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感情好,我肯定會小心的,沒有把握絕對不可能替你復仇。未來有空我會順帶幫你的本體多積攢一些五行能量,哪怕不竭盡全力,最多兩三年也肯定能把你分割給我的那縷本源補上。”
說實話,丁水她是真的略微有些覬覦五色石,因爲這東西的作用,確實很多很廣,同時對人類的作用更是極大。
數量足夠既能構建洞天福地,也能成爲小世界根基,更能蛻變人類本源。
變成先天神魔是不可能。
但蛻變成先天人族。
初代人族還是沒問題的。
哪怕只是普通先天人族,在資質資源都不缺的情況下,也足以一路順暢修煉到金仙境界,初代人族更是隻要不出意外隕落,大羅境界都很有可能實現。
這種先天資質上面的差距,後天能彌補的東西很少,五色石便能算一個。
只是丁水沒好意思提。
如今對方自己提出來,自然更好。
所以她是理所當然,忙不迭同意。
五色石對丁水還算信任,再加上這本來就是五色石自己提出來的,自然更沒什麼意見,所以兩人很快敲定此事。
緊接着自然便是五色石分割本源。
並在分割之後陷入沉睡狀態。
而丁水則是順利獲得了芝麻粒大小的一塊五色石,且頃刻就將那塊芝麻粒大小,但本源還算純淨的五色石煉化。
同時以日精月華進行淬鍊淨化。
雖然此時的五色石碎片還沒有完全蛻變成爲人道氣運神器,但畢竟已經半蛻變了,本源上難免會沾染了些人道氣運,再加上之前還被血淚因果纏上過。
終究殘存了些血淚因果氣息。
丁水沒有淬鍊淨化,是因爲考慮到蛻變成爲人道氣運神器之後,人道氣運自然會將那些個無用邪祟氣息清理掉。
不需要她費事折騰。
但那是五色石碎片本體,對於已經屬於自己的那一塊,芝麻大小五色石。
丁水更希望能純粹點。
不夾雜任何負面氣息,或者對五色石本源有影響的能量,比如說絲絲縷縷的人道氣運,所以她此時當然得稍微費點心,以日月精華淬鍊淨化,同時順帶將裡面糾纏着的絲絲縷縷人道氣運,逐一剝離出來,融入五色石碎片本體中。
也可以稱爲,融入傳國玉璽中。
在她的努力之下,最重要的是那塊五色石足夠小,丁水沒一會就順利淨化好屬於自己的五色石,將其拿捏在自己陽神手心中,開始在不出現異象的情況下極力吸納日月精華,爲其積攢能量。
據丁水估計,大概十年時間。
不間斷的努力吸收日月精華吸收十年左右,就能將芝麻粒大小的五色石碎片蛻變到豌豆粒大小,而百年時間,大概能蛻變到個頭比較小的鵪鶉蛋大小。
至於達到蛻變成先天人族的程度。
估摸萬年時間應該就夠了,蛻變成爲初代人族,那可能需要百萬年時間。
當然,這是一般情況下,是基於她現在修爲不再繼續提升,基於在星球內部,基於不出現異象的吸收日月精華。
作弊或者說提高效率的辦法。
還是有很多的!!!
首先提升修爲不用說,一旦她蛻變成天仙,起碼能將效率提高百倍左右。
其次,陽神飛到大氣層,不顧異象竭盡全力吸收,效率也能提升十來倍。
另外高科技手段,輔助仙器啥的。
肯定同樣有效果。
所以,雖然看似要達成丁水的最終目標,初代人族需要百萬年時間,但勉強還能算未來可期,並不是遙遙無期。
因此丁水很快便穩定好心態。
並從自己吸收的日月精華當中分出一半,導入傳國玉璽內,她打算最起碼讓原身分割出來的那縷本源恢復了,然後再只顧自己,不然總覺得有點心虛。
總覺得像是欠人家似的。
……
丁水這邊,興致勃勃地努力增加自己得到的那塊五色石本源之際,雍和帝那邊則是心情相當不錯的開始收權了。
同時還有種以前的針對制約。
通通不見了的感覺!
另外之前很難執行下去的一些新政策,除了傷害到多數人利益的那部分依舊有很多人反對,剩下都要稍微好點。
只能說傳國玉璽和天命所歸的威懾確實有,但也有限,最多讓百官勳貴稍微吐出些利益,但如果利益傷害太大。
那他們就不願意了。
也震懾不住!!!
