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

素利投降,劉備順手發文向步度根和呼廚泉詢問他們的想法,他們還能有什麼想法,只能一邊大罵素利,一邊和素利一樣自請內附。

瞭解了北境的情況,曹操讚揚司馬懿,說道:“仲達之計可爲援,諸公尚有破敵之計否?”

鮑信說道:“前番劉備四面出擊,我軍腹背受敵。而今關中、涼州一失,形勢逆轉。孟德可令巴蜀之兵出漢中,荊州一路出武關,再親統大軍出潼關,關中三面受敵,劉備必引大軍防備。

劉備大軍雲集關中,青、徐、冀、揚諸州皆空虛。孟德可遣數支偏師佯攻,而後擇一大將統精銳於後,乘機而動。自劉備起兵,治下未曾有險,此爲勝勢,亦爲敗因。前次李、樂二將往攻青州,若非兵少已然成事。”

“允誠之言甚善。”

賈詡說道:“明公,可遣一將領千餘精騎遊弋大河,佯做掘河之勢,劉備爲仁名所累,必遣大軍看顧大河,諸州必有可乘之機。”

曹操看了賈詡一眼,默默點了點頭。顯然曹操明白賈詡的意思,嘴上說是佯攻,如果有必要還是會決堤的。

荀攸說道:“主公,公子治巴蜀,雖因荊州之敗兵士多有奔亡,然巴蜀未受兵災,物阜民豐。此時寒冬未有徵戰,可令公子再集大軍,屯於漢中,以備來年往攻關中。”

“善。”

沒有更好的謀劃,曹操解散軍議,派人到巴蜀傳信曹丕。

傳信之人千里迢迢趕到蜀中,不但沒見到曹丕,就連曹彰、諸葛亮等人都沒見到。

“南中反叛,兩位公子與孔明南下平叛去了。”留守蜀中的蔣琬解釋道。

曹丕兵敗荊州,蜀軍死亡大半,逃回蜀地的人十不存一,消息在巴蜀傳開,一些本地豪強就起了異樣的心思。

雍闓,建寧人,南中豪強。最初諸葛亮入巴蜀,他從衆投降。聽聞曹丕兵敗,蜀軍死傷慘重,自以爲大勢到來,準備順應天命,實則自己的野心作祟。

南中之地生活着許多夷民,比例比漢民多,這些西南夷民名義上歸附漢朝,實則由各自的首領自治,想要漢朝的各種資助,又不願意繳納稅負,時常反叛。

雍闓聯合周邊豪強一起煽動,便有一大族首領孟獲聯合許多小部族一起叛亂。雍闓首先殺害益州郡(又稱爲建寧郡,是蜀漢成立後改的,估計沒機會了)太守正昂,自封益州太守。

而後越巂夷王高定殺死越巂郡太守焦璜,自封越巂太守,響應雍闓。又有牂牁郡太守朱褒,也擁郡反叛。

南中四郡三郡反叛,聲勢浩大,消息傳到蜀中,城中軍民數驚。

“不可慌亂,區區反叛,又有何懼!”諸葛亮召集蜀中官員商議,見他們面露懼色,喝罵道。

“劉皇叔正與曹操對峙關中,而今荊州兵敗,曹操後路有險,關中之戰必敗,莫如順勢投降,引劉皇叔之兵南下平叛。”

“南中反叛,蜀中人心不安,怎可在此胡言,而今當以平亂爲先。”

正說話間,門外有人喊道:“南中叛亂,我當引軍南下平叛,望先生賜令。”來人正是曹彰。

曹丕考慮到曹彰爲人魯莽,只知衝鋒陷陣,害怕他胡爲,軍令雖然在曹彰手中,但要出兵還需要諸葛亮允許。

諸葛亮說道:“公子少安毋躁,我等正於此商議對策。”

雍闓以爲曹操和劉璋相爭,蜀軍多有死傷,曹丕所率的蜀軍是巴蜀最後的精銳,如今全數陣亡,巴蜀已經沒了反叛力量。他謀反的目的不是佔據巴蜀,而只是想着佔據南中四郡,做個南中王。

他哪裡知道,曹丕帶出巴蜀的三萬大軍基本是由原本的郡縣兵組成,就連入蜀的那一萬荊州士兵現在還在蜀中。諸葛亮在曹丕走後,又繼續訓練了兩萬精兵,名義上曹彰是主將,實則軍權在諸葛亮手中。

蜀中官員以爲南中四郡全反,被噩耗衝擊,一時間有些慌亂,在諸葛亮的安撫下,很快平靜了下來。

諸葛亮說道:“南中四郡,三郡反,惟永昌未有軍情傳回,此郡必不反。益州處南,牂牁在東南,越嶲臨蜀中爲北,永昌居西,爲叛賊後路。我料叛賊必先取永昌之地,此正破敵之機也。”

“德昂,汝可引軍兩千往助鄧都督,制雍闓之兵。”

“是!”

李恢,字德昂,益州郡人,益州郡豪強,現在是庲降都督鄧方的副手、屬官。劉璋投降後,爲了安定南中地區,諸葛亮啓用荊州南郡人鄧方出任庲降都督、朱提太守(以前是犍爲屬國,庲降都督設立後改爲朱提郡),作爲南中地區最高軍、政長官。

“德信,汝率軍兩千往攻牂牁,以制朱褒叛軍,不必死拼。”

“是!”

馬忠,自德信,巴西閬中人,小時候被外祖父撫養,隨母姓叫狐篤,長大後改回馬姓,名忠。一開始爲巴西郡吏,巴西投降後,受馬良賞識,舉薦給了諸葛亮。

“公子與我起兵兩萬,先徵越嶲,而後再南下平益州、牂牁之地。”

“善!”

諸葛亮治巴蜀,連年豐收,蜀中糧草充足,恰巧現在秋收已過,而且益州郡冬季也不太冷,正好是出兵的時間。諸葛亮訓練的精兵也已經枕戈待旦,隨着他一聲令下,大軍即刻南下。

蜀中(是cd)城外,諸葛亮問身邊送行的馬謖道:“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

馬謖已經做好功課,應答如流:“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今公子方敗荊州,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願公服其心而已。”

馬謖的話正合諸葛亮之心,他笑着點頭讚許。

永昌郡

郡丞王伉說道:“季平(呂凱),郡太守尚未到任,而益州雍闓遣人送信,言已從劉皇叔,天子拜其爲永昌太守,令我等歸降。季平以爲如何?”

“劉皇叔正與曹丞相對峙關中,且益州遠處巴蜀之南,便是反叛亦無大用。且劉皇叔與曹丞相對峙多時,若雍闓受劉皇叔之命,當早起兵。而今公子敗歸,方起事,非應劉皇叔,乃爲私利反叛也。我等不可從,從則危矣。” Wшw▲ттκan▲c o

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機至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一章 高唐令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七十章 昌豨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