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追擊

劉宗敏還想咬咬牙,硬撐下去,但田見秀不由分說,一把拉住了劉宗敏的馬絆頭,自己圈馬轉頭,然後對士兵們犬聲道:“撤,快撤。”

其實劉宗敏心裡也清楚,騎兵以經被打殘了,步軍衝上去也是送死,只不過是自已先前把話說得太滿了,一時難以收回,也不只能咬牙硬扛下去。現在有田見秀來拉自己,劉宗敏正好也半推半就,被田見秀拉着戰馬,轉頭跑了。而其他的闖軍士兵見前面的騎兵被商家軍打得傷亡慘重,也都沒有再進攻下去的勇氣,又見主將下令撤軍,也就都紛紛轉頭,向後逃去。

而這時在商家軍陣中,陪着商毅在指揮車上觀戰的劉澤清、謝科、高君遠等人也都張開了嘴巴,久久合不上。商家軍帶給他的震憾實在是太強烈了。剛剛在自己面前還不可一世的賊軍,就在這短短的時間當中,就被商家軍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了,而且雙方實際上還沒有正式接觸,僅僅只是多火炮火槍就行了,如果不是自已親眼看見,恐怕是怎麼也不會相信。

因爲過去的明軍也曾大量裝備使用過火器用於戰鬥中,昨天彭瑞也使用過火器與賊兵交戰,但還從來沒有產生辻像商家軍這樣運用火器產生的巨大威力。

其實商家軍只出動了一個團的兵力,火槍數量還不到兩千支,事實上火器的數量並不算多。在明末時期,按孫承宗編煉的車營全營兵力爲步兵三千二百人;騎兵二千四百人;加上軍官、侍從、雜役、車伕,共計官兵六千六百二十七人。而裝備火器有火銃一千九百八十四枝,其中鳥銃二百五十六枝; 三眼銃一千七百二十八枝;大小佛朗機銃共二百五十六挺;各種火炮八十八門,都以中小型火炮爲主。從火器所佔的比率上來看,實際上並不比商家軍低。

但在明軍的軍事思想中,火器依然只是步兵、騎兵的輔助兵種,根本沒有成爲戰場的主要力量,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在明軍裝配的火器中,火炮所佔的比率過大,而火槍的比率相對遍小,而且火槍也多是射程近的三眼銃,鳥銃太少,因此打擊範圍有限,也無法對敵軍形成連續靈活的打擊力。這也是明軍無法發揮火器威力的一個原因。同時明軍的訓練也要比商家軍差得多。

因此在今天,劉澤清、謝科、高君遠等人可算是開了眼界,等於是上了一堂在戰爭中如何使用好火槍的教育課。儘管這幾個人並未從中學到多少東西,但有一點他們是可以肯定的,商家軍的戰鬥力實在是太強悍了,根本就不是自己的軍隊所能比的。

這時商毅道:“劉總兵、謝將軍、高將軍,賊軍以經退了,你們快領軍追擊去吧。”

幾個人這才恍然大悟過來,現在闖軍敗退,這可不正是立功的大好時嗎?這時不去追去,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因此幾個人忙向商毅道了一個便,趕緊從指揮車上下來,這時他們各自的軍隊都列好了隊形。劉澤清這纔想起束,在他們剛撤過壕溝的時候,商毅就告過他們,列好陣式,準備去追擊敵軍,當時還認爲商毅是大言不慚,但現在回想起來,原來那個時候商毅就以經胸有成竹了。實際上他是把賊軍玩弄於掌股之間。

劉澤淸雖然打仗的水平不怎麼樣,但這些年來經歷的戰陣到是不少,這個時代的幾支強軍,如清軍、關寧軍、秦軍、榆林軍他都見過,但也不得不承認,商毅部隊的戰鬥力,在大明軍中確實是首屈一指了,就是清軍也未苾討得了便宜。而且現在商毅才七八千人馬,如果他的軍隊人數增加到了幾萬,那麼試問天下,還有那一支人馬能夠與他匹敵。想到這時,劉澤清也不禁打了一個寒顫,不敢再想下去了,但在心裡卻打定了主意,以後千萬不要和商毅對敵。

因爲士兵們都列好了隊形,因此幾個人很快就帶領着人馬殺過了壕溝,追擊闖軍。雖然有不少士兵手裡沒有武器——在昨天的潰敗當中給丟了,但這沒關係,因爲在壕溝另一面的戰場上,以經躺下了幾千闖軍士兵的屍體,刀槍武器也扔了一地,過去隨便拾一件使喚就可以了。

商毅在指揮車上看見了,也不知道是好氣還是好笑,還有這樣打仗的嗎?現在戰場上拾武器用。不過也知道就憑劉澤清這幫人去追擊闖軍,說不定還會被闖軍殺個回馬槍來,反敗爲勝呢?因此讓周少桓派出一個火槍營,帶着他們一起追。

