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天命

龍嘯大明

清晨,小鳥在湖畔的林間歡快鳴叫,淡淡的晨霧還繚繞西湖的水面上,在柔和的陽光映照下,蓄翠流碧,恍如夢幻,卻顯得愈發寧泌。微風輕拂,呼吸着清晨的新鮮空氣走在湖畔小道,會令人不由自主沉醉忘憂。

葉星士戴着斗笠,帶着漁杆和漁簍,照例來到西湖邊垂釣。這是他這幾個月來己經形成的生活規率,而且杭州的居民中也有不少人都認識他了,都紛紛和他打招呼,有的叫“爺爺”,有的叫“老爺子”。一來是居民們知道,他是商毅正妻的爺爺,二來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葉星士也給不少人看過病,因此認識他的居民們對葉星士也都非常敬重。

來到往日葉星士經常垂約的一塊大石邊時,有一個黃衣僧人己經在這裡,見葉星士來了,輕輕嘆了一口氣,道:“機輔,總算是找到你了,想不到你會躲在這裡。”

葉星士的臉上沒有絲毫的驚異神色,彷彿早就知道這黃衣僧人會在這裡等自己一樣,還是和平時一樣,把漁蔞的半截浸在湖水裡,架好漁杆,坐在石頭上,將漁線上裝好漁餌,扔進湖水裡,然後十分悠閒的道:“我從來都沒來躲起來,只不過是一直在觀察時局的發展,並且印證着天像的對應發生而己。”

黃衣僧人正是璞愚印,聽了葉星士的話之後,也苦笑了一聲,坐在他的身邊,道:“你是沒有躲起來,但卻是叫我們好找。”

葉星士微微笑道:“你們找我也沒有用,因爲我己經看不出任何的天像了。” 轉頭看了璞愚印一眼,道:“你們要找我,不就是爲了這個嗎?”

璞愚印頓時一陣緊張,道:“你說什麼,難到這就是你說的,天像己經發生了變化,你以前看出的那些天像的變化,都己經不準了。”

葉星士的手輕輕一擡,只見一條小魚己經被他提出了水面,而那小魚還在漁線上撲滕掙扎着,葉星士道:“我以前就曾經說過,只要其中有小一點地方發生了變化,那麼後來所有的一切就都會改變,但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就不知道了。” 他一邊說着,一邊把小魚裝進漁蔞裡,“因爲我從現在的天像變化中,己經看不出一點端倪來。”

璞愚印看着他又重新上好魚餌,將魚鉤又扔進湖水裡,道:“你打算一直就留在這裡,永遠不回去了嗎?”

葉星士道:“這個答案你應該知道,當初我爲什麼會離開聖門,你是最清楚的。”

璞愚印嘆了一口氣,道:“啓元夫妻的死,我也……”

葉星士打斷他道:“後悔的話你就不用說了,事情都己經過去十幾年了,我也不想再提,所以我現在也不欠聖門什麼了。”

璞愚印道:“但你在五年前爲什麼又把瑤瑱帶走?”

葉星士笑道:“瑤瑱是我的孫女,我不帶走她,帶誰?難道把她留在聖門裡,再重複她父母的悲劇嗎?”

璞愚印的眼神逐漸變得凝重起來,道:“但你現在爲什麼要把瑤瑱嫁給商毅,你是知道瑤瑱的命相的,也知道經緯對瑤瑱的……”突然間璞愚印心裡靈光一閃,身子竟然顫抖了一下,道:“難到說,商毅就是那個引起天像發生變化的人嗎?”

葉星士淡淡道:“嫁給商毅,是瑤瑱自己的選擇,我並沒有干涉。至於你的後一個問題我回答不了,因爲我己經說過,我己看不出天像的變化了。” 他轉過頭來,看着璞愚印,道:“大師兄,就算你知道真像,又能怎麼樣,你是要去順應天像,還是想去改變天像呢?”

璞愚印怔了一怔,忽然發現自己也沒有辦法回答葉星士的這個問題,因爲如果天像是可以改變的,則通過天像來預測未來,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如果天像是不可改變的,也就意味着自己無論作什麼努力,都是沒有用的,卻麼自己是否就放棄努力,只是被動的等着未來的事情一一發生呢?就好像他剛打定了主意,如果商毅是引發天像發生變化的人,那麼就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殺掉商毅,永絕後患,但聽了葉星士的話之後,忽然又想到,如果商毅真的被自己輕易的殺了,他還會是那個引發天像發生變化的人嗎?

