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

“哦?”

劉禪說道:“父皇,兒臣願往東洲,爲我大漢開疆拓土。”

“我兒非一時興起乎?”

“兒臣之志堅,絕非一時興起。”

“善,我兒當爲人傑,然往東洲之路絕非一時可成行。”劉備說道,“我兒可先往吳郡熟悉海船顛簸,國中尚有數難並未解決,待新物發明可助我兒一臂之力。”

劉備話音剛落,劉理乘機說道:“海軍停駐身毒多時,兒臣願代父皇出征,取身毒之地以獻父皇。”

“善,理兒可與禪兒同往吳郡,可與海軍多加探討,待熟悉南方氣候,再往身毒不遲。”劉備又想起了一事,說道,“輜重部已造制式燧發火槍數萬把,我兒可領萬把交與海軍,助身毒之戰功成。”

“是,父皇!”

制式燧發槍不是線膛槍還是原本的滑膛槍,但增加了一把刺刀。早期,陸軍和參謀部將領商議過後,覺得火槍兵本身防護能力不足,還是需要環首刀同時訓練近身肉搏,增加火槍也不過是代替原本弓弩手的位置,陸軍方陣中的其他兵種還是很多。

不過刺刀的發明很快在演習中大放光彩,有一批新參軍的參謀十分激進,他們只要槍炮兵和騎兵,撤去了其他兵種。在與各種軍隊交戰中,除了純騎兵隊伍外,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潰敗。

火槍陣與諸葛亮八陣交戰,因爲八陣中的火槍手相對分散不能有效形成彈幕,結果兩軍對壘火槍陣的傷亡率大幅低於八陣,八陣只得上前衝陣,結果顯而易見八陣兵敗。

火槍陣與輕騎兵交戰,那就不用多說了,騎弓射程比不上火槍,輕騎衝陣也因爲自身只有環首刀,攻擊距離還比不上刺刀,又再度敗下陣來。

火槍陣與重騎兵交戰,重騎兵馬慢,都衝不到近前就大敗虧損了。惟有正騎,他們拿着馬槊攻擊距離長,馬身沒有鎧甲速度快,在衝陣時就有兩個情況,要麼衝陣時傷亡過大近戰時被殲滅,要麼衝陣時候傷亡不大近戰將火槍陣衝散。

但火槍陣自身帶有騎兵時戰勝比例就從1比1來到了7比3,之後專門爲騎兵研發的後裝線膛騎槍(狙擊槍減去倍鏡,燧發臺加外殼,槍管縮短,交戰時先開一槍也只有一槍)裝備後戰勝比一度到達9比1。

訓練一名合格的騎兵多少錢,訓練一名火槍兵纔多少錢,哪怕1比1的時代騎兵一方也是虧到家,更不用說9比1了。至此之後,大漢陸軍正式全面改組,淘汰下來的武器不是賣給大宛等國就是交給地方求盜裝備。

軍部下達全面換裝的軍令,結果被輜重部告知產能跟不上,當時幾個暴脾氣的將領殺到輜重部(例如張飛)眼見滿倉庫的火槍,他們認爲輜重部睜着眼睛說瞎話,將管理後勤的將領胖揍一頓。後勤官一臉紫青帶着張飛等人巡視,他們才知道原因,刺刀的製作及其花費時間。

由於不是工業化生產,動能不均勻,這年代的公差比無法穩定。雖然刺刀用的卡座式設計,但次品率還是有些高。同時刺刀的刀刃和卡座處只有一小節短柄連接,這就需要鋼材的質量優秀,不然敵人沒殺死,刺刀自己先斷了。

輜重部使用了最新式的水力鍛造機和最新的鍛造工藝才能滿足刺刀的強度要求,這也是限制刺刀生產速度的最大難題。

發現錯怪了後勤官,張飛等人只得接受劉備的責罰,爲了讓後勤官照顧己方的戰區,他們也只能宴請賠罪。

有了刺刀的問題,新兵訓練營的訓練方法改變了,將領們開始先訓練士兵對火槍的掌控和準確度,練成之後再開始練習刺殺。

劉備所說的制式燧發火槍就包含刺刀,如今的輜重部還是偏向陸軍,也因爲陸軍離他們近,天天有人盯着。海軍到現在也只有換裝了一些火炮,燧發槍是一杆沒有,如果沒有劉備下令,劉理想從輜重部將燧發槍拉到海軍,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更不要說是帶刺刀的燧發槍。

送給弟弟的膏腴之地被劉禪用計搶走,再加上劉備對東洲的重視,衝散了劉封奪得太子之位的喜悅。

看劉永難看的表情,劉備也知道他其實也志在身毒,不過開發東洲確實是需要巨大的資源,有個心甘情願向東洲投資的身毒,總好過劉備強硬下令。

爲了展現自己的重視,也爲了劉禪東洲開發不受各方掣肘,劉備帶着劉禪轉了一圈開發東洲可能觸及到的部門,其實最主要是格物院。

如今這時代想要從中洲航海到東洲,不知道洋流絕不可能橫穿東(太平)洋,只能想最笨的辦法,那就是穿越北面的海峽,正好劉備知道這海峽有好幾個月是凍住的,不會令船隊迷路穿到北冰洋。

而多年的發展,大漢已經有了十分保暖的衣服誕生。首先在最外層穿上一件皮衣,不但能擋風,還能擋住一部分海水。中間就是棉布羽絨服,最開始大漢有麻布羽絨或者毛皮羽絨,棉花引進後棉布大受歡迎,填補了麻衣和絲綢之間的空隙。最裡面穿保暖又吸汗的打底衣,這麼一套下來在冬天出門都發熱。

至於羽絨,那就是江東稻田鴨子盛行的結果,江東本土有一種鴨子以草和蟲子爲食,在稻田裡放養不但解決了野草和蟲子的危害,還能按摩、疏鬆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櫱,產生渾水肥田的效果。

養鴨的盛行改善了百姓肉食品攝入的條件,進一步降低了百姓每日麥米攝入量,變相增加了大漢糧食產量。

發展到現在,大漢各地有了多重混合農業方法。北方基本是麥、草藥、牧場等混合,南方則是麥、稻、甘蔗、雞鴨鵝等混合。人吃糧食,糞便餵豬,豬、雞、鴨、鵝、羊等糞便再施入田間,形成有機循環。

另外經過起礦中郎將的改良,海上辨位方法也從最初的司南向羅盤進化,體積縮小,操作簡單。

新式海船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確定了適合長期航行,雖然還不能確保遠洋航行的可能,但中洲到東洲的北方航線沿路可以說都是近海,完全可以依着海岸線航行。

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