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南京佈線(上)

成進帶兵走了以後,商毅暫時閒着也沒有事,趁着這段空閒的時間,也帶着段鵬和一隊偵察兵,換上了便裝,在南京城裡閒逛,一來是看看這個時代的南京風光,二來也熟悉南京的街道。

衆人正在走着,忽然一人來到商毅的面前,施了一禮,道:“閣下是否姓商?叫做商毅嗎?”

商毅怔了一怔,在這裡也能遇到熟人了嗎?但還是點了點頭,道:“我就是商毅。”

那人聽了,臉上一片喜悅之色,道:“果然是商恩公,想不到您也到了南京來了,真是老天有眼,又讓我見到您了。”

商毅越聽越糊塗,他細看這人約三十多年的年紀,中上等身材,舉手投足之間,十分利落,顯然是個練過武的人,到是有些面熟,只是一時想不起在那裡見過他。

到是段鵬眼尖,一下子就記了起來,道:“將軍,他不就是那個鏢師嗎?當初保着陳夫人到我們村裡去過的,好像是姓林吧?”

那人笑道:“還是這位小哥記得淸楚,我記得你是姓段吧?在下林承業,正是福威鏢局的總鏢頭。”

商毅這纔想起來,這還是自己剛剛穿越到這個時代的事情,林承業的鏢局承接了田國丈家裡的一筆業務,從南京護送一批貴重物品去北京,其中也有陳圓圓。經過商毅他們居住的那個小山村時,被一夥強盜給劫了,還是商毅他們幫着他們打敗了強盜,把這支鏢給奪了回來。

只不過這事情過去太久,商毅差不多都忘了,現在想起來,當時押鏢的總鏢師正是這個林承業。而且好像也聽他說起過,他們的鏢局就在南京。

想到這裡,商毅也不禁笑了,道:“原來是林鏢頭,想不到在這裡相見。”

林承業見商毅想起來了,也十分高興,道:“商恩公,上一次如果沒有您拔刀相助,那一支鏢早就丟了,我們鏢局只怕也要傾家蕩產,也包倍不了這個損失,因此我們回來之後,鏢局裡上上下下對您都是感激不盡,總鏢頭本來要親自到山東去感謝您,但一來是抽不出身,二來又趕上韃子進犯,所以沒有去成,想不到這一次您到了南京,說什麼也要到我們鏢局裡去坐坐,讓我們上下人等都好好感謝感謝您。”

商毅想了一想,反正現在也沒有事,不如去林承業的鏢局看看,保鏢的人都是消息靈通,交遊廣闊,而且對社會三教九流也都十分熟悉,因此從他們那裡也許能打聽到一些自己需要的東西也說不定。於是商毅也點點頭,道:“好,那就討擾了。”

林承業當即帶路,商毅等人跟着他,穿過南京的大街小巷。一路走着,林承林又問道:“韃孑退兵之後,我們鏢局裡曾經派人去過那個小山村,但那時恩公以經不在那個小村,聽村民說恩公到縣府裡做官去了,不知是真是假?”

商毅也不想瞞着他,道:“這到沒有錯,你們走了之後,我確實當了朝廷的官員,而且我這次到南京來,就是因爲公務,是爲了平定浙江的叛亂來的。”

林承業聽了,也不禁吃了一驚,忽然小心翼翼的道:“我聽說這次到南京平亂的將軍也是姓商,而且就是來自山東,莫非就是……”

商毅點點頭,心裡想鏢局的人果然是消息靈通,笑道:“你在南京也該聽過商家軍的名字吧,那就是我帶的軍隊。”

林承業的身子一震,忽然幾步搶到了商毅面前,“僕通”一下,跪倒在地,道:“小民不知是將軍大人……”

商毅不等他說完,就立刻把他扶了起來,道:“林鏢頭,不必如此。”

林承業被他扶起來,結結巴巴道:“商恩……商大人,我們剛聽說商家軍來到南京時,其實就想到了您,只是想着不會有那麼巧的事情吧,是不是同名同姓,那知還真的是您,我該死,其實早就應該想到就是您了,真是沒想到,真是沒想到……”

商毅也不禁又笑道:“林鏢頭,雖然我現在是朝廷的官員,但我們也算是故交了,而且也曾並肩作戰,以後就以朋友相論,千萬不要這麼多禮。”

林承業怔了半響,他是幹保鏢這一行,三教九流都要打交道,官員也見過不少了,但卻從來沒有見過商毅這樣一點官架子也沒有官員,因此也不禁十分激動,忙道:“大人,就請先到我們的鏢局來再說吧。”

不多時,一行人就來到了一家大宅院前,門樓大匾上刻着“福威鏢局”四個大字。

林承業請商毅等人在門口稍等, 自已先進去通報。不多時,院門大開,林承業和一個年紀約在四十左右歲的紅面大漢並肩,帶出來了三四十人,他一指商毅,對那紅面大漢道:“總鏢頭,這就是商大人。”

衆人“呼拉”一下,全都跪倒在地,那總鏢頭道:“草民黃德林,參見大人。”

商毅只好又上前,把黃德林攙扶起來,道:“黃總鏢頭,不必多禮,起來吧,大家都起來了吧。”

