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吳玠遠去的背影,吳珉與王媛兄妹無比感慨。大宋朝廷若不是還有許多如吳玠這般處在低位,卻赤膽忠心,至死不渝的臣子,情況恐怕不知還要糟糕多少。只是可惜上樑不正,大廈將傾,區區幾個吳玠又能如何?
讓王媛倍感欣慰的是,吳玠不是欲效忠朝廷而博取功名,而是真心爲天下百姓。她只希望,倘若有朝一日,北方真的來犯,朝廷能夠痛改前非,任人用賢,讓吳玠之輩大展身手,則蜀中百姓幸甚。
當吳玠早已遠去,王媛纔想起對他下跪,磕頭謝恩。王媛跪下當時,吳珉以及王信王嫿亦跪下,對着吳玠遠去的方向行三拜九叩之禮。
幾人思緒萬千,如今該何去何從,茫茫天地之間,何處是他們容身之地?王媛有意前去尋找王仁王姣屍骨,可是,戰亂之年,屍橫遍野,他們已去世幾月,如何尋找?王媛提也不敢提及。
“耆卿,哥哥姐姐,我累了,好累好累。”王媛望着吳珉與王信王嫿,只說出了這一句。
吳珉與王信王嫿,不曾回答,只是悄悄與她攜手,往山外而去。
幾人出得大山,所見之景,竟是觸目驚心。昔日美不勝收的江南,早已是滿目瘡痍,生靈塗炭。眼下正是秋收時節,按理到處應是忙碌收割的景象。就算普通無田百姓,在此時節幫助地主收糧入倉,亦能比平時多吃幾頓飽飯。人人臉上也應是多了幾分笑容。
可是,幾人見到,有些地方竟然十里無人,田地也是多半荒蕪,偶有老父老嫗在荒草叢中收割那可憐的一點被荒草淹沒得幾乎看不到的糧食。而他們臉上不但沒有半分喜悅,反而是無盡的絕望和痛苦。
王媛與吳珉以及哥哥姐姐不禁潸然淚下。原本,他們以爲,參加義軍造反起義可以爲江南父老兄弟帶來渴望已久的幸福,可是,他們想得太簡單了。恰恰相反,父老兄弟不但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遭受親人死別,田地荒蕪的災難。
就如眼前那老父老嫗,興許,他們有幾個孩子都參加了義軍,都死於戰亂,連屍骨也無處尋找。而這老父老嫗,租下地主的田地,卻未能好好耕種。那荒草叢中的幾粒糧食,連交租也不夠。喪子之痛,無糧之賦,讓這對老人往後該如何度日。
吳玠之言極是,兄妹幾
人早有深深認識,哪怕如今再給他們百萬雄兵,他們也無心再起義鬧事。都言一將功成萬骨枯,就算他們達到目的,可是得多少人爲之付出性命,天下該會多出多少眼前這般的老父老嫗?
是該放棄了,該把一切都放棄了,仇恨,尤其是仇恨。這麼些年,爲了報仇,總讓人心力憔悴,而仇卻未曾報得。那朱勔胡坤之輩,奸詐狡猾,豈是他們兄妹能夠算計對付。
今江南義軍以討伐朱勔爲由,雖然失敗,但也鬧得風生水起,朝廷震怒,可不曾聽聞朱勔有半點損失。
那胡坤更是奇異。都言朱勔權勢煊赫,在他面前獻媚之人立即可以得官。而胡坤與朱勔交情非同一般,卻沒有一官半職。這是朱勔不預官職,還是胡坤不討官職,王媛不得而知。但是,她知道,胡坤可以胡作非爲,可以借用朱勔之名義,與各州府勾結。
官場複雜,如此觀之,胡坤不要其官名,而同樣可行官職,似乎顯得更加聰明。當初,曾聽聞朱胡有谿,以爲可以利用,可是,王媛忘了,小人之交本是如此,一旦利益有損,便可翻臉,而一旦有利,就會團結,反覆無常,極爲正常。她王氏無才無權,何以離間利用?
如今大仇不但未能得報,還又失去了一對哥哥姐姐,真是得不償失,悔之晚矣。
罷了,罷了……
去也終須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王媛覺得,她應該與吳珉一起回去看看他的母親了。他的母親,也是她的母親。這麼多年,吳珉一直爲了照顧她而放棄堂前盡孝。她早應該去看看老人家。
這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偉大母親。她認爲兒子是在主持人間正義,助老攜幼,義不容辭地支持他,而她自己寄人籬下,需要別人照顧,但卻毫無怨言。
她應該去她的身邊,去照顧她,孝敬她。既然已深愛吳珉,她當責無旁貸。她不僅應該在她身邊,更應該一直陪着她老人家,直到她終老,直到永遠。
她已沒有了母親,如今亦無法兌現承諾去爲當初救她性命的大叔大娘盡孝。除了去吳母那兒,她還能有什麼地方可去呢?王媛告訴吳珉,她好想家,好想母親。
“我們回家!我們回去看母親!”
;吳珉深情的回答王媛。
“妹妹,我們回家!回家看母親。”王信王嫿安撫着她。
既已決定,幾人歸心似箭,吳珉帶着兄妹幾人,一路向西,日夜兼程。一路之上,他們只有乞討爲生。他們已在山林中輾轉數月,不食人間煙火,衣衫襤褸,容貌已如同野人。人人見之皆無比畏懼,不知其是人是鬼,盡皆躲避不及。那些父老往往閉門不出,何談施捨。幾人幾乎很難討要到一餐半飯,只能繼續以野草野果充飢。
幾人不但乞討困難,趕路亦是無比艱難,這一路之上,搜捕官兵,從未斷過。
民間,還有好多有義之士,昔日方臘舊部,依然在和朝廷作鬥爭。他們輾轉山林,就如之前之王媛兄妹,四處尋找機會,襲擊府衙官兵,焚燒府庫。
幾人一路之上,曾多次聽那些孩童歌唱民謠,其謠曰:水汆童家店,方喇出二遍。水浸鱉石背,方臘又造反。
那些仁人義士,義軍舊部,仍舊在懷念方臘,仍在以他的名義在作着頑強抵抗。興許他們還沒有明白大勢已去,還抱有一份希望;興許,他們早已知曉一切皆無可能,只是想爲方臘報仇雪恨;亦或是他們本想歸順放棄,然畏懼朝廷不容,萬不得已,身不由己,只有繼續頑抗……
這一切,王媛幾人感到無比痛心,無論那一種情形,都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結果。他們愛莫能助,他們本是同樣處境,如今亦還未跳出,更深知要跳出其中當是如何艱難,又有何能力去幫助他們?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們由不得自己,王媛兄妹幾人也由不得自己。
相反,義士們的頻繁活動,卻給正欲跳出其中的王媛幾人帶來太多的麻煩。朝廷以及府衙官兵搜捕甚急,幾人不得不一路躲藏,凡有風吹草動,幾人便惶惶不安,就得立即躲進叢林,半日方敢出來。就連昔日勇武無比的吳珉,此時腹中無物,風吹即倒,休說官兵,就連一個幾歲孩童亦可置他於死地。
只是萬幸,昔日在江州,王仁王姣兄妹教得他們許多野菜野果,否則,當初王媛獨自一人之時,便定不能活。而今,此法功不可沒,竟然讓他們支撐數月之久。幾人一路躲躲藏藏,費了幾月,幾經千難,終於回到了鄂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