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南陽大捷(上)

耿仲明當然想不到,在自己主動讓出了南陽,中華軍還不打算放過自己,一定把自己趕盡殺絕。不過這時發生了一件事情,挽救了耿仲明的命運,吳三桂終於派來了援軍。

原來吳三桂既想幫清廷一把,又怕惹火上身,使中華軍轉頭來進攻四川,在經過了反覆的思考和權衡利憋之後,吳三桂居然想出了一個二全其美的辦法來,他並沒有下令三路逼近川湖邊境的人馬向中華軍發動進攻,而是命手下的大將馬寶和韓大任兩人帶領五萬人馬,進入南陽,由耿仲明來指揮,幫助他守住南陽,並且以清軍的名議出戰。

吳三桂的如意算盤是自己決不主動出面,和中華軍正面爲敵,同時又派出人馬,援助南陽,清廷那邊也說不出什麼不對來;同時又幫助耿仲明,守住南陽,擋住了中華軍向中原的進攻;而自己還可以坐觀中華軍和清廷決戰,見其成敗再確定下一步的動向,這確實是一舉三得之計。

只是川軍繞了一個大圈,等進入南陽境內的時候,己經晚了,耿仲明己放棄了南陽,還打算退入漢中府來。因此馬寶和韓大任與耿仲明在淅州地區匯合,暫時駐紮了下來。

得到了這支援軍,耿仲明也不禁大喜,得別是川軍中還有一萬火銃兵,一百餘門火炮,更是讓耿仲明大爲安心。

因爲有中華軍的代動,這個時代的中國軍隊都在急速的向近代軍隊的方向轉變,清軍是如此,吳三桂也是如此。在吳三桂入主四川之後,立刻招集工匠,全力打造火槍火炮,裝配川軍,到這個時候,川軍己經擁有火槍五萬餘支,各種火炮六百餘門。

另外吳三桂和耿仲明、尚可喜不同,在另一時空裡,他也算這個時代的名將之一,年紀雖然並不算大,但也算精通兵法,且又身經百戰,雖然他和中華軍交手的次數不多,但卻對中華軍的每一次戰鬥都詳細的調查打聽,幾乎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並加以揣摩,研究中華軍使用火器的戰術。

不過受制於技術條件,又缺乏對外的交流,因此川軍的火槍其本都是繼承明朝的火器,以鳥銃,也就是火繩槍爲主,另有一部份魯密銃和三眼銃,只有極少的燧發槍。而火炮也都是以中小型佛郎機炮爲主,紅衣大炮並不多,一來是紅衣大炮的週期長、成本高,二來四川道路難行,重型火炮也不利於運輸,中小型火炮利於運輸。

雖然在明末的時候,清廷鑄造的紅衣大炮水平己經超過了明朝,但火器製造的整體水平,對火器理解和運用,清廷依然還是不如明朝,而吳三桂曾是明朝的重臣,在山海關駐守時,也曾裝配了大量的火器,對火器的使用並不算陌生,因此雖然川軍沒有中華軍的降兵做教官,但也自己訓練的似模似樣。

而李定國得知耿仲明得到了援軍,雖然現在還不知道這支援軍是川軍,但也不敢輕易向耿仲明發動進攻,因此也決定先去救援新野,擊敗石廷柱部的人馬,奪取宛東地區,反正現在宛西地區己被中華軍佔領,耿仲明駐守的淅川縣己是南陽府的邊緣地區了。

於是李定國留下第八軍剩下的兩個師,駐守南明,併兼顧鄧州,自己和李牟率領第六軍,騎兵團、特種兵團去援救新野。等第六軍到達新野附近的時候,正是規定守住新野時間的第二天下午,淸軍正在撤軍,而守衛陣地的中華軍十七團正準備追擊淸軍。

李定國見況,立刻派人下令十七團團長周漢伏,命他停止追擊清軍,等到晚上之後,合兵一起向清軍發動包圍進攻,力爭全殲石廷柱部的清軍,下一步再攻取宛東地區,就好打多了,這樣十七團纔沒有追擊清軍。

而石廷柱和巴顏這時只想着儘快撤回唐縣去,對此一點察覺都沒有。就在清兵在大營裡忙着打包裝車的時候,中華軍己經悄悄的完成了對清軍的包圍,雖然清軍也留下了一部份守夜的士兵,但人數並不多,而且又想着天亮之後就出發撤軍了,因此守衛也十分鬆懈,在營外巡哨的士兵根本就沒有走遠,對中華軍己經接近了淸軍的大營,也是一無所知。

隨着李定國一聲下令,各路部隊立刻向清軍發動了全線的進攻。因爲這一次進攻,中華軍用上了前幾場戰鬥一直沒有用霹靂火箭。雖然這時守夜的士兵己經發現了中華軍,但也爲時己晚,隨着一支一支霹靂火箭落到清軍的大營的爆炸,將火油四散激射,清軍的大營裡立刻到處起火,而這時其他清兵不是忙着清理輜重,就是去睡覺休息,突然發現自己遭到了襲擊,頓時大亂了起來。中華軍的各路部隊也趁着混亂,分頭殺進了清軍的大營中。

