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

雖然商毅對昌國衛的海船並沒有抱以太大的希望,但看到了真正的戰船之後,還是掩飾不住失望的神情。

只見港口停泊着幾十條船隻,大小不等,基本上都是首部窄,尾部寬,兩頭上翹,首尾高昂,只設有前桅和中桅,在船尾還聳立看二三層高的船樓。商毅知道,這是典型的福船結構。一般船上都有二到四門火炮不等。

福船是中國古代 “四大船型”之一,但在明代就逐漸成爲海船的主要船型。因爲其吃水深,載運量大,船型的長寬比小,一般都在一比四以內,抗風浪性好,因此適合於海上航行,可以作爲遠洋運輸船和戰船。鄭和下西洋所用的寶船,絕大部份都是褔船的船型。在當時,福船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型。

但現在離鄭和下西洋那個年代以經過去了二百多年,而這二百年的時間,正是大帆船技術突飛猛進的時期,和現在歐州的帆船,由其是戰船相比,福船在速度,靈活度方面,以經大大落後了。更適合當貨船或運輸船,而不是戰船。

當然能夠當貨船也不錯,據一些歷料記載,鄭和下西洋所用的寶船尺度最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設有九桅、張十二帆,推算起來,排水量至少也超過一萬噸。當然這個尺寸一直都有爭議,但有一點基本證實,鄭和下西洋的主要船型是二千料的中型寶船,長約二十丈,闊約五六丈,排水量在一千噸以上。

不過就是這樣的中型寶船,也是很不錯了,按方型係數0.43計算,每艘船的載貨量可以超過四百噸,也算是相當大的貨船了。而在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中,一共也纔有三艘一千噸以上的戰船和十一艘八百噸戰船。

只可惜商毅現在所看到的戰船中,根據目測,最大的幾艘也不過就是三十米長而己。排水量頂多也就超過三百噸。而沈壽崇像商毅介紹,這種福船爲四百料,是目前明軍水師中所用的主要大船。

“料” 是中國古代的船隻單位的統稱,既是重量又是面積單位,也是排水量單位,換算起來十分複雜,如果按排水量計算,一料大體等於0.5~0.7噸,因此四百料的船,也就是二百到三百噸的排水量,載重量也就在一百噸左右,根本不可能進行遠洋航行。

於是商毅看了一會,道:“我看這船也太小了,我聽說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時,所用的兩千料大寶船,不知還有沒有。”

沈壽崇搖了搖頭,道:“寶船末將也只是聽說過,但從未見過,就連家父當年,也沒有見過寶船,所用的也就是這種戰船。而且四百料船隻,己是朝廷允許建造的最大的船隻了。”頓了一頓,又道:“就是民間私造,最多也不過五六百料而己,一千料以上的船隻,只有幹糸臘人,紅毛夷人才有。”

商毅也苦笑了幾聲,鄭和下西洋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比航海活動,比歐州早了大約近百年,但中西方的航海活動,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二種結果,鄭和死後不久,皇帝就下令禁止建造遠洋船隻,此後又下敕命禁止保留超過兩根以上桅杆的帆船。從此船員只得在大運河的小船上當僱工。鄭和的大戰船因擱置而爛掉。而歐州的航海活動卻一直沒有停上,開避新航線,發現新大陸一直到環遊地球一週,最終開創了大帆船貿易的時代,將世界各地各國聯繫在了一起。

當然關於這一點,後世的專家學者們也做過不少分柝,但無論怎樣,最終的結果是,中國逐漸衰弱,而歐州慢慢趕上超過了中國。而自己能否改變這個結果呢?

因此商毅皺了皺眉,道:“俞大猷曾言:‘海戰無他,唯大船勝小船,大銃勝小銃爾’現在紅夷人搶居臺灣彭湖、幹糸臘人獨霸馬尼拉,而佛郎機人己盤居澳門,沿海強敵環繞,無不對我中華虎視眈眈。萬一真有那一天,進犯沿海,靠這樣的小船,又如何取勝。”

沈壽崇聽商毅這麼一說,也不禁勾起了自己心事,沈有容駐守東南沿海二十餘年,對東南沿海的防務和明朝的水師弊端是深有體會,當然也直接影響到沈壽崇,他在浙江駐守了近二年,雖然沒有經歷過什麼大型海戰,但也見過幾次荷蘭人的大帆船。每次見到,沈壽崇在震驚之餘,心裡也都不禁會想,爲什麼大明不能造這樣大的戰船呢?因此聽了商毅的話之後,心裡也不禁大生遇到知己的感覺。

商毅見沈壽崇陷入了沉思,知道觸動了他的心絃,不過現在還是點到即止,不宜在順着這個話題說下去,於是差開了話頭,道:“沈指揮,你來到昌國衛之後,出過海沒有,有沒有和紅毛夷人發生過沖突。”

