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合圍(二)

龍嘯大明

阿濟格正在考慮先打南岸還是先打北岸時候,正藍旗蒙古梅勒額真庫爾闡則認爲現在天黑地暗,根本就看不清中華軍的虛實,不如等到天亮了以後,打探淸楚了中華軍的虛實以後再說,也許中華軍在北岸的進攻就是虛張聲勢,目地是把清軍的注意力吸引到北方來,然後中華軍趁機在南岸發動進攻,將清軍逼回淮河北岸來。(_)

庫爾闡所說的也不無道理,從昨天的雙方的戰鬥來看,中華軍也確實有將南岸的清軍擊退的勢頭,至少把中華軍的虛實摸清楚再決定下一步的計劃,這一點到也並沒有錯。反正現在離天亮也不到一個更次了,因此先全力守好陣地再說。

但就在這時,又有一個親兵慌慌張張跑了進來,向阿濟格報告,清軍的左翼也遭到了中華軍的襲擊,這時人馬已經敗退到了息縣西側,現在息縣西側的守軍正在全力抵抗中華軍的進攻。請阿濟格速發兵支援。

進攻清軍的左翼陣地的,正是湖軍區的第六、十三軍,其實他們發動進攻的時間比東路的中華軍還要早一點,但因爲這一路的中華軍只有兩個軍的兵力,因此攻破清軍的左翼陣地,花費的時間也相對較長一些,結果比東路進攻的中華軍要略晚一點,不過到了這時也成功的擊敗了左翼的清軍,殺到了息縣。

這一下阿濟格也不禁大吃了一驚,不過中華軍競然同時在淮河北岸的東西兩側對清軍發動進攻,這也說明中華軍確實己經將主力人馬都調到了淮河北岸,因此阿濟格一面下令,讓阿山帶領本部的人馬,去守住息縣西面的陣地,也一面又開始重新考慮,是先打南岸還是先打北岸。

但阿山的前腳剛剛離開,馬上又有人來向阿濟格報告,在淮河南岸,中華軍也向清軍的陣地發動了進攻。

雖然這時戰場被淮河一分爲二,但中華軍從東西兩面對清軍的進攻都是沿着淮河的北岸進行的,淮河本來就不寬,因此北岸的槍擊炮轟,南岸也聽得清清楚楚。成進也知道,這是潛伏的中華軍部隊終於到達了戰場,而爲了吸引清軍的注意力,爲北岸的合圍創造有利的條件,成進也下令南岸的中華軍第一軍連夜出擊,向清軍的陣地發動進攻。牽制清軍的兵力。同時也下令,與清軍的左右翼對持的中華軍立刻趕到中路來,參加在淮河南岸對清軍的合圍。

因爲這時雙方在淮河南岸都己經佈置好了防禦的陣地,而且相隔極近,不足千步,因此中華軍幾乎可以隨時向清軍的陣地發動進攻,當然對清軍來說,也是一樣的。

不過也正因爲是如此,在淮河南岸的清軍的警惕性也明顯比北岸的清軍高得多,不少清軍就睡在戰壕裡,以更隨時戰鬥。因此中華軍一動,清軍就已經發現,並且馬上就做好了戰鬥的準備。經果在淮河南岸的陣地上,雙方也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三個方向都遭到了中華軍的攻擊,而且似乎都打得很兇,因此阿濟格這時也有些犯昏了,弄不清楚到底那一邊纔是中華軍的主力人馬,也只好下令各戰線,全力穩固防守,等天亮了以後再說。

而就在等待天亮的這不到一個更次的時間裡,中華軍在淮河北岸的各路部隊也完成了佈置,終於布好了初步的包圍圈。

等天亮之後,阿濟格派人四下打探,中華軍分別在淮河兩岸,已經將自己的人馬圍困住了。

終於完成了對阿濟格部的全面包圍,這也是豫南戰役的關建一步,同時整個中原戰場,也進入到了關建的時刻,成進和李定國既高興也相當緊張,因爲包圍了阿濟格部,並不等於就是大功告成,阿濟格部本身就在相當的實力,雖然雙方己經打了好幾戰,但阿濟格部的總兵力損失並不大,現在還有兵力十四萬左右,而且火槍部隊和火炮部隊基本都沒有什麼損失。而且剛剛徉到了補給,彈藥、糧食都十分充足,因此這雖然是一塊上好的肥內,但也並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別到時候肉沒吃着還崩壞了牙。

而中華軍現在是集中了八個軍,總兵力超過了二十萬,雖然在兵力上佔優,但在包圍戰中,包圍的一方斦需要的兵力,絕對要比被包圍的一方多,而且在阿濟格部的身後,還有尼堪、韓岱部的五萬人馬,因此清軍實際的總兵力並不比中華軍少。

