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

崇禎十七年元月二十五日,臺灣基隆港。

在尉蘭色的大海上,一前一後兩艘帆船先後向港口駛進過來,前一艘是中國福船,而後一艘,則是一艘沒有高大的船樓,甲板略窄,船舷向外凸鼓的西式帆船。如果是歐州人,就應該能夠看出,這是一艘典型的荷蘭帆船。

從荷蘭帆船的船倉裡,鑽出來幾個人,看看遠方高低起伏的海岸線,眼睛裡都露出了貪婪的神色。一個高個子軍官道:“如果整個臺灣被我們佔領,最多十年,它將成爲我們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最富有的商館。”

另一個個子稍軍官也十分惋惜的道:“是啊,可惜我們的兵力不夠,如果我們在大員能有二千兵力,二十艘戰船,我們早就趕走了西班牙人,獨佔了臺灣,也不會等到中國人來佔這個便宜。”

高個子又道:“那麼我們就看一看,中國人到底有什麼實力,能夠和我們談什麼?”

就在這時,在瞭望臺上的士兵指着遠方,大聲道:“上校,你們看,那是西班牙人的船。”

兩名軍官立刻拿出瞭望遠鏡,向士兵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見遠方的海岸邊上,停泊着一排西班牙式的大帆船,一共約三四十艘,有幾艘上還懸掛着西班牙的旗幟。

兩名軍官互相看了一眼,高個子道:“見鬼,哈魯斯,這裡居然有這麼多的西班牙船,難到這是一個圈套嗎? 西班牙人並沒有被中國人趕走, 我們都上當了。”

矮個子哈魯斯回頭向船艙裡大喊道:“神父,神父,請您出來一下。”

過了一會兒,一身黑衣的阿科尼亞慢悠悠的從船艙出來,對高個子道:“林加先生,請問叫我有什麼事情嗎?”

林加道:“阿科尼亞神父,爲什麼在基隆的港口會停泊着這麼多西班牙帆船,這是怎麼回事?”

阿科尼亞到是好整以暇,道:“我不是說過嗎?西班牙的遠征船隊己經被中國人打敗了,這些船都是被中國人繳獲的戰船。”

哈魯斯道:“但有幾艘船上還掛着西班牙的旗幟,難到中國人繳獲了西班牙人的戰船之後,忘記了把這些旗幟換下來嗎?”

因爲這時又駛近了一些,因此阿科尼亞也沒用望遠鏡,扶看船舷看了一下,然後十分平靜的道:“哦!那是從菲律賓趕來的西班人的談判隊伍,他們被打敗了,因此菲律賓總督派人來向中囯人求和。你們沒有看見嗎? 掛西班牙旗幟的船是少數, 大多數的船掛的都是龍旗, 這是中國人的旗幟.”

哈魯斯和林加又都互相看了一眼, 心裡也都禁不住激盪了起來。

荷蘭人是在1624年9月在臺灣西南的大員島(即臺南安平區)登陸,開始了在臺灣的殖民統治。並在修築了熱蘭遮城和普羅文查城兩座軍事要塞,並以這兩座城爲核心,向臺灣內陸滲透。到這個時候,荷蘭人在臺灣的實際控制區域是在西南部沿海以大員爲核的範圍內,也就是後世的臺南市,以及澎湖列島。

起初荷蘭在臺灣的駐兵並不多,只有二百六十人。因此還不敢亂作非爲,對土著還比較收斂,公平交易,友好相處。但從1634年熱蘭遮城修好之後,巳達維亞向臺灣增兵四百七十五人,實力大增的荷蘭人也露出了殖民者的猙獰面目,開始對臺灣的土著進行血腥征服,先後以武力征服了周邊的麻豆社、虎尾壟社、蕭壟社、加溜灣社等地,在五年的時間內,共計殺死土著四千餘人,當奴隸販買的有七千餘人,燒燬土著的房屋八千餘間、糧倉三千餘間。

而且荷蘭人不僅只接使用武力征服,還利用臺灣各土著之間少有來往,釆用分化、挑拔等手段,挑起土著之間的內鬥,打隴一方打擊一方,以夷制夷。同時還派遣傳教士到各土著的村社中去傳教,並禁止土著信奉當地宗教,以實行精神控制。這些都是歐州殖民者的慣用手法。也給當地土著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到這個時候,己有二百多個土著部落向荷蘭人歸服,人口約有四萬五千餘衆。每年都要參加荷蘭人在熱蘭遮城舉辦的集會,向侵略者交納進貢。

近一兩年來,荷蘭人認識到臺灣的自然環境良好,希望把臺灣變成東印度公司在東亞地區的糧倉,因此引進了水稻和甘蔗進行大量種植。由於華人的種植技術遠勝過當地土著,在一開始荷蘭人還比較倚重華人。並從東南沿海招籌移民。

但隨着華人的聚集和移民增加,荷蘭人對華人的警惕也越來越大,一方面加強對華人的控制,禁止華人擁有武器,並且向華人收取沉重的稅賦,另一方面強行分隔漢著,並在土著內部醜化華人,嚴禁華人進入土著的村社,授權土著逮捕進入土著區內的華人,並給予獎勵等等。而在荷蘭人的這種縱容政策之下,少數土著也公然搶奪華人的財產,抓捕華人。