沈壽崇道:“回稟大人,末將自到昌國衛之後,毎月出海一次,到是和紅毛夷人的船隊碰過頭,但沒有發生衝突,不過和海盜打過幾仗,都小有斬獲,也都報到了巡府那裡。”

商毅點了點頭,道:“好吧,你帶我登船一看。”

沈壽崇點了點,道:“大人請隨末將來。”

商毅正準備上船的時候,忽然見一騎快馬,沿着海岸邊飛馳而來,騎士是一個差人模樣,匆匆來到沈壽崇面前,道:“稟報指揮使大人,現在有一夥海盜,正在進攻馬岡縣,請大人立刻發兵救援。”

沈壽崇聽了,也不禁一怔,立刻看向商毅,目光帶着請示的意思。

商毅也沒有想到,自己來到昌國衛,居然就遇見海盜了。見沈壽崇看着自己,商毅道:“我們身爲朝廷官兵,自當保境安民。既然有海盜來襲,我們應該立刻出戰,解救馬岡縣的百姓。”

沈壽崇道:“好,那麼請大人下令,如何應擊海盜。”

商毅道:“我初到浙江,對沿海一帶地理不熟,不知沈指揮以爲當如何應戰呢?”

沈壽崇到是個直性子的人,也不多推辭,道:“馬岡縣位於海邊,離昌國衛只有十五六裡的路程,即然有海盜來襲,我們應當分水陸兩路應戰,纔好一舉消滅海盜。大人請在城中安坐,等末將率軍擊退海盜之後,再向大人稟報。”

商毅笑道:“這是什麼話,我身爲浙江總兵,既有海盜來襲,怎麼能安居城中。不過我帶來的人馬都不習水戰,只能從陸上出擊,只請沈指揮給我安排人帶路就行了。”

沈壽崇見商毅這麼說了,也就不客氣,立刻道:“好,大人從陸上進攻,末將率領船隊從海上出擊,兩下夾攻,必可大獲全勝。”

理論上來說,一個衛管轄有五千多名士兵,但到明末時候,衛所的兵額基本都不齊,而且還都分散在所轄的五個所裡,留在昌國衛的士兵,其實只有八百多人,在這個時侯,以經算很全了,在絕大多數的衛城裡,能有五百就很不錯了。

當下沈壽崇立刻命令一名百總帶五十名士兵給商毅帶路,自己點齊了六百名士兵,開動一個哨的戰船,另配了八艘輔助戰船,分水陸兩路,向馬岡縣趕去。

雖然在這個時候,鄭芝龍以經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確立了自已海上覇主的地位,能夠與他競爭的大股海盜如劉香,李魁奇、楊六、楊七等人,都以經被鄭芝龍吞併式殲滅,但他們都還有不少殘餘的部下,不願意投靠鄭芝龍,因此依然以小股海盜形式存在着,在海上靠打劫商船爲生,偶爾也到陸地上來搶劫一番。當然小股海盜也是在任何時代,都不可能完全清除幹掙。就是在商毅穿越之前的那個時空,跡有令人聞風喪膽的索馬里海盜。

分派完畢之後,商毅立刻命令羅遠斌去集合人馬,馬上就出發。商家軍的士兵一聽說要去打海盜,也不禁人人興奮,一個個擦拳磨掌,恨不能馬上就趕到馬岡縣去。

因爲商家軍自從南下之後,一路上都是高奏凱歌,這次浙江平亂,也是馬到成功,自然也陪養出了士兵們的信心。再加上商家軍對戰功的獎勵十分豐厚,這也極大的提高了士兵們的極積請戰熱情。而且現在商毅出任浙江總兵,以經向士兵們宣佈,過年之後,就丟將士兵的家屬陸續接到浙江來安居。因此士兵們都盼着多打仗,多立功,多攢錢,等家屬來了以後,好有錢買房購地,在浙江安心的住下來。

一聽說要打海盜,士兵都意識到,立功的機會又來了,人人眼中放光,歡聲笑語。看得那個百戶心裡直發毛,總兵大人帶來的這夥士兵是怎麼了,怎麼一聽說要打仗了,一個個都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呢?

不過隨着一聲“集合” 的命令,士兵們全都停止的嘻笑喧鬧,按各自己的編制列隊。剛纔還亂哄哄的場景,彷彿是眨眼之間,就變成了一個個整齊的隊列,就連戰馬都老老實實的站好,一動不動。那個百戶也看得直揉眼睛,這可是兩千多人的軍隊,怎麼一下子就排好了隊伍。

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90章 合圍(一)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369章 交易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46章 身世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82章 下獄(上)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一章 真像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400章 國事(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86章 意外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57章 火船(三)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271章 不解第267章 變數(三)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72章 求和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18章 海盜(二)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92章 勸進(下)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35章 超級戰艦第85章 夜襲(三)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309章 宣戰(下)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64章 破局(四)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5章 強盜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42章 勸降第93章 合圍(四)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65章 出兵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45章 貨幣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148章 新政(二)第62章 皇太極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