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

?聯軍的目標是全力進攻大名府,打通開封和京師的聯絡,但對彰徳府也不能不理,因此瓦達克和譚泰決定,將分兵爲東西兩路進攻,以東路爲主力,由譚泰率領一萬五千清兵和日本軍隊組成,共計兵力約在十萬左右,以邱縣爲後方,然後沿衛河南下,直接進攻大名府,西路爲策應牽制人馬,甴瓦達克部和朝鮮軍隊組成,共計兵力六萬,以邯鄲爲後方,沿官道進軍,先取滋州,然後進攻彰徳府。?

於是就在九月二日,聯軍分兵行動。但兩路人馬都遭遇到了中華軍的堅決阻擊。?

邯鄲與滋州雖然分屬河北、河南兩省,但兩地之間的距離只有六十多裡,並且有官道直接相通,西路的清軍出了邯鄲縣,才走了不到三十里,就在辛莊營鄉遇到了中華軍第九軍的兩個團的阻擊。?

指揮西路軍的瓦達克雖然沒有和中華軍交過手,但也聽說中華軍的威名,因此當然不會讓自己部下的清兵去送死,而是下令讓朝鮮軍隊打第一陣。?

這個時候的朝鮮軍還是一支基本以冷兵器爲主,輔以極少數量火器的軍隊,儘管守衛辛莊營鄉陣地的中華軍只有二個團的兵力,但在以密集火力組成的嚴密防線面前,朝鮮軍隊根本就無法逼近中華軍的防線。一連發動了五次進攻,但都被打退回來。?

不過儘管朝鮮軍隊連續進攻不成,但實際的兵力損失並不大,還不足兩千人。因爲除了第一次進攻之外,後面的四次進攻朝鮮軍隊都沒有堅持多久,就被中華軍給打退了回來,由其是最後一次,幾乎是一觸就退,進攻的軍隊剛剛派上去,只是遭到了中華軍二三輪火槍射擊,就立刻退下來了。?

瓦達克也氣得臉色鐵青,收兵回營之後,把朝鮮軍隊的主將金宗玄叫去,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然後責令他在第二天的戰鬥中,一定要加進攻,絕不能再這麼不堪一擊了。?

其實金宗玄心裡也頗有些委倔,朝鮮軍隊今天的表現確實不怎樣,一方面是因爲這時的朝鮮也是重文輕武,軍備鬆弛,無論是訓練還是士兵的素質作風都很差,根本就沒有打硬仗的能力,另外朝鮮軍隊也從來沒有見過中華軍的這種戰法,雖然在五十多年前的曰本侵朝的壬辰之戰中,明軍也大量的使用火器,但一般都是用於守城戰中,而且難以形成連繼的火力,需要依靠其他兵種支援。?

而如果是在野戰中,就算明軍擺出守勢,但也不可能完全靠火器支持,因爲像一窩蜂、火箭車之類的火器只能發動一輪攻擊,而鳥銃、三眼銃這些火槍,一來是射速慢,二來是射程近,也只能進行一二個輪次的三段射擊,就會讓曰軍衝到近前,雙方最終還是隻能以白刃戰來決勝。?

但向中華軍這樣射程遠,火力密集,而且打擊連續不絕,?幾乎就不會間斷的火器戰術,?朝鮮軍隊不僅沒有見過,?以前甚致連聽都沒有聽說過。而且自從清崇德二年(1637年),丙子虜亂之後,朝鮮臣服於清廷,隨後的十幾年時間裡,朝鮮就沒有發生過什麼戰事,軍隊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平定內部的農民暴動和起義。而這一次出兵中國的朝鮮軍隊中,有一大半士兵別說見血,就連真正的戰場都沒有上過。?

結果在第一次進攻中,遭遇到了中華軍猛烈的火力打擊,傷亡十分慘重,這也確實給朝鮮軍隊造成了極大的恐懼心裡,因此在後面的幾次進攻中,朝鮮軍隊都是草草收場。而金玄宗等主將對此也無可奈何,畢竟他們也不敢親自上陣去帶隊衝鋒。?

第二天,瓦達克繼續出兵,進攻中華軍的防守陣地。而這一次瓦達克也不敢再讓朝鮮軍隊單獨進攻,也派出了清兵,帶着朝鮮軍隊一起向中華軍發動攻擊。同時也設立了督戰隊,嚴令臨陣退縮者,必斬。?

而昨天在瓦達克那裡捱了一頓臭罵之後,金玄宗也把朝鮮軍隊的諸將招集到一起來,將衆人也嚴勵的訓斥了一頓,同時也要求明天的戰鬥,一定要打出點樣子來,否則自己也無法向清軍交待,當然大家也就都沒有好日子過了。?

因爲在第二天的第一次進攻中,朝鮮軍隊的表現也有所改觀,跟着清軍一起,向中華軍的陣地發動猛攻,在遭到中華軍的火力打擊之後,雖然也陣亡了一些士兵,但還能堅持着繼續向前衝鋒。當然在清軍的教授下,朝鮮軍隊這次也將隊形放散了一些,因此傷亡也比昨天少了許多。另外在朝鮮軍隊的身邊,畢竟還有清軍督促,不少朝鮮士兵也只能硬着頭皮向前繼續衝着。?

