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

尚可喜率軍是從北城的大北門和小北門撤走,其實雙方就是前後腳,尚軍剛剛出完,在南面中華軍就己經進入了廣州。

尚軍在城外匯合,立刻向東北方向趕奔從化縣而去,但人馬還沒走了二里路,就被中華軍控制廣州外圍的一個特種兵團發現。

這時尚軍的總兵力大約有一萬八千左右,其中火槍兵有二千多人,火炮因爲太過笨重,全都扔在廣州城裡。而特種團和正常的步兵團編制一樣,都是在三千四五百人左右。雙方的兵力相差得相當的懸殊,但中華軍絲毫也沒有猶豫,立刻從側後方向尚軍發動了進攻。

尚可喜見中華軍已經追上來了,逃走己來不及,也只能下令迎戰。當然他也看得出,趕來的中華軍人數並不多,因此也覺得還是可以打一打的。雖然說尚可喜也知道,中華軍的戰鬥力強,但自己的人數致少也是中華軍的五六倍,五六個人打中華軍一個人,總也該打得過吧。

那知雙方一接戰之後,尚可喜才知道自己錯得厲害,不是說自己的計算有問題,而是自己五六個人,還真打不過中華軍一個人。因爲中華軍根本就不和尚軍貼身近戰,而是排成數列很長的橫隊,遠遠的就向尚軍開槍射擊。發射完之後就停下來重新填彈,讓自己身後的同伴趕到前面去射擊,等填裝完畢之後,也跟着大隊一起前進。

就這樣周而復始,滾動推進,射擊一直就不停,而且孑彈十分密集,尚軍的士兵被中華軍成排成排打倒在地,根本就無法衝到中華軍的近前。

其實這還是尚可喜第一次親自和中華軍在戰場上交戰,也不禁大吃了一驚,怪不得都說中華軍善用火器,這一次纔算真眼見到,想不到比傳說中的還要厲害得多,雖然尚軍中也有二千多火槍兵,論火槍的數量,並不比中華軍差多少,但無論是射程還是填裝速度,也根本就無法和中華軍相抗衡,尚軍的火槍兵往往只在開過一槍之後,根本就來不及填充彈藥,而被中華軍打死,或乾脆就不填彈,直接向前衝,但也衝不了幾步,就會中彈倒地身亡。

因此尚可喜也覺得一陣絕望,像這樣的軍隊,這樣運用火器的戰術,無論多強的軍隊,也難以與其匹敵。就算是用騎兵衝,也很難打破中華軍的火力。怪不得商毅當初能夠以一個省的力量,硬是擊敗了清軍的第二次南征。

當然尚可喜對中華軍戰鬥力其實是高估了一些,因爲這次他遇到的是中華軍的特種兵,排除士兵的個人素質,和步兵團不同,特種團一般不會攜帶中重型火炮,只帶少量的輕型火炮和連發槍,另外速射槍和線膛槍的比重都比較高,一個營裡都會配有一個速射槍連,另一個連是輕型火炮和連發槍和線膛槍的混編。線膛槍可以加大射程和射擊的精準度,而速射槍可以提射擊速度,保證在進攻中也保持射擊的連續和火力,因此在攻城戰時,特種兵或許不及一般的步兵團,但在野戰、遭遇戰、突襲戰中,特種團的戰鬥力絕對要比一般的步兵團要強得多。

如果對手是清廷的八旗軍,也許還會不顧一切,發超猛烈的衝鋒,拿人命來填補攻擊的距離,雖然在一開始的時間,會付出不小的傷亡代價,但在雙方接近之後,就可以展開白刃戰,大大削減中華軍的優勢。

但現在尚可喜的手下並不是精銳的八旗軍,而是東拼西湊起來的烏合之衆,其中大倍份都是剛剛抓來的壯丁,發給一套軍服、一支長槍就算是士兵了。這樣的軍隊如果是佔優的時候,還能保持士氣,一但陷入了劣勢,就會立刻崩潰,現在就正是後一種情況。

因此儘管中華軍推進的速度並不快,但卻是步步爲營,層層遞進,只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尚軍的隊形就被中華軍硬生生打亂了。尚軍的士兵招架不住,紛紛轉身逃跑,轉眼之間,就變成了全軍的潰敗。

而真證見識了中華軍的火力,尚可喜也尚喪了和中華軍拼死一戰的勇氣,面對這樣的對手,不是拚命就能戰勝的,因此也只能逃跑。中華軍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隨後展開了追擊。而就在這時,另一個搶佔廣州外圍的特種團也派來了兩個營助戰,正好堵住了尚軍的退路。

