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出兵

這次出動海軍第二、三分艦隊,加上亞莉桑德拉的旗艦海上玫瑰號,共計四十六艘戰船,包括二級戰列艦三艘,三級巡洋艦六艘,四級稱爲驅逐艦十二艘,五級護衛艦十艘。輔助戰船十四艘。另有後勤船二十四艘,飛剪船四艘。共計出動海軍士兵八千五百多人。

而在準備的時間裡,商毅和亞莉桑徳拉、成剛、黃震討論了許多細節問題,不過其中涉及戰爭方面的並不多,因爲戰場的變數太大,而且現在杭州也收到了中曰之間第一場海戰的結果,看起來日本的海軍也實在太不值一提了,討論的重點是如何從這一場戰鬥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因爲這一次戰爭,亞莉桑徳拉有談判權,說白了就是對薩摩藩的戰羊賠償要求,當然需要確定大致一個賠償原則,要高了薩摩藩承受不起,只會和商家軍硬扛到底,要少了又不划算。另一方面商毅也希望改變過去中國對戰爭的理解,打仗並不一定就是花錢,同樣也可以賺錢。事實上在近代的歐州各國都是越打越富的。

亞莉桑徳拉對商毅的要求當然是心領神會,畢竟這一套做法她從小就耳濡目染,熟得不能再熟了,在西班牙,在歐州,凡事打得對手服軟求和賠款的將軍,都會被視爲國家英雄,沒想到來到中國以後,也有這樣的機會。而成剛和黃震還是第一次知道仗原來還可以這麼打,也覺得十分新鮮。當然他們對商毅的要求可不會質疑,因此就這次戰爭的基調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三天之後,商家軍的海軍揚帆出發,開始了商家軍在海上的第一次主動對外發動的戰爭。

艦隊出發之後,商毅才由造船廠的廠長胡江濱以及其他主事人員的陪同,開始視查造船廠。

這時造船廠己經據有相當的規模,總佔地達兩百多平方公里,一共建成了大小船塢有十二個,分別爲大型船塢二個,中型船塢四個,小型船塢六個,房屋建築數百間,學校、工廠、酒店、商鋪等生活設施都一應俱全,專業的技術工人有二千五百多人,其中被評爲高級工程師的有六人,中級工程師十人,初級工程師二十二人;技師二百餘人。另外還有其他輔助工人二千多人。加上工人的家屬子女,總數超過了萬人,儼然就是一座小縣城。

以目前的造船廠規模,每年下水的船隻可以超過三十艘,其中軍用船隻佔到三分之二以上,總量可以達到三萬五千料以上,覈算成噸位數,約爲二萬一千噸。同時也己經開始接受民間資本的訂單,目前己有五條六百料船,二條一千料船開工了。而且隨着浙江地區對外的經濟發展,這樣的訂單還會越來越多,做爲一個開建只有兩年的造船廠,己經是相當可觀了。因此商毅也十分滿意。

視查完船廠之後,胡江濱還向商毅提出了一個造船廠發展的計劃,因爲這次的俘虜分配到造船廠的有二個團,共計七千餘人,胡江濱也打算好好利用這批勞動力,再開三到五個船塢,使造船廠的年量達到四十艘船,總量達到五萬料,力爭做到戰船民船的產量各佔一半。並且使造船廠真正實現盈利。

另外胡江濱還打算建造一艘二千五百料以上的西式超級大船。因爲現在造船廠己造出五條二千料的大船,而且中西式都有,積累了相當多的造大船經驗,因此胡江濱也希望造更大的船。而他的最終目標,是造出當年鄭和下西洋時的大寶船那麼大的船隻。

商毅對胡江濱的雄心壯志也非常讚賞,不過現在商家軍的所有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的都有嚴格的審批程序和施工制度。在自己統制的區域內,實行制度化、程序化,以條例制度代替人爲制度,是商毅所求的最終目標。

儘管商毅非常贊同胡江濱的船廠擴建計劃,而且以他的個人威望,也完全可以拍板就決定,但他並不打算破壞自己制訂的制度,因此也要求胡江濱及造船廠的其他負責人首先提交一份項目建議書,交給工建司審覈。一步一步按程序走。

這時前線的消息也傳回來了,商家軍發動的魯南戰役,己經全部結束。在這次的戰鬥,商家軍分兵兩路,分從南北夾攻魯南地區。

自從江淮一戰之後,清軍的中路軍元氣大傷,多鐸一直退守到了歸徳府,然後分兵守衛徐州、宿州、毫州等地,免強只能保護淮河北岸到黃河南岸一線。在淮東北部地區的防守十分空虛,有不少地方跟本就沒有清軍駐守。而駐守山東的阿巴泰現在也只能集中兵力,駐守北部的青州、濟南一線,山東南部一帶的地區雖然都派遣了地方官員,但派駐的清兵並不多,大多數地方都是組織地方民團兵力守城。

