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未雨綢繆

鰲拜這幾年苦心經營,終於得到了回報。福臨一死,自己以輔政大臣的身份高居政治核心圈兒而志得意滿。

福臨死前的遺詔實爲‘罪己詔’,本來他親漢重滿,銳意改革是他一生中最爲光彩的政治佳績。可沒想到臨終前卻全盤否定了自己的所作所爲。也許是因董鄂妃之死對他打擊太大,臨死前已然昏了頭。

這‘罪己詔’一發,得利的是滿州貴族們。單從輔政大臣的名單中便可看到,漢大臣們被無情地排擠出了政治核心。

皇帝一死,朝廷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福臨的一封‘罪己詔’同時也使莊妃措手不及。人都死了,再改遺詔已然不及。

睿智的莊妃爲了仍能左右朝局,馬上派人到首輔大臣索尼家中提親,將索尼之子索額圖之女赫舍裡內定爲未來皇后的不二人選。

莊後的權柄算是保住了,可有一人最爲冤枉,他就是安親王嶽樂。福臨主政期間,嶽樂毫不動搖地支持了福臨的各項改革,可是未曾想,福臨死前卻全盤否定。這無疑給一直支持改革的嶽樂當頭一擊。

也許在福臨死前的一段時間裡,嶽樂已經與福臨產生了矛盾,只是史書上沒有記載而矣。否則福臨的遺詔中輔政大臣不可能沒有嶽樂的位置。但事實是嶽樂被福臨遺忘了。

失去了權柄的嶽樂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鰲拜與遏必隆首先向嶽樂發難,以福臨‘罪己詔’爲藉口,將嶽樂發配至廣東並削奪了其親王的爵位。

鰲拜有他的打算,嶽樂與錦天同是當年自己的政敵,勢必置之死地而後生。他的打算是通過尚之信之手在廣東除掉這二個人。因爲尚之信早就投靠了鰲拜麾下。

江山易主,一朝天子一朝臣。鰲拜雖然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貶謫錦天,但他卻賦予尚之信更大的權力。任命尚之信的親信吳尚龍爲廣西巡撫、尚之信本人兼廣東巡撫。事實上將錦天這個兩廣總督的權力架空了!

如今的錦天日子更加艱難,兩廣之地的財政大權盡歸尚之信。雖然此時的路已然修通了,可是尚之信卻扣着糧草不準發往韶關。

當兵的餓着肚子,如何能安穩得下來?錦天幾番向朝庭求助,可是得到的結果一直都是毫無言信。錦天也不傻,他知道是朝中的鰲拜在暗中使壞,勢要將自己手中這僅有的兵權也奪掉才肯罷休。

錦天不是個愛權力的人,可是他卻愛國。

他看到了鰲拜、吳三桂、尚之信這些人的狼子野心。如果此時自己主動放棄這微末的兵權,將來一旦有事發生,那大清危矣,國家危矣。

爲了國家他也要守住兵權,可是當兵的餓着肚子呢,能守得住嗎?正當錦天愁腸百結之時,嶽樂來到了廣東。嶽樂來到廣東直接投奔錦天而來。老哥兒倆久別重逢,自是唏噓世事變化無常!

嶽樂見錦天也是愁容滿面不禁笑道,“錦王爺,想開些吧。現在是蘇克薩哈,鰲拜一般人掌權。你我能保下一條命就算不錯了。”

錦天輕展眉頭,倒背雙手邊在廳中踱着步邊道,“我不是爲自己而愁苦,而是爲我那八萬精兵的糧草問題而發愁呢。”

嶽樂拍拍錦天的肩頭道,“鰲拜真乃無德無義之人,他與你我有仇怨也就罷了。那士兵可是國家的,他與尚之信居然連兵糧都要剋扣,真是不顧國家利益。此種小人若長期得勢,那國必危矣!”

“更加危險的是我那表哥吳三桂與尚之信。此二人野心勃勃,遲早必生事端。等到了那時,你我手中無兵,那麼我大清南方半壁必盡歸敵手矣。”錦天憂心沖沖地言道。

嶽樂握住錦天的手道,“如今朝中一心爲國的忠臣剩不下幾個了。你我哥倆需得獨善其身,能忍則忍。待得國家需要之日,也好奮起爲國效力。”

錦天皺皺眉道,“你我自當不必說,能忍一定要忍下去。可是我那韶關的八萬精兵如何忍?他們正在忍飢挨餓!”

嶽樂慢慢坐下,凝眉細思片刻說道,“當年本王遠征四川張獻忠部,因蜀道艱難,糧草調運不濟。爲保軍糧,我曾邊圍困邊讓士兵屯田,解決了大部分軍糧呢!”

錦天聞聽,激動萬分,猛地將嶽樂摟住道,“老哥呀,你一句話可是點醒夢中人了。如今並無戰事,正是屯田的大好時光。當下也只有採納老哥之法,命軍士們屯田自給自足。”

嶽樂見錦天贊同他的想法,哈哈一笑道,“還有你高興的事兒呢。如今本王被貶至嶺南正無事可做,你又要坐鎮梅州,不如將屯田之事交付於我怎麼樣?”

