是厚道人了。別理他了,宇文鮮卑我看也快要散架了。乞得龜之下第二人是誰?”

“東部大人逸豆歸。”童千斤說道:“此爲專門抵禦慕容鮮卑之人,乞得龜失了勇氣,便讓逸豆歸領軍征戰。”

“請他出面交涉,令宇文諸部交還逃人。”

“遵命。”童千斤領命而去。

“東邊的事情解決了。”邵勳說道:“現在就剩西邊了。車焜等部剿滅,今年就結束了。我打算把新軍十營帶去洛陽就食,其奴隸、財貨暫留東木根山和平城,你遣人看好。明年草場劃分完畢、城邑初完之後,其再北上。”

“我還能管幾個人……”王氏白了他一眼,說道。

“阿孃還能管我。”阿六敦小聲道:“都不讓我吃蜂蜜。”

“朕的女兒,便是海里的大魚都能吃。阿孃不給,跟阿爺回洛陽吃。”邵勳又親了女兒兩口,說道。

阿六敦笑個不停。

王氏氣得捏了捏阿六敦的耳朵,然後說道:“遙喜還得留在平城。”

邵勳點了點頭。

遙喜就是王氏五月份爲他生下的兒子,彼時邵勳還在路上,聽聞此事,親取小字“遙喜”。

“拓拔孤失國出奔,那就別要了。”邵勳說道:“朕已下旨,冊封遙喜爲漁陽郡公,領漁陽三縣。朝廷自會重新遴選官員,暫由燕山都護府代管。”

燕山都護府目前還只存在於紙面上,就連治所都暫寄薊縣,由羊忱代領大都護。

接下來可以慢慢實體化了,就從漁陽國開始。

“代國又被你扯下一塊。”王氏給元真正了正帽子,將耳朵塞到裡面,輕聲抱怨道。

邵勳不接茬,只看向元真,道:“力真,爲父常說人力有時窮,有些地方朝廷實在鞭長莫及,今後你們兄弟三個可要爭氣啊。涼城、五原、漁陽三國同出一源,阿爺看你們誰做得最好。”

“阿爺,我會用心的。”元真說道。

九月初,西邊傳來消息:乙旃部被剿滅,部衆或死或逃;車焜部遠竄,後請降。

這只是兩個最有標誌性的大部落,還沒被收拾到的中小部落見勢不妙,一部分人請降。

邵勳令其各遣嫡長子入洛陽爲質。

參加陰山卻霜的各部亦同。

除此之外,各部選送年輕子弟入太學、國子學讀書,即刻施行。

九月初十,邵勳返回平城,令燕王邵裕、秦王邵瑾前來見駕。

與此同時,隨徵兵馬分批班師,第一批人馬於九月十二日離開平城,帶着繳獲的牛羊雜畜返回洛陽,昭示着開平六年的北巡完美結束。

懸了多年的北方隱憂階段性平復。

第1276章 你們先議一議第一百六十章 南陽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1305章 三人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一百十九章 叮囑第二章 朝議第1289章 走第1118章 溫與趙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十章 契機第1301章 控制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七十六章 歸去第一十六章 遊藝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1092章 差遣第957章 西事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1059章 苦果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南陽王(上)第931章 換防第1079章 丟下第954章 結算(下)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十一章 努力第1246章 觀風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五章 風暴之眼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四十三章 重建(下)第1068章 批發官位第一百六十章 南陽第一百九十七章 堵截(下)第1253章 成果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五十八章 崔公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1068章 批發官位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三章 巴掌與甜棗第885章 改制(上)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十一章 努力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爲盟主浙東觀察使加更)第960章 新官上任(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三章 巴掌與甜棗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軍神速(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議與分化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一百九十八章 佈防第1104章 閒篇第1075章 水戰(下)第954章 結算(下)第957章 西事第1203章 歸來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雕第一百三十五章 利益第五十一章 散步第四十六章 河內與河北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十三章 臨走前的佈置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雕第890章 覺醒第一百零四章 後方(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一百六十六章 風險與機會第二十三章 首次交鋒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二百章 蛻變第二十章 一門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1197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六十四章 獵物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十章 契機第一百二十三章 富貴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略意圖第868章 新氣象第1216章 王與周第八章 你怎麼報答我?第六十章 談妥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陳郡第1253章 成果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