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

龍嘯大明

衆人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濟尓哈朗的身上.

自從代善死了以後,濟爾哈朗就是清廷資格最老的宗室親王,儘管多爾袞、阿濟格、碩塞和他都是一輩的人,但無論是年齡還是資歷,比起濟爾哈朗來,都要相差甚遠。 ~

不過雖然這一次濟爾哈朗也隨軍出戰,但他心裡十分清楚,這並不是因爲多爾袞需要自己的軍事才能,而是多爾袞對自己不放心,纔要把自已帶在身邊。因此濟爾哈朗也十分知趣,出京以來,就一直沉默寡言,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免遭到多爾袞的猜忌。但戰事進行到現在這一步,濟爾哈朗也不能不說話了,畢竟他可並不想陪着多爾袞死在開封。

見衆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濟尓哈朗咳了一聲,道:“現在大名、彰徳府失守,我們的退走己被中華軍切斷,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繞道山西,經太原、大同返回北京。”

多爾袞聽了,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道:“繞道山西,返回北京,這十幾萬大軍,諸多的輜重,又談何容易呢?”

濟爾哈朗搖了搖頭,道:“我們繞道山西,並不是要帶着大軍前往,等尼堪和韓岱回來之後,我們可以讓他們率領大軍,去進攻大名府,牽制中華軍的兵力,然後輕裝簡行,只帶數千騎兵,離開開封,立刻從山西繞道,最多十天,就可以到達北京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他的意思己經十分眀確了,說白了就是放棄大軍,利用尼堪、韓岱部的人馬牽制住中華軍的兵力,而多爾袞等人則偷偷的從開封逃走。但在目前的情況下,這也確實是唯一的辦法。否則的話十幾萬人馬,大量的輜重,從山西繞道走,聲勢浩大不說,而且耗費時間,還將面對着中華軍在沿路上的襲擊,被逼得疲於奔命。說不定還真有全軍覆沒之險。當然這樣一來,被丟在這裡的近二十萬人馬就全都完了。因爲多爾袞等人這麼一逃,誰都不會在有戰意,同樣也是全軍覆沒。

想到這裡,多爾袞也不禁看了看洪承疇,顯然是想聽一聽他的意見。

因爲到目前也此,多爾袞都還不知道大名府的失守與趙嶽有直接關係,因此對洪承疇的態度依然還是十分信任的,否則的話,其他人早就對洪承疇羣起而攻之了。因爲當然就是洪承疇力主招降趙嶽、李本深等人,爲清廷所用,幫助清廷訓練新軍。儘管這個建議得到了多爾袞的大力支持,多爾袞還親自招見過趙嶽、李本深等人,加以表彰,但現在出了問題,這個責任自然是由洪承疇來承擔了。而且現在李本深就在開封的清軍裡面,也一定會受到牽連。當然從這個角度來說,穆臣逃到河間府去,沒有來開封,也不全是壞事。

見多爾袞用目光示意自己,洪承疇也出列,道:“回稟攝政王,臣以爲鄭親王之議有理,當令之計,中原戰場的敗局己定,因倫也唯有如此,才能夠返回京師。”

多爾袞苦笑了一聲,道:“把十幾萬大軍扔在這裡,就算是逃回北京,又能如何?”

其他幾個人都互相看了幾眼,碩塞道:“攝政王,如今是火燒眉毛了,只能先顧眼前的。至於回到北京以後怎麼辦,還是等選回去再說吧,總會有辦法的。如果實在不行,咱們就放一把火把北京燒了,把金銀財寶都帶上,然後全部都再退回到關外去。漢人的江山,就扔下來留給漢人。”

洪承疇也道:“攝政王,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目前的局面,也並非是全然無計可施,等我們回到北京之後,可以馬上派人,遊說四川的吳三桂,以及南方的三個南明朝廷,讓他們立刻出兵,進攻湖廣、江西、浙江等地,如今商毅勢大,吳三桂等人也絕不再敢按兵不動,坐觀成敗。只要是西南出兵,那麼也就不愁商毅不會撤兵。這樣一來,我大清也能容出幾年的喘息之機,慢慢在休養生息,積攢兵力,等到兵精糧足之時,再舉兵南下,與商毅爭奪天下,勝負跡未必可知。”

多爾袞又苦笑了一聲,他當然知道,洪承疇的話,有很大的誇張成份。這個時候,吳三桂和南眀確實會出兵進攻南京。但以他們的實力,最多隻能把商毅拖上一二年的時間,而中原戰敗之後,清廷沒有二十年的時間,根本就恢復不過來,這一二年夠什麼?當然能拖一二年,總比沒有這一二年要好,其中說不定又能發生一些其他的變化。