兩位坦蕩的君子,一心爲國着想。他們之間從來沒有權謀之思。錦天當下修書一封交與嶽樂道,“那就煩勞老哥了。這是我的委託信,你到韶關之後可將此信交於現任守將。他對你的命令必會言聽計從。”

嶽樂接過錦天手中之信動情地說

道,“錦王爺一片公心爲國,有朝一日玄燁親政,必會體念你的忠心。我們哥兒倆就一同逆境中共勉吧!”

時光荏苒,不覺到了康熙八年五月。康熙以一羣少年智擒鰲拜,結束了長達八年之久的鰲拜專權歷史。

在這漫長的八年時光裡,錦天已然由一個青壯年成了一位充滿政治智慧的中年人。在他的治理之下,梅州、潮州、韶關等尚之信不屑插足的偏遠窮惡之地已悄悄地成了粵東之糧倉。

嶽樂助錦天在韶關經營的八萬精兵如今已是兵肥馬壯,成了捍衛廣東的一支生力軍。尚之信見錦天將如此窮山惡水治理得井井有條,物豐民樂!幾番想派軍駐進,都被錦天驅趕回珠三角。

如今的廣東已然成了二強對峙的局面。錦天與尚自信各自爲政,誰也捍動不了誰。

康熙收拾掉內患鰲拜,將目光轉移到了三藩。康熙十二年春,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康熙皇帝不似福臨般優柔寡斷。遂乘勢作出了令其移藩的決定。

而後,康熙帝又對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準。在形勢的逼迫下,吳三桂也假惺惺地上疏朝廷,請求撤藩,實則希冀朝廷慰留於他。

對於吳三桂的真實意圖,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他認爲,吳三桂和朝廷對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制也。”於是力排衆議,毅然決定允其撤藩,還派專使至滇,雷厲風行地經理撤藩事宜。

康熙毅然下令裁撤三藩,同時也做了最壞的打算。他下旨恢復遠在廣東的嶽樂親王爵位。並命他火速回京統御北方兵馬,以備不測。

康熙同時嚴旨於錦天,授他擴軍招募之權。嚴密監控廣東尚之信的一切動向。二王接到皇命,深知大戰將至,皆不敢怠慢。嶽樂甚至連向錦天辭行的時間都沒有,接到聖旨後日夜兼程由韶關回到北京城。

錦天這邊也不敢怠慢,首先他從韶關急調五萬精兵於梅州。做好了應對尚之信謀反的準備。同時錦天爲了穩住尚之信,命人修書請尚可喜來梅州敘舊。

錦天的目的很單純,希望尚可喜勸解其子以大局爲重,如吳三桂叛清,且不可隨波逐流。尚可喜來到梅州後,向錦天保證:絕不允許尚之信叛亂。

送走了尚可喜後,錦天並不放心。他親自命潮州、梅州及廣西部分郡縣廣貼招兵公告,開始了大量的徵兵事宜。

(本章完)

第58章 英雄氣短第110章 頭痛第73章 烏雲寺解圍第61章 街頭示愛第102章 承德傳旨第51章 錦天勸降第30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52章 洪祖降清第138章 追查兇手第117章 計降尚可喜第110章 頭痛第75章 親密接觸第87章 陳圓圓忍辱偷生第37章 海蘭珠病逝第108章 世外桃園第99章 叔父攝政王第31章 莊妃下毒第83章 押解第6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138章 追查兇手第97章 初定北京城第70章 鼎力幫助第4章 祖大壽遇刺第26章 多爾袞回京第156章 未雨綢繆第158章 廣州兵變第71章 兵困山海關第64章 爲愛撒潑第106章 愛情與名分第89章 小皇帝拜師第80章 奇書第33章 豪格求計第37章 海蘭珠病逝第57章 絕代佳人兒第56章 尚方寶劍第137章 莊妃設計服鄂寧第8章 兵困大淩河第53章 洪祖授封第45章 情敵相見第157章 三藩反清第62章 因愛成恨第45章 情敵相見第83章 押解第71章 兵困山海關第21章 反間計第145章 雁城論兵第47章 腹中胎兒的秘密第6章 錦天從軍第5章 軍中驕子第90章 軍前受命第36章 錦天私縱吳三桂第35章 錦天妙計定戰局第150章 二鳳戲蛟龍第107章 隔閡第67章 皇位之爭第24章 表明心跡第121章 王爺收禮第125章 男人的愛與女人的愛第98章 福臨進京第154章 梟雄之心第23章 玉蟬送信第154章 梟雄之心第95章 久別重逢第45章 情敵相見第91章 奇書練兵第40章 裡應外合第30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0章 棋高一招第28章 莊妃懷孕第130章 心中有佛第164章 花房教孫第154章 梟雄之心第25章 江山美人第101章 奇女子蘇麻喇姑第38章 活捉洪承疇第108章 世外桃園第38章 活捉洪承疇第64章 爲愛撒潑第4章 祖大壽遇刺第141章 定情第130章 心中有佛第134章 鰲拜進讒言第127章 倒晦的紅娘第55章 吳三桂進京第95章 久別重逢第41章 活捉祖大壽第82章 奇書被毀第5章 軍中驕子第34章 莊妃毒死八皇子第118章 九天攬月第146章 絕色雙胞胎第122章 計服鰲拜第51章 錦天勸降第42章 迎接第5章 軍中驕子第55章 吳三桂進京第109章 愛情的結晶第31章 莊妃下毒第32章 癡情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