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

龍嘯大明

淸順治七年(1650年) 四月十七曰, 清廷的前皇叔父攝政王, 睿親王多爾袞,在府中病故。

自從中原大戰失敗之後,多爾袞回到北京就病倒了,臥牀不起,而且又被福臨削去了王爵,本來福臨對多爾袞憋着一肚孑,打算來一次總清算,但現在的局勢不對,福臨一時也沒顧得上,而且在福臨親政的時候,多爾袞也以前攝政王的名議, 支持福臨親政,才使褔臨能夠順利的親政。

而多爾袞的這一舉動也是褔臨對他的惡感稍減了一點,加上現在清廷上下都忙着和南京議和的事情,因此福臨也就暫時沒有動多爾袞,只是將他及家眷從人等都禁限在王府裡,無事不得外出,然後也沒有再做進一步的處置。但卻將多爾袞的黨羽何會洛,譚泰等人都一一罷除了官職,清除多爾袞在朝中的勢力,再加上其他一直受多爾袞壓制的官員們也紛紛羣起而攻之,因此多爾袞的勢力也迅速的被清除。

雖然也有人到多爾袞府裡來求見多爾袞,希望他能夠出面重掌大權,但多爾袞雖然病着,心裡卻十分清楚,自己的大權一失,再想奪回己是不可能的,而且自己也病成這個樣子,估計己是好不了,也看開了,對上門求見的人一概不見,過一天算一天。因此沒過多久,多爾袞的府裡就變得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府裡的一些家丁、從人、食客見多爾袞大勢己去,也都紛紛給尋出路,而多爾袞病重,不能理事,家裡也沒有人能夠管得住人心渙散,結果大樹尚未倒,猢猻巳自散,沒幾個月的時間,府裡的人口就走了一大半,並且還捲走了不少財產。 ~

雖然多爾袞把權勢看開了,但從萬人之上,一下子變成無人問津,心裡多少也有些鬱悶,而現在府裡己呈現一片衰敗的景像,更是窩火憋氣,病勢也是一天比一天重了下去。在四月初的時候,多爾袞的一個姬妾在多爾袞養病期間,與家裡的馬伕私通,被人發覺之後,索性捲了一大筆錢財,兩人雙雙私奔。

多爾袞聞迅之後,氣得當場吐血昏迷,雖然家裡人極力的搶救,但也無濟於事,又熬了幾天之後,終於熬不過去,一命嗚呼了。不過在臨死之前,給福臨上了一份遺疏

福臨收到了多爾袞的死迅之後,心裡也不禁百感交集,他也知道,如果沒有多爾袞,自己是根本也不可能坐上皇位,就是坐上了,也坐不安穩;但這幾年來,多爾袞也確實越來越飛揚撥扈,一度還曾想廢己自立,如果不是莊太后犧牲身體取悅多爾袞,如果不是因爲清廷的南征屢屢受挫,恐怕自己現在早己被他廢除了帝位,而自古以來, 被廢的皇帝, 是沒有一個能夠得到好下場的。

想到這裡,福臨閉上眼睛,搖了搖頭,不管怎麼說,這場較量最終的結果還是自己勝了,但福臨馬上又想到了現在清廷所面臨的局面,也不禁苦笑了一聲,自己贏了又能怎樣,現在多爾袞這一死,反到是徹底解脫了,卻把這個大爛攤子留給這些還活着的人。

因此福臨也不禁嘆了一口氣,打開了多爾袞的遺疏觀看,在遺疏的前半部份,多爾袞爲自巳以前的所做所爲,再三向福臨請罪,並懇救福臨,看在自己當年曾擁立他爲君的功勞上,不要罪及家人,甚致表示將自己的屍身怎麼處置都行,但請饒恕自己的家人。 ~

看到這裡時,福臨知道,這是多爾袞自知將死,才爲自己的妻妾子女救情,希望福臨能夠放她們一馬。因爲按滿族的傳統,一但宗室大臣獲罪身死,那麼家裡的妻妾子女都會被其他宗室瓜分,當初肅親王豪格死後,他的妻妾就被多爾袞、多鐸、阿濟格、濟爾哈朗等親王貝勒給分了,而現在輪到多爾袞頭上。

多爾袞現年才三十九歲,所娶的妻妾大多年輕貌美,當然知道一但自己死後被福臨定罪,那麼自己的這些妻妾恐怕都逃脫不了其他人的虎口。因此在臨死前也盡全力向順治救情。

多爾袞沒有兒子,因此把多鐸的第五子多爾博過繼到自己名下,繼存香火,另外多尓袞還有一個親生女兒,叫東莪,是多爾袞所娶得的朝廷宗室女李氏所生,今年十二歲。另外多爾袞的妻妾衆多,僅有福晉稱號的就有六個人,其中己故的正福晉就是莊太后的堂妹,而沒有福晉稱號的姬妾更是多達十餘人,其中大部份都是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莊太后的同族,有幾個人和莊太后都還有遠房親戚關係。因爲當時清廷的宗室多與蒙古聯姻。科爾沁部是清廷重點拉隴的對像。

