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鑄炮

因爲在守衛濟南時,商毅就聽孫和鼎說過,穆陵關以經開始鑄炮了,因此處理完其他事情之後,就馬上讓孫和鼎帶自己去看一看。

而孫和鼎也同樣想讓商毅看一看自己的成果,因此馬上帶着商毅,來到了鐵匠坊。

一進工作車間,商毅立刻發現,在一邊並排放着十個泥制的長管狀東西,二大八小,大的長約三米左右,小的長約二米左右。

孫和鼎介紹道:“大人,這就是鑄炮的泥制模,均是按一號和二號佛朗機炮的尺寸來製做的。泥模製成己有二十餘天,大約再過十天就可以完全乾透,到時候就可以開始溶鐵傾鑄了。”

商毅點了點頭,他知道在這個時代,無論是中國還是歐州,中外鑄造火炮的方法都是採用泥型鑄造或蠟型鑄造而成,稱爲泥模法或是失臘法。但這樣鑄炮,泥模必須烘得乾透才行,否則外表雖幹,裡面溼潤,一遇金屬熔液,潮氣自生,鑄成的火炮就有蜂窩,施放時炮筒容易炸膛。而烘乾泥模往往要一個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陰寒天氣,則須兩三個月。因此鑄一門炮最少需要兩個月,多則需要四五個月,而且鑄成之後必須將泥模打碎,才能將炮筒取出,故此泥模無法重複使用,這樣一來就容易造成鑄出的大炮尺寸不等,標準不一的問題。

而這一種方法一直延用到兩百年後的1841年,才由晚清的著名科學家龔振麟發明了鐵模鑄炮法,不僅使鑄炮的工藝簡便易行,節省模具原料,不受氣候條件限制,縮短製造週期,降低生產成本,尤其是解決了不出蜂窩的難題,提高了火炮鑄造質量和標準統一。而且當時的人都稱讚:“其法至簡,其用最便,一工收數百工之利,一炮省數十倍之資。且旋鑄旋出,不延時日,無瑕無疵,自然光滑,事半功倍,利用無窮,闢衆論之導軌,開千古之法門,其有裨於國家武備者,豈淺鮮哉!”

而歐洲鐵模鑄炮技術的應用是在1873年,由聖彼得堡的拉夫羅夫、維也納的烏洽提斯及士林的羅賽德等三位科學家所發明的,比龔振麟創造的鐵模鑄炮法整整晚了三十年。在當時歐州以經全面進入工業社會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這也證明了中國人從來就不缺少聰明才智,只要客觀條件確定,中國人就可以立刻創造出令世界曙目的成就來。

鐵模鑄炮法在龔振麟所著的《鑄炮鐵模圖說》一書中有詳細說明,後來又被魏源收入他所編著的《海國圖志》。商毅的電腦裡就然收錄,簡單的來說,就是按炮身長短分節以鐵爲模,每節鐵模分爲兩瓣,鑄炮時將各節的兩瓣合攏,用鐵箍箍緊,再把各節按照筍卯接合,使之成爲大炮的形狀。然後在鐵模的內表面刷上用細稻殼灰與細砂泥加水和成的塗料,待乾透後,再塗刷極細煤粉調製的第二層塗料,烘熱、再配合上炮芯,就可灌入鐵水開鑄。待鐵火凝固後,立即順節按瓣剝去每塊鐵模,露出炮身,趁着炮身還全部火紅時,用鐵刷和鐵錘清除毛刺,除淨泥芯,將炮身不平之處,加以修整,即成爲大炮。

孫和鼎聽商毅說完了鐵模鑄炮法的整個工藝過程和技術措施之後,整個人一下子就呆住了,兩眼瞪着商毅,足足有一分多鐘沒有眨眼,害得商毅也嚇了一跳,還以爲他魔障了。

只聽孫和鼎猛然一拍腦袋,大叫了一聲,拉着商毅的手只晃,說裡不住的道:“大人,你真是太聰明瞭,這樣巧妙的方法竟然也被你想出來了。枉我研究鑄炮十幾年,自以爲除了西洋之人以外,放眼整個大明,絕無出其右者,卻沒想到大人的見識,比我要高明十倍。”

商毅也不禁嘿嘿的乾笑了兩聲,又道:“孫先生,這也只是我隨便想想而己,能不能實現還很難說,你也不要太高興了,還是先試一試吧。”

孫和鼎哈哈大笑道:“大人請放心吧,這法是一定行的。”說着一回身,從屋外叫來一個工匠道:“快去讓他們都停下來,不要再製泥模了,全是耽誤功夫。然後把幾位老師父都招集起來,我們要馬上開始重新制模。”和商毅是紙上談兵不同,孫和鼎卻是有着非常豐富的理論和實際經驗,因此聽商毅這麼一說,就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對俱體的做法,心裡也有了一個大概的譜了。

商毅忙道:“孫先生,到也不必急於一時,我還有一個想法,你看能不能夠實現?”