另外開封離息縣也不過六七百里地的路程,最多十天,清軍還可以從開封再發來五萬左右的援軍,現在也不知道豫北戰場進行的怎麼樣了,攻克了大名府沒有,能不能牽制住開封的清軍,而且就算中華軍在豫北戰場攻克了大名府,也並不一定就會把清軍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北方,也許多爾袞會先出兵解救阿濟格,然後再向北方進軍。如果真的讓開封再派來援軍,對豫南戰場來說,壓力可就相當大了。弄不好還有可能被清軍打一個反撲。

因此現在中華軍不僅要包圍阿濟格部,還要至少留出一個軍來付責阻擊清軍的援軍,雖然包圍了阿濟格部,但想要將其圍殲,難度還不小。成進和李定國背付的壓力和麪臨的困難,也是可想而知。

而在包圍的前一二天時間最爲關建,因爲中華軍對清軍的包圍剛剛形成,而且又是在晚上完成的,不僅在兵力佈置上有很多問題,並不十分合理,而且各路部隊都沒有建立起阻擊清軍突圍的陣地,因此如果清軍在這個時候選擇不顧一切,全力突圍,確實很有可能立刻突圍成功,雖然說清軍有可能會損失一部兵力,但也總比全軍覆沒要好很多,而對中華軍來說,這一次圍殲戰就成了虎頭蛇尾。達不到最終的戰略目地。

於是成進和李定國兩人一面將戰報發回南京,一面也立刻開始佈置起來,首先由李定國帶領一個師和騎兵師立刻趕到淮河北岸去,儘快將淮河北岸的包圍圈佈置合理,並且修建好阻擊陣地,同時也加強淮河北岸的兵力。而成進在淮河南岸繼續對清軍的陣地發動進攻,牽制清軍的兵萬,另外成進又命令工兵立刻開始在淮河上架設浮橋,在今天以內,一定要在息縣的上下游各架一座浮橋,以保障中華軍在淮河兩岸的連通。

分派完畢之後,兩人也馬上分頭行動起來。成進立刻下令,向清軍的南岸陣地發動進攻。

――――――――分割線―――――――――分割線――――――――

果然,就在李定國率軍剛剛到達淮河北岸的時候,清軍就展開了突圍。

原來天亮之後,阿濟格也知道自己被中華軍包圍,因此也招集衆將商議對策。

有人馬上就提出,就在原地設守,然後立刻派人去通告尼堪、韓岱,讓他們趕到救援,等援軍到達之後,裡應外合,一舉突圍成功。

大部份將領都反對原地待援,而是主張立刻突圍,因爲尼堪、韓岱的援軍趕來,至少也要二三天時間,而現在中華軍的包圍圈剛剛形成,立足未穩,也沒有建好防守陣地,正是清軍突圍的大好時機,如果緩個一二天,等中華軍準備好了這些事情之後,就算是尼堪、韓岱的援軍趕到,也未心能夠輕易突圍。因此現在就突圍,同時也派人給尼堪、韓岱送信,讓他們儘快來增援,那怕不能突圍成功,也能削弱中華軍的防守,等尼堪、韓岱的援軍趕到以後,裡應外合,也就能夠一舉突圍成功了。

阿濟格顯然是傾向於這個主張,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別人的身上,顯然是阿濟格不能接授的。

但這時阿山認爲,應該放棄淮河南岸的陣地,將南岸的部隊都調到淮河北岸來,集中兵力突圍。

但這個建議遭到了阿哈尼堪的反對。他認爲首先清在南岸還有大批的物資和紅衣大炮,如果將南岸的兵力全部調到北岸來,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而現在多拖一分鐘,中華軍的防線也就能穩固一分,淸軍絕對拖不起,而從現在情況來看,中華軍是分南北兩線,同時對清軍進行包圍,因此中華軍在南岸同樣也保留着相當的兵力。如果清軍放棄南岸,將兵力都調到北岸來,那麼中華軍也同樣可以把兵力都調到北岸來堵截清軍,這麼看來放棄淮河南岸的陣地,未必就是上策。相反清軍在淮河南岸已經修築好了堅固的陣地,完全可以留下一部份兵力守住南岸的陣地,拖住中華軍的南岸兵力,並逐步開始搬運南岸的物資,等北岸突破成功之後,正好可以一起運走,同時南岸的士兵還可以付責斷後。遠比馬上就放棄南岸陣地好。

阿濟格考慮了一會兒之後,也終於同時了阿哈尼堪的意見,先保留南岸的陣地,並立刻在北岸實施突圍。

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72章 水路攔截第59章 保薦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7章 行軍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45章 戰後總結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3章 反擊(一)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8章 計劃(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42章 勸降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81章 佈置(二)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山東戰役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101章 守城第103章 完婚(一)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35章 天命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80章 放棄青州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61章 破局(上)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34章 開業(一)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01章 備戰(三)第77章 名士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2章 喜迅(下)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56章 奪船(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8章 江南攻勢第97章 遷移(四)第145章 新年(下)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99章 備戰(一)第94章 遷移(二)第13章 反擊(一)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67章 巡視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