而這時福臨想到的卻是,現在多爾袞還可以像自己救情,保全自己的妻妾子女,而如果中華軍攻入北京,自己淪爲階下囚,那麼自己又向誰救情寬恕呢?現在福臨的年紀雖然不大,但己經娶了莊太后的侄女,也是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爲皇后,並還納了兩名側妃,也算是有家有口的人了。

想到這些,福臨只覺一陣心煩,喝了一杯茶,接着又看去,但馬上就被後面的內容吸引住了。

原來在遺疏的後半部份,是多爾袞向福臨建議,雖然是在重病中,但多爾袞對朝中發生的事情還是都知道的,由於他現在完全是從傍觀的立場來看待這些事情,因此思考的方式也和其他人有所不同。

在遺疏中,多爾袞建議福臨不可輕易放棄北京,也不可與南方聯合,出兵進攻中華軍。雖然從現在的情況來說,清廷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放棄北京,但必須要考慮大多數滿族中下層官員和小貴族的利益,如果強行下令撤回關外,有可能會激起他們反叛,或者有人會利用這一點,挑動事非,動搖福臨的皇位。

而現在南方的力量並不能相信,清廷與南方聯合,也不可能與中華軍抗衡,反而會提前遭來中華軍的進攻,雖然中華軍現在只是在對南方用軍,但他們有足夠的實力支持雙線作戰,因此現在的清廷決不能有任何觸惱中華軍後舉動,只有這樣,才能給清廷多留出一些喘息的時間。

當然清廷也不能就這麼不和不戰不聯不降的坐以待斃,多爾袞給出的辦法是,清廷現在可以拒絕和南京議和,不撤出關外,但從現在開始,也要爲撤出關外做準備,可以將武器、錢賬、糧食、物資、人口等等逐步向關外,遼東地區轉移,這樣一但中華軍打到了北京,清廷也就能夠從容撤退,那些中小貴族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另外也給那些中小貴族騰出一些時間來,讓他們可以從容的轉移自己的財產。

同時多爾袞也提醒福臨,從現在開始,就要加強對寧錦防線的修築,因爲一但清廷撤出了關外,寧錦一線也就成爲清廷的主要防線,只有守住了寧錦防線,才能夠保住遼東。而在遼東沿海地區,也要加修炮臺工事,將北京剩餘的火炮都佈置在海邊,嚴守海防,謹防中華軍繞過寧錦防縱,從海上襲擊遼東。

看完了這遺疏之後,福臨纔算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總算是找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其實多爾袞的建議有許多地方和洪承疇都非常相似,都是認爲北京不可守,南方不可助,應該退回關外去,而且還應把錢糧、物資、武器等物都帶來,一來是充實自已,二來也是給中華軍制造困難。

但洪承疇是主張和南京方面議和,然後馬上撤走,而多尓袞則主張不與中華軍議和,先作準備,等中華軍打來了再撤。這樣一來至少清廷沒有被逼得割地求和,福臨在面孑上也好說一些,對那些反對撤走的中小貴族也能有一個交待,而且也給清廷轉移人口物資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因爲想要把陝西、山西、北直隸這些地方的全部,或者是大部份人口,都撤出關外去,可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工作。

因此福臨也認爲,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而看完了這份遺疏之後,福臨對多爾袞的惡感又少了幾分,畢竟他給自己解決了一個大難題,而且人都死了,過去的事情也就沒有必要再追究了,再說處罰他的家人,也沒多大意思,另外多爾袞的福晉、姬妾大多都是莊太后的族人,就在看在母親的份上,對多爾袞的遺孤也該照顧一些。

於是就在第二天,福臨下旨,念在多爾袞多年的功勞,恢復多爾袞的王爵,並由多爾博襲睿親王爵,加封東莪爲格格,賜封號東果。這樣多爾袞的事情,也就蓋棺論定,那亗窺視多爾袞妻妾的親王貝勒,也都死了心。

同時福臨又正式下旨,拒絕與南京政府議和,並信誓旦旦,如果中華軍打到北京,就要與中華軍決一死戰。

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161章 飛剪船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72章 水路攔截第88章 交易(上)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75章 浙江援軍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8章 計劃(上)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332章 對持(一)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208章 哭諫(下)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101章 備戰(三)第208章 進京(上)第17章 行軍第35章 鄉鬥(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36章 開業(三)第82章 佈置(三)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92章 返程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44章 新年(上)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0章 莊妃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36章 編制民團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246章 身世第14章 玄皇教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03章 海商(上)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82章 佈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