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

“元直先生何急也?”在門口的曹丕、曹彰兄弟兩差點被疾步趕路的徐庶撞倒。

“明公可在府中?”

“我等亦方從外而返,不知也。”

徐庶舍下兩人向府中走去,兩兄弟好奇便也跟着去了。

“元直急欲見我,所爲何事?”

“明公,江東危矣,不可相圖,當起兵救之。”

“今日水寨之中元直尚且認可出兵之意,如今有何變故?”

徐庶把牆上掛着的地圖拿到曹操面前,說道:“明公且看,遼東距幽州何止千里,聞報劉備出兵不過一月,公孫康便棄甲而降,非爲劉備勢大,乃因不得已而爲之也。”

“元直明言。”

“昔孝武帝遣楊僕爲樓船將軍往平南越,楊僕率兵於外海繞行突襲南越,南越無備遂平。”

曹操扶須說道:“元直之意,乃是劉備遵武帝先例,建樓船水師?”

“然也。”徐庶說道,“公孫康不戰而降,可見劉備水師之衆。孫權仗大江水師,輕而無備,若劉備水師突至其後,江東危矣。”

“元直有何妙計?”

“明公,可遣使與江東修好,共抗劉備。並告之劉備水師之事,令其撤去江夏水師,以防劉備偷襲。”

先前,諸葛瑾出使荊州,曹操一直沒有答應和談。時間一久,諸葛瑾也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便回到了江東。孫權知道曹操有東攻之意,便讓周瑜加強防備,而且將一部分步兵安置在柴桑,準備隨時支援周瑜。

以江東現在的排兵佈陣,如果劉備真的有水師,突襲江東後方,可以說是必勝。諸葛亮、徐庶等人明白,曹操自然也很快明白過來。

曹操說道:“依元直之意,江東腹背受敵,正是圖江東之時。況劉備水師之數未明,若我與江東結盟,江東仍不敵劉備,豈不坐失良機。”

“庶勸明公結江東,其因有三。其一,當今天下,其勢已明,明公與劉備必有一戰。兗、豫二州,河內等地皆相交之所,且多平川,無險可守。劉備多騎兵,往來縱橫,明公本就難守。今取江東之地,又多相交之處,於戰不利。

其二,倘若與劉備齊攻江東,即便我等告知孫權劉備水師之事,孫權亦會以爲此乃明公之計。孫權必不加理會,更可能調大軍往西,後方空虛,劉備得江東易也。

其三,江東膏腴之地皆在東方,若與劉備合謀江東,江東敗,劉備取東方,而明公得西地,此所謂得不酬失也。

有此三害,而得利甚微小,望明公明察。”

曹操點頭認可徐庶,又問道:“元直明得失如此之快,真乃天下奇才。”

“慚愧!”徐庶說道,“此非庶之所思,乃孔明之言也。”

“哦?”曹操詫異道,“元直莫非謙讓。”

“昔孔明躬耕隴畝,好爲《梁父吟》。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許之也。惟崔州平與庶識孔明之才,謂爲信然。”徐庶說道,“孔明確有經天緯地之才,明公不可輕視。”

“其雖有才,然恃才傲物。元直明德惟馨,非孔明可比。”曹操制止了徐庶繼續推薦諸葛亮,“既知元直高論,我當召衆人一議。”

很快,曹操的幕僚全部來到府中,徐庶將先前的說辭又說了一遍。

“非元直,曄幾誤明公大事。”劉曄說道,“請受曄一拜。”

“子揚先生謀略深廣,若非機緣巧合,庶亦不可知其所以然。”徐庶說道,“庶不敢受先生大禮。”

鮑信說道:“諸葛子瑜早已回返江東,孟德若結江東,尚需另遣一人爲使。”

荀攸說道:“江東遣諸葛子瑜爲使,明公何不遣諸葛孔明爲使。”

“公達之言有理。”曹操說道,“速召諸葛亮前來。”

“是!”

“曹公相召,不知有何吩咐?”

“我與諸君商議,欲與江東聯盟抗劉備。前番江東遣諸葛子瑜爲使,今番我欲遣汝爲使,汝願行否?”

“亮願往江東一行。”

不久之前,孫權遣諸葛瑾出使荊州,一直沒有等到曹操回覆,而劉備出兵的消息卻先到了。

“不想劉備爲區區數千士卒,舉百萬大軍南下報仇。”

遼東的海軍出發後,劉備便以報仇爲理由,起幽、冀兵三十萬,青州兵三十萬,徐州兵三十萬共百萬大軍南下。

扮豬吃老虎那麼多年,所有人都知道劉備喜歡少報兵馬,這一次劉備反其道而行,虛張聲勢,一副獅子搏兔相。

魯肅說道:“主公,劉備報仇是假,圖謀江東是真。且不可做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張昭說道:“將軍,劉備百萬大軍南下,其勢不可擋。何如從其言,抓陳珪等一干人送與劉備,劉備心滿意足,自退。”

張護等人的死亡還是讓劉備很傷感的,而且張護他們是劉備起兵以來第一次有成建制的死傷。

劉備來到徐州,親自將張護等人的名字刻在英靈碑上,並舉行盛大的祭奠儀式。隨後,劉備便下書給孫權,讓孫權抓捕陳珪等人。

呂蒙說道:“主公,劉備興師動衆,怎會爲區區數人。今若抓陳氏,是失天下人心矣。竊爲主公不可取也。”

另一邊的華歆說道:“將軍,陛下北上,授劉皇叔總管天下武事。陳氏於廣陵反叛,非反劉皇叔,實乃叛漢也。今劉皇叔大張撻伐,若舉兵抗之,亦爲叛亂矣。”

甘寧說道:“陛下入鄴城,政令不出宮門,可見劉備亦非忠臣。如今怎可使陛下與劉備相提並論,汝有私心乎!”

“歆爲漢臣,自當爲漢室出謀劃策。”

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九十六章 陳宮大略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