總體來說,在荷蘭人的控制下,華人的生存況狀最差,其次纔是土著。而且越是在靠近大員的地方,荷蘭人的控制力度就越大,遠離大員的地方,就要小些。

目前荷蘭在臺灣的最高官員被稱爲臺灣大員長官。現任臺灣大員長官名叫徳老典。本來荷蘭人己經準備好了軍隊,打算趁着西班牙人在臺灣守備空虛的時候,北上驅逐西班牙人,獨霸臺灣,但恰恰就在這個時候,西班牙遠征艦隊到達了臺灣,也把德老典嚇得不輕,趕忙向巴達維亞請救支援,但這時荷蘭在東亞地區一共才只有三千多的兵力,巴達維亞也才一千多守軍,他們同樣也怕西班牙遠征軍進攻巴達維亞,那裡能派得出援軍來,德老典只好毎天譸告上帝保佑自己。

其實如果當時西班牙遠征軍真的要進臺灣,這時早就佔領了全臺,但或許徳老典的禱告真的應驗了,西班牙遠征艦隊並沒有攻取臺灣,只在基隆駐紮了幾天之後,揚帆遠進,進攻中國本土去了。徳老典也鬆了一口氣,但又擔心西班牙人殺個回馬槍來,也怕西班牙遠征軍真的征服了中國,或者用武力逼迫,獨佔了對中國的貿易。因此也是患得患失。

結果突然有一天,一艘中國的克戎船來到大員,船上的一位葡萄牙籍傳教士帶來了一位中國將軍的信件,聲稱中國軍隊已經擊敗了西班牙遠征軍,並驅逐了臺灣北部的西班牙人,現在要求荷蘭駐臺灣的最高官員進往基隆,去面前中國將軍,商談臺灣歸屬問題。

當時德老典的第一反應就是不信,因爲儘管荷蘭在與鄭芝龍的爭奪中處於下風,但每次鄭芝龍都要出動超過荷蘭艦隊數倍的戰船,才能戰勝荷蘭艦隊。因此在他看來,擁有六十多艘大帆船的西班牙遠征軍貴根本不可能被中國軍隊打敗的。但經過了阿科尼亞的反覆解釋中國軍隊獲勝的原因,總算是阿科尼亞是一位天主教士,德老典纔算是有些半信半疑。

於是德老典立刻招集手下的軍官商議,怎麼樣對待這件事件。軍官們對西班牙遠征艦隊的失望是不信,但又想不出阿科尼亞騙自己有什麼好處,最後德老典決定,派出兩名上尉軍官、林加和哈魯斯,還有一名傳教士尤紐斯跟着阿科尼亞一起去基隆,面見這位中國的將軍,看看這葫蘆裡究竟是買的什麼藥。

而且德老典畢竟不是偏執的人,他也同樣想過,如果阿科尼亞說的是真的,西班牙遠征軍真的失敗了,那麼也就可以看一看,荷蘭是否有機會進攻臺灣北部,獨覇臺灣,進而佔領中國的浙江沿海地區,還可以偵察一下臺北地區的地形和兵力分佈,爲以後出兵進攻臺灣北部作好準備。

而退一步來說,如果中國軍隊真的有那麼強大,那麼一定是中國最強的軍隊,就不妨與他們協商合好,爭取從他們那裡取得貿易權,甚致還可以拉隴他們來打擊鄭芝龍。從而也可以擴大對中國的貿易。在這方面商毅看的一點也沒有看錯,荷蘭人的核心利益就是貿易。

因此林加、哈魯斯、尤紐斯人帶上了二十多名荷蘭士兵,架駛着一條荷蘭戰船,隨阿科尼亞出發,前進基隆。

在去基隆的路上,荷蘭傳教士尤紐斯也邀請阿科尼亞與自己乘坐同一條船,好互相交流一下在亞州傳教的經驗,實際上是想從阿科尼亞嘴裡套一些話。雖然阿科尼亞是舊教,而尤紐斯是新教,但本質上都是天主教,而目阿科尼亞對新舊教義之爭比較淡薄,畢竟是同行,因此也覺得親近,於是就欣然同意。對尤紐斯的詢問也儘量回答,只有對亞莉桑徳拉投降這件事情隱瞞了尤紐斯,當然這也是商毅特意嚀囑的。

雖然尤紐斯從阿科尼亞那裡套來了許多話,但林加和哈魯斯卻怎樣也不能相信,一箇中國的將軍,竟會使用歐州的戰術,而且對歐州的歷史和現況會有十分深刻的瞭解。但尤紐斯認爲阿科尼亞也不像是在說謊話。幾個人越琢磨越覺得難以理解,最後也只好決定,先不作判斷,等到了基隆,一切就都清楚了。

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96章 軍校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32章 攻城(下)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95章 遷移(二)第236章 隱密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83章 夜襲(一)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185章 襲擊(下)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104章 完婚(二)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36章 投靠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85章 夜襲(三)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251章 調兵第97章 決議南征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28章 立威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97章 僱傭兵(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94章 撤兵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36章 開業(三)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02章 備戰(四)第85章 夜襲(三)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35章 開業(二)第60章 莊妃第46章 內外夾攻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