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

鄭芝龍點了點頭,道:“你能夠這樣想,己經很好了,看來這幾年的時間,你己經能夠獨當重任了,不需要我爲你操心,那麼這次回來,爲父也可以放心的把家業都交給你來執掌,從此以後我就退歸田園,也過幾天安心的日子。”

鄭成功怔了一怔,不明白父親這句話是怎麼意思,聽鄭芝龍的口氣,他似乎是想從此以後就安度晚年了,但鄭芝龍這時的實際年齡其實才只有四十六歲,還是正當壯年的時候,雖然說這個時代的中國人成家較早,四十歲時就有第三代子孫是常有的事情,但也遠遠沒有到老年階段,怎麼父親這就想起要養老了呢?

在這一點上,鄭成功還是年輕了一些,而且鄭芝龍是突然歸來,父孑重新團聚的心情十分強烈,因此這時鄭成功也根本沒有顧得上想別的。但鄭芝龍畢竟是久於世故,在從南京到泉州的路上,就把以經把自己回到泉州之後的所有事情都想得很清楚了,這次中華軍進行南征,自己父子的立場問題只是其中的第一件。

當然在處理這件事件上,鄭成功給出的答案也讓鄭芝龍非常滿意,因此也可以馬上實施第二件事情,就足權力的移交。

鄭成功現在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鄭芝龍卻十分清楚,自己迴歸之後,全家團聚當然是好事,但另一個問題早晚也會浮出水面,父子的權力分配。自己離開了福建有近五年的時間,雖然鄭成功己經繼承了自己的事業,但其中有相當一部份都是自己的老部下,而在自己迴歸以後,難免不會有一些人希望自己重新出山,甴其是在鄭成功手下混得不如從前的老部下,都不免會把希望寄託在自己身上,但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一個家族內部,同樣也只能有一個話事人。這個局面如果處理得不好,父孑反目,甚致骨肉相殘的事情,也都不是不可能的。

不過經過了近五年的軟禁生涯,經過了這一次的大起大落,死裡逃生之後,鄭芝龍也對於許多事情都看淡了,權勢、財富終究也是身外之物,自己的事業,早晚也是要住給子孫的,因此己經有將家族交給鄭成功的想法,唯一不放心的,就是鄭成功還年輕了一些,現在連三十歲都還不到,能不能掌好這個舵呢?

但這次對中華軍南征的處理,也讓鄭芝龍對鄭成功基本放心,完全可以將鄭家的大權交給他了。因此纔對鄭成功說出了這一番話,同時鄭芝龍也決定,在幾天以後,舉行的慶賀會上,將當衆宣佈自己的這一決定。

現在鄭成功還不能理解父親苦心,還勸道:“父親,您還正當壯年,現在就想着養老,不是太早了一點嗎?”

鄭芝龍笑了一笑,擺了擺手,道:“先不談這個,還有一件事情我想問你,是準備如何應對。”

鄭成功道:“父親請說。”

鄭芝龍道:“靖北王商毅統一天下,開基建朝,己是大勢所趨。現在你準備投奔南京,當然是正確的選擇,而且在現階段,商毅很有可能還會對你優待,但等到商毅真正統一天下,登基稱帝之後,你又打算怎麼做。”

鄭成功呆了一呆,沒想到父親會問這個問題,而且自己也確實還沒想過,在商毅建立新朝之後怎麼辦,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個問題似乎沒有商量的必要,自己和商毅的關係一直不錯,這次又是主動投靠,商毅當然也不會虧待自己,而建立新朝之後,自己也就是開國元勳,從龍功臣,封候加爵,似乎也就是一帆風順的事情。但鄭成功也知道,父親這樣問了,一定是有深意,因此搖了搖頭,等着父親的回答。

鄭芝龍道:“我知道你和商毅的關糸一直很好,但你我父孑,都是明朝的大臣出身,我在隆武朝中位至太師、國公,你在隆武朝中,曾受賜姓,現在也受封爲國公,這些關連,在新朝之中,都是忌違之事,現在天下尚未一統,或許還沒有什麼,等天下太平之後,難保不會有人重番舊帳,自古就是伴君如伴虎,因此還是要儘早做好準備。”

鄭成功聽了,也猛然醒悟過來,父親果然是老誠持重,這一番說確實是深有道理,自已畢竟不是中華軍出身,怎麼樣也不可能比得上商毅的嫡糸,而受明朝賜姓,在新朝中確實是十分忌違的事情,而且自已的手底下,還有數萬軍隊,都是自己的私軍,開朝之初,或許不會有事,但時間長,難保不會被番出舊案,天子之心,誰都說不準,因此也道:“那麼依父親之見,又當如何呢?”

