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求援

“這是何人?”劉備看着眼前的幾具屍體問道。

張飛看向斥候,斥候說道:“報主公,我等於河西巡查,路遇此人。此人遙見我等便自刎而死,我等不知緣由,故帶此人屍首而還。”

劉備大爲驚奇,怎麼有人千辛萬苦跑到平原來自殺。劉備看着眼前的幾具屍體,明顯是一主數僕,主人自殺,僕從也跟着殉節。

一旁的華歆上前說道:“府君,此人名爲王芬,字文祖,名列八廚,現爲冀州刺史。”

“既爲忠良,當好生安葬。”劉備又對華歆說道,“冀州刺史死於此地,需上報青州刺史。子魚,你辛苦跑一趟吧。”

“可是府君,黃刺史剛升遷,新刺史尚未到任。”

“那就等新刺史上任,再去不遲。”

之後的一段時間,劉備在黃河(東漢時叫大河)和漯水上建造了十幾座渡口,同時編輯出了許多走舸用來免費擺渡。

劉備在高唐設置的兌換點,經過民衆宣傳,在周圍郡縣已經是人盡皆知。所有人都知道這種兌換點其本質和從商沒有區別,但是大家全都選擇性的忽視了,因爲來到兌換點兌換的人99%是來換糧食的,人們認爲這是劉備的仁義之舉,而不是商業行爲。

在這兌換點的縣卒中有一人看着每天兌換點前喜笑顏開的百姓,緊了緊手中的佩劍,像是下了某種決心一般。

這名縣卒來到平原縣境內,這裡雖然還是在黃河南岸,地理上更接近高唐縣,但這地方屬於平原郡的治所平原縣。劉備正在這裡和簡雍、華歆指揮屯田兵開墾荒地,同時也整理道路。

劉備見到這名縣卒的時候,他正被劉備的親衛壓到他面前。

“這是何人?”

“主公,此人吵着要見主公,我等把他壓來聽候主公定奪。”

劉備看了看縣卒的臉,說道:“你不就是劉雲嗎,你不在換糧處待着,擅離職守,所謂何事?”

“玄德公,劉雲是化名,我本名柯慈。我受僱於平原人劉平,本意是來刺殺玄德公。”

聽完柯慈的解釋,劉備的親衛全都抽刀在手。劉備制止了親衛,說道:“既要殺我,爲何又告之於我?”

“劉平此人爲富不仁,此間良田原爲百姓所有,他巧取豪奪,據爲己有。爲逼迫他人爲奴爲婢,不惜致此良田荒蕪,以漲糧價。

不想玄德公在高唐廣施仁義,百姓得有活路,現又將劉平荒地開墾。故劉平僱我來殺玄德公,我不忍爲此不仁不義之事,方前來告知玄德公。”

“看來我擋了某些人的財路。”劉備心想。

劉備說道:“你既不曾爲惡,當爲良人,我不追究。換糧處急需人手,你還願前往否?”

“謝主公,願爲主公赴湯蹈火。”

柯慈離開後,簡雍對劉備說道:“劉平之事,可要雍遣繡衣前往?”

劉備自從招收流民之後,就有意的培養一些孤兒。這些孤兒有大有小,主要幫劉備做些暗處的監察之事。劉備稱他們爲繡衣使者,而這些人的長官就是簡雍,簡雍也領了繡衣直指的官位。

“不必了,跳樑小醜,不足爲懼。”

時間一天天過去,劉備的“高築城,廣積人,緩稱王”政策實施的非常順利。爲了安頓各地來的流民,劉備甚至到高唐縣周邊郡縣拜訪當地長官。要名給名,要利給利,讓這些流民順利的安頓下來。

正當劉備以爲中平五年在平靜中度過的時候,他見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公孫越。

“玄德公,請救我兄長公孫伯圭一命!”一身塵土的公孫越看到劉備就跪地哭求。

“快快請起!伯圭兄有何難,可詳細道來。”

“我乃公孫伯圭從弟公孫越,求援至此。我兄奉詔討張純之叛,初,大勝純於石門。純棄妻子,遁入烏丸之地。我兄率衆追趕,不想反被烏丸丘力居圍於管子城。我奮力殺出重圍,本欲往冀州求援。路過渤海郡時,聞聽玄德公之名,故星夜趕來求援。”

公孫越本來是準備去向劉虞求援的,他知道劉虞被授予幽州牧之職,劉宏還讓劉虞平定張純和張舉的叛亂。

不過劉虞還沒有到任,公孫越準備到鄴城等待劉虞。沒想到公孫越到渤海之後,劉備在當地的名聲很大,而且就在不遠處的高唐。劉備和公孫瓚是同門師兄弟,所以公孫越來到高唐嘗試求援。

劉備知道公孫瓚這次是有驚無險的,但是自己都不一樣了,什麼事能百分百確認呢。爲了同門的情誼,也爲了初期應對袁紹的肉盾,公孫瓚都不能死。

劉備決定支援公孫瓚,但是高唐離遼西郡的管子城有1300裡左右(540公里)。古代最精銳的士兵行軍,一天也不可能超過100裡,要想趕到管子城最少要半個月,這還是中途沒有突發狀況。

“伯圭兄有難,備義不容辭。”劉備說道,“但路途遙遠,你可在此歇息一日,待備整軍妥當,即刻出發。”

“謝玄德公!我兄已被圍數十日,還請玄德公早做決斷。”

公孫越離開後,劉備找來了關羽、張飛和簡雍,向他們說明了情況。

張飛說道:“大哥要出兵,弟願爲先鋒。”

劉備打算一人四騎,其中一匹作戰用馬不背糧草,其他三匹行軍用馬背糧草,而這些糧草不是爲士兵吃的,是給馬吃的,士兵每天吃馬肉。

在不影響行軍的前提下,一匹馬最大帶一個士兵十天的乾糧(一共20千克),但一匹馬是五個人的飯量,所以這些乾糧還是不充足。

關、張和簡雍還是有慣性思維,習慣性的排除了吃馬,所以認爲千里行軍糧草是個大問題,但是劉備知道馬是無限的,只要保證作戰,吃再多的馬都無所謂。

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七章 初戰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一百二十四章 麴義奔劉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六章 黃巾第一百六十八章 袁紹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