孫和鼎忙道:“請大人詳言。”

商毅道:“這次濟南之戰,我用了你製出新飛槍,這種武器確實非常有用。不過我覺得一支飛槍中只有六隻子槍,還是太少了一點,能否做成一個大箱子,一次裝幾十支子槍,平時可以就放在車上,使用時點燃之後一齊發射。”

孫和鼎想了一想,馬上點了點頭,道:“大人,你的這個想法完全可以實現,我馬上就畫個圖紙給你看。”說着帶着商毅來到了自己的工作間,鋪開了紙筆,開始畫起圖來。

商毅看着他畫圖,心中一動,馬上就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商毅在穿越之前,父親是一名建築工程師,在商毅小的時候,電腦繪圖還沒有普及,商毅記得父親在家裡有一套專用的繪圖工具,主要有畫板,丁字尺、三角板、圓規等。因爲小時候常看父親在家畫建築圖紙,入伍之後,識圖也是特種兵的一項必備技能,因此商毅對工業建築製圖還算十分了解。

但在這個時代,基本上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工業製圖規範,古代中國的工業建築圖紙大多都是隨意畫的立體圖,不是後世最基本的三視圖,也及少標註尺寸。更談不上結構、剖面、大樣這樣的詳細圖紙,只能提供產品的一個大概樣子,跟本就做不到按圖施工,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工人的經驗或是設計者的指導。這也造成了很多技術的失傳。

現在還只是造槍造炮這些尺寸相對簡單的東西還好,但如果發展到以後造車、造船甚致是造房屋這類大型結構的東西,如果能夠有一張比較精準的圖線,那麼就方便多了,一般的工匠只要是技術熟練,那麼照圖施工,也就能夠完成了。

因此商毅又將自己的想法向孫和鼎講說了一遍。不過要讓孫和鼎理解現代製圖的規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商毅又指手劃腳,比劃了一通,還畫了幾張簡單的三視圖,總算是讓孫和鼎明白了幾分。

雖然讓孫和鼎一時還是接受不了這些現代製圖的規範,但對商毅所說的丁字尺和三角板這兩種東西還是明白它們的作用,確實可以給自已帶來許多方便的地方,至於商毅聽說的平面圖,立面圖、側面圖,孫和鼎雖然也能夠理解一些,但並不知道這些圖紙會有什麼用處,至於什麼結構圖、剖面圖、大樣圖,孫和鼎更是聽得雲裡霧裡,任商毅說得口乾舌燥,也不明白。

無奈之下,商毅也只能暫時放棄解釋,讓孫和鼎先找工匠去把丁字尺和三角板做出來,然後自己畫幾個簡單的圖紙,給他看。

雖然暫時放下了這個話題,孫和鼎還是對商毅的想法不敢輕視,畢竟在他看來,商毅不僅十分重視技術,而且顯然也非常懂技術。說不定他說的這方法真的有用呢?因此也頗爲期待商毅早一點拿出樣品來。同時孫和鼎也十分奇怪,商毅的這些奇思妙想到底是從那裡來的呢?不過能在這樣一個重視技術,而又懂技術的上司手底下幹活,孫和鼎的心情還是十分愉快的。

隨後商毅在孫和鼎的陪同下,到各處工匠作坊裡去看了看。商毅特別關注的是鑽牀車間,因爲目前穆陵關裡以經能夠自行造火槍,商毅也甴爲重視。

孫和鼎也像商毅價紹,目前穆陵關一共製造了鑽牀十六臺,如果原料充足,在一個月內可以自行生產火槍五十到六十支。不過現在按照商毅的指示,正在加緊改造和維修現有的火槍,將其中一半改爲燧髮式,因此新火槍的生產也暫時停了下來。預計在一個月內,可以將現有火槍全部改造和維修完畢,再繼續在生產新的火槍。

商毅一邊聽着他的介紹,一邊看着工匠們幹活,同時還會詢問他們幾句技術上的問題,並且還會誇講工匠們幾句,說什麼打敗淸軍,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或者是隻要他們認真的幹活,製造出質量上成的東西,就是在爲國家做出貢獻,當然也問了問他們的家庭生活好不好,老婆孩子徤康嗎等等。

雖然在後世,這是毎一個領導幹部下工廠的基層車間去的視查時候,都必秀的行爲,商毅只不過是完全拿來照搬而己。但在這個時代,卻是極爲罕見的事情。像商毅這樣,會親自到工匠作坊視查,態度和藹平易的官員,或許還有,但像商毅這樣,把工匠的工作提升到一個“爲國家作出貢獻”這樣的高度,卻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77章 名士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23章 震盪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83章 夜襲(一)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56章 火船(二)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78章 工匠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45章 貨幣第209章 進京(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52章 談判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45章 內外夾攻第404章 新年(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346章 親情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92章 返程第117章 海盜(一)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333章 對持(三)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44章 救援部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5章 強盜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52章 對持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8章 立威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47章 制度(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398章 國事(一)第147章 穿插第142章 提案(上)第167章 雨戰(三)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152章 談判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34章 南京公審山東戰役二第12章 李巖入鄂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