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

?另外尚善部逃離徐州時,攜帶了大量的物資錢財,分水陸兩路撤退,水路的船隊早被山東軍區第五軍堵住了黃河水道,無法撤回歸德府,只能在中途停泊.而山東軍區第九軍和淮安府的水軍沿黃河殺到,將清軍的船隊一網打盡,所有船隻和運載的物資也全都被中華軍繳獲。?

而在陸路上,尚善部攜帶的物資錢財當然都屯放在清軍的陣地裡,雖然在戰鬥中損失了一些,但大部份依然剩餘下來,也全都成了中華軍的戰利品,因此在消滅了尚善部之後,中華軍的收穫極豐,不僅得到了大量的糧食、草料、鹽、布、藥材、車輛、船隻、牲口等等,另外也還有值價不菲的金銀細軟之物。?

在戰鬥結束之後,趙英傑也下令,留下兩個師,在這裡清理戰場,統計戰利品,並押送俘虜,繳獲的物資到徐州去安置。自己率領其餘的人馬,向碭山縣發動進攻。?

進攻中華軍的防線,救援尚善失敗之後,勒克德渾退守碭山縣,一面催促耿仲明儘快進軍,一面也不斷派人,打探尚善的情況。但很快兩方面都傳來了壞消息,耿仲明在救援的途中被中華軍打得大敗,這時己經退回到徐州去了,而尚善部也被中華軍圍殲,全軍覆沒,雖然現在還沒有得到尚善的生死下落,但估計也是兇多告少,不是戰死,就是被中華軍生擒了。?

因此勒克徳渾也又悔又恨,如果尚善能夠早一點撤軍;如果自己要求尚善在撤軍的時候,扔棄掉那此輜重物資,快速行軍;如果在尚善被圍的時候,自巳救援他的動作再快一點,再堅決一點;如果耿仲明的進軍再迅速一點,不那麼拖挻,總之在這麼多的如果之中,能夠有一二個成爲現實,那麼尚善部也就不會遭到全軍覆沒的惡運了。?

但現實的情況是,尚善部己經被中華軍殲滅,而中華軍的下一個目標也十分明顯,就是碭山縣,現在自己駐守碭山縣的兵力不足兩萬,根本就不可能抵擋得住中華軍的進攻。而且這時耿仲明也己退回了陳州,自己沒有任何的援軍,另外就是耿仲明的人馬沒退,勒克德渾也對清軍的任何救援部隊都失去了信心,一切只能依靠自己,其他任向人都是指望不上的,一但碭山縣被中華軍包圍,那麼尚善的下場,就是自己的前車之鑑。因此勒克徳渾也當機立斷,立刻下令,放棄碭山縣,全軍迅速退回歸德府駐守。?

幸好是勒克徳渾下令得快,清軍前腳剛一走,中華軍的大軍就殺到了碭山縣,雖然兵不血刃的佔領了碭山縣,但倒底還是讓勒克德渾給跑了。?

而在另一條戰線上,中華軍在尤洪亮的率領下,擊敗了耿仲明的援軍之後,只是稍做了一下調整,就立刻又向陳州進攻。?

耿仲明退回陳州之後,才消停了兩天的時間,驚魂尚切未定,一聽中華軍又來進攻陳州,其實這時耿仲明在陳州還有四萬多人馬,包括川軍中還有五千多火銃兵,而且陳州離開封還不到四百里地,多爾袞從開封派兵救援,二天時間,就可以到達陳州了,因此是完全可以在陳州拒守,等待援軍的。?

但現在的耿仲明早就被中華軍給打怕了,另物他和勒克德渾一樣,對清軍的救援人馬確實也不抱信心,因此在中華軍殺到陳州之前,耿仲明也立刻下令,放棄陳州,率領人馬,逃到許州去駐紮。而中華軍也趁虛佔領了陳州。?

到這時,南京與清廷之間的中原大戰的第一個重大戰役,徐州戰役也全部結束。中華軍一共投入了七個軍的兵力,總計人馬在十八萬左右,但山東軍區的第九軍只是截獲了清軍的船隊,並未真正參戰,實際參戰的兵力只有十五萬,而清軍參戰的是勒克徳渾部和耿仲明兩部,實際參戰的兵力爲十七萬。雙方的兵力大體相當。?

戰鬥的結果是以中華軍的全勝告終,一共殲滅了清軍四萬六千餘人,而俘虜多達五萬七千餘人,勒克徳渾部和耿仲明部的損失都在一半左右,而且先後佔領了徐州、陳州、毫州、宿州、邳州等地,整個江蘇省地區,也被中華軍全部佔領,山東地區和江蘇地區也全面接壤,完全連成了一片。而中華軍自身,僅僅只陣亡四千二百五十三人,傷三千七百二十五人。?

