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

雖然逃走了一小部份清軍,但李定國估計,等其他各路清軍得到消息,趕回來復奪滁州,至少也要等三四天以後了,因此自己的人馬可以在滁州暫時修整幾天,當然也不忘派出偵察兵,嚴密偵察清軍的動向。同時也派人潛回到揚州,向商毅報告外線部仄的進展情況。

滁州之戰中,商家軍一共殲敵三千餘人,俘虜兩千五百餘人。其中滿八旗兵約有六百餘人,繳獲了米三萬二千餘石,草料一萬餘石,驢馬一千五百餘匹。白銀十六萬餘兩,黃金五千多兩,這裡面既有清軍運需的,也有在滁州搶掠搜刮而來的,致於刀槍盔甲等物,商家軍跟本就懶得算了。另外還解救了被清軍抓的百姓壯丁三千餘人,婦女四百餘人。

勝利固然值得高興,但善後卻是一大堆麻煩,因爲商家軍不可能據守滁州,也不能帶着戰利品和俘虜上路,俘虜也好處理,全殺了就完了,商毅也准許他們這麼做。而所得的糧草,財物、馬匹怎麼辦,扔了可就太可惜了。

最後李定國和段鵬決定,考慮到滁州城中的百姓飽受清軍的傷害,公開將清兵處死,而那六百餘名滿八旗兵,則公開示衆三天,每名百姓都可以來捅他們幾刀出氣,直到斷氣爲止,而糧草、財物和車輛都分散給滁州城裡的百姓,只是把驢馬都帶走。驢子可以馱輜重,而馬匹可以代步,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宰殺了充飢。

商家軍的決定,立刻在滁州城中引起了轟動,清軍在滁州停留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暴行卻做了不少,燒殺搶掠,一樣都不缺,這也是清軍的一個光榮傳統。滁州城裡有不少百姓都被清軍害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對清軍自然也都是恨之入骨,現在終於有了能夠親手報仇的機會,當然不會放過。而且商家軍還爲百姓提供兵器,反正都是徼獲的清兵的兵器。

於是六百餘名滿八旗兵一被綁好,立刻有不少百姓都衝上來對他們拳腳相加,也有人拿着刀槍,向他們又砍又捅,大哭大罵,而百姓們畢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就算是刀砍槍刺,也很難一下子讓淸兵斃命。但對淸軍來說,這樣的結果更悲催,還不如被一下殺死來得痛快,完全就是活受罪,六百多人都被百姓們砍刺得血肉模糊,慘叫的聲音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想找淸軍報仇,不過發給他們糧食、錢財也同樣使他們對商家軍感激不盡,因爲殺清兵報仇畢竟是出一時之氣,但糧食和錢財卻是讓他們活命下去的根本條件,因此一個個都對商家軍感激涕零,不少百姓在分到了糧食和錢財之後,都叩頭感謝。

而李定國讓士兵一面給百姓分發物資,一面也向百姓們大力宣傳商家軍的光輝形像,同時也勸告百姓們,最好都躲到山裡去避一避,因爲商家軍離開滁州以後,清軍一定會又殺回來,他們找不到商家軍,恐怕會拿百姓泄憤。這些事情淸軍可沒少幹。

而一聽說商家軍要離開滁州,不少百姓也都哭了起來,紛紛挽留他們:“商家軍多好啊,趕跑了韃子,幫我們報了仇,還分給我們活命的糧食。要是你們留在滁州不走就好了,你們能不能就留在滁州不走啊。”

“鄉親們,這可不行啊!我們還有任務。我們還要繼續去打韃子。現在我們把滁州的韃子趕走了,還要把其他地方的韃子也都趕走。”

“要是你們走了,韃孑又回來了可怎麼辦?”

“要是朝廷的軍隊都像商家軍這個樣子,該有多好,我們就不用怕韃子了。”

“現在的朝廷,只會向我們催糧,其他的軍隊和韃子一個樣兇,誰會管我們老百姓的死活。”

“鄉親們,朝廷不管你們,別的軍隊不管你們,但我們商家軍一定管,只要韃子還敢來,我們就在打回來,把韃孑都殺光。但你們最好也到山裡去躲一躲,不要讓韃子找到你們。”

“還是商家軍好,要是讓商家軍來坐朝廷就好了,那麼我們才都有好日子過了。”

“嘿嘿嘿嘿嘿!”