在追擊之中,劉澤清、謝科、高君遠三部也都一掃昨天向頹氣,並旦充份發揮痛打落水狗的精神,表現得十分勇猛,又追殺了不少闖軍的士兵,一但闖軍有回身反擊的意思,商家軍就一排火槍射擊,而闖軍一聽剄槍響,只跟本不敢停下來,反而跑得更快,明軍一直追出去了十幾里路,這才收兵轉回,

而劉澤清、謝科、高君遠三部都有不少斬獲,最少也砍下了二三百顆首級,當然這主要還是商家軍沒有和他們爭搶,首級對於現在的商毅來說,以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之前砍下就以經夠多了,加減這一兩千個,也沒有多大的價值。但對劉澤清等三人來說,可就不同了,一戰中砍下了幾百顆首級,而且還都是貨真價實的賊寇精兵,可也是少有的大功了,因此一個個也覺得揚眉吐氣,耀武揚威的轉回到光州來。

這時商毅還在戰場上指揮着士兵在打掃戰場,而戰壕的另一個作用也顯示出來,也不用另外刨坑,只將死屍往壕溝裡一扔,然後把布袋裡的土倒出來一填,一下子就收拾完了。也看得劉澤清等三人驚歎不已,原來挖戰壕還有這麼用的。

見三人轉回,商毅也笑着向他們打招呼道:“三位將軍大勝而歸,真是要恭喜了。”

這個時候三個人完全眀白自已的斤量,這一次勝利完全都是商家軍的功勞,而自已不過是狐假虎威而己,因此也趕忙向商毅施禮,道:“那裡那裡,全仗着商將軍的神威呀。”

商毅又道:“這一戰打完了,三位將軍都隨我返回光州吧。不過光州小城,恐怕是容不下這麼多的士兵,三位就只各帶五百人馬進城,其佘的人馬還足駐紮在城外吧。不過城中好不容易纔恢復了秩序,三位將軍的人馬進城,切記約束部下,不可擾民,如有違抗,可不要怪我沒有提醒過你們。”

三人趕忙又道:“好,好,我等謹尊商將軍的將領。” 態度比小學生見少老師還要恭敬。

商毅心裡也不禁好笑,不過現在總算是把三人的大隊人馬給擋在光州城外,這三支人馬別見打仗不怎樣,欺負老百姓卻是一個比一個在行。而且合起來有二萬好幾千人馬,一但都放進城來那還不像鬧蝗蟲一樣,自已還要留着精力去對付李自成的大軍,可沒有空來管他們。因此還是眼不見心不煩爲好。

進城之後,剛剛坐下來,周少桓來了,對向商毅道:“大人,現在有一些明軍想要投奔到我們商家軍的隊伍之中來,你看收不收納他們。”

商毅有些奇怪,道:“是那裡的明軍,想投奔到我們的隊伍裡來?”

周少桓道:“是彭瑞的部隊。”

原來在彭瑞死後,他的部隊還剩三千六七百人,暫時由劉澤清代管,劉澤淸自然是想把這支人馬佔爲己有,好擴大自己的勢力。但不是所有的士兵都願意跟着劉澤清混。有人就建議不如投到商毅的部下來,這個意見也得到了不少士兵的響應,因爲他們在光州城外駐紮過幾天,和商家軍的一些士兵也混熟識了,於是就推舉了二名千總和二名把總,前來說項。

結果彎來彎去,找到了周少桓這裡,而周少桓得知以後,就立刻就來像商毅彙報。

商毅聽了,也不禁有些好笑,但這也說明,商家軍現在這些明軍之中,以經有了相當的號招力。雖然彭瑞所帶的軍隊是京營兵,基本都是兵油子,當年戚繼光就堅決主張不收納這種人,以免帶壞了好兵。

但商毅畢竟和戚繼光的觀念不同,經歷過的時代也不同。他知道這些兵油子,很大程度上都是社會因素造戌的,而且後世的事實也證明,在一個好的環境下,即使是兵油子,同樣也是能夠改造合格的戰士。而且他也做過一些這方面的償試,在濟南就收納了一千多官軍,經過了三個多月的磨練之後,除了少數人打了退堂鼓之外,絕大多數人都經受住了考驗,成爲合格的戰士。這次出戰的二團、三團中就有不少來自這批官軍。

而商家軍要繼續擴大發展,不僅要從百姓中招收兵源,改造農民軍、明朝的官軍,同樣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現在又是一個試驗的好機會。因此商毅對周少桓道:“好,領他們來見我。”

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307章 民意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95章 進攻南京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18章 海盜(二)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57章 火船(三)第186章 講和(上)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55章 插曲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21章 狙擊手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71章 不解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35章 追擊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98章 遷移(五)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405章 國策(一)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148章 新政(二)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370章 戰術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333章 對持(三)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71章 追擊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80章 辭職(上)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64章 調兵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