各條戰線勝利的消息也陸續傳回到了宿州,商毅和留守宿州的成進也十分高興,這一戰不僅又吃掉了清軍十餘萬的兵力,而且又奪取了多個戰略要點,既南陽戰役之後,中華軍突入到河南省的西部之後,又在河南省的東部地區徹底打開了局面,由其是攻佔了陳州這一重要位置,也爲中華軍與清軍之間的下一步戰鬥,取得了一個十分有利的位置。?

陳州地處睢水以北,古稱睢陽,正好位於河南省東部的中間位置,歷來都是中原地區重要的戰略要地,唐朝中間,許遠、張巡、南霽雲、雷萬春等人曽在這裡死守睢陽,才力保江淮不失。因此中華軍攻克了陳州之後,頓於是抵住了中原戰場的腰部一樣,用時也使整個戰線完全都推進到河南省境內,成爲名副其實的中原大戰。?

因此商毅首先下令,淮南、南京軍區的部隊都就地駐紮,迅速休整、補充準備迎接下一步的戰鬥,山東軍區的第五、九軍退回黃河北岸,駐紮在兗州府,聽候下一步的命令,鄭成功部駐守在黃河邊的豐縣、沛縣一帶,控制黃河水道,保證歸徳府以東的黃河水域,都在中華軍的控制之中。而後方也迅速將各種物資、彈藥運送到戰場來。?

同時商毅也在積極的思考,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佔領了陳州之後,中華軍的選擇餘地就相當大了,大體上有兩個進軍路線,一是由淮南、南京軍區由陳州、徐州兩線出擊,分從東、南兩面直接進攻清軍在中原戰場的總部開封,而山東、湖廣軍區可以在北面和西面牽制清軍的兵力。?

這一個作戰方案最爲直接,一但達到了戰略目標,中華軍將取得徹底的全面勝利。但這個方案也比較冒險,因爲清軍本身還有十分龐大的兵力,僅在中原戰場內,兵力擾約在三十五萬左右,同時清軍在河北南部的河間、真定一線還有博洛部的六萬人馬,對山東地區也是一個不小的危脅,而且就是在河南省境內,陳州以南的汝寧府還有大部份地區都在清軍的控制中,一但中華軍全面進攻開封府,戰線拉長之後,自己的背後,也不是絕對的安全。因此也存在着許多的變敵。?

而另一個作戰方案是以山東軍區在黃河北岸牽制開封府的清軍,集中湖廣、淮南、南京軍區的兵力,分從河南東西,沿陳州至襄城一線進軍,將河南省攔腰截爲兩段,先徹底佔領河南省的南部,穩固住自己的後方以後,再集中兵力,全力進攻開封府,取得最後的勝利。?

和上一個方案相比,這個方案就顯得要穩妥一些,基本都是穩紮穩打,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現像。以中華軍的實力,和目前的局面,就這麼穩妥進軍,按步就班,也絕對有最後取勝的把握。不過相對的,這一方案最大的問題是耗時太長,萬一多爾袞見勢不妙,放棄中原之地,全面北撤,固守河北,那麼商毅計劃在中原全殲清軍主力的計劃,也就落空了。?

儘管經過了徐州戰役,中華軍又消滅了清軍十餘萬的兵力,但這時清軍仍然保留着相當一部份主力軍隊,還有一定的戰鬥力,如果清軍放棄中原,全面退守河北,收短自身的戰線,減少防守面,將來中華軍收復河北、京師的過程,還將會有許多堅艱的戰鬥要打。?

因此商毅反覆思考,也沒有最後決斷。?

而就在這時,南京方面給商毅發來急報,向商毅報告了兩個不好的消息,一是南方的三個南明朝廷正在積極的活動,在廣東的永安朝廷的大力拉隴利誘之下,正在組成同盟,調集軍馬,準備向南京政府的南方進攻;而另一條是從各方面掌握的情況來看,清廷所請的外援也快到位了,日本、朝鮮、荷蘭都決定幫助清廷,其中曰本將出兵七萬,赴中國參戰,另外派遣一支水軍,進攻浙江沿海一帶地區,而朝鮮乜將出動四萬人馬,增援清廷。荷蘭雖然沒有直接出兵赴中國參戰,但答應派遣船隻,幫助曰本運送兵力,同時參加並指揮日本的水軍作戰。當然清廷也分別許給了日本、朝鮮、荷蘭不同的優惠條件。?

看完這兩條消息之後,商毅也不覺有些緊張起來,外部力量的涉入,也使中國的局面更爲複雜化了,因此在這個時候,自已一定要小心應對,不能輕易的冒險。?

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49章 皇太極(下)第271章 不解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93章 合圍(四)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一章 真像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380章 總結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8章 立威第160章 民心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44章 救援部隊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196章 軍校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36章 林家會議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32章 攻城(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62章 破局(二)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236章 隱密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402章 北境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章 應對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154章 激戰(下)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91章 遇刺(下)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89章 交易(下)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66章 忽悠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85章 地雷陣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60章 莊妃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80章 洋人(上)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3章 雙截棍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