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

第二天,商毅招集穆陵關的全部人員,宣佈將由葉瑤瑱付責整個關城的財目來往,銀錢收支工作,任何部門需要用錢,都要開列出詳細的帳目明細清單,交由葉瑤瑱審合,然後才報由自己批准。如果自己不在關城,可以由葉瑤瑱和周世奇兩人共同協商批准。

同時商毅又公佈了一系列有關的財務制度,如在項目開始之前,必需先進行詳細的預算統計,完成之後,同樣要交出詳細的結算清單,預結算相差不得超過一成,並按結算量予以驗收。其他事情也要交出詳細的支出清單,保證所用的每一筆錢財都有明確的記錄。並且在每一個月,都要出據一份當月的財務報表,每一年出據當年的財務報表,向全關人員公開財務收支情況,盡力做到所有帳目公開化。

這些制度都是商毅昨天和葉瑤瑱經過了仔細研究,並且參考了一些現代的財務制度,才制定出來。雖然商毅並不是專業的財務人員,但做爲現代社會的人,不可能不和財務打交道,一些基本的財務常識,還是懂的。現代的財務制度,其實就是三點,預算、審計監督和帳目透明公開。

商毅當然知道,一個好的完善的制度,比用對一個人更爲重要,因此財務部門除了需要一個自己信任的人來管理,更爲重要的,就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財務制度。但必竟是兩個時代,因此在執行制度的初期,還是需要有得力的人來執行,等一切制度都形成習慣之後,纔可以慢慢放手。

對商毅的這一項決定,關裡的衆人並沒有反對。一來現在整個穆陵關更像是一個大家族,而不是一個機構,而且商毅用的是自己的妻子,沒有道理反對。二來葉瑤瑱平時也很討人喜歡,在關城裡人緣很好,衆人也都不想反對。因此也就這樣定了下來。

接着商毅就宣佈,將準備着手擴建穆陵關,按商毅的計劃,將在南北兩城外各擴建出二百步的距離,等於是把整個關城擴大了兩倍,未來的穆陵關關城內,將可以容納五千以上的士兵與兩萬左右的百姓。

而擴建工程,先期將由北關外做起,開始整平土地,爲擴建做準備。現在穆陵關裡有五百多清軍的俘虜,一時半會還不好處理,全殺了商毅也覺得太殘忍,而且商毅現在也不缺首級,而留着他們多少也是一個負擔,五百多人毎天也要消耗不少的糧食。因此商毅打算把這一批俘虜全部利用起來,做爲擴建關城的苦力勞民,儘可能榨乾他們的所有剩佘價值。

安排完這些事務之後,就在當天下午,商毅收到了青州知府孟宏恭的公文,請他到靑州去彙報公務,另外也請幾位錦衣衛上差到青州府去安住。

其實除了及少數人之外,絕大部份官員都不喜歡和錦衣衛打交道,對他們基本唯恐避之不及。但現在錦衣衛以經來到了自己的治下,可以不能怠慢,否則以後這幫傢伙在朝廷裡給你上點眼藥可就慘了,輕則丟官,重則喪命。因此儘管孟宏恭心裡不願意,但也只能請錦衣衛到州府來。而正好商毅收復了臨朐縣,孟宏恭雖不是商毅的直屬上司,但穆陵關和臨朐縣畢竟都是在他的治下,於是也連啇毅一起請了。

而在此同時,商毅又收到了另一封信,通知他,在兗州訂購的那批西洋火槍以經送到了青州,請他到青州去接貨付錢。原來商毅從兗州回來時,還帶了大富林之洋的八名家人,原打算是在穆陵關裡開設商鋪,但趕上清軍入侵,於是商毅將他們八人都送到青州去躲避。

在青州城裡,也有林家的產業,因此等這一批火槍送到青州之後,他們也馬上以林之洋的名議,給商毅來信告之,因爲現在世道不太平,因此請商毅派人去取火槍。

商毅得知以後,也非常高興,他定的可都是燧發槍,這批槍到了,將會使穆陵軍的火槍手實力大增,如果能夠加以仿製,那麼穆陵軍將會朝着近代軍隊的方向,又跨進了一大步。同時在他心裡,又有一個新的計劃。

於是就在第二天,商毅帶了兩千士兵,其中包括四百名火槍手,同時還帶上了孫和鼎,及洋和尚阿科尼亞和沈揚等錦衣衛人員一到,趕去青州。

―――――――――分割線―――――――――分割線―――――――――

正是拜商毅牢牢守住了穆陵關所賜,青州、萊州、登州等地也沒有像歷史上那樣,遭到清軍的大肆劫掠,雖然青州城外的村莊有一些被清軍洗劫,但關城基本還是保持着安全,儘管在城裡也收容了兩萬多難民,但基本還是能保持着比較穩定的秩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青州能夠保持這樣的局面,也是十分不易了。