這時趙嶽、鄭廣明、劉原、王輝平、張立東等幾個人都在幫着給百姓們分發糧食,這些對話也聽見了不少,其他人到也不覺得有什麼。只有趙嶽卻覺得滿不是味,因爲他骨子裡還充滿了忠君、報國一類的正統思想。而這些話不是明擺着在非議朝廷嗎?而且還說什麼讓商家軍來坐朝廷,這不是大逆不道的話嗎?而兩名主將,李定國和段鵬不僅沒有制止,相反還似乎有意在推波助瀾,這是什麼意思,難到是想謀反嗎?果然是逆賊出身,真是賊性難改。商軍門居然會重用這樣的人,恐怕不會有好下場。

趙嶽本想當面去向李定國和段鵬勸告一下,但想了一想,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連長,估計說了也沒有什麼用,說不定還會惹得李定國不快,因此還是放棄了。

其實段鵬纔是個十八歲的少年,而且又是百姓出身,對什麼正統觀念還很模糊,只是本能的覺得商家軍確實比南京朝廷要好,而商毅在各方面的能力、人品也確實比朝中的大臣都要強得多,因此也並不覺得這些百姓說的有什麼不對。而且也希望永遠這樣下去。

而在商家軍內部對明朝的正統觀念都很淡薄,一方面是商毅有意的引導,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商家軍內部的成員基本都是平民百姓出身,或者來自農民軍,真正官員出身的人並不多。

不過李定國卻是真的如趙嶽所想,有意是在推波助瀾,因爲他本來就是農民軍出身,對明朝根本就沒有多少認同感,而投奔商毅之後,以他幹過造反的眼光來看,商毅確定是一個能成大事的明主,比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顯然要強多了,他其實很希望商毅有招一日能夠扯旗自立,自己也好做個從龍功臣,開國元勳,說不定還能名標雲霄閣,青史留名。而且商毅在浙江的做爲來看,似乎也有那麼一些意思,因此李定國心裡也充滿了期盼,平時也有意在軍隊中宣傳散佈朝廷的腐敗,其他軍隊無能。從這一點來看,他和李巖的思想頗爲相似。

一連忙了三天,李定國和段鵬也收到了偵察兵的報告,清軍己經派出救兵,來複奪滁州。

原來拜尹圖率領着大軍到達了儀真,正和另外兩路人馬配合,在逐步淸掃揚州的處圍地區,爲攻取揚州做準備工作。而就在這時,也收到了滁州失守,自己的運糧隊也被商家軍給劫取了的消息。

拜尹圖也大爲震驚,實在有些難以想通,爲什麼在自己的後方,會出現一支商家軍的人馬,而且人數還有不少,據敗軍所說,大約在八千到一萬左右。這麼一支大隊伍,是怎麼跑到自己身後去了呢?

但現在可不是研究原因的時候,拜尹圖趕忙向多鐸報告了這一情況,而洪承疇一聽就明白了,這一定是商毅在撤離的時候,故意留在自己身後的一支人馬,目地就是搔擾自己的後方,打擊後勤供應,怪不得商毅這麼痛快就放棄了淮西千餘里的地方,原來是打得這個主意。果然是很高明。

因此洪承疇也立刻向多鐸建議,對這支人馬一定不能小視,反正現在準塔運送的火炮還沒有到,暫時還無法向揚州發動進攻,索性先調集人馬,把這支外線作戰的商家軍人馬消滅掉,解除掉這個後患。當然洪承疇也估計,說這支人馬有八千到一萬人,恐怕是誇大其辭,以商家軍目前的總兵力,不可能留這麼多兵力在外線,應該在四到五千爲最合理。

現在多鐸對洪承疇也是言聽計從,而且他也認爲這支人馬不除,對自己進攻場州確實是一個麻煩,因此也調兵遣將,命拜尹圖部的梅勒章京鞏阿岱率軍由六合返回,從滁州東邊進軍,自己部下的固山額真阿山率軍由白塔鎮進軍,從北面殺回;又命駐守定遠的梅勒章京藍拜率軍從大槍嶺殺入,由西面進攻。而滁州以南,就進入了廬州府地區,那裡現在是耿仲明的控制區域,也是死路一條。

三路人馬總計兵力爲三萬七千餘衆,任何一路的兵力,都是商家軍的兩倍,因此多鐸對復奪滁州,圍殲這支商家軍,也是志在必得。

商家軍在滁州暫時修整,但每天至少都有數百名偵察兵出動,在方圓百里以內偵察,因此淸軍的動向,很快也被李定國和段鵬知道,兩人也知道,是到了放棄滁州的時候了。而且李定國還認爲,清軍雖然分兵三路,來勢兇兇,但現在兵力分散,正好給了商家軍逐個擊破的好機會。

而且滁州地區多山,商家軍對這一帶的地歷情況也做過詳細的勘測,正好可以找一個合適的地點伏擊清軍,打一個大勝仗,突破清軍對自己的合擊。現在需要確定的是,對那一支清軍下手。

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2章 荒鎮怪客山東戰役二第80章 佈置(一)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35章 南歸(上)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42章 海警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88章 勸降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03章 海商(上)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332章 對持(一)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86章 講和(上)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398章 國事(一)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72章 勸進(上)第236章 隱密第333章 對持(三)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92章 返程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89章 繼續堅持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14章 玄皇教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157章 奪船(下)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45章 戰後總結第61章 破局(上)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05章 完婚(三)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2章 荒鎮怪客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94章 遷移(二)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88章 騎軍對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