其實多爾袞未必不知道,濟爾哈朗的這個建議確實是目前唯一的可行之計,但多爾袞的立場和其他人都不一樣,他不僅是全軍的主將,而且還是清廷的實際統治者,如果扔掉這十幾萬大軍,隻身北逃,那麼多爾袞在淸廷的威名也就將徹底掃地,無論在中原大戰失利以後,清廷還能不能延續下去,但多爾袞都是絕對完了。多尓袞當然知道,這幾年來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了,一但失勢,等待自已的,絕不是好結果。

多尓袞現在已經對擊敗中華軍,取得中原大戰的勝利不抱任何的幻想,找衆人商議的目地,只是希望能移把這十幾萬人馬都帶回去,至少也要帶回去大半,這樣說不定還有機會保住自已的地位。只可惜現在並沒有這樣的兩全之策。

因此多爾袞反覆考慮了兩天,終於決定只能釆用濟爾哈朗的辦法,放棄大軍,只帶少量精銳騎兵,繞道山西,返回北京去。致於到了北京之後,怎樣應付北京的局勢,那是以後的事情了,等回到北京再說吧。

隨後多爾袞也連續下令,催促尼堪、韓岱儘快趕回開封府來,必竟要實施繞道北逃,必須等尼堪、韓岱部回到開封以後,出兵牽制住大名府的中華軍,才能夠進行。

同時多爾袞也已經下令駐守歸徳府的勒克徳渾,放棄歸徳府,立刻帶領着所有的人馬,回到開封來。勒克徳渾接令之後,雖然覺得十分意外,因爲這時中華軍在歸徳府附近己經沒有多少兵力駐守了。就是徐州也只有鄭成功部的兩萬人馬。勒克徳渾當然不會把鄭成功的人馬放在眼裡,因此還打算向多爾袞請令,去進攻徐州。但接到了多爾袞的將令,他也不敢違抗,立刻招集人馬,準備趕回開封。

終於在三天之後,尼堪、韓岱,還有勒克徳渾的人馬都回到了開封,三人差不多是同時到達,多爾袞也向他們三人通告了大名府、彰徳府都已經被中華軍襲取的消息。

勒克德渾、尼堪、韓岱三人聽了之後,也都不禁大吃了一驚,因爲這個消息確實是太意外了,而且中原戰場的局面,可以說是十分危機。同時三人這才理解,爲什麼多爾袞會下出這樣的命令。

這時多爾袞才下令,這一次將由勒克德渾領軍,共計聚集十二萬大軍,並且將所有的新軍、火炮全都交給勒克徳渾,立刻出兵,去進攻大名府,重新打通返回北京的道路。

在開封的衆人都清楚這次出兵是怎麼回事,因此不可能派他們領軍,那麼只能讓勒克德渾、尼堪、韓岱這三個人去充當這個角色。而這三人當然不知道多爾袞的真實打算,於是在接令之後,也立刻準備出發。

兵馬物資這幾天的時間裡都己經準備好了,因此就在第二天,三人率領人馬,就要出發了。但就在這時,多糸袞收到了北京發來的急報,原來日本和朝鮮的人馬都已經在天津登岸,二國的人馬共計約有十二萬,順治皇帝福臨下詔,甴多羅郡王瓦達克爲主將,率領日朝軍隊,進攻大名府,解救多爾袞的人馬。

原來穆臣逃到河間府之後,將大名府失守的消息告訴博洛。而博洛得知以後,當然也大爲震驚,這一來中原的幾十萬大軍可不就全交待了嗎?而中原一敗,清廷也就難保了。博洛到是有心去救援,但自己手下只有六萬人馬,還要堅守河間府,防止中華軍北上,因此也不敢輕舉妄動。只好向北京發去急報,請北京發兵,進攻大名府,圍救多爾袞。

留守北京坐鎮的,是多爾袞的心腹何會洛和潭泰。兩人接報之後,也不禁大驚失色,雖然說現在所有的親王、郡王、貝勒都被多爾袞帶走了,因此在北京也以他們兩人的職權最大,但這麼大的事情,兩人可也不敢做主,趕忙向福臨稟報。

福臨現在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對軍國大事半懂不懂,但後宮的皇太后、莊太后可都是明白事理的人,當然知道現在的局勢危機,因此立刻以福臨的名議,招集何會洛、潭泰、希福、剛林、范文程、寧完我等滿漢大臣進宮商議對策。

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56章 奪船(上)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4章 反擊(二)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01章 守城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52章 談判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398章 國事(一)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332章 對持(一)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64章 破局(四)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35章 開業(二)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77章 名士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96章 遷移(三)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252章 對持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