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

“報主公,劉備部將張郃已偷渡大河,其軍兩、三萬人,正殺往渭水。曹將軍請令迎敵,望主公應允。”

荀攸說道:“張郃既已西渡,劉備必緊隨其後,主公速召子和將軍回,渭水以北不可守也。”

賈詡說道:“明公,速令水師將船沉於渭水上游,劉軍已據河西,若其再令水師順水而下,兩面夾擊,渭水不可守矣。”

當年曹操和馬超交戰,便是以戰船搭建浮橋通過的渭水,賈詡提醒曹操把河道堵死,不然己方少量的戰船肯定攔不住劉備軍。

想到當年自己設的計,曹操不再遲疑,馬上讓部下將戰船連鎖沉在河道口,不需要全部堵死,只要保證劉備軍過不來渭水就行。考慮到渭水北岸已經被劉備軍佔領,曹操的沉船都在北面,南面還留有行船通道,不過曹操在岸邊佈滿了強弩手。

事情完全朝着曹操想到的最惡劣情況發展,劉備乘張郃南下驅逐曹軍,留下三軍守備糧道,其餘大軍連夜渡河。渭水口也有劉備水師前來,不過曹軍沉船的速度比較快,沒有讓劉備水師一舉奪取渭水。

昨天在潼關對峙,今天在渭水對峙,兩地相距不遠,曹操和劉備的心情卻是天差地別。

“孟德,我已渡大河,汝已不得據險而守。且我海軍已佔荊南,青州軍、徐州軍亦有所斬獲。我與翼德爲結義兄弟,孟德與我實爲一家人,何必刀兵相見,使百姓罹難。莫如孟德下馬投降,我定表奏天子,復丞相之位。”

“劉備,汝休得在此妄言妄語,擾我軍心。兗、豫、荊州之地皆有重兵把守,豈是爾等有勇無謀之輩所能據者!”

曹操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絕對不可能投降,劉備這次勸降不是想當然,而是爲了讓曹操的注意力從關中移到荊州。因爲劉備發覺涼州的臨涇縣(安定郡治所)已經可以編輯了,想來馬騰他們這支偏師已經到達了目的地。

不久之前,在劉備和曹操在大河對峙時,馬騰一行人終於越過泥水,穿過了北地郡的射姑山,進入了安定郡境內。

數千裡奔襲,讓馬超早就沒了耐性,現在到達目的地,馬超迫不及待的向馬騰說道:“父親,楊秋昔從於我,可令大軍直奔安定,楊秋必降。”

“不可!”馬騰說道,“楊秋早降曹操,更遣子入許都爲質,若冒然前往,其又不降,豈不壞劉公大事。若楊秋引安定之兵來敵我軍,我軍糧草不濟,其勢危矣。”

馬騰他們一路已經將多餘的戰馬和攜帶的糧食吃光了,現在他們已經開始吃口糧了,戰馬的也只剩下一些精糧,只夠幾天之用。

馬岱說道:“臨行時劉公言安定有糧,不知是真是假。涼州疲敝,若欲籌糧,恐人心難安,大軍便不得遠離,如何可再取陳倉。”

“侄兒言之有理,當召高將軍前來一問。”

很快高覽到達,聽完馬騰等人的擔憂,他笑道:“馬將軍多慮了,主公天命所歸,自有神助。待取安定,不消說糧草,便是戰馬亦可齊備。”

“這……”馬騰覺得高覽被劉備忽悠成腦殘了,一時間不知道怎麼答話。

高覽說道:“安定近在眼前,軍中糧草不濟,馬將軍可有破城之計?”

“超兒與安定守將楊秋相厚,正欲往說之。”

“可不動刀兵甚善,請馬將軍速行。”

馬騰還有些遲疑,馬岱說道:“叔父,兄長於涼州多有威望,不宜輕動,莫如小侄單人往見楊秋,說以利害。若說不通,再廝殺不遲。”

馬騰想了一會,同意了馬岱的建議,說道:“我令令明與侄兒同往,但有不對即刻回返,不可遲疑。”

“是!”

“我若遠離,主公(龐德受馬騰大恩,不願受劉備高官,還是以馬騰家臣自居)身邊……”龐德說着還看了馬超一眼,要不是高覽在旁,馬超當時就要和龐德戰他數百回合。

“不必多言,速去速回。”

“是!”

高覽說道:“此處不遠有一小城,名曰參?,已無人煙,正可屯軍,稍作休整。”

“善,大軍便往參?。”

臨涇縣

楊秋在羌人之中有些威望,隨着幷州南遷,安定郡之中漢羌雜居,天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摩擦,曹操留楊秋在安定郡,也有讓他安撫安定人心的意圖。楊秋也不負曹操所望,這些年安定沒有大的叛亂,百姓生活至少還過得去。

處理完一天的政務,楊秋回到家中,家僕上前說道:“將軍,有一人言其爲將軍故人,欲拜訪將軍,已等候多時。”

“引來相見。”

“一別多年,楊將軍無恙乎。”

“汝怎敢來此!”馬岱的出現驚到了楊秋,想到馬岱身後的人,楊秋失聲道,“莫不是孟起將軍來此?”

“楊將軍勿慮,岱此來非爲攻城略地,乃爲將軍與涼州百姓耳。”

楊秋定了定神,問道:“曹丞相善待涼州之人,安定人心安定,無需馬將軍憂慮。”

“劉公與曹操戰於關中,涼州有旦夕之禍,豈無慮哉?”馬岱說道,“劉公自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前番若非劉公仁義,舉大軍修繕大河,關中早已爲劉公所得,楊將軍豈能在此高坐。”

“曹丞相舉大軍於潼關,劉備尚不得過河,涼州又有何憂。”

馬岱笑道:“敢問安定之兵幾何?”

“無臨敵之憂,又何必相問。”看着馬岱似笑非笑的神色,楊秋驚道,“馬將軍領軍至此?”

“非只我家兄長,我叔父亦到此。昔叔父治關中,民多念其恩,今引大軍至此,百姓定然簞食壺漿,楊將軍若引兵相抗,豈不有近憂所慮。”

“壽成公去往許都多年,聞聽馬將軍起兵時,壽成公已爲曹丞相所殺,如何來此。況汝馬氏早無兵馬,便能來此又當如何。”

“叔父有上天庇佑,怎會爲曹操所殺。叔父離長安時正逢兄長起兵,便直往鄴城,得劉公厚待。此次出兵涼州,正是劉公之兵。”馬岱說道,“曹操只知防備關中,已中劉公聲東擊西之計也。”

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八章 求援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九十六章 陳宮大略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一百三十一章 廣陵之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