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洪承疇獻計

北京皇宮, 武英殿。

多爾袞坐在正中的椅子上,雖然耐着性子聽完了李率泰講說山東一戰的經過,但是臉色鐵青,顯得十分難看。而李率泰說完之後,也低下頭去,不敢與多爾袞的目光對視。整個武英殿裡一片沉寂,彷彿落針可聞。

過了好久之後,多爾袞才道:“李率泰,額孟格,你們說的這一戰的過程可都是真的嗎?”

李率泰顫聲道:“奴才們所說的,千真萬確,決不敢欺騙睿親王,如果有半句假話,奴才願以全家領罪。”

額孟格也道:“睿親王明察,奴才們所說的,全都是真的。”

多爾袞點了點頭,又沉呤了一會兒,才又看了看左右站立的十幾位大臣,轉頭對左邊站立的一名大臣道:“洪卿,你以爲如何呢?”

這名大臣正是洪承疇,因爲他是崇禎十五年(1642年)才降清的,對明朝的情況都十分熟悉,這次多爾袞率軍出關,也專門把他帶在身邊,以備察訥諮詢。而洪承疇本有機謀材能,而且在明朝的時候,又長期付責追剿宏民軍,也十分精通軍務,毎毎向多爾袞所獻的意見,也都是切中要點,因此多爾袞每逢遇到不懂或難解之處,也都會向洪承疇請教,而對他的倚仗也越來越大,大有超過范文程的勢頭。

這次山東的失敗確實大出多爾袞的意料之外,在他看來,就算和託和李率泰不能徹底消山東的明軍,致少也能夠穩定住山東的局面。那知等來的卻是一場慘敗,拆兵過半不說,就連勇將和託都喪命戰場。多爾袞接報之後,自然是勃然大怒,當時就想要打李率泰和額孟格殺了,以鎮全軍,同時也讓自己出一口氣。

但滿漢大臣都苦苦相勸。由其是洪承疇,認爲山東一戰,李率泰確實是己經盡力了,而且失敗也不全是李率泰的過失,還是應該把他叫回北京來詳細詢問這一戰的過程,然後再做決定。多爾袞雖然有些不幹心,但畢竟也架不住羣臣都在勸說,因此也只付忍下了這一口氣,把李率泰招回到北京來。

其實戰事的經過李率泰在告急文書中說的己經十分詳細了,回到北京之後,只是回答羣臣們提出的一些細節問題。

而現在見多爾袞又向自己發問,洪承疇也邁出一步,躬身施禮,道:“回稟睿親王,臣以爲李章京所說的話,應該都是真的。”

李率泰和額孟格都感激的看了洪承疇一眼,畢竟這個時候能有人爲他們說句公道話,也是十分難得了。但多爾袞卻“哼”了一聲,道:“都是真的?商家軍有那麼歷害嗎?”

洪承疇道:“睿親王不要忘了,兩年以前,饒餘貝勒率軍出關攻明,同樣也是在山東濟南、靑州一帶,受挫於明軍,而當時就己經是商家軍在山東鎮守。而且據饒餘貝勒所說,商家軍正是倚仗的火器犀利。與李章京所說,極爲相似,因此臣纔敢言,李章京所說,都是實情。”

多爾袞聽了, 這纔沒有再說什麼?

這時範文臣也出列道:“睿親王,洪大人所言極是,試想當時以饒餘貝勒久經戰陣之人,又有內大臣相助,所率數萬精兵,尚不能取勝,何況是李章京這支人馬,故此這一仗也非戰之罪,實在是因爲我們料敵不周之過。因此處罝李章京,還請睿親王三思。”

多爾袞的臉色稍好了一點,又想了一想,道:“李率泰,這一次我暫時先給你記下,你先解除軍職,留在北京,聽候處置。”

李率泰趕忙給多爾袞磕了一個頭,道:“多謝睿親王。” 然後才起身退出了武英殿。

而多爾袞又道:“洪卿留下來,其他各位大人都先退下吧。”

其他的滿漢大臣都知道多爾袞要和洪承疇單獨商議大事,因此都向多爾袞行了一禮,然後也都陸繼退出了武英殿。不一會兒,整個大殿上只剩下洪承疇和多爾袞兩個人。

由實多爾袞也是身經百戰的人,聽了李率泰的解釋之後,也知道李率泰確實是盡了力,失敗也算情有可原,殺他有些說不過去,另一方面李率泰可不是一般人,冒然殺他,只怕漢軍的衆將都會寒心。因此也就借這個臺階下,饒了李率泰。

多爾袞皺了皺眉頭,這才問道:“洪卿,火炮、火銃真的有那麼厲害嗎?在過去我也曾兩次率軍攻明,也與使用火炮、火銃的明軍交戰過,並未見他們有什麼出奇特別之處啊!爲何到了商毅手裡,立刻就與衆不同了呢。”

洪承疇苦笑了一聲,道:“回稟睿親王,現在我們對商毅的情況所知不多,因此微臣也難以回答。不過據剛纔李章京所說,微臣到是發現商家軍與別的明軍相比,有幾點不同之處。”