尚軍的大部份敗兵本來都是向東北的從化縣方向逃跑,但被中華軍迎頭堵住,無法通過,大部份士兵都舉手投降,其餘的士兵只好四散開來,各自爲政,尋路逃走。

這時在廣州城裡的永安朝廷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因爲廣東的所有軍政大權、各種事務都由尚可喜一手控制,永安朝廷根本就是一個擺設,以前尚可喜還會像徵性的向永安朝廷的皇帝,原來的魯王朱以海請示一下,但自從開始對南京政府用兵之後,尚可喜覺得事事這樣請示,實在是太麻煩了,乾脆把朱以海的王璽拿去,有事自己在上面蓋個印就完了。

因此這時的永安朝廷幾乎是兩眼一抹黑,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知道。朱以海到是個想得開的人,不管事更好,還省得操心,至少尚可喜對他的生活方面並不苛刻,依舊就是可以花天酒地、依紅偎綠,夜夜笙歌,醉生夢死的過曰子,朱以海對返種生活也很滿意。

但永安朝廷中也還有幾位比較算是有責任心的大臣,名議上的內閣大學士朱大典,廣東督師定西侯張名振、御使阮進、給事中王朝先等人,對現在的局面都憂心匆匆。

雖然尚可喜把所有的大權都抓走了,但並沒有對永安朝廷刻意封鎖消息,或者說尚可喜根本就是把永安朝廷無視了。於是各大臣們還是可以通過其他種種渠道,大體瞭解目前天下的局勢,而名議上是永安朝廷在南京的代表張煌言,也經常和他們通信,通告自己在南京得到的各種消息。因此這幾位大臣也都知道,現在南北兩方是個什麼樣子。只是在時間上滯後了一些,當然其中也會雜夾着一些虛假的消息。

這幾天的時間裡,廣州城裡的氣氛日益緊張,這幾位大臣也都能夠感覺得到,不過因爲消息不通,他們也不知道戰事俱體進行到那一步,不過戰局對尚可喜不利,這一點還是都清楚的。但在幾位大臣看來,這一次的戰鬥無論是商毅贏,還是尚可喜贏,結果都沒有什麼兩樣,因爲明朝反正是完了。因此幾位大臣聚在一起閒聊的時候,也是長吁短嘆。

今天幾個人實在有些坐不住了,因此聯袂進宮,來求見朱以海。內待進去通報之後,過了好一會兒,朱以海纔在兩名太監的攙扶下,從內宮出來,離着很遠,就聞得酒氣逼人。

衆人向朱以海見禮之後,朱以海才道:“三位愛卿進宮見朕,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嗎?”

朱大典皺了皺眉,道:“皇上,酒多易傷身,還請皇上有所節制。”

朱以海笑了一笑,道:“節制什麼,朕這個皇帝,也不知還能當幾天,故此這纔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能快活一天就算一天吧。”

幾個人也大吃一驚,趕忙都跪在地上,齊聲道:“皇上。”

朱以海揮了揮手,道:“你們都不用說了,其實你們心裡都清楚,現在朕這個皇帝,本來就是被尚可喜硬推上位的,一切的大權都在尚可喜手裡,朕還有你們,其實不過就是一個傀儡而己。”

阮進道:“皇上請放心,現在中華軍己經攻佔了潮州府,攻入了廣東,依微臣看來,尚可喜己經爲時不久了。”

朱以海搖了搖頭,道:“朕並不是怪尚可喜,要是沒有他,朕還坐不上這個皇位,只是就算是中華軍把尚可喜打敗了,佔領了廣東,又能怎麼樣,到頭來不還是被商毅坐了,大明己經是完了,這天下可以是商毅的、可以是尚可喜的,也可以是吳三桂的,總之就不會是大明的了,因此我這個皇帝,現在也就是坐一天算一天吧。這是天數己定的事情了,朕都己經看透了,幾位愛卿還是看開一些吧。”

幾個人面面相覷,其實誰都知道,朱以海說的確實都是實情,但讓他們現在接受下來,恐怕誰都不甘心。又過了好一會兒,張名振才道:“皇上,天數之事,虛無縹緲不足爲信,依臣看來我大明未必……”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只見一個太監匆匆忙忙的跑上了大殿,跪伏於地,道:“皇上,各位大人,中華軍已經殺進了廣州城裡。”

朱以海君臣聽了,也都不由大吃一驚,朱大典道:“中華軍不是才攻下潮州府呢?怎麼一下子就打到廣州來了。”

太監道:“聽說中華軍是從海上攻進廣州的。”

張名振道:“尚可喜呢?現在尚可喜在那裡,爲什麼不來保架。”

太監道:“聽說有人看見,尚王爺己經帶人,從北門逃出了廣州。”

第369章 交易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65章 變數(上)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96章 軍校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46章 身世第63章 剃髮令(下)第84章 四徵湖北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76章 二打山東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5章 反擊(三)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93章 雷汞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78章 衡州府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381章 喜迅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75章 架臨宿州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251章 調兵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63章 破局(三)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93章 遷移(一)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7章 行軍第268章 重逢(下)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65章 變數(上)第81章 洋人(下)第83章 佈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