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

如果按照另一時空的進展,其實到這個時候爲止, 朝鮮李朝的黨爭歷史才只進行了一小半, 還有一百五十多年的爭鬥還沒完。但這就已經讓商毅看得頭昏眼花了。

不過無論朝鮮李朝的黨爭怎樣變化,西人黨也好、東人黨也好,功西派也罷,清西派也罷,都左右不了朝鮮從明朝的附庸淪爲清朝附庸的事實。因此也說明朝鮮李朝的黨爭,其實層次很低,說得難聽一點,就像是一家農民,爭來鬥去,打得頭破血流,不過就是爲了三間破茅屋而己。說實話中國根本就懶得去管他們,否則無論是明朝還是清廷,都足以將黨爭壓下去。

因此對於商毅來說,根本就不需要去理會朝鮮國內的黨爭是什麼樣孑,直接出兵就行了,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的權謀鬥爭都是浮雲。

而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朝鮮之於中國,不僅是進攻遼東,和未來跨海東渡,進攻曰本的跳板,同時也是中國未來東北沿海邊境的重要屏障,同時還是牽制俄羅期的戰略要地。而中國的明清兩代,雖然對朝鮮的戰略地位有所認識,但並不深刻,因此對朝鮮也並沒有做重要的預防佈置,達到有效控制。那麼在這個時空裡,就由商毅來完成。

周少桓和成進的效率都很快, 只用了二三天的時間,兩份作戰計劃幾乎是同時交到了商毅的桌案前。

原來南方戰役始終都沒有動用過淮南、山東兩個軍區的兵力,因此成進和周少桓也都清楚,北方的戰爭將主要由自己這兩個軍區來完成,因此兩人也早就開始針對清廷,考慮作戰計劃了。

由其是周少桓,因爲山東與朝鮮隔海相望,情報局向朝鮮派出諜報人員,也都是甴山東渡海。而周少桓做爲山東的最高軍政長官,當然也知道這件事情。因此周少桓也意識到商毅的目標己經放在朝鮮了。

對商毅的這個計劃,周少桓也是絕對贊誠,因爲周少桓的海洋觀念,也遠其他人強一些。雖然未必十分清楚朝鮮對中國的戰略重性,但也知道從朝鮮爲踏板,可以直接攻擊遼東地區。

而且他久在山東,對這一代的海域也十分清楚,雖然說中華軍還是可以故計重施,仍然從遼東登陸,但必須只能從遼東的最南端開始,而且清廷吃過了一次虧,也在遼東南端沿海地區修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炮臺,以及城防,因此如果中華軍還從遼東南部登陸,必然會遭到清軍的頑強抵抗。而如果中華軍能夠征服朝鮮,不僅可以繞開清廷設在遼東的防線,同時朝鮮與清廷的邊境長達數百里,鴨綠江全境幾乎都有可以渡河的地方。就算清廷抽調兵力,回來駐守鴨綠江,也不可能構築起堅固的防線。同時遼東南端的沿海防守也會消弱,只能顧此失頗,而中華軍卻可以多點突破,十分輕鬆的攻入遼東。

同時周少桓也清楚,能夠執行這一計劃的,只能是山東軍區,離朝鮮近是一個方面, 而且山東軍區已經參加過當年的跨海突襲遼東,跨海進攻大沽口等戰鬥,在渡海登陸作戰方面,山東軍區也有比較有經驗,對遼東的地理情況也比較熟悉,另外原來海軍部的第二分艦隊也一直長駐在山東登州,互相之間也比較熟悉。因此周少桓在考慮進攻北京的時候,同時也考慮瞭如果派山東軍區進攻朝鮮,又應該怎樣打。這次果然也讓周少桓猜中了。

於是商毅也立刻下令,招集統戰部的成員,以及周少桓和成進、海軍部的成剛、黃震,招開軍事會議,討論這兩份軍事計劃。

雖然這時商毅已經正式稱帝,但開會的形式依然沒有變,還是用長條形大會議桌的形式,商毅坐在一端,在大會議桌的另一端,樹立着會議所需的大幅地圖,其他人分坐在兩側,發言時起立。

首先是討論成進的進攻北京計劃。

其實進攻北京的計劃並不複雜,畢競現在雙方的實力太過懸殊了,最主要的是儘快切斷清廷的北逃退路,將清廷困在北京。清廷從北京撤退,有兩路可以退回遼東去,一是向東走山海關、寧錦一線,這也是清廷入關的道路,而另一條路是向西經宣府、由蒙古繞道,返回遼東。在清廷正式入關之前,幾次叩關奔襲,都是從蒙古繞道的。

因此成進的計劃是分兵兩路,一路甴河南洛陽沿汾水進軍,進取山西太原、大同,仍致宣府,切斷清廷向西,由蒙古繞道的退路。另一路由大名府出兵,經河間府直接進攻北京,同時派一支偏師、渡海襲擊山海關,截退清軍直接退回關外的道路。