圍攻清軍的中華軍各路部隊約有三萬三千餘人,兵力己經就超過了清軍,而且這時雙方的精神狀態更是不在一個層面上,因此清軍根本就不是中華軍的對手,被殺得紛紛向大營的深處敗退,有不少清兵纔剛從睡夢中驚醒過來,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就糊里糊塗的送了命。

好在是巴顏現在並沒有睡,也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指揮清軍作戰,因爲這時還有一部份神兵營的士兵正在他的指揮下打包裝車,因此巴顏也十分容易就聚集了六七百士兵,不過這時清軍大營的四面八方全是火光、全是槍聲以及喊殺的聲音,巴顏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應該去擊戰那個方向的敵人。

不過很快就不用巴顏做選擇了,因此這時就有一支中華軍,向巴顏所在的方向衝殺了過來。於是巴顏也立刻下令,就迎戰自己面前的這一支敵軍。

神兵營的清兵畢竟也是受到嚴格的訓練,而且經過了這兩天的戰鬥之後,也能夠在戰場上穩住心神,因此十分迅速後列好了三排隊列,然後舉槍向中華軍射擊。

這支中華軍正是周漢伏帶領的第十七團,殺入清軍的大營之後,十七團此入無人之境一樣,橫衝直撞,己經連續攻佔了三個營地,抓住的俘虜就有好幾百人,但周漢伏並不滿足於這些戰果,一心想抓幾條大魚,好獲得晉升的機會。雖然他在表面上並不在乎,但看着同一批的人都晉升到旅級、師級,有不少人當初的官職還比自己低,現在都爬到自己頭上去了,心裡也不免有些不舒服。

現在正是一個立功晉升的大好時機。因此周漢伏只留下了少量士兵,看守佔領的營地和俘虜,自己帶領着全團的士兵,向清軍大營的中心地區突進。因爲根據常識,主要將領的營寨都是在大營中間的位置。

十七團的士兵正在突進的時候,忽然聽見前方一陣槍擊聲,衝在最前面的十餘名戰士都紛紛中彈,而其他士兵見前方有敵人,也都紛紛後退,並且找地方隱蔽。周漢伏本來是衝在隊伍的最前面,不過他運氣不錯,頭盔上捱了一下,不過沒有擊穿,另外還有一顆擦着他的左胳膞飛過,留下了一道火辣辣作痛的傷口。

周漢伏雖然有幾分粗魯,但決不莽狀,立刻後退到清軍的射程以外,然後用望遠鏡仔細觀察清軍,這纔看淸返支清軍大約有七八百人,居然還排好了三排連射的隊形,周漢伏也不由大喜,因爲這也說明,這裡一定是清軍大營裡重要的位置,要不然決不會有這樣一支軍隊守衛。自己心目中的大魚,一定在這裡面。

於是周漢伏也立刻下令,命一個營也排成三排連射的隊形,和清軍展開對射,吸引清軍的注意力,另一個營則分成兩隊,分別從左右迂迴包抄上去,其餘的士兵作爲預備隊。

經過了簡單佈置之後,中華軍也排好三排連射隊形,和清軍展開了對射。雙方各自向着對方的陣列輪流開火射擊,雖然在各自的隊伍裡,也不斷的有士兵中彈倒地,但後面馬上就有人補充上來,保持着穩定的隊形,繼續射擊,所不同的是,清軍是在原地不動,而中華軍卻是一邊射擊,一邊慢慢向前推進。

到了這個時候,雙方比拼的其實不是各自的射擊熟練水平、平時的訓練效果,而是各自的勇氣和決心。在這兩方面,中華軍當然不遜色於清軍,而在射擊速度上,中華軍更要勝過清軍一籌,因爲中華軍使用的全是火帽擊發槍,而清軍中還有一部份是火繩槍,既使是清軍使用的燧發槍,在射速上雖怨不輸於擊發槍,但在射擊成功率上,也要遜色一些。火帽擊發槍的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而燧發槍只能達到八成左右。

因此在雙方互射了十幾輪之後,清軍陣中,巳經傷亡了近兩百人,而中華軍的傷亡只有一百多人。清軍己經全面處於下風。而雙方之間的距離,縮短到只有四十餘步。

而就在這時,中華軍左右兩支包抄的部隊也終於迂迴到位,從兩側向清軍展開了攻擊。

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97章 僱傭兵(上)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63章 通商第122章 造船(上)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80章 出兵(上)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80章 洋人(上)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265章 變數(上)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72章 水路攔截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93章 勸降(上)第61章 國事家事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309章 宣戰(下)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183章 下獄(下)第81章 佈置(二)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3章 反擊(一)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02章 夜奔(上)第86章 意外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82章 佈置(三)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246章 身世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83章 佈置(四)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84章 游擊戰(三)第93章 勸降(上)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3章 趕集(上)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77章 火銃試射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84章 夜襲(二)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28章 攻取兗州(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