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中國駐印軍

日本人真的賴在了孟加拉灣,高飛在拼命修建工事,山下奉文也是在拼命挖溝,寺內壽一不願意如此簡單的將第一方面軍撤走,孟加拉灣的部隊就如同一個橋頭堡一般,牢牢的楔入了印度,如果失去這個點的話,未來再次登陸作戰唯恐付出的代價更大,而且現在緬甸的幾乎全部親日勢力都被中國遠征軍一掃而光,對於將親日勢力連根拔起中國人非常有心德,最爲主要的是山下奉文在印度可以拖住印度英軍主力和中國遠征軍主力,否則中國遠征軍在英帕爾和仁羌安組織防禦的話,其主力可以從容回國參戰,這對於中國正面戰場節節抵抗的阿南惟幾指揮的第十一軍來說無疑於是雪上加霜。

於是,山下奉文指揮其的第一方面軍在孟加拉灣開始整編,日本人的一廂情願是拖不住中國遠征軍的,在歷史上日軍給全世界的印象都是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硬磕死碰到底,實際上日軍沒那麼頑強和英勇,日本人也是血肉之軀,精銳也就僅僅那麼一批,彈丸之地無論戰略物資的儲備和人力都是非常有限的,相比人力資源,日本人戰略資源更加困難,所以日軍很多時候寧願多犧牲官兵的生命,也儘量維持最低的作戰保障消耗。

這種情況之下,遇到作戰對象如同中國軍隊之初步槍彈藥尚且不濟,官兵食不果腹,士兵缺乏訓練,軍官缺乏軍事素養,自然能夠連戰連勝,但是遇到了物質極大豐富的美國人,日本人的低保障作戰方式無疑早就了其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悲劇。

能活着誰也不願意死拼,能夠保持實力,日軍的將領也不會傻到組織玉碎攻擊,只有在毫無希望之際,日軍才迫於無奈祭出的最後法寶,投降與戰死和被俘之間,無疑是戰死要好一些,否則在國內的家人都會被取消口糧保證,即便被放回也會被自己人逼着處死。

緬甸戰役以日軍的戰略轉進而告終,印度作戰山下奉文也算是與高飛兩次交手,無奈的是第一次他的目標是英國人,看似旁觀其成的高飛突然重兵猛進,壞了自己的好事,於是山下奉文集中兵力詐敗希望誘使高飛冒進追擊,利用多變的丘陵地形殲滅中國遠征軍一部,以求得戰役平衡,報自己在英帕爾的一箭之仇,結果高飛沒上當,英國人又一次自己跳了全套,高飛又在背後給了自己一下子。

給山下奉文的感覺就是英國人是高飛養的一條瘋狗,總在不適時機的場合跳出來亂咬,等他下決心集中力量打狗的時候,高飛則掄起悶棍專打他的軟肋,英國人與中國人的配合實在太完美了,雖然在戰術上山下奉文承認高飛時機把握非常不錯,但是他卻一點也不輕視中國遠征軍的戰鬥力,阿部規秀一個山地軍吃不掉人家一個山地旅,這一切就足以說明問題了,自己起碼敗得不冤,對手是非常強悍的。

戰略上大本營與參謀本部希望南方總軍第一方面軍抽調出四個師團回援運抵上海支援武漢方向作戰,以剩餘之兵力拖住中國遠征軍所部,但是山下奉文非常清楚,即便現有的兵力也不一定能夠拖住中國遠征軍,因爲通過英帕爾等一系列的作戰得出的結論,在同盟國體系中,英軍無力只配華軍作戰,華軍在高飛的指揮下亦不會替英國人火中取栗,現有兵力亦不可能,更別說抽調兵力之後不能保證強而有力的攻勢,所以根本不可能拖住中國遠征軍主力與印度,顯然反觀英國人也不能同意中國遠征軍主力常駐印度。

中國遠征軍主力擬定撤回國內,在緬甸留下大約二個師的部隊,在印度則擬定組建中國遠征軍駐印軍,高飛爲司令官,沈英雄爲副司令官所轄一個裝甲師、一個炮兵師、二個摩托化步兵師、三個傘兵師、一個特種作戰集團在內的共計十五萬大軍的常駐軍部隊,用以協防印度,主力駐紮英帕爾以及緬甸,併成立工兵三旅,擴寬修建印緬、滇緬公路與鐵路。

以傘兵新編第一百師,新編第一百一十師,新編第一百二十師組成傘兵軍,劃歸中國駐印軍部隊,這個皆大歡喜的局面是史迪威預想之中的,唯一偏差是沈英雄這個副司令長官,因爲沈英雄曾經不買他的帳,羅卓英給自己出了一個主意,結果羅卓英自己黯然離職,這算是自己與沈英雄之間的芥蒂,能不能趕走這個沈英雄也關係到自己能不能掌握中國遠征軍駐印軍的關鍵,中國遠征軍這支部隊是史迪威一直以來試圖確實掌握的部隊,但是有高飛在,史迪威的計劃終歸只能是個計劃而已。

日本人在緬甸和印度將英國人打了個頭破血流,而自己卻讓中國遠征軍同樣打了個雞飛狗跳,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開始圍繞着武漢與日軍展開了連場血戰,日軍南方軍在印度的失利讓日本海軍將目光再次投向太平洋,佔領太平洋諸島爲帝國部署一個大大的絕對防禦圈,以保衛帝國在東南亞的勢力不受到威脅。