多爾袞道:“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洪承疇道:“首先一點,在商家軍所用的火器中,火銃的使用比火炮要多,幾乎人手一杆,就是在短兵相接時,也是在火銃上插一把短劍,當作長槍來用。而且商家軍使用的火銃,似乎要比其他的火銃打得更遠,使用火銃的方式也更純熟,射速也便快,因此自然也更厲害一些。這幾點和其他明軍都大不相同。或許原因就在這裡。”

多爾袞也點了點頭,道:“洪卿所說極是,但僅此幾點,我大清也能做到,別的明軍也能做到,並不能就能說明商家軍就會如此厲害的原因。”

洪承疇道:“這些只是微臣僅從李章京的講說中推斷而出,但俱體如何,也不得而知,因爲我們對商毅的了觸還是太少了,還需要詳細打聽,另外還要請饒餘貝勒來北京一起參詳,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因此在暫時,我們不要在山東繼續用兵了。”

多爾袞怔了一怔,有些愕然,道:“不對山東用兵了嗎?”

洪承疇點頭道:“不錯,睿親王明鑑,如今我們大清的兵力不足,而如今俯首要之敵仍是李闖,並非是商家軍。”

多爾袞又想了想,道:“洪卿,爲什麼說我們的主要敵人是李自成,而不是商毅呢?依我看這商毅可要比李自成厲害得多啊!”

洪承疇笑道:“睿親王,敵之主次,並非原以強弱而定,商家軍雖然悍勇,但依臣看來,兵力有限,前次殺死了王鰲永,攻佔濟南之後,便止步不前,和託和李率泰領兵到了山東之後,就主動放棄了濟南,而在青州打敗了和託、李率泰之後,也沒有繼續進攻濟南,可見其只能固守青、萊、登三府之地,無力再擴張了。”

多爾袞點了點頭,道:“有道理。”

洪承疇又道:“而商家軍再悍勇,也是明朝的軍隊,就要受制於南京朝廷,若是不能力敵,亦可智取。而且巨己聽說南京己派出北使團北上,因此在這段時間內,只要我們固守濟南,不主動去攻青州,商家軍也不會輕啓戰端。故此商家軍雖強,但卻並非我大清目前的首要之敵。”

多尓袞聽了,也連連點頭,道:“還是洪卿的見解,高人一籌。”

洪承疇接着道:“而李自成就不同了,此人流寇出身,向來無拘無束,也無人能管,而且善能四處流竄,行蹤無定,雖然流寇不及商家軍悍勇,但一打就散,散後而復聚,依然爲亂,然而其行無定向、居無定所,所到之處,劫掠一番之後,更立刻離去,因此往往以十倍之兵相困,亦難捉拿,而且就算是被打得全軍覆沒,只要有一口氣在,立刻又能立刻聚集一幫人馬,與我大清作對。何況現在李自成手下,尚有數十萬人馬,一但分散做亂,必來防不勝防,因此必須趁着現在李自成新敗,一鼓作氣,將其徹底消滅乾淨,永絕後患。”

頓了一頓,洪承疇又道:“就算不能把李自成徹底消滅乾淨,也要把他趕過長江,讓他在南明去鬧,不要攪撓我大清的地方。而等李自成把南明攪了個天翻地覆之後,我大清正好可以出兵南下,收取江南之地。”

因爲洪承疇在明朝就是剿平流寇起家的,和李自成打交道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對農民軍的習慣特點也是瞭如指掌,因此說到李自成頭上,也是頭頭是道。

多爾袞聽完洪承疇的這一番說之後,也沉思了良久,終於點了點頭,道:“還是洪卿說的是。” 同時心裡也不由對皇太極生出敬佩之意,因爲當初皇太極爲了招降洪承疇,可謂是使盡了手段,甚至不惜讓最心愛的莊妃出面勸降,使了一把美人計,當時也讓人大感不解。而皇太極的解釋是,有了洪承疇之後,清軍再攻明朝,就等於有了引路之人,可以事半功倍矣。

當時多爾袞還不明白,現在纔算是懂了,皇太極所說的引路,並不是指道路,而是指洪承疇瞭解明朝內部的情況、特點、習慣等等。就像剛纔那一番話,如果不是一個熟悉明朝的人,根本就說不出來的。同時多爾袞還想起來,在何巴泰回到盛京之後,皇太極好像還派遣專人,收集過商毅的資料,難到他早就預料到了今天的事情嗎?想刦這裡,多爾袞也不禁出了一身冷汗,這才發現,自己確實是比皇太極差得太多了。

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234章 收尾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36章 南歸(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93章 遷移(一)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2章 清廷(下)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78章 回航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79章 強攻臨朐第202章 夜奔(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82章 佈置(三)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120章 投效(下)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80章 洋人(上)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23章 造船(下)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91章 遇刺(下)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8章 軍備第186章 出獄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88章 勸降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22章 造船(上)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