在陣後觀戰的瓦達克也稍微有些滿意,這才向是打仗的樣子,要是都像昨天的表現,?別說三萬多朝鮮軍隊,?就是來三十萬也沒有用。?

但中華軍對清朝聯軍的變化並不關心,仍然只是按照自己的防守節奏,打擊進攻上來的敵人,火槍手一輪接着一輪的開槍射擊,始終保持着火力的連繼性,各種火炮也紛紛開火轟擊,當然打出的全部都是霰彈,爲火槍的火力進行補充和加強。一切都是按步就班,並沒有因爲敵軍發生了變化,而影響了自己。?

因此清朝聯軍雖然仍然堅持着突進,儘管也分散了隊形,但還要遭到了不小的損失,而且越是靠近中華軍的防線,受到的打擊也就越大。在清朝聯軍突進到離中華軍防線只有三四十步的距離時候,也是中華軍的各種連發槍的射程,中華軍的火力頓時加強了一倍有佘,各種彈丸密集如暴雨一樣,組成一道幾乎是難以愈越的火力網,使清朝聯軍再想突進一步都非常困難。?

到了這個時候,清軍到是還能免強堅持,但朝鮮軍隊卻差不多到了能夠承受的極限,甴其是較爲勇敢,並且衝鋒在前的朝鮮士兵幾乎都己經陣亡,而留在後面,比較怕死的士兵基本都要被頂到前排了,?終於有士兵堅持不住,?開始向後退卻。?

雖然在一開始,退卻的士兵本意並不是想真的撤退下去,而是希望能夠躲到同伴的身後去,但這樣的士兵有一個二個還行,如果抱以這樣想法的人多了,大家都想躲到同伴的身後,結果前面的士兵向後退,後面的士兵也向後退,最終還是演化成了一場全面的撤退。而另一方面,清軍這時也有些支持不住,見朝鮮士兵開始向後撤退,也正好借這個機會,從戰場上敗退了下來。當然清軍到底還是在朝鮮士兵的後面。?

當然這一次進攻,以經比昨天好了許多,突到最前面的清兵,離中華軍的防線已不足二十步,這差不多己經是一個應該準備白刃作戰的距離了,當然清朝聯軍想要跨過這一段距離,也並不容易,還要付出更爲慘重的代價。?

但而且在瓦達克看來,這一次進攻只差了那麼一步,就可以攻入中華軍的陣地,展開近身作戰了。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完成就是因爲朝鮮士兵率先從進攻中撤退。而且自己並沒有下達撤退的命令。因此瓦達克也立刻下令,將所有撤退下來的朝鮮士兵全部都抓起來,將他們全部斬殺於陣前。?

其實這一次進攻,本來只是一次試探,瓦達克主要是想看一看,昨天自己發了一通火之後的效果,另外也想借機給朝鮮軍隊來一個下馬威,因爲瓦達克已經看出來,朝鮮軍隊的素質太差了,如果不給他們下一個狠手,就難以讓他們有所警覺,否則的話,這批朝鮮軍隊也就只能浪廢糧食,根本就指望不上。?

這一招過去清軍在漢軍身上也是屢試不爽。結果本來在明軍中貪生怕死、畏刀避劍的士兵,投降到清軍中之後,就一下子變得勇猛善戰、敢打敢拼起來。從一定程度上說,這也是一種改造俘虜的辦法。當然現在這一招再用在漢軍身上,只能逼得漢軍向中華軍投降,因此絕不可用,但卻可以用來改造朝鮮士兵。?

除去陣亡的士兵之外,在這一次進攻中,撤退下來的朝鮮士兵大約還有六百餘人,在瓦達克下令之後,也被行刑的清兵分成幾批,推到陣前斬首。?

這些撤退下來朝鮮士兵真的沒有想到,這一次陣前撤退真的會給自已帶來殺身之禍,因爲這種臨陣撤退的事情,但朝鮮國內真的算不上什麼大事,很少有武將會較真,最多也就是殺幾個帶頭的,法不責衆的精神,在朝鮮確實是得到了很好的灌輸。?

等第一批士兵被斬首之後,剩下的每一個人都眀白,清軍這一次是玩真的,於是有人痛哭流涕,有人嚇得四肢無力,還有人苦苦矣救僥過自己這一次,甚致表示願意再次出戰,向中華軍的陣地進攻等等。?

但瓦達克都不爲所動,堅持將這六百多名朝鮮士兵全部斬首。等六百多顆血淋淋的人頭擺放在陣前時,所有的朝鮮士兵、將領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了。?

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03章 完婚(一)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02章 備戰(四)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167章 雨戰(三)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271章 妙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68章 重逢(下)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332章 對持(一)第265章 變數(上)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5章 作戰原則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96章 對策第43章 拿人墊吧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405章 國策(一)第332章 對持(一)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33章 餘波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01章 守城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14章 優勢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82章 佈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