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

不過軍隊擴編,重要的環節還是武器,由其是商家軍是以火力作戰爲主,因此對武器的依賴也比清軍大得多,那麼兵工廠能不能夠及時生產出足夠的武器和彈藥,也就成了關建的問題。

於是在散會之後,商毅又立刻來到兵工廠,招集兵工廠的所有人員,詢問這方面的情況。

現在兵工廠基本己經全面開工運行,總人數共計約有一萬二千人,其中工人約有八千到九千,而技術工人約有五千人左右,毎月能生產的火槍在五千到六千枝,火炮一百五十門左右。由於大量使用簡易的機械, 因此兵工廠的生產率己經很高了。

但按這樣的生產速度,到今年結束時,最多也只能生產出裝配四到五個師的武器,雖然免強到是夠了。但由於這個時候的冶鐵技術,槍炮的使用壽命比後世的都要短得多,更新的迅速也快得多,而且商家軍非常重視實彈的射程訓練,因此生產出來的新槍炮至少有三分之一要用來更新,這樣一算,顯然就不夠了。

而孫和鼎和兵工廠的主要幾位負責人員聽了商毅的要求之後,也要覺得十分爲難,因爲想到大幅度提高兵工廠的生產效率並不現實,一來是由於目前兵工廠己是滿負荷運行,沒有多少地方再多開生產車間,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爲技術人員缺乏,現在能有這麼多工匠,有一半還是拜商毅從北京拉過來的,而一個合格的槍炮製造師,至少也需要四五年時間培養,新一代的學徒還不能完全勝任工作,而且這還是商毅和衆工匠們想了不少辦法來改進生產工藝的結果,在過去一個合格槍炮製造師起碼要十年才往出徒。

另外生產原料也是制約生產效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沒有銅、鐵、鈦、鈉等金屬,就算工人再多,也沒有用。因爲開礦冶鐵的速度跟不上,在前幾月的實際工作量都不滿。好在是戰勝了清軍之後,繳獲了大量的火炮,武器、盔甲,到是暫時解決了原料的問題。由其是火炮中有二十多門紅夷火炮是釆用銅胎鐵芯,銅含量高達七八成,一下子就收了四五萬斤銅,也足夠這幾個月用了。

商毅聽到這裡的,突然心裡一動,想起一件事情來。因爲兵工廠剛剛建成,而在前一階段又一直忙於戰事,自己居然把這麼重要的事情忘了。

無論是在那個時代,理想的火炮都應該是炮膛的內層最硬爲好,但實際的鑄造過程中,卻是相反的,因爲是外層包住內層,外層不冷裡面的內層就冷不下來。因此在火炮的鑄造過程中,基都是由外向內冷卻,而這樣一來,就使炮管密度的分佈不理想,炮管壽命就大打折扣。

因爲根居熱脹冷縮的原理,先冷卻的部份會先收縮。因此在外層冷卻硬化後,內層還沒冷卻的話,將造成外層比內層更硬,內層的管壁就有可能會形變,或者在產生裂痕之類的坷題。這導致鑄炮時的廢品率提升,縮減身管壽命,有時候還會影響到火炮的發射性能。

而銅體鐵蕊鑄炮法,是這個時候中國發明的獨有鑄炮方法,它是巧妙地利用銅的熔點1083℃遠低於鐵的熔點1538℃的物理性質,將一門炮分爲銅鐵兩層來鑄造,在裡層鐵胎冷卻之後,再在外並澆鑄銅壁,這樣一來,就可以通過外銅凝固時的收斂效用,而增加炮體的抗壓強度。即不再需要以昂貴的銅來鑄造整門炮,就可擁有銅炮耐用的優點,。一門火炮可以接省二到三成的銅。並且還減輕炮體的重量。

這種鑄炮方式,也被認爲內模灌水冷卻鑄炮法的雛形,不過雖然這種方法比內模灌水冷卻鑄炮法提前了二百多年,當然和真正的內模灌水冷卻鑄炮法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真正的內模灌水冷卻鑄炮法,是在十九世紀中期的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甴美國軍官托馬斯×J×羅德曼發明,也就是採用中空的模芯鑄炮時,在其中導入冷卻水,此法即可使鐵質炮管自內向外凝固,這樣一來發射藥的爆炸力就爲炮膛四周的整個厚金屬層所吸收,而不是層層向外膨脹。其耐用程度從理論上來說,可達到先前的五至十倍,甚致更大。而且不僅大幅度減少了廢品率,減少了火炮的鑄造成本。大幅度的增加了火炮的身管壽命,降低了使用成本。叧外堅固的炮管能夠承受更多的火藥爆炸,從而也提高了火炮的射程。因此使用內模灌水冷卻鑄炮法鑄造重型火炮,是非常有用的。

對於火炮的射程,商毅到沒有太多追求,因爲商家軍的火炮射程本來就比清軍略勝一籌,而且黑火藥的爆炸力也決定了在這方面提高的餘地並不大。但如果能夠大幅提高火炮的壽命,還是相當可觀的,因此火炮的壽命增加了,不僅可以節約原材料,還可以抽調一部份工匠到製造火槍的工作上來。

而且從理論上來,現在巳經能夠熟練掌握鐵模鑄炮法工藝的商家軍兵工廠,再使用內模灌水冷卻鑄炮法,也是完全做得到的。雖然這項新技術在短期內還不能迅速普遍運用,但從長遠來,還是十分有必要的,畢竟和清軍的戰鬥,不會是一二年能夠結束的。

聽商毅說完了內模灌水冷卻鑄炮法的施工原理之後,孫和鼎還是似懂非懂,畢竟在這個時代還沒有熱脹泠縮學說出現,但孫和鼎到是明白,商毅的目地就是讓炮管的內壁先冷,外層後冷。 www▲тt kan▲CΟ

雖然孫和鼎不明白,這樣的做法真的有用嗎,但對商毅提出來的方法,他可不敢輕視,因爲在以前,商毅己經提出過好幾個技術更新的方案,都被證明是有用的,還自行設計出幾種新式的武器,因此孫和鼎也理所當然的認爲,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反正中國的工匠也是習慣性的不問原理,只管方法,有沒有效,先按這種方琺鑄幾門炮出來試一試。

不過商毅也清楚就算是兵工廠能夠熟練運用了內模灌水冷卻鑄炮法, 也不可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 還是要另想別的技術革新辦法才行,當然暫時只能先這樣了,等找到解決的辦法再說,而最後商毅還給孫和鼎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就是改進和研製後填彈式步槍。

後填彈式的火炮和步槍。是火器發展的必然趨勢,由其是步槍,只有樂用後填彈式才能極大提高射速,不用再用什麼三段連射了。而且後填彈式步槍的三個必須條件,雷汞、火帽、金屬彈売,商毅已經解決了兩個,而金屬彈売雖然暫時還不能解決,也不是不能想別的辦法代替的, 因此也可以說, 研製後填彈式步槍的條件巳經成熟了, 可以試一試。

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39章 吳甡督戰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84章 襲擊(上)第157章 奪船(下)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94章 遷移(二)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6章 夜襲(上)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91章 南京第3章 各懷鬼胎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2章 李巖入鄂第91章 遇刺(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80章 佈置(一)第332章 對持(一)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307章 民意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264章 調兵第205章 北上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88章 計劃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6章 皇室私密第86章 人材(上)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67章 變數(三)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21章 狙擊手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45章 迴歸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12章 荒鎮怪客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99章 廷議(下)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