所以在試探出這個結果後,雍和帝便又去找了他父皇一趟,就是去找了趟太上皇,希望太上皇接下來不要搗亂。
全力幫助自己執行新政!!!
畢竟現如今的局面很清楚,如果不變革,不搞新政的話,局面只會越來越差,國庫也始終存不下什麼銀子,沒銀子沒糧啥的,哪年天災多點,連賑災都困難,更別說有足夠錢糧統一世界了。
“士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爵位考覈制度,鉅額資產來歷不明罪……”
聽完雍和帝的新政,太上皇整個人都麻了,這是要鬧個天翻地覆啊,隨便哪條,他都覺得有可能動搖皇朝根基。
或者說讓百官勳貴站到對立面。
所以許久後他才聲音有些沙啞道:
“你認真的?傳國玉璽給你帶來的信心這麼大嗎?你就不怕出事,天下皆反?雖然我現在也有點確信,你可能是真的有天命在身,但再有天命也不能這麼搞啊,光武帝劉秀沒有天命嗎?連隕石天降都來了,他不還是不得已妥協許多,連皇后太子的人選都得妥協啊!”
“你這是新政嗎?你這是找死!”
太上皇做了那麼多年皇帝,對很多事其實心知肚明,很清楚這些個新政如果能夠成功執行下去,肯定對皇權有好處,對國家興盛,增加國力也有好處。
但搞這種大膽變革,侵害既得利益羣體利益的,史書上有很多鮮活記載!
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前有商鞅,後有范仲淹,王安石。
而他們的變革程度,無疑還遠遠比不上他這兒子來的爆裂,來的大膽啊!
所以他是真的不想支持。
“父皇,其他的不說,您覺得如果不變革並且變革成功的話,國家還能撐多久?再過幾十年,一兩代,估計保住如今的疆域都困難,甚至維持國內穩定都難,更別說統一世界了,那是癡心妄想,白日做夢,所以是真的不得不變。
如今我們手裡還有兵權。
只要我的信念不動搖,只要您老不給我添亂,我的那些個弟弟們也不給我添亂,那麼還是有極大成功可能的。”
那些個新政,有一部分是雍和帝自己琢磨出來的,還有一些是沒事跟丁水閒聊的時候,從丁水說的一些話當中提煉出來的,覺得挺有道理,就採納了。
比如說鉅額資產來歷不明罪。
雍和帝此時很清楚,如今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程度,再不變法,那往後只會越來越難變法,到無法變更的程度。
所以自然得極力勸說太上皇。
哪怕不幫忙,起碼不能給他添亂。太上皇添亂還是挺麻煩的。
而太上皇又看了他一眼,依舊還是搖頭說道:“你漏了一點,那就是變法過程當中你還不能死,更不能早死。”
“人死政消的道理你應該懂吧。
前宋仁宗朝變法失敗,那是因爲仁宗皇帝本身變法信念就不堅定。但英宗和哲宗不一樣,他們兩個變法信念都很堅定,但是死的也很快,我不想去過多揣測什麼,可如果有一天滿朝文武都希望你死的話,你確定你能活下去嗎?”
“哪怕不是全部,一半,大半……”
古往今來,有幾個皇帝壽終正寢?
“無妨,傳國玉璽能保命,只要是分屬五行的毒,傳國玉璽都能察覺,所以想要毒殺我是根本不可能的,刺殺的話,傳國玉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命。
除非有人能調動大軍圍攻我。
不然就算是弩箭,牀弩,大炮。
傳國玉璽都能硬扛幾次。”
有關於這些,丁水之前是有給予過保證的,如果不是丁水給予過保證,雍和帝雖然可能也會執行一些新政,但絕對不會搞這麼多,更不會這麼急,大概率會花十年時間,慢慢的一步步執行。
爲以防萬一,他還試驗過。
自己實驗過刀劍,讓假人帶着傳國玉璽實驗過牀弩以及火炮,都沒出事。
之後傳國玉璽他就一直隨身帶着。
洗澡都得掛在脖子上。
緊接着太上皇就沉默了,並且思考了許久,道:“我可以承諾不搗亂,但不可能盡力幫你,畢竟如果萬一失敗了的話,我還不想受你連累,被人害死。
另外我會盡力約束你那些弟弟。
還有一點我要跟你說清楚,一旦你失敗了,我會立刻撥亂反正,廢掉那些政策,安撫百官勳貴。畢竟如果真到了那個地步,你與百官勳貴必然已經水火不容,他們不可能允許一個繼承了你想法,要堅決執行你那些新政的人上位。