雖然璞愚印也懷疑,葉星士這麼說,是不是要有意打擊自己的信念,但卻依然讓璞愚印感覺到一陣氣餒,彷彿自己這幾十年的努力,事實上是全部做的無用之功一樣。過了好久,才道:“機輔,你還是像當年一樣厲害,只不過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把我弄得心緒不寧,連以前一直堅持的信念,都己經動搖了。”

葉星士笑道:“那是因爲你還沒有完全看透,如果換了是墨經緯,他就一定不會動搖,因爲他根本就沒有看透,因此所爲天像、命相,對他來說,不過是一種堅定自己信念的東西,無論結果怎麼樣,他也不會動搖,自己不親自去試一試,是絕不會甘心的。”

璞愚印道:“你難到就一點也不擔心商毅嗎?雖然我承認他確實是一個罕見的奇材,不僅會用兵,而且也善於施政,收攏人心,但現在的局面對他來說,根本就是一個贏不了的局,就算他能夠擊退清軍的南征又能怎樣,也只會使他更加遭到南明的猜忌,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削弱他的權勢,因此無論這一戰的結局如何,他都是註定的輸家。”

葉星士微微一笑道:“還有墨經緯也在準備對付他,是不是?不過這些都是他的事情,我說過,我不會干涉任何事情,只會去觀察對應天像變化的發生。那怕他是瑤瑱的丈夫,也不會例外。”

璞愚印也徹底無語了,只好又苦笑了一聲,道:“你到是看得真透。”

――――――――分割線―――――――――分割線――――――――

商毅收到的消息並沒有錯,清軍確實是再次出兵,進攻江淮。

原來多爾袞接到了多鐸的奏拆之後,也大爲震怒,立刻下詔,把多鐸嚴厲訓責了一頓,同時命令多鐸立刻進軍,進取江淮之地,並且還任命洪承疇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官職,出任招撫江南各省參贊軍務大學士,其實就是協助多鐸。

而對多鐸提出需要大量火器的要求,多爾袞也儘量滿足,不過現在清廷的火器數量也不多了,現造也來不及,因此多爾袞一面儘量蒐羅,一面又下令鎮守山東的阿巴泰,命他派準塔到江淮一線參見,並且把山東的火器抽調大半,補充給多鐸。同時又命西路的阿濟格,也加緊進攻,牽制南明的兵力。

這時關外的各旗人員也都陸續入關,多爾袞一面下令在京畿地區大量圈佔土地,安置各旗人員,一面又下令擴編旗丁,以備戰事的需要。

洪承疇奉命南下,來到毫州見了多鐸,也將多爾袞的命令帶到,同時也開始幫助多鐸積極籌劃繼續南征的事宜。而且和其他清廷的將領不同,洪承疇雖然沒有親自和商毅交戰過,但對他可一點也不敢輕視,由此也詳細詢問了多鐸、豪格、孔有徳等人,和前一段時間的戰事經過,再加上以前皇太極收集的有關商毅的資料,雖然不能說對商毅基本瞭解,但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從目前瞭解的情況來看,洪承疇也總結出了幾條情況:商毅的軍隊人數大約在四萬左右之間,包括有一支約七八千左右的騎兵,和一定數量的俱甲騎兵,但戰鬥力十分悍勇,可與清軍最精銳的滿八旗軍相比。而且善用火器,另外商家軍的火銃火炮和其他明軍明顯不同,要犀利得多,而且訓練有素,用時還有一些很特殊的火器,因此在戰場上的殺傷力相當大。

商家軍作戰的基本特點是首先建立陣地,以火器阻擋清軍的進攻,等清軍的進攻受挫,兵力耗損之後,再發動反擊。因此既使是在野戰中,只要讓商家軍組織好防線,除非是遇到騎兵,否則就可以抵抗三到五倍於自己的清軍進攻,不過在某些時候,商家軍也會主動進攻,但商家軍的主動進攻能力,明顯比防守力要差得多,因此使用得不多。

不過商家軍也並非一味只靠火器作戰,其單兵的格鬥能力也十分突出,僅比滿八旗軍稍遜一籌而己,而且商家軍幾乎人手一枝火銃,近戰時在銃口插上一支短劍,就可以當長槍來用,商家軍的火銃手實際就是長槍兵,並沒有不能近戰一說。另外商家軍還有一種類似震天雷一類的火器,但使用起來遠比震天雷方便,只要拉斷一根引繩,就可以投擲爆炸, 遠近皆宜。因此在實際的近戰中,商家軍也未必比清軍差。

另外商家軍中,似乎還有一些西夷士兵,戰鬥力十分悍勇,洪承疇估計,商家軍的火器超強,大約也和這批西夷士兵有關,因爲按洪承疇的觀念,西夷人的火器,比明朝要犀利得多。

而和商家軍強悍的戰鬥力相比,主將商毅的用兵能力同樣毫不遜色,在擊敗豪格和孔有徳的這兩場戰鬥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不是敵對雙方,洪承疇都忍不住要爲這一番用兵計劃喝釆。因此商毅加商家軍,是出色的用兵能力加超強的戰鬥力的結合,幾乎是強強聯手,絕對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可怕對手。

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346章 親情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76章 鹽場(下)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22章 造船(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34章 勸說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36章 開業(三)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92章 合圍(三)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9章 授藝第86章 意外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88章 喜得千金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6章 家事! 公事!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63章 剃髮令(下)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36章 南歸(下)第173章 勸進(下)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68章 重逢(下)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33章 餘波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章 清廷(上)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22章 造船(上)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77章 火銃試射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37章 試探進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