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

最初,曹仁想要堅守江陵,等待曹操援兵到來。

徐庶向曹仁說道:“將軍固守,周瑜不可得江陵,必引兵南下,荊州水師方敗,荊南將不復爲曹公所有。”

“若出兵迎敵恐失江陵。”

“庶有一計可破周瑜水師,江東水師若喪,必不敢正視荊州。”

“元直有何妙計?”

徐庶說出了諸葛亮教給他的計謀,讓曹仁假裝率大軍進攻江夏郡,實則到了華容縣便調頭南下,埋伏在大江北岸,伺機偷襲江東軍運糧船隊。

曹仁雖然認可了徐庶的計謀,但還是擔心江陵縣,便在城中留下了五千精兵。而且曹仁來到華容縣後,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計謀虛張聲勢,而是真的將大部分士兵留下華容縣,只帶小部分士兵南下,確保江陵縣安全。

也因爲曹仁的舉動,江東軍斥候的注意力被華容縣裡的士兵吸引,讓曹仁所部順利南下,沒有被發覺,當然這也有曹仁晝伏夜出的功勞。

夷陵縣

“將軍,北面不遠便是夷陵。”甘寧日夜倍道兼進,來到了夷陵縣城南。

“令將士們修整一夜,明日一早攻城!”

“是!”

翌日,甘寧率本部數百人來到夷陵縣,他向城中喊道:“吾乃江東大將甘寧,南郡已爲我軍所據,快快開城投降,饒爾全城百姓性命!”

不一會,城中傳來回答:“我等這便開城,請甘將軍入城。”

很快,夷陵城門大開,甘寧指揮兵士開始入城。

“放!”可是等甘寧進城後,城樓上突然站滿了士兵,並向甘寧射箭。

“不可混亂,速速撤出此城!”看到親衛死傷慘重,甘寧心中滴血,咬牙喊道。

“中!”

“啊!”

“漢升,好箭法!”城樓上的于禁見甘寧被黃忠一箭射落馬下稱讚道。

“將軍速上我馬!”甘寧親衛扶着受傷的甘寧上了馬,掩護甘寧逃跑。

甘寧所部死傷慘重,于禁乘勢追殺出城,最終只有數十騎隨甘寧逃出昇天。

“文則,不可遠追,還是以曹將軍將令爲重。”

于禁點頭說道:“大軍即刻南下,直奔孱陵。”

于禁失了水師,曹仁本要殺他,在衆人的勸說下,曹仁讓于禁戴罪立功。

于禁收到曹仁將令,和黃忠一起防守夷陵縣,待擊敗江東軍後,將他們驅趕向東,不得讓敗軍過江。然後率夷陵之兵南下,偷襲江東軍的後路孱陵縣。

江陵縣周圍,能作爲江東軍進攻橋頭堡的地方只有孱陵縣和華容縣。華容縣在陸上,江東軍陸戰沒有曹軍精銳,而且華容縣遠離大江,容易被斷糧道。而孱陵縣不但臨近大江,而且地處大江南岸。

所以諸葛亮一早就料到周瑜會攻取孱陵縣,便讓徐庶囑咐曹仁偷襲孱陵縣。

周瑜北岸大營

“不想江陵如此堅固,連日攻城不下。”周瑜來回踱步道,“徐庶只知死守,百般辱罵亦不出戰。如之奈何?”

周瑜來到江陵縣,欺城中兵少,便圍三門攻城。只是荊州人心在曹操,加上徐庶和諸葛亮的勸說,城中的大族便聚攏了數千私兵交給徐庶。曹軍有城中支援,士氣高昂,在牛金(曹仁留給徐庶幫忙的)的帶領下,江東軍攻城毫無進展。

魯肅說道:“都督,大軍攻江陵多日,曹仁屯華容,不攻江夏,亦不回軍江陵,必有所謀。”

曹仁大軍在華容縣,周瑜本來以爲曹仁見他大軍都在江陵縣,會回軍江陵縣,不再進攻江夏郡,正準備在半路埋伏曹仁,沒想到曹仁的將士在華容縣不走了。

“子敬之意……”

“大軍皆在此,後方空虛,需防曹仁斷我後路。”

周瑜笑着說道:“子敬多慮了,北岸多有我軍斥候,曹仁大軍一動我便能知曉。荊州水師皆喪,彼如何可斷我軍後路。”

周瑜話音剛落,便被進門的斥候打臉了。

“報都督,程將軍運糧船隊爲曹仁所劫,糧草焚燬過半!”

“什麼!”周瑜驚訝道,“程普於大江運糧,曹仁大軍皆在華容,如何便可劫糧。”

“曹仁親率部將劫糧,所部兵馬不多。程將軍以爲大江之上未有敵軍,故而不曾有備。曹仁乘夜襲程將軍營寨,燒糧而去。”斥候回報道,“程將軍怕軍前缺糧,兵返江夏,再運糧草而來。”

程普是三世老臣,被曹仁偷襲,自覺臉上無光,不想見周瑜。尋了一個由頭,便回軍江夏了,當然程普還是會再運糧來周瑜大營的。周瑜也明白程普的想法,胸中堵住一口氣發泄不出來,只能喝退斥候。

“如此看來,華容之兵必是曹仁虛張聲勢。”魯肅說道,“戰事遷延日久,天氣將寒。而今後路有危,不若且退,往攻荊南,以策萬全。”

從兩軍水師開戰到進攻南郡,已經過了數月,眼看江陵縣一時半會攻不下來,魯肅又提議周瑜不要激進,取個荊南四郡也是香的。

但周瑜心中還有執念,期盼甘寧那裡能夠成功,爲攻取江陵縣添一把火。

“都督,末將無能,中曹軍伏兵之計,夷陵未能下!”肩上還有血跡的甘寧來到周瑜面前請罪。

“勝敗之事未可定數,興霸受傷速回帳修養。”周瑜寬慰了甘寧一番,嘆了一口氣。

“都督……”周瑜喪氣,魯肅正要上前寬心。

周瑜下令道:“撤兵回孱陵。”

“是!”

江陵縣城中

“孔明,周瑜撤兵了。”

“孱陵已爲於將軍所佔,元直可遣人告之曹將軍,使其斷江東軍歸路,周瑜可擒矣。”

“二位先生妙算,可需末將出城掩殺?”一旁的牛金一連崇拜的問道。

諸葛亮說道:“未免江陵有失,我等還是安守此城爲好。”

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六章 黃巾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