等衆人起來之後,黃德林才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如果大人不嫌棄,請到局裡小坐片刻,我們略備粗茶淡飯,以表心意。”

商毅點點頭,道:“黃總鏢頭,正要討攏。”

衆人進了鏢局,落座之後,奉上茶水,這時鏢局裡的其他人也都紛紛來拜謝商毅,其中就有當初隨林承業一起保鏢的幾個鏢頭,張展、楊和、李寄。

這時有人捧上來一個大包,放在商毅面前,黃徳林道:“上一次如果不是大人相助,我們福威鏢局早就以經關門閉戶了,我們幾個爲首的人,也被官府捉拿頂罪,因此大人實在是救了我們鏢局上下幾十口人的性命,如此大恩,我們都無以爲報,這是二千兩紋銀,在大人眼前或許不足一提,但卻是了表我等心意,請大人一定要收下。”

商毅淡淡一笑,把銀包推到黃徳林的面前,道:“我當初幫林鏢頭奪回那一支鏢,不過是盡己所能,從未想過來收取什麼報酬,何況你們保鏢的人,賺的都是辛苦錢,因此這些銀子還請總鏢頭收回,以後不要再提,否則我也不敢再到這福威鏢局來了。”

黃徳林也是十分精明的人,查顏觀色,看得出商毅並不是故作姿態,而是真心推辭,因此只好又把銀子又收回,又道:“大人的大恩大德,我們鏢局上下,都必永記於心,曰後只要是大人有用到我們的地方,必然赴湯蹈火,也絕不推辭。”

商毅點點頭,又問起福威鏢局的情況。黃徳林到也沒有隱瞞,向商毅講說。

原來這福威鏢局經營了超過百年的鏢局,傳到黃德林手上,以經是第四代,也算是一個老字號。總局就設在南京,經過了數代的努力經營,業務範圍主要是沿長江中下游進行,在武昌、杭州、廬州都設有分局。傳到了黃德林手裡的時候,又開始向南北擴展,又在廣州設立了分局,而承接了田弘遇那一筆到北京的業務,就是想借田國丈的名頭,打通到北京的保鏢路線。

現在南京總局一共有六七十號人,黃徳林是局主,而林承業是他的師弟,算是鏢局的二號人物,兩人也是正副總鏢頭,黃徳林還有兩個兒孑,黃泰鬆和黃泰柏,都以經成年,在鏢局裡當鏢師,開始獨當一面。另外還有大小鏢師二十餘人,趟子手、學徒三十餘人,都是黃德林和林承業的親屬弟子。分派到外地分局的,也都是黃、林兩人的師兄弟,可以說整個鏢局基本就是以血緣和師徒關係維糸起來的結構。總計有一百二三十號人

走鏢的業務,本來倒是不差,雖然發不了大財,但保證小富的生活還是可以後。但這幾年來由於兵荒馬亂,,世道也愈來愈不太平,生意也難做了許多。鏢局的業務以經減少了近半。

過去路上匪盜不少,但還是江湖上有字號的人物,多少守一些江湖規矩,這二年,成了遊匪流寇的天下,他們不是走投無路的農民,就是關不到餉的逃兵,這兩路人,根本就不管你什麼字號、規矩,見東西就搶,見人就殺。過去的匪盜還只要細軟金銀,如今遇到的流寇,乾脆是連東西帶車什麼都要。許多地方的生意都停了。

甴其是從去年開始,李自成和張獻忠都在湖廣一帶活動,這裡的業務以經徹底停止,連武昌分局都撤了。而廬州也漸漸有要步武昌後塵的趨勢。而其他地方,也都非常不景氣,這也是黃德林想向南北發展的一個原因。但去年的失鏢對鏢局的擴張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再加上現在浙江叛亂, 杭州也失守了,鏢局的前景也是越來越差,以經入不敷出了。

而且現在鏢局的攤子也鋪得很大,毎天的淨支出也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數字,爲了能讓鏢局維持下去,黃徳林打算將自己的住宅都以經變買,但到底還能夠支撐多久,黃德林心裡也沒有底。

商毅點點頭,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黃德林居然還是拿出二千兩白銀來感謝自己,可見這個人知恩必報,還是很講江湖義氣的。因此商毅道:“黃總鏢頭,你的宅子打算賣多少錢?有沒有買主。”

黃徳林道:“我的宅子在鼓樓外大街上,一共有三重院落,大小三十二間房子,是我五年前買的,當時花了一萬二千兩白銀,又花了二千多兩銀子重新粉飾一新。現在作價白銀一萬兩,到是有兩個買主,但他們都知道我急等着錢用,因此壓着八千兩銀子的價錢,一分也不肯讓了。”

商毅笑道:“黃總鏢頭,你不用爲難了,你那間宅孑,我買下來,就定價白銀一萬二千兩。”

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73章 阻擊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224章 洞房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1章 喜迅(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333章 對持(三)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45章 戰後總結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42章 偵察兵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34章 鄉鬥(上)第185章 襲擊(下)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78章 工匠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32章 對持(二)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402章 北境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71章 追擊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1章 深夜靜思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37章 新武器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370章 戰術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65章 出兵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