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曰本內戰

原來在刺殺了鬆平信綱,清除了德川幕府裡妥協派的全部勢力之後,以酒井忠勝爲首的強硬派,控制了德川幕府的軍政大權,立刻決定對倒幕派發動戰爭,現在的幕府將軍德川家綱只有十三歲,而且自由體弱多病,才智也並不怎麼出衆,在另一時空裡,一度被懷疑其人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智障,根本就不能主政,自然對酒井忠勝言聽計從。

於是酒井忠勝立刻下令招集曰本的各譜代、親藩大名,調集人馬,一共徵集到大軍近十萬餘衆,其中火槍的數量有一萬五千餘支,而且這時巴達維亞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派出了三艘戰艦,三百多名荷蘭士兵到達日本,支援德川幕的戰鬥。

雖然這時李華梅艦隊封鎖了呂宋海域,禁止荷蘭船隻躍過呂宋,進入南中國海的北部地區,但這個時候的探測技術實在太落後了,而且李華梅艦隊的戰艦數量在最多的時候,也只有四十多艘,根本不可能將南海完全封鎖住,如果荷蘭船隻順着中南半島的邊緣行駛,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躲過李華梅艦隊的封鎖,另外還可以從呂宋羣島的東側,走太平洋,經小笠原羣島到達曰本,當然這樣會將航線大大沿長,而且在途中基本沒有任何的補給地點。

不過三艘荷蘭戰船的到來,也使徳川幕府士氣大増,酒井忠勝立刻下令,自己親自率領五萬大軍,進攻長州藩,其餘的五萬大軍分駐江戶和四國,防備米澤、賀佐、仙台等藩,曰本本來就只有巴掌大的地方,因此幕府軍很快就集結出動,向長州藩發動進攻

長州藩位於曰本本州島的西南部,也就是後世的山口、廣島一帶地區,領地爲三十七萬石,藩主爲毛利氏,第一代藩主毛利元輝在關原合戰中擔任西軍(即豐臣軍)的主將,因此最受德川幕府的猜忌,而且這一次倒幕,也是由長州藩帶頭挑起來的,自然也就成爲徳川幕府的第一個打擊的對像。

而徳川幕府內部發生的變化確實讓倒幕派沒有預料到,因爲從江戶得到的消息,鬆平信綱有意與倒幕派和解,只要求倒幕派在名議上臣服就行了,因此倒幕派的各方也都有些放鬆,認爲戰爭的危脅己經過去了,至少雙方還可以對持上相當一段時間,那知沒過幾天,鬆平信綱就追隨徳川家光去了,而幕府由強硬派控制,決定對倒幕派發動軍事進攻,由其是成爲幕府主要進攻目標的長州藩,本來以爲可以唬住徳川幕府的,沒想到自已成爲幕府的第一個打擊目標。

但幕府的大軍己經來了,躲是躲不過去的了,但和德川幕府的小徵夷大將軍德川家綱智力遲頓不同,剛剛繼任藩主的毛利綱廣雖然只比徳川家綱年長一歲,但發育正常,而且還頗爲聰明,因此立刻招集家臣們商議,一面整軍備戰,一面向米澤、賀佐、仙台等藩救援。

而正如豐臣薰所預料的那樣,米澤、賀佐、仙台等藩雖然都接到了長州藩的求救,但都紛紛尋找藉口,左推右託,不願意出兵相助,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希望幕府和長州藩拼個兩敗俱傷,而自己好來個漁父得利。

當然各藩不願發兵,也是有一定的客觀原因,米澤藩和仙台藩都位於日本本州島的東北部,和長州藩相隔甚遠,中間還有十幾個大名領地,除非是走海路,但米澤藩是沒有海軍的,仙台藩到是有一支海軍,但仙台藩是位於日本的東北部沿海,如果後海路,只能先向北行,從本州島與北海道之間的會津海峽繞過去,再轉向西南,才能到達長州藩,這一繞差不多要繞完大半個日本。

而賀佐藩離長州藩到是很近,只隔着一個關門海峽,但在賀佐藩的傍邊,就是熊本藩,雖然藩主細川氏是外樣大名,但卻是最受德川幕府信任的外樣大名之一,領地五十四萬石,實力雄厚,本來是徳川幕府安排在這裡牽扯薩摩藩的,現在正好可以改爲盯着賀佐藩,因此賀佐藩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三個大藩不動,倒幕派的其他幾個小藩當然更是不敢動了,結果長州藩只能十分悲催的發現,竟然沒有一個盟友出兵幫助自己,什麼倒幕聯盟,都是靠不住的,而長州藩勢全藩之衆,也不足五萬兵力,這還是把所有的醬油兵全都算進來的數字,因此和幕府對抗,當然是凶多吉少。

但到了這一步,也沒有別的辦法,毛利綱廣和家臣們只好也徵集了三萬人馬,迎戰幕府軍,雙方在荻城東南展開了大戰

十四歲的毛利綱廣親自上陣督戰,以提升本部人馬的士氣,雙方先是以火槍對射,隨後步兵、騎兵一起上陣,只殺得屍橫遍野,血可飄杵,激戰了整整一天,雖然長州軍也十分努力,但終於是因爲雙方的兵力相差較大,而不敵幕府軍,被幕府軍殺得大敗,拆兵過萬,毛利綱廣在家臣們的保護下,退到荻城,據城而守,而德川軍趁勢,包圍了荻城,四面猛攻。