這樣的武裝力量那裡能夠抵擋得住商家軍的進攻,結果兩路進軍都十分順利,幾乎是勢如破竹一般。南路軍由成進率領,渡過黃河之後,一路北上,連續攻取了沭陽、海州、宿遷、贛榆等地,整個運河以東的地方,全部都歸商家軍所有;而北路的周少桓和童大勇率領,舉兵南下,一路攻取了莒州、蒙陰、沂州、郯城等地,攻取了魯南地區。雙方在淮安府和兗州府交界的郯城、贛榆一線勝利會師,取得了完滿的勝利。

全部戰鬥也只用了十幾天的時間,人馬所到之處,清軍不是棄城而逃,就是拱手投降,幾乎沒有發生過千人規模以上的戰爭。等戰事全部結束以後,商家軍一共奪取了兩個州城、十二個縣城,殲敵一千三百餘人,投降五千餘人,不僅又擴地二萬多平方公里,而且也將目前商設的全部領地都連結在了一起,就是從杭州派出的船隊也可以在海州、靈山衛等地停靠上岸,直接送到山東戰區,而不必非要繞過山東半島,才能在登州地區靠岸。

到這個時候,商毅己經控制了北起勃海南端,南至臺灣北部的所有中國沿海地區,縱跨有山東、南直隸、浙江三省,地域近二十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八百五十餘萬。己經成爲這個時代的中國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另一線的戰鬥中,李自成得到商家軍援助的火炮之後,也死死守住了武昌,阿濟格雖然發動了多次進攻,但都無法取得進展,又得知中路的多鐸慘敗,因此也只好退兵駐守襄陽、承天一線。到這個時候,清軍發動的南征進攻,也終於全部停止下來。明清之間形成了南北對持局面。

而這時清軍中路的主將多鐸早己將敗陣的結果發回北京,現在正在等着聽候北京的發落,但在北京的決定下來之前,多鐸還必須盡守土之責。但隨着商家軍魯南戰役的結束,淸軍的淮東盡喪,魯南盡失,整個中原地區都受到極大的危脅,多鐸也大爲震驚,趕忙又招集衆將商議,如何面對商家軍咄咄逼人的進攻。

這時清軍的諸將都己是驚弓之鳥,耿仲明當時就提議,現在清軍新敗,士氣低落,不宜與商家軍再戰,一但商家軍再發動進攻,只怕連淮北都守不住,因此建議多鐸不如放棄淮北,退守開封一線,這樣不僅可以和阿濟格部靠近,而且還能保證中原地區的安全。

這個建議得到了許多將領的贊同,但卻遭到了洪承疇的強烈反對,因爲儘管商家軍的攻勢很盛,但其實己是強弩之末,所取都是清軍兵力薄弱的地方,雖然打通了魯南,連結了山東和淮東,但這也差不多是商家軍的極限,恐怕在短時間內無力再擴張下去。而且這個連結點也缺少縱深,仍然十分薄弱,因此並不足爲慮。而且淮北地區是中原的門戶,連結着中原和山東,一但失守,不僅商毅現在控制的魯南、淮東地區能夠徹底安全下來,就連整個黃河南岸都難以保全,清廷的勢力將退回到剛入關的時候。

因此洪承疇建議多鐸,無論如何,也必須堅守住淮北,而守住淮北,首先就要守住徐州,只要徐州不失,不僅可以保住整個淮北的安全,而且可以四面用兵,北可保護山東側翼,東威脅魯南和淮東,南可進攻淮西,趁着現在商家軍無力再攻,應該加強徐州的守備,多修建工事,無論如何,也要守住徐州。

多鐸畢竟也是精通兵法的人,而且對中原的地形也有一番研究,當然知道徐州的重要性,因此聽了洪承疇的建議之後,也決定守住徐州。

而就在這時,北京朝廷也傳來多爾袞的指令,將多鐸嚴歷斥責了一頓,並將多鐸由親王降爲郡王,嚴命多鐸立刻佈置安排,嚴守淮北地區,不得再後退一步,並且着重指明,一定要力保徐州不失。命鄭親王濟爾哈朗即刻南下,代多鐸掌兵,隨後和洪承疇一道回京聽候處置。同時也傳令西線,命阿濟格也暫緩進軍,分兵駐守承天、德安一線,然後帶着吳三桂、尚可喜回京。

接到多爾袞的傳令之後,多鐸也不敢違抗,立刻下令嚴守淮北,又命葉臣駐守徐州、圖賴駐守宿州互爲犄角,然後等着濟爾哈朗到位。

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03章 完婚(一)第271章 不解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80章 辭職(上)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92章 勸進(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63章 通商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24章 洞房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19章 投效(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87章 講和(下)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5章 受勳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307章 民意第187章 講和(下)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4章 勸降(下)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272章 不解(下)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62章 破局(二)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64章 破局(四)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77章 鹽場(下)第10章 婚姻(上)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12章 李巖入鄂第203章 夜奔(下)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90章 金陵風月第64章 破局(四)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6章 家事! 公事!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65章 變數(上)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48章 新政(一)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203章 夜奔(下)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57章 火船(三)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