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

曹操一朝得勢,飛揚跋扈,不但沒有安撫百姓,反而開始殺戮平民。陳宮覺得以前迎曹操入兗州就是個錯誤,現在他要糾正以前犯的錯,爲徐州死難的百姓報仇。

想要叛亂,就得有兵。曹操的兵權都在自己和夏侯氏等親族手中,陳宮只是東郡從事,手上的兵不多,爲此他找到了陳留太守張邈。張邈的狀況高柔看得出來,陳宮自然也能看出來。

陳宮找到張邈說道:“今天下分崩,雄傑並起,君以千里之衆,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爲人豪,而反受制於人,不亦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此亦縱橫之一時也。”

陳宮也知道張邈手下有兵,但是不多,所以陳宮想迎呂布入兗州,張邈和呂布共牧兗州。待消滅了曹操,轉頭再對付呂布。

天天擔驚受怕的張邈,見陳宮這個兗州士人代表來讓自己起兵,沒有考慮多久就同意了。

張邈給呂布寫信,以結義之情和兗州士人支持爲由,勸呂布率兵入兗州。

在河內張楊處不得志的呂布,收到張邈等人邀請後大喜過望。同樣不用考慮,呂布率大軍直入兗州。

呂布進入兗州之後,陳宮向兩人獻策:“今溫侯新至,恐曹操諸將驚疑。使君可遣使說之,就言溫侯此來乃爲助戰。”

張邈派親信劉翊前往說荀彧,劉翊見到荀彧後說道:“呂將軍來助曹使君擊陶謙,宜亟供其軍食。”

這種藉口荀彧怎麼會相信呢,荀彧馬上知道張邈這是反叛了。荀彧趕忙召來東郡太守夏侯惇。

夏侯惇接到荀彧消息不敢怠慢,因爲曹操全家都在荀彧所在的鄄城縣。夏侯惇留下軍資,輕裝奔向鄄城縣。

可夏侯惇剛出濮陽,就碰到了呂布的軍隊。夏侯惇沒有防備,可良好的軍事素養讓曹軍很快便穩定了下來,和呂布軍相持。

呂布見夏侯惇陣型嚴密,害怕自己損兵太多,聽從陳宮的計策,襲擊了沒多少守軍的濮陽,奪取了濮陽的曹軍軍資。

軍資被奪,沒有讓曹軍有太多的慌亂。呂布見沒有可乘之機,又向陳宮問計。

陳宮說道:“夏侯惇軍中亦有兗州之人,彼輩不滿曹操久矣。可使人詐敗,入曹軍營中,再糾結兗州之人,裡應外合,則曹軍必敗。”

呂布再度讓曹性率兵進攻夏侯惇,曹性佯裝兵敗被擒,投降了夏侯惇。

當天夜裡,在曹軍軍中兗州人的幫助下,曹性和他們來到夏侯惇營帳,綁架了夏侯惇。曹性派人回濮陽讓呂布率軍來攻,自己則和兗州人一起,假裝索要寶物,拖延時間。

夏侯惇的士兵惶恐不安,他的部將韓浩卻一眼看透了曹性的意圖。韓浩一面安撫軍中將士,一面指揮士兵包圍夏侯惇營帳。

韓浩對曹性等人說道:“汝等凶逆,乃敢執劫大將軍,復慾望生邪!且吾受命討賊,寧能以一將軍之故,而縱汝乎?”

又向夏侯惇哭泣請罪道:“當奈國法何!”

韓浩說完指揮士兵向曹性等人進攻,曹性這邊兗州人真以爲韓浩不顧夏侯惇之命,心中惶恐,最後放棄了夏侯惇,轉身逃跑。

沒有人質,曹性獨木難支,也只得撤退。曹性裡應外合的謀劃雖然沒有成功,可夏侯惇也不敢再和呂布對峙,率軍去了鄄城縣。

夏侯惇率軍離開,讓呂布等人輕鬆拿下東郡原治所濮陽(爲安袁紹之心,治所遷到東武陽了)。這對兗州而言,就是一個風向標,一時間各郡縣全體反叛,加入張邈這邊。

夏侯惇到來,荀彧對他說道:“張邈反叛必有從者,當急速斬殺,以懾他人。”夏侯惇連夜殺了幾十個有異心的官員,穩定了局面。

呂布等人忙着整合各郡縣,荀彧這邊也忙着收攏軍士,一時間兗州有了短暫的平靜。

這平靜很快便被人打破了,不過打破平靜的不是呂布,也不是夏侯惇,而是朝廷拜的豫州刺史郭貢。

郭貢見兗州叛亂叢生,想要率軍來兗州撿便宜。他不敢去進攻呂布,不只是呂布勢大,還因爲呂軍善戰。

郭貢率萬餘軍來到鄄城下,想要見荀彧,以此來探聽曹軍虛實。城中的荀彧得知,就要前往。

夏侯惇勸道:“君一州鎮也,往必危,不可。”

荀彧說道:“貢與邈等,分非素結也,今來速,計必未定,及其未定說之,縱不爲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將怒而成計。”

郭貢見荀彧孤身前來,有些驚疑,隨後兩人交談中,荀彧談吐自如,絲毫沒有兵臨城下的急迫感。郭貢覺得曹軍有完全的準備,又想到當年曹軍攆着袁術打。

郭貢在豫州不敢撩袁術虎鬚,現在自然不敢對曹軍有非分之想,率軍離開兗州。

程昱去東阿,路過範縣的時候,向縣令靳允說道:“聞呂布執君母、弟、妻子,孝子誠不可爲心。今天下大亂,英雄並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亂者,此智者所宜詳擇也。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陳宮叛迎呂布而百城皆應,似能有爲;然以君觀之,布何如人哉?

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宮等以勢假合,不能相君也;兵雖衆,終必無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範,我守東阿,則田單之功可立也。孰與違忠從惡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詳慮之!”

靳允也是看好曹操的,對程昱說道:“不敢有貳心。”

程昱走後,在陳宮的授意下,進攻範縣的張邈部將氾嶷,來到範縣。靳允假意向他投降,在宴請氾嶷的席上用伏兵刺殺了氾嶷。氾嶷士卒潰走,靳允回城堅守。

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玉璽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