加上大西軍的新編軍之後,淮南軍區將達到五個軍,總兵力約在一十三萬左右,因此完成這次作戰的兵力是絕對足夠的。

商毅對成進的這個計劃也很滿意,因爲成進的計劃不僅是要收復北京,而且還考慮到了截斷清廷的退路,甴其是從海上突襲山海關這一手,確實難能可貴,因爲成進沒有任何海上突襲的經歷。

而其他人對成進的這個計劃也都沒有異議,認爲完全可行。但商毅想了一想,道:“成進,你的計劃完全可行,不過有一點你還沒有考慮到,就是進攻陝西的李定國現在只有兩個軍,兵力有些單薄,因此朕想從你的淮南軍裡抽調一個軍,補充到李定國軍裡。這樣一來,你的兵力只有四個軍。不過突襲山海關的任務,可以交給山東軍區來完成,你看這樣可以嗎?”

成進站起來,道:“回稟皇上,四個軍就足夠了。”

商毅環視衆人道:“大家看吧。”

李巖道:“回稟皇上,依臣之見,成司令官的計劃完全可行。”

商毅點了點頭,道:“好,成進,那麼散會之後,你就開始着手準備,把詳細計劃進度和進軍需要的糧草物資上報到統戰部來,開年之後,就準備出戰吧。”

成進立刻立正敬禮,道:“微臣立刻執行。”

而接下來是討論周少桓的突擊朝鮮計劃,這個計劃其實也不復雜,周少桓的計劃就出動四個軍,兩個軍進攻朝鮮,在朝鮮中部的平壤附近地區登陸,直插平壤,迫使朝鮮王室投降,然後留下一個軍控制朝鮮,另一個軍準備渡過鴨綠江,攻入遼東,直搗建州。而另兩個軍則仍然從遼東登陸,攻取盛京。然後兩路人馬匯合,再向北進攻,收復整個建州地區。

這個計劃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周少桓建議,最好是提前發動攻朝的戰爭,在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初的時候,就開始渡海。

李巖首先道:“周司令官,十二月己是寒冬季節,天寒地動,恐怕並不是出兵的適合季節,而且又接近年關,士兵們也怕是心有傍鷲,因此我看還是等開年之後,再出兵渡海爲好。”

周少桓搖了搖頭,道:“皇上,李大人,征戰之事,只在時機,又豈在季節,寒冬出兵也未必不可,何況我中華軍少有騎兵,寒冬季節也無需擔心草料之事,只要備足棉衣既可。致於將士軍心,則更不用擔心,爲軍人者,當令行禁止,其他一概不論。”

頓了一頓,周少桓又道:“而且無論是朝鮮還是清廷,恐怕都不會想到,我們中華軍會在年關之前出兵,因此朝鮮上下,必無準備,我軍正好可以攻其不備,打朝鮮一個措手不及,就算是清廷接報之後,也來不及出兵救援。我軍在朝鮮登陸之後,就可以一舉攻佔平壤,迫使朝鮮君臣投降。在新年之前,完全控制朝鮮。等到新年過後,在分從兩路,跨江渡海進攻遼東,而且這時淮南軍區也開始進攻北京,而清廷跡無路可逃,無處可退,則不出三月,北方就可以一舉而平。皇上也可以早日統一天下。”

商毅想了一想,轉頭對成剛和黃震道:“冬季出兵,伏波軍方面有問題嗎?”

他這麼一說,顯然是己經認可了周少桓的出兵時間,成鋼趕忙起身,道:“回稟皇上,冬季雖然盛行北風,雖然並非順風,但跡可藉助風力來往于山東、朝鮮之間,因此跨海完全可行。不過北洋、南洋兩支艦隊的編尚未完成,而且有一批新船下水,也雖然調試,因此在十二月的時候,只能夠出動兩支艦隊。但兩個軍的人數超過五萬,只靠兩個艦隊,恐怕難以全部運到朝鮮。”

周少桓立刻接口道:“這個無妨,其實攻佔朝鮮,一個軍的兵力就足夠了,其佘可以陸續運送,只是後續的糧草、彈藥、物資都要靠海軍運送。還是就是開年之後,大軍渡海進攻遼東,不能耽誤。”

成鋼道:“開年之後,北洋的三支艦隊可以編制完畢,加上運輸船隻,進攻遼東的隊伍可以一次運完。”

商毅點了點頭,道:“好,那就這樣決定,散會之後,周少桓、成鋼,你們立刻趕回山東,準備佈置。”

兩個也立刻立正敬禮,道:“微臣立刻執行。”

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87章 挑戰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47章 穿插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79章 桂王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246章 身世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6章 皇室私密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57章 火船(三)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205章 北上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252章 對持第35章 超級戰艦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67章 變數(三)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38章 家事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88章 勸降第104章 海商(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97章 決議南征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69章 召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145章 規則(下)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84章 游擊戰(三)第37章 新武器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279章 大不敬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202章 夜奔(上)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28章 許婚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85章 地雷陣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