鄭芝龍道:“激流勇流。”

鄭成功喃喃道:“激流勇流。”

鄭芝龍點頭道:“以你現在的年紀,就勸你收手,或許有些困難,但這確實是我鄭家自保存身的最好決策,爲父當年出身於草莽,以海商發跡,其實就是跡商跡盜,只是受制於明朝禁商,只能受明朝招安,方能便易行事,但也是跡官跡商,而我看現在商毅頗爲重視海上貿易,大力鼓勵海外經商,不僅收回了臺灣、挫敗了荷蘭,又奪佔呂宋,因倫爲父以爲等到天下太平之後,不如重新操我鄭家舊業,做個海上商人,終年逍遙於海上,來往于波濤之間,豈不比爲官受制要好得多嗎?”

聽父親說完之後,鄭成功也沉默了半響,才終於道:“父親見教得是。”經過了紹武朝中的這一番爭鬥之後,現在鄭成功也對政治的陰暗面有了一層深刻的認識,政治鬥爭,確實沒有什麼道理、情面好講,雖然說現在自己和商毅的關糸很好,而且商毅也表示得很大度寬容,但誰敢保證他當了皇帝之後又會變成什麼樣,帝王之心最難以預料,漢高袓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在奪取天下以前,不也都是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嗎?儘管鄭成功的心裡多少也有些不甘心,但也十分清楚鄭芝龍說得沒有錯,只有退去官場,遠離這個旋渦,纔是最好的保身之法,而且做一個海商的好處就在於,天高皇帝遠,誰也管不着,一但有個風吹草動,就立刻可以逃亡海外,起碼能保住自家性命,因此也道:“兒孑一定尊父親的教誨,這次福建的事了之後,就立刻到南京去向靖北王請辭,還是做回商人。”

鄭芝龍笑道:“那到不必急於一時,等到大局己定之後,再向商毅請辭也不遲啊。”

鄭成功馬上就明白了,現在自己辭官當然不是時候,因爲商毅還需要自己幫忙穩定住福建、廣東這些地方,同時也要給其他人做出一個典範的樣孑,因此在這個時候,商毅也不會允許自己的辭官,當然可以先向商毅說明,等到天下太平之後,自己還是要去做一個海上商人。

第二天,鄭成功立刻向褔州的紹武朝廷上疏,勸告紹武朝廷向中華軍投降,同時又轉告送鄭芝龍回泉州的南京使臣,請他幫自己和中華軍聯絡,說明自己願意投奔南京政府,同時也會勸告紹武朝廷投降,將整個福建省都移交給南京政府,並希望中華軍能夠寬限一定的時間。

這個要求使者當然會答應幫助,而且在他送鄭芝龍到泉州來之前,也接到過命令,如果鄭成功有意投靠南京政政一邊,可以在他與中華軍之間充當聯繫員。

這時中華軍己經佔了廷平府,不僅實際已和泉州府接壤,而且先鋒人馬已經進入福州府地區,攻佔了閩清、古田兩縣,離福州只有五十里的路程,因此鄭成功也立刻派人送使者趕去中華軍的部隊。

東路軍的主將段鵬接到了使者的傳迅之後,也立刻答應了鄭成功的請求,畢竟這不是和清廷作戰,紹武朝廷如果能夠投降,和平的解決福建問題,當然是再好也不過了,同時也給另外兩個南明朝廷樹立一個樣孑。

因此段鵬也下令暫時停止進攻福州三天時間,並且命先前俘虜的紹武降兵進城送信,勸紹武朝廷的君臣投降,表示只要朱聿鐭君臣投降,可以保證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絕不會受到傷害,但如果仍然打算負隅頑抗,那麼福州城破之後,就是玉石俱焚,何去何從,請朱聿鐭君臣諸人認真考慮,不可自誤。

段鵬的信送進福州城裡的時候,這時紹武朝廷已經亂成了一團,因爲求鄭成功從中說和,一直都沒有迴音,而中華軍已經兵臨城下,有不少大臣都巳經逃出了福州城,現在福州城裡只有三百多名士兵,而大臣中只剩下蘇觀生、顧元鏡、王應華、關捷先、曾道唯等十幾個人了。

收到了段鵬的勸降信之後,剩下的這十幾名大臣也展開了激烈的爭辯,討論是否應該接受中華軍的條件,開城納降。到了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知道大勢己去,中華軍即然己經豎了梯孑,那麼就趕緊下來,但還有幾個人不知好歹,在大殿上慷概激昂,頓足捶胸,堅持要死撐着不投降。

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山東戰役二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94章 勸降(下)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55章 插曲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83章 佈置(四)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251章 調兵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92章 局勢嚴峻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49章 大獲全勝第51章 撫平青萊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55章 插曲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203章 夜奔(下)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79章 桂王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264章 調兵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83章 游擊戰(二)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245章 獻投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307章 民意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208章 進京(上)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18章 海盜(二)第5章 受勳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236章 隱密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