而商毅等一行人馬到了青州之後,沈揚等人低調平和的態度和作風,也讓孟知府安心了不少。看來這年頭國事艱難,錦衣衛的作風也變了不少。

衆人客套了一番之後,孟宏恭這才問起商毅,守衛穆陵關,打敗淸軍,收復臨朐縣的事情。商毅只好又簡單重述了一遍。但也把孟宏恭和州府裡的衆人聽得半天說不出話來,連續三次打敗清軍,斬首竟達七千佘級,俘虜五百多人,這是何等樣的功勞,筒直就是令人難以相信,但從沈揚等人的表情上看,顯然這些戰功都是經過了他們的審覈。儘管孟宏恭也知道商毅是一員出色的武將,但也沒想到,他竟能做到這個地步。

不過商毅立下大功,對孟宏恭也沒有壞外,至少能保住府城,因此孟宏恭也十分高興,當下立刻命人設宴,招侍商毅等人一行。

宴會散了之後,在晚上商毅帶着羅遠斌和孫和鼎,阿科尼亞並幾個士兵,出了下榻的館驛,來到林家在靑州的商鋪裡。

這時林家商輔的人也早就接到了通知,押運這批火槍的是阿隆索,和林之洋派駐穆陵關的主事林琛都在等着他們的到來。

衆人見面之後,也是故人重逢,自然又是一番客套,商毅這才問起阿隆索來青州的經過。

原來雖然現在清軍入侵,但在水路還很安全,這批火槍是由林家的商船運載,走海路繞過山東半島,進入萊州灣。雖然在路上也遇到過二次海盜的襲擊,好在隨船還帶了六十名萄葡牙僱傭兵押送,將海盜一一擊敗。終於平安的在青州沿海的巨洋河入海口進入內陸。

其實火槍屬於大明朝廷的違禁物品,只是一來現在火槍走私十分頻繁,朝廷根本就管不過來,二來林家在山東也頗有勢力,官私兩面也都吃得開,官府一般也不會搜他們家的船,因此一路沿河逆遊而上,經廣陵鎮、壽光縣,終於倒達青州。

客氣了一通之後,商毅就提出驗貨。林琛和阿隆索將他們帶到了庫房,這裡是由葡萄牙僱傭兵看守,僱傭兵的隊長是一個五十多歲年紀的老兵,在阿隆索的授意下,他打開了庫房門,領着他們進去,只見裡面放着大大小小三四十隻箱子,阿隆索打開一個箱子,從裡面拿出了一支火槍,遞給了商毅。

商毅接過來一看,這槍全長在一米五左右,重約十一二斤,只見在槍柄處有一個擊錘裝置,並有一個夾口,以夾住隧石,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也就是早期的撞擊式隧發槍。商毅試着扣了幾下,覺得比後世的自動步槍要費力得多,不過這也很正常,因爲這個時代的撞擊式隧發槍全靠撞擊力來打火,因此撞擊的重量要有力才行。

看完之後,商毅將這支燧發槍遞給孫和鼎看。孫和鼎接槍在手,扣了扣扳機,點了點頭,道:“這確實是自生火銃,想不到西洋也有這種火銃。”

商毅知道,其實中國的燧發槍是在崇禎八年(1635年),由當時的南京戶部右侍郎畢懋康發明。它的構造和性能與以前的鳥銃無大差異,主要是改進了發火裝置,也是釆用撞擊式打火方式,因此叫自生火銃。

但與歐州相比,中國的燧發槍發明,以經差了五六十年的時間,而且在另一時空裡,又正值明朝末期,關內農民軍席捲南北,關外又有滿淸虎視眈眈,而國庫又空虛,因此中囯的自生火銃雖然發明出來,但沒有上戰場的記錄。而在滿清入關之後,中國的火器研究發展就停止不前了,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火繩槍仍是中國軍隊的主角,燧發槍只有皇帝打獵時才能偶爾用到,也失去了進一步完善的可能。不能不說是一個杯具。

這時阿隆索又從另一支箱子裡拿出一把火槍,遞給商毅,用蹩腳的法語道:“千總大人,您在看一看,這是新式的燧發槍。”

商毅接過之後,這支槍比先前那支略小一些,長約一米三多,**斤沉,在打火結構上也比前一支燧發槍複雜得多,但試了了扣機之後,發現也省力的多。看來歐州發明了隧發槍之後,就一直在完善它的功能,這也時歐州各國的戰鬥力不但上升的原因,一個小小的彈九之國葡萄牙,就能稱霸世界近百年,靠二百個火繩槍兵就能拿下整個北美大陸,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任何時代都是沒錯的。

第153章 激戰(上)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36章 南歸(下)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45章 規則(下)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44章 規則(上)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96章 遷移(三)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55章 插曲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93章 追擊海盜第402章 北境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71章 追擊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269章 召見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268章 變數(四)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41章 火炮對決第67章 新法令(下)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57章 火船(三)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5章 作戰原則第224章 洞房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63章 剃髮令(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90章 金陵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