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烈火焚城

雖然商毅知道,皇太極是死於一六四三年農曆八月九曰,不過要等這消息傳到明朝,至少還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擊敗了西軍,奪取了漢陽府,又生擒了西軍的大將李定國之後,商毅一方面處理漢陽府的善後事宜,一方面也開始着手準備渡江,攻佔武昌府。

而就在這時,從另一條戰線傳來消息,周少桓帶領着二團,以經成功的在北方的青山鎮渡過了長江。

青山鎮也就是後世著名的武漢鋼鐵集團建廠所在的地方。在這個時候,後世的武漢三鎮只形戍了武昌和漢陽兩個地區,長江以西, 漢水以北的漢口鎮纔剛剛開始發展,目前暫時屬漢陽府管轄。後世的武漢市,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期,國民政府第一次北伐纔開始正式建市。

雖然長江大體是由西向東流勢,但在武漢地區的一段江面去是轉向由南向北而流,漢水是從西岸匯入長江,正好形成一個正時針旋轉九十度的“丁”字形,而由此劃分的武漢三鎮。因此渡過長江,並不是一定要先過漢水,從漢陽過江,在漢水北岸的地方,同樣也有許多渡口可以過江。

隨商毅進攻漢陽府的是三團和五團,而周少桓的二團駐守在德安府。但在商家軍攻取漢陽府的時,周少桓領軍悄悄從徳安府出發,趁着西軍的注意力都在西南的漢陽時,直接從漢水以北的青山鎮附近,渡過長江,到達江東的地方,實現了這一聲東擊西的戰術。

商毅接報之後,也十分高興,立刻下令,讓周少桓率軍向武昌城逼近,而自己這邊也全軍渡江,與二團一道,夾擊武昌府。

武漢是商毅在穿越之前,去過的較多的城市,因此他對這時的地利環境還是十分熟悉,選擇的渡江地點是在漢陽東南的白沙州地區。這裡離武昌府城約十五里的路程,即使被西軍發現,也來不及調動人馬阻截。

現在商家軍在漢陽府有了大小船隻七十餘艘,一次可以運送五千多人及相應的裝備,渡江的進程也十分順利。而在登上戰船之後,商毅放眼眺望,在長江對岸,也看不見有西軍防守,因此也十分放心,同時也開始盤算,拿下了武昌之後,應該如果建立自己的地方勢力。

商毅選擇武昌府做爲自己的根據地,也不是沒有道理,武漢處於中國地理上的“心臟”位置,在近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而且武漢因爲有長江漢水之險,又不同於襄陽那麼難守易攻,對於未來抵禦不善水戰的清軍,十分有用。

而且正由於武漢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兼有長江航運之便,雖然地處內陸,既使是在這個時代,也是內陸最大的口岸,因此經濟繁榮,商業發達。另外湖廣地區現在以經成爲天下糧倉,只要在這裡站穩腳跟,糧食問題基本就能解決。而且在武昌的大冶,還蘊藏着豐富的鐵礦。

正在商毅坐在船倉裡沉思的時候,忽然成進走了進來,道:“大人,你出來看,好像是武昌城裡起火了。”

商毅怔了一怔,趕忙跟着他走出了船艙,只在船甲板上,有不少士兵都在朝東北方向張望,商毅擡頭看去,果然在晴空之下,十分清楚,武昌府的方向升起了大量黑煙,瀰漫天空。商毅也不禁大吃一驚,如果從這裡都能夠看得到,那麼武昌城裡的這場大火一定着得不小,說不定是全城都燒着了。

看到這裡,商毅先是呆了一呆,但馬上就明白了過來,這一定是張獻忠準備撤離武昌府,而在撤離之前,放了一把火,打算將武昌府全部燒光。這種事情張獻忠可是沒少幹過。這時商毅也大爲後悔,自己還是考慮得不夠周全,以張獻忠在歷史上的名聲,自己應該早想到這一點了,那麼就不該在漢陽府多做糾纏,而是儘快渡過長江,直逼武昌府纔對。逼使張獻忠沒有時間下手。

但到了這一步,後悔也晚了,商毅只好命令船伕快速行船,儘早趕到對岸,好趕到武昌府去救火,希望能夠將損失降到最低點。

原來張獻忠派遣了孫可望和李定國爲前部人馬,到漢陽府迎戰商毅,自己也整頓大軍,準備出發。但就在這時,接到探子的報告,才知道有一支商家軍從青山渡江,到達了江東。

張獻忠也不禁大吃一驚,萬沒想到商家軍一共也才只有一萬餘人,居然還分兵兩路渡江,玩了一手聲東擊西的戰術。因此趕忙派劉文秀率領兩萬人馬,前去消滅渡江的商家軍。

但現在爲時以晚,周少桓以經在青山鎮佈置好了防守陣地,劉文秀領軍到達青山之後,率軍發動進攻,結果在商家軍的陣地前碰了個頭破血流,人馬死傷無數。而周少桓卻抓緊時機,打了一個反擊,將劉文秀殺得大敗,拆兵六千衆,逃回了武昌城。