好在荻城是當年毛利輝元親自督造,經歷四年才建城,選址背臨大海,可以充份發揮毛利氏精通水戰的優勢,雖然還不能和江戶、大阪這樣的大城相比,但也是十分堅固了,再加上長州軍衆志成城,同仇敵愾,因此也把荻城守得固若金湯,幕府軍一連進攻了十餘天,都無法攻克荻城。

在這段時間裡,長州藩又連繼派人,向米澤、賀佐、仙台等藩求救,但各藩見戰事呈僵持狀態,幕府軍攻城不下,而長州藩尚能支撐,更是希望雙方能拼個兩敗俱傷,自然更不會出兵救援了,但毛利綱廣和家臣們都清楚,獲城畢竟不是江戶、大阪、京都那樣的堅城,守得住一時,也守不住一世,而且由於沒有做好充份的準備,城裡儲備的糧食、物資並不多,最多也只夠堅持二三個冃,因此如果沒有援軍,荻城早晚都是守不住的。

毛利綱廣和家臣們連繼商議了好幾天,最後只能決定,通過豐臣的餘衆,向中國求救。

而在另一方面,酒井忠勝一面加緊進攻荻城,一面向全日本下令,查操關閉所有地方的中國商館,抓捕所有中國商館裡的工作人員,第一個被查操的,就是開設在大阪的中國商館。

大阪的中國商館是在中華軍進攻東京之後,雙方簽定[神奈川條約]中開設的通商口岸之一,經過了這幾年的發展,現在也成爲中國與日本通商來往最大的通商口岸,僅在大阪的中國商館一共有四十餘名中國員工,而且還開設了二十餘家商鋪,經營各種中國商品,並且毎個月也都要釆購大量的日本貨物,共計有中國人約近二百人,另外爲商館、商鋪工作的日本有六百餘人,而從大阪中國商館進貨、間接進貨的日本商人多達千餘家,可以說大阪大半的商業活動都和中國商館有聯糸,依靠中國商館而謀生的曰本人更是多達數萬人。

在徳川家光出兵幫助淸廷的時候,曾下令關閉大阪的中國商館,但這也導致了大阪及周邊地區的商業幾乎崩潰,數千商人,數萬民衆失業,後來曰軍大敗而歸,在鬆平信綱的力主之下,德川家光也默許大阪的中國商館重新開發。

而酒井忠勝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排外主義者兼極端民族主義者,認爲凡事外來的事物,都不是好東西,寧要曰本草,不要外國苗,更何況現在他已經將中國定義爲曰本的敵人,那麼在日本的中國商館,自然要全部關閉,而在商館裡的中國員工,當然也是敵人,全部都抓起來,而爲中國商館工作的日本人,則都是日奸,也要統統抓起來,致於大阪的商業完不完,商人民衆失不失業,那就不關自己的事了。

雖然在[神奈川條約]中規定,日本向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是四處,但和中國進行貿易來住是大有利可圖的事情,而且日軍參加中原大戰慘敗而歸之後,德川幕府的實力和威信都降到了最低,因此有不少大名都向中國開放了通商口岸,其中還有兩個譜代大名,現在全日本與中國通商的地方一共有十三處之多,中曰之間的貿易額也大幅上升,成爲雙方共同的利益點。

因此儘管酒井忠勝下令,關閉中國商館,但也只能關閉大阪和靜岡兩地的中國商館,而其他的大名可並不是都和酒井忠勝有的想法一樣,對酒井忠勝的這條禁令置若罔聞,當擦手紙用了。

酒井忠勝雖然生氣,但也沒有辦法,畢竟他也知道,現在幕府不可能同時去進攻所有開設了中國商館的大名,但也不能看着中國商船肆無忌憚的往日本開,最後酒井忠勝也想了一個辦法,請荷蘭戰船出馬,圍着日本轉,專門攔截中國商船,一但發現,立刻扣壓或擊沉,船上的中國人隨荷蘭人處置,貨物財產由雙方平分。

這可是不用本錢的買賣,荷蘭人自然樂意效勞,於是立刻行動起來,以日本四島爲核心,打劫中國商船,殺人越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幹了十幾票,軍官、士兵、水手等等,個個都賺得鉢滿盆滿,而徳川幕府當然也進帳大増,酒井忠勝也十分得,自己這一招實在是太高明瞭,

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02章 備戰(四)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91章 南京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23章 震盪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27章 夜襲(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45章 貨幣第18章 朱印船(下)第73章 阻擊第265章 變數(上)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206章 接頭第5章 強盜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38章 家事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332章 對持(二)第38章 軍隊調整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87章 等待消息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43章 提案(下)第166章 雨戰(二)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8章 蒐羅人材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36章 開業(三)第2章 清廷(下)第29章 計劃(下)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0章 浙江巡撫第92章 返航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54章 激戰(下)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52章 派遣內應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86章 出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