可以說這是日軍海軍大規模的壯大所致的結果,海軍看不到陸軍的失敗,只能看到自己所爲的強大,美國太平洋艦隊一直保持守勢,也滋長了日本人的冒險精神,日本人的戰爭觀點實際上是非常奇特的,正常從軍事的角度來看,日軍在緬甸印度遭到失敗,應該收縮兵力整補再戰,而不是在另外一個方向在開闢戰場。

日本人的理論近似於中國人常說的東方不亮西方亮,到處的放火惹是非,中國戰場、遠東戰場、東南亞戰場,現在向整個太平洋諸島前進,可以說從明治維新開始整個日本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日本在一次次的以所謂的國運相賭,因爲日本人明白,他們輸不起,只要輸一次就是萬劫不復,燃起戰火者最後將被戰火燒成灰燼。

第575章 三無國家第689節 第三百八十一章 岡村寧次的顫抖(1)第107節 第四十六章 燕子磯炮臺(2)第962章 風捲 殘雲(十三)第421節 第一百九十八章 壓根不要臉(2)第53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一)第3節 第一章 血肉羅店(3)第875章 藏金爭奪戰(九)第558節 第二百九十一章 武漢會戰之戰略轉第957章 風捲 殘雲(八)第71節 第三十一章 林淑傑遇襲(1)第648章 激戰密支那(五)第424節 第二百章 兩難之間(2)第365節 第一百六十二章 生死十二小時(六)第586節 第三百一十一章 疾風驟雨(中)第461節 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是誰非(2)第709章 倒黴的英國人(上)第716章 中國駐印軍第925章 鋒芒所向(六)第411節 第一百九十一章 殺你沒商量(1)第622章 同古保衛戰(四)第42節 第十九章 金彈與美色(1)第859章 鼴鼠突擊(上)第657節 第三百五十八章 公路遭遇戰(2)第976章 登陸日本(七)第664章 大對決(五)第658章 誰是誘餌(上)第798章 烽火連天(三)第794章 復土故都(十一)第811章 血染戰旗(七)第893章 轟炸東京(下)第547節 第二百八十三章 武漢會戰之斷其一(1)第232節 第九十七章 養精蓄銳(2)第422節 第一百九十九章 惡魔石井四郎(1)第208節 第八十八章 內部矛盾(1)第498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上)第823章 第四百七十七章 歷史鉅變(1)第777章 第四百四十七章 色膽包天(1)第741章 第四百二十章 生死較量(中)第212節 第八十九章 戴笠的計較(2)第429節 第二百零三章 賤人賤招(1)第470節 第二百二十七章 撤退之路(一)第415節 第一百九十四章 要你活着回來(1)第721章 第四百零六章 我想要聯隊旗(1)第551章 美國軍事參謀觀察團(下)第770章 第四百四十一章 血戰揚名天下知(下)第389節 第一百七十七章 最後的名單(下)第729章 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雄師英雄城(1)第768章 第四百四十章 血戰揚名天下知(中)第528章 自擺烏龍第660章 大對決(一)第76節 第三十三章 成軍典禮(上)第517節 第二百六十二章 決戰武漢之營地遇襲(下)第809章 第四百六十五章 亂闖失多命(2)第561章 廣西危機(三)第708章 日本人的拖刀計第787章 復土故都(四)第900章 潛艇基地第90節 第三十九章 藍色派司(1)第89節 第三十八章 血染下關(2)第751章 第四百二十七章 血染孤城(1)第921章 鋒芒所向(二)第620章 同古保衛戰(二)第485章 歷史岔路第179節 第七十七章 一流的士兵(2)第84節 第三十六章 兵臨城下(1)第733章 復土揚威(三)第596節 第三百一十七章 碼頭血戰(1)第548章 中國遠征軍(下)第203節 第八十六章 畑俊六的傷疼(2)第462節 第二百二十二章 寺內壽一的震怒(1)第762章 中國人的節日(六)第815章 第四百七十章 山地步兵旅(1)第505節 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武漢(四)第553節 第二百八十八章 武漢會戰之血債血(2)第510章 艱難的中國第699章 決戰緬甸之突襲(三十)第728章 第四百一十章 日本人的牛皮(1)第660章 大對決(一)第160節 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炮聲(下)第428節 第二百零二章 棋差一招(2)第666節 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軍的猶豫(1)第890章 各出奇謀(四)第128節 第五十五章 戰車絕唱(1)第351節 第一百五十四章 歷史驚變(五)第435節 第二百零六章 漢奸思維(1)第487章 世界大戰序幕(中)第924章 鋒芒所向(五)第543節 第二百八十一章 武漢會戰之致命十(1)第981章 賠償與審判(一)第72節 第三十一章 林淑傑遇襲(2)第194節 第八十三章 土製定時炸彈(1)第5節 第二章 黃昏血戰(1)第789章 第四百五十四章 民族習俗(1)第475節 第二百三十章 撤退之路(四)第466節 第二百二十五章 初見高樹勳(1)第980章 中國駐日本佔領軍第399節 第一百八十三章 鶯歌燕舞入軍營(二)第800章 第四百六十章 高飛的怒火(2)第884章 石原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