張獻忠見劉文秀大敗而歸,也是又驚又怒,正打算再發大軍,去攻打青山鎮,這時孫可望也從漢陽也逃回了武昌府,所帶的三萬大軍,所剩的竟不足三千人,而且連李定國也生死不知,聽有的敗兵說,是被商家軍俘虜了,估計也是凶多吉少了。

同時孫可望和劉文秀都極了述說商家軍的可怕:他們善用火器作戰,打得極遠,連續射速極快,而且十分犀利,令人防不勝防,根本就無從抵抗。

雖然他們的述說都令張獻忠難以相信,但事實明擺着,兩路大軍同時遭遇了慘敗,而且還是敗給人數遠遠少於自己的敵軍,也令張獻忠不得不信。到了這時候,張獻忠纔有些明白,爲什麼李自成那麼兵強馬壯,結果還是被明軍殺得大敗,北上躲避。顯然自己就更不是對手。

因此張獻忠儘管捨不得武昌的安逸生活,但也事到臨頭,也不得不又重新拾了跑路的老招術。不過他的人馬在長江以南,不敢冒險再渡江向北,因此只能向南逃竄。於是張獻忠一面下令孫可望和劉文秀,讓他們兩人押運着搶到的錢糧物資,先從武昌府轉移到大治縣,自己隨後領軍撤退,準備向安徽江西地區發展,如果有機會,還可能攻打南京。並在撤退之後,在武昌城內四處放火,將全城焚之一爐。然後又令艾奇能領兩萬人馬斷後。

等商毅率領人馬渡過了長江,趕到了武昌府的時候,只見四門大開,全城都以經燃燒了起來,城中到處都是火光,紅焰耀眼,熱浪逼人,濃煙密佈,而百姓喪生於火海之中的,不計其數,哭號之聲,不絕於耳,如同修羅地獄一般,慘不忍睹。

商毅見狀,雖然又驚又怒,但也無計可施,也只好下令,三團在城外警嚴,自已指揮五團和輔兵進城救火,能搶救多少,就先搶救多少再說。

好在是商家軍來得還算極時,而且武昌城的地域也不小,除去幾個點火的中心區域以外,有許多地方雖然以經起了火,但火勢還沒有燃燒起來。如杲極時撲滅,還是能夠搶救出一些地方的。而在武昌城中,還留有不少百姓,見有軍隊來幫着救火,也都紛紛行動起來。而商家軍見百姓都聚集出來,也主動站出來指揮。

在有了商家軍的指揮之後,救火搶險行動也由混亂變待有序起來,因此救火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在軍民齊心協力之下,到也撲滅了不少地方的火焰,還救出了許多被大火圍困的百姓。

而就在這時,周少桓帶領着二團也趕到了武昌城,兩軍匯合之後,周少桓向商毅報告,西軍這時正在向東南方向逃竄。商毅得知以後,立刻明白了張獻忠的意圖,馬上下令,命周少桓率領二團,追擊西軍,進駐樊口縣,一定要狠狠的打擊張獻忠。並且追上張獻忠之後,決不能輕易放手。一直打把張獻忠打殘爲止。

周少桓領軍走後,商毅又立刻投入救火之中,雖然現在撲滅了一些地方的火焰,但武昌城的地域很大,而撲滅的地方,大多都是邊緣地區,由其在火勢的中心,以經完燃燒起來,商毅也清楚,在沒有現代救火手段的情況下,幾乎是無法撲滅的,除非這時候天降大雨,否則就只能等着徹底燒光,大火纔會息滅。

不過商毅雖然不是消防員出身,但做爲一個現代人,畢竟也知道一些基本的救火常識,就算是遇到撲不滅火勢,也必須加以限制,否則火勢只會逐漸蔓延,越燒越廣,就算是以經被撲滅的地方,也會死灰復燃起來。

因此商毅將軍民分成兩批,一批去撲滅火勢較小的地區,而另一批對火勢較大的地區,清除出隔一條隔離地帶來,以免火勢進一步蔓延。同時又命人在城外搭建臨時帳蓬,安置老弱婦幼和在大火中受傷的百姓、士兵,並讓軍醫救護。

但儘管商家軍和百姓們都以經竭盡了全力,但等到武昌城中的大火徹底息滅,以經是三天以後的事情了。整個武昌城,也成了廢墟一片。

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53章 激戰(上)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44章 救援部隊第61章 破局(上)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31章 山東大捷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92章 勸進(下)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54章 水上進攻第268章 變數(四)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72章 清廷進京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93章 追擊海盜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45章 貨幣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35章 南歸(上)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66章 建設(上)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117章 海盜(一)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01章 備戰(三)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370章 戰術第97章 決議南征第269章 召見第268章 重逢(下)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3章 趕集(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14章 優勢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