所以到時候,哪怕你已經選定了合適的繼承人,我也必然會廢掉,選一個百官勳貴更能接受的繼承人,畢竟如果皇位沒了,那可就真什麼都沒有了。”
太上皇此時心情其實挺複雜。
他當然很希望自己兒子能成功,因爲那些政策,他光看着就能想到,如果成功,必然能夠極大地提升本國國力。
但同時他又很清楚,想要真的執行並且貫徹下去很困難,哪怕真的表面沒有人反對,背地裡陽奉陰違,就夠他兒子吃一壺的了。萬一執行的時候再稍微添點亂啥的,再好的政策都會被搞壞。
更有甚者就是偷偷弒君。
換個聽話些,不折騰的新皇帝。
所以他此時這麼說,即是想要再勸一勸自己這個兒子,提醒他此事有多麼危險,同時也是提前給他打個預防針。
如果他真的被人害死的話。
他這個太上皇大概率是不可能替他復仇的,因爲穩定人心和皇權更重要。
所有一切都是不得已爲之。
“明白,我能理解……”
雍和帝這麼說,自然也就意味着他沒有改變自己的心意,還是堅持變法。
太上皇也沒轍,嘆了口氣,又道:
“既然如此,我待會兒就把手裡的兵權都交付給你,然後搬到皇家道觀清修,同時你記得守好皇家道觀那邊,朕可不希望哪天被人劫持出來,然後帶到皇宮這邊攻打皇宮,你明白朕意思吧。
雖然可能朕死了你更安全些,但朕還不想死,所以你記得守好皇家道觀。
既別讓人劫持了朕。
也不要讓別有異心之人接近朕。
還有就是,在執行你那些個新政之前,記得先找個藉口,把你那些個弟弟全都圈禁起來,實在不行,暫時貶爲廢人,讓他們去替先帝守陵也可以,總之千萬別讓百官勳貴有機會與他們接觸。
不然別說他們本就覬覦皇位了,哪怕是不覬覦皇位,恐怕也會被裹挾啊。
不過如果哪天你新政徹底成功。
你那些弟弟當中比較安分的。
你還是得照顧照顧啊!”
皇權,或者說權力紛爭,有時候不是你想獨善其身就能獨善其身的,再沒什麼野心的王爺突然滿朝文武百官都偷偷遞信說,現在這個皇帝太不像話了。
我們想擁立你做新皇帝。
誰能不心動?聖人怕也得動搖!!
畢竟百官勳貴全都直接反對皇帝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也不符合儒家道義之類,所以得找個領頭羊才能名正言順。
因此很多時候皇族內部的爭鬥。
實際上是皇帝與世家勳貴的爭鬥。
與文官集團的爭鬥。
是既得利益羣體,覺得現在這個皇帝做的事情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要換一個,如果皇帝勝利,那就是來了次中興,而既得利益羣體勝利的話,那就是繼續走皇朝下坡路,多個傀儡皇帝。
正是因爲懂這些,同時是既不想自己被害死,也不想自己兒子們鬥起來。
太上皇纔會不得已出此下策。
哪怕被圈禁,被貶爲庶人,那也總好過參與奪嫡篡位被殺,畢竟好死不如賴活着嘛,而且又不會一直被圈禁着。
如果雍和帝成功,過個十幾二十年新政徹底執行下去,百官都被馴服了。
那麼自然就能給他那些弟弟復位。
雍和帝失敗,新帝上臺,爲了施展仁政善政啥的,那也得給他們點好處。
暫時受的這點委屈算蟄伏。
算是保命無奈之舉。
但不管怎麼說,太上皇這番話,還是挺讓雍和帝感動的,因爲這還是他第一次覺得太上皇在爲他着想,雖然不是完全爲他着想,所以,當即就保證道:
“父皇放心,只要他們不折騰,我一定不會動他們,哪怕他們瞎折騰,我也儘量保全他們性命。如果未來新政成功,並且攢下足夠的錢糧,在海外打下足夠的疆域。說不定還能把他們分封到海外,不過也希望父皇能敲打下他們。
免得他們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平白誤了性命。
另外有可能的話,您也順帶着提點一下他們,別再有個彆氣不過被貶爲庶民,或者被圈禁,再搞個自焚啥的。”
“放心,過段時間朕開個家宴,並且把他們都叫到朕這邊跟他們說說,但圈禁歸圈禁,可別苛待了他們,宮裡人慣來踩低捧高,你可得多注意注意。”
太上皇繼續叮囑。
且兩人很快就此事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