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章 反其道而行之

1121章 反其道而行之

鴨綠江北岸,在平壤遭遇慘敗的明軍殘兵敗將,剛剛抱着馬脖子渡過了鴨綠江,連人帶馬都成了落湯雞,旗幟甲杖盡數拋卻,實在狼狽不堪。

頷下髭鬚好似鋼針的祖成訓,渾濁的江水從頭髮鬍子往下淌,他抹了把臉,將腰間鋼刀解下,狠狠拋在地上:“奶奶的,朝廷袞袞諸公勾心鬥角,高麗棒子又會騙人,直把俺們邊軍性命打水漂,老子入他孃的!”

這位老兄的來頭也挺大,他有個女兒後來嫁給錦州總兵吳襄,生的兒子那才叫做大名鼎鼎——吳三桂!

不過這時候,做大漢奸的外孫還沒出世,外公自然也是大明朝的忠臣良將。

祖成訓職任遼東副總兵,管帶遼東鐵騎,前日朝廷有詔書下來,說入侵朝鮮的是羣倭寇,命令他率三千兵馬過去助剿。

遼東方面有點奇怪,朝鮮不是說三都失守八道淪陷,日本起傾國之兵前來進犯嗎,怎麼朝廷只提大股倭寇?

遼東總兵楊紹勳和祖成訓,一塊去問待在寬甸堡由明軍保護的朝鮮君臣,說明來意之後,李昖和柳成龍這夥人連片刻都沒猶豫就改了口,說倭寇來得兇猛,他們連照面都沒打,其實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敵人,上奏朝廷當然要極力宣稱對方勢大,否則朝鮮方面就太沒面子了嘛。

祖成訓想想也就信了,誇大事態以掩飾責任乃是做官的不二法門,朝鮮還是從中國學去的,大明官員把這套玩得溜熟,早就屢見不鮮。

何況,二十多年前的嘉靖年間,幾十個倭寇就敢縱橫大明東南腹心之地,虧得俞龍戚虎一班兒武將不要命,江陵黨一班兒文臣大力整肅,才漸漸好起來。現而今朝鮮的武備。比當年的大明加倍不堪,幾千、萬把倭寇把李昖打得屁滾尿流,倒也沒什麼奇怪的。

祖成訓可不是什麼無名鼠輩,作爲大漢奸吳三桂的外公,他家世代遼東將門,麾下鐵騎常年和蒙古、女真幹仗,是大明最精銳的騎兵部隊,他本人則是非常能打的騎兵指揮官。

兩下一合計。祖成訓覺得憑自己部下這三千鐵騎,打贏倭寇應該不成什麼問題,於是他奉命出征渡過鴨綠江,一路南下直插平壤。

路上遇到的零星抵抗,都被祖成訓猛衝猛打消滅掉了,遼東鐵騎素稱神速。他率領三千鐵騎衝進平壤城的時候,日軍根本沒反應過來,連城門都沒關就被他殺入城中,陣斬松浦家老將日高喜。

可接下來祖成訓就傻眼了,城裡根本不是烏合之衆的倭寇,而是日本經歷了長期戰火考驗的正規軍,數量也不是區區幾千人,而是小西行長率領的第一軍一萬四千人馬!

日軍從最初的慌亂中恢復過來,使用“鐵炮”。也就是日式火槍和明軍打起了巷戰,騎兵勝在野戰衝鋒,並不利於城中巷戰,而且朝鮮的街道狹窄,屋檐低矮,對騎兵行動極端不利,日軍的鐵炮手卻躲在房屋後面,把祖成訓和他的部下當成靶子打。

遼東鐵騎再怎麼英勇,也不可能在不利地形上打贏自己五倍的敵人。將士們浴血奮戰。參將戴朝弁、遊擊史儒、千總張國忠、馬世龍相繼英勇犧牲,士兵傷亡慘重。

祖成訓不得不率軍突圍。在日軍包圍之中殺出一條血路,連身邊的副將張世隆都死於非命,只帶着爲數不多的殘兵敗將逃出生天。

祖成訓不傻,吃了這麼大一個虧,他算是想明白了,朝鮮方面根本就是隱瞞戰情,故意把日軍的規模縮小很多,以便讓自己迅速率兵入境和日軍作戰。

朝鮮方面拿出申包胥哭秦庭的架勢,甚至放棄江山請求內附,渴盼明軍出擊的心情有多麼迫切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李昖、柳成龍這夥人明知日軍勢大,也故意隱瞞,哄得祖成訓先和日軍幹一仗再說。

祖成訓不恨朝鮮君臣,這夥亡國奴也就打點自私的小算盤,他恨的是朝廷袞袞諸公!

