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

“吳將軍,願降否?”

“既已被擒,如何不降。”

諸葛亮笑道:“吳將軍願降,甚善。來人,擺宴。”

“謝諸葛將軍。”

宴席過半,諸葛亮問道:“不知綿竹何人駐守,其軍幾何,將軍可願勸降否?”

“綿竹本無精兵,由我領兵來援,現城中尚有五千餘人,我願親往勸之。”

“善!”

翌日,吳懿單人獨騎回到綿竹。

曹彰說道:“先生,吳懿方降其心未附,恐不回矣。”

“回與不回皆可。”諸葛亮說道,“張任處可有哨探來此?”

“依先生之計,已將蜀郡來援之事告之張任。”

“善,公子可往屯涪城外,我料張任不日必來。”

“是!”

吳懿援兵到來的時候諸葛亮就想着解決張任,畢竟張任一直卡在梓潼關,諸葛亮也不敢向蜀郡進攻。

於是諸葛亮令曹彰想辦法把援兵到來的消息透露給張任斥候知道,又讓曹彰回到原本涪縣東北方埋伏點埋伏。

梓潼關

鄧賢說道:“將軍,主公派子遠將軍來援,現已到綿竹,正往攻涪城。我等正可起兵接應,兩面夾擊,諸葛亮可擒矣。”

劉璝說道:“將軍,不必遲疑,此乃天賜良機,不可失也。”其他一衆將領也紛紛勸說張任。

等了那麼多天,諸葛亮還不反攻梓潼關,張任知道諸葛亮肯定有另外的糧道。

吳懿援兵出現的戰機確實好,張任下令道:“諸將整軍,即刻啓程,不得有誤!”

“是!”

張任率軍沒有魯莽的衝到涪縣城下,而是在涪縣東北方等待,他要等吳懿進兵時從後方突襲涪縣。

張任認爲吳懿剛來,一定會小心偵查,哪知道吳懿那麼剛,都已經兵敗了。張任一直不進入包圍圈,反倒讓曹彰在那裡乾着急。

“公子,何往?”侯成問道。

“張任駐軍不前,待我前往誘之。”

“公子,先生言伏兵於此專等張任來,不可妄動。若爲張任察覺,豈不功敗垂成。”

“爲將者當見機行事,先生若在此亦會派人誘之。”

曹彰不聽侯成的勸說,爲了更好的引誘張任,曹彰親自領軍,假扮哨探偵查。

得知曹彰領着斥候來哨探,爲了不讓曹彰有時間回報諸葛亮,張任親自領軍殺向涪縣。當然,張任也有抓住曹彰,令諸葛亮投鼠忌器的想法。

不過,追了曹彰沒多久張任腦子便清醒過來,他叫來劉璝和鄧賢,說道:“敵軍似有蹊蹺,未免中敵埋伏,便由我先行,二將領軍在後慢行。”

“是!”

宋憲說道:“公子誘敵至矣。”

魏續拉住要發令的侯成,說道:“敵軍未明,現在殺出爲時尚早。”

“敵追甚急,若公子有失,必爲曹公怪罪。”

侯成的意思很明顯:打仗可以輸,曹彰不能死。

聯想到自己降將的身份,宋憲和魏續也不敢賭,和侯成一起殺了出去。

伏兵盡起,曹彰駐馬,反身笑道:“張任,你已中我家先生之計,還不早降,更待何時!”

“哼!”張任冷哼一聲,沒有搭理曹彰,同樣轉身撤退。蜀軍已經被張任告之前方可能有伏兵,所以他們沒有慌亂,有序的反身撤退。

侯成來到曹彰身邊,說道:“公子,先生令不得遠追。”

伏兵沒有收益,張任沒有損傷,曹彰也怕反被張任埋伏,便下令停止追擊。

曹彰喝問:“敵軍未深入,汝等爲何急於起伏兵!”

“這……”

衆將齊聲說道:“請公子恕罪!”

正在巡查軍糧的諸葛亮見曹彰等人回來,問道:“可曾擒拿張任?”

“未曾與張任交戰,彼便自退矣。”

諸葛亮正色道:“詳細報來!”

聽完侯成藝術加工的情報,諸葛亮豁然起身,下令道:“速起兵往追張任!”

曹彰問道:“緣何先前先生不讓遠追?”

“我早令牛將軍伏於梓潼關城外,待張任出城,便督百姓佯裝大軍攻城,似這般梓潼可取。”諸葛亮說道,“若張任中伏,必死傷慘重,見牛將軍襲取梓潼,定不敢攻城,引兵自退。今其未損一人,若強攻梓潼,牛將軍危矣。”

戰局初期的發展確實和諸葛亮想的一樣,牛金讓農夫假扮士兵,乘夜來到梓潼關城下,張任帶走了全部精兵,城中沒兵也沒將。留守的士兵見曹軍又有大軍到來,便在小校的帶領下開城投降了。

牛金攻取梓潼關,正要給諸葛亮報信,沒想到張任卻撤回,並在西門叫門。

牛金喊道:“哈哈,張任,我已取城久矣,汝等兵敗在即,還不速速投降,更待何時!”

鄧賢問道:“將軍,梓潼被奪,我等該當如何?”

“後路被斷,軍中糧草不足,惟有兵退綿竹,別無他法。”

張任正要撤退,腦中靈光一閃,他想到了曹丕撤軍回荊州的事。曹軍一共就那麼多士兵攻入西蜀,夏侯惇所部的漢中軍還全部撤離了,諸葛亮哪裡來的那麼多士兵。

張任察覺不對,詐道:“我有數萬精兵,奪城易如反掌,汝區區千餘士卒,如何守得此城!”

牛金臉色有些不自然,同樣詐道:“我有精兵萬人,怎會怕你這西川小卒,有膽便來攻!”

牛金不說話還好,一說更讓張任感覺有鬼,張任駐馬繼續觀察城中的情況。

正所謂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爲了讓張任相信自己有大軍守城,牛金讓城中的農夫上了城樓,這下張任便看出破綻了。

牛金管束不住,蜀軍近在眼前,他也沒時間整頓農夫,只能帶着自己百餘親衛頂上前去。

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六章 黃巾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七十章 昌豨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