憑什麼把出生入死爲國奮戰的熱血兒郎,當作朝廷黨爭的炮灰?都說文貴武賤,那些箇舊黨清流的君子們,究竟有什麼了不起,就恁地輕賤武人性命?

想起英勇犧牲的史儒等戰友,再看看劫後餘生的這夥殘兵敗將,當初旌旗獵獵渡江去,現在偃旗息鼓渡江回,祖成訓實在不是個滋味。

“孃的,這仗沒法打,換了哪個文臣督師,都是扯不完的推諉,鬧不盡的黨爭!”祖成訓氣憤憤的朝地上吐了口濃痰,對朝廷失望透頂。

部下兒郎們面面相覷,還從來沒見自家將軍這副模樣,有人悻悻的問道:“將軍,難道戴參將、史游擊他們的血海深仇就不報了,咱們就眼睜睜的看着倭奴小鬼子在江對岸耀武揚威?”

祖成訓略作思忖:“只除非,只除非秦伯爺來督師!”

衆將士精神一振,齊聲道:“便是那位俞龍戚虎劉大刀、東李西麻皆不如的,武昌伯秦少傅?”

祖成訓嘿嘿一笑:“滿朝文武,除了他還有哪個?!”

…………

祖成訓敗績的消息傳回京師,立刻朝野震動,平壤之戰的規模雖然不大,卻是明軍與日軍的第一場戰鬥,沒想到居然大敗虧輸。

和當年倭寇在東南沿海鬧騰不同,朝鮮和京師離得近,陸上隔一條遼西走廊,海面則走天津走山東登萊都不遠,倭寇幾十萬大軍打到了那裡,連名將祖成訓統帥的遼東鐵騎也吃了敗仗,說不定什麼時候,倭寇就在登萊或者天津衛登陸了呢?

朝堂之上,萬曆皇帝朱翊鈞臉色鐵青,從御座上站了起來,“耿先生,餘先生,王先生,你們不是說只是倭寇襲擾,朝鮮方面誇大其詞嗎,怎麼前線報回來,平秀吉三十萬大軍海陸並進,九大軍團兵勢極盛,光平壤城裡就駐紮有一萬多精兵?”

豐臣秀吉出身低微,爲了當關白曾經冒充日本貴族的“平”姓——就是當年和源氏爭天下的平氏,所以明朝方面一直稱他平秀吉。

萬曆倒沒怎麼計較喪師辱國的祖成訓,畢竟朱翊鈞也不是傻子,知道其實祖成訓已經盡力了,首戰敗北不能怪前線將士,要怪只怪中樞決策失誤。

平時氣焰熏天,總擺出副忠直耿介嘴臉的餘懋學和王用汲,這會兒都不吭聲了,耿定向也神色訕訕的,老大一場沒趣。

倒是江陵黨一班兒大臣,這會兒全都冷笑不迭,曾省吾緊閉着嘴巴一言不發,如果是在十年前,他一定據理力爭,把舊黨清流的氣焰徹底壓倒,然後親自制定抗日援朝的攻略,可現在這個朝廷,現在的這位陛下,他實在沒有什麼興趣。

萬曆見狀也提不起興致,之前舊黨清流提出的不擴大事態的做法,是得到他首肯的,一則他不希望秦林重回京華煙雲之中,二則嘛他也不樂意被戰爭打亂廢長立幼的節奏。

江陵黨復起,朝政重歸平衡,正要以此制約舊黨清流,冊立皇次子朱常洵爲儲君,要是戰爭大規模展開,曾省吾張學顏等人必定一門心思撲在朝鮮戰事上,誰來幫他鉗制舊黨清流,在國本之爭中獲取勝利?

就是打着這點小九九,萬曆才贊同了舊黨清流的做法——不管是急着擁立朱常洛的,還是忙着扶朱常洵上位的,國本之爭的敵對雙方,在不擴大朝鮮戰事的問題上態度居然一致。

沒想到弄成現在這種地步,萬曆感覺自己的臉被平秀吉狠狠抽了一巴掌,生疼。

看看朝議僵住,站在文臣班首的申時行朝許國使了個眼色。

許國出班奏道:“當務之急,須得欽差一員大臣督師,揀選良將、調撥兵馬,剋期入朝作戰,方能伸張我煌煌天朝威嚴。”

說完許國就看着王國光、曾省吾、張學顏一班人,最能撫夷的那位,你們就說出來吧。

還等什麼?

沉默,一片沉默,江陵黨諸位突然變成鋸嘴的葫蘆,全都眼觀鼻鼻觀心,宛如老僧入定。

嘿,這是唱的哪齣戲?許國覺得腦仁兒有點不夠用了。

舊黨清流也心頭犯嘀咕,這會兒江陵黨還不把他們那位秦伯爺擡將出來,更待何時?

“臣保舉一人!”王國光出列奏道:“薊遼總督耿定力,撫邊有方,治軍得力,將士歸心,合該督師朝鮮,定能克敵建功!”

清流們先是愣怔,很快反應過來,心頭萬匹草泥馬狂奔而過:原來江陵黨打的這個鬼主意!

盡人皆知,耿定力是清流領袖耿定向的弟弟,職任薊遼總督多年,這次王國光保舉他去朝鮮督師,乃是一箭三雕之計:既調虎離山,讓耿定力遠離京師,陷進朝鮮的爛攤子;又借刀殺人,耿定力稍有失機,便可羣起而攻之;還含沙射影,暗中劍指耿定向!

現而今黨爭之激烈,只怕一邊說屎不能吃,另一邊也要梗着脖子說那也未必,於是餘懋學餘大嘴巴帶頭嚷起來:“臣保舉武昌伯秦林督師,武昌伯久歷戰陣百戰百勝,督師朝鮮必能剿滅敵寇,擒平秀吉獻於闕下!如若不勝,則請陛下窮治其罪!”

第14章 家教804章 我等着你270章 也無風雨也無愁119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1121章 反其道而行之808章 三塊碎屍538章 查到皇帝頭上大章668章 狼口脫險919章 都門潛流211章 第三起命案1023章 納黎萱901章 引蛇出洞301章 秦林的底牌352章 整修衙門1022章 阿瑜陀耶856章 爭渡931章 項莊舞劍552章 查訪奸邪1108章 搶班奪權567章 相府召見389章 鋸頭驗傷449章 女媧的聲音820章 拯救加拉夏六十一章 真兇是誰505章 逼死人命525章 白骨骷髏第13章 讒言第3章 蘄蛇六十七章 無臉骷髏337章 新婦回門1101章 閹人死士147章 臨時工威武六十八章 巧計尋蹤187章 完璧歸趙967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550章 罪己詔543章 弒君825章 敵人來了有獵槍320章 小常飛肘193章 順藤摸瓜525章 白骨骷髏887章 老好人也要春天379章 各自念拳經503章 薊鎮之行359章 意想不到609章 青石作證298章 秦林太狡猾1041章 兒歌三百首744章 製假的動機770章 京中來信709章 聾婆婆的提示811章 秦林的感悟第3章 蘄蛇639章 宣撫欽差823章 秦長官釣魚1033章 倒打一耙550章 罪己詔524章 獻俘七十八章 郭眉眉之死535章 誤會499章 身陷重圍219章 步步攻心1084章 海市蜃樓852章 利奇和金雞納819章 香椿樹之戀533章 李代桃僵1098章 方向相反432章 賊心不死788章 一步之差848章 夜襲245章 以牙還牙1086章 同舟共濟852章 利奇和金雞納343章 北行昂然入帝都651章 早有伏兵921章 殺雞儆猴399章 好胃口有好運氣145章 奇怪的口音七十章 秦林的大殺器490章 長公主的託付690章 鄭淑嬪958章 吐血三升1082章 花虎溝811章 秦林的感悟995章 製造內訌868章 一箭穿喉206章 不可思議的結論160章 突發情況971章 忠奸難辨525章 白骨骷髏662章 死神來了142章 火燒燕子磯910章 丟車保帥845章 劍處匣中1003章 辛虧禽獸不如930章 韜光養晦146章 沒說人話709章 聾婆婆的提示210章 車禍130章 金陵四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