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

雖然現在清軍實際控制南京的地區只有三成左右,但最重要的東城卻被清軍佔領,這裡包括皇城、六部、九寺、五軍留守司、內府儲厙等等重要的機構,還有大部官員的住所。因此阿濟格一來到皇宮,就立刻下令,招集南京的所有降官,以及宮中的太監人等來見。

在除夕之變發生以後,因爲在從皇宮裡逃出來的官員大部官員都住在東城,因此都沒來得及逃走,就被清軍封鎖了東城,結果逃到鐘鼓樓去的,只有二十幾名官員。

其實衆官員從皇宮逃出之後,清軍還忙着全面佔領皇城,一時並沒有顧及到六部九寺,絕大數的官員,其實都還來得及出逃西北區去,但南京被攻破,皇城被佔領,大部份的官員都對守住南京失去了信心,同時也認爲南明己經滅亡,就算商毅再抵抗下去,也是不自量力之舉,挽回不了大局了。因此衆官員和商家軍分兵之後,以忻城伯趙之龍、保國公朱國弼兩人爲首,並沒有讓其他人立刻回家搬請家屬,而是聚集衆官員一起商議,投降清軍,保全自已和家屬的性命安全。

這個建議也立刻得到了魏國公徐久爵、隆平侯張拱日、大學士王鐸、蔡奕琛、左都御史李沾等幾名重要官員的極力贊禮同向清軍投降,於是衆人就聚集在戶部府裡,由趙之龍和朱國弼兩人爲代表,進皇城去與清軍接洽投降事宜。當然也有不少官員害怕清軍,躲回到自已的府裡。

韓岱聞迅之後,也沒有表示接納與否,只說自己要請示英親王阿濟格,才能決定,不過卻要求各官員不得妄自行動,並且準備好各種戶籍、文案、府庫等等名冊清軍,然後聽候指令。

衆官員聽了之後,心裡也都稍稍有些安心,雖然還沒有見到阿濟格,但屯齊的態度還算不錯,至少也算是一個好的開始,因此也各回各自的衙門,招集各衙門其他官員也在報道聚集,大家一起清點人員文件、府庫的物資,只等着阿濟格的招見。同時又命清軍把六部九寺十三衙門全都看守起來。

但打從衆官員開始忙碌起,南京城中的槍炮爆炸聲音就一直響個不停,顯然是商家軍還在與清軍激戰。而衆官員的表情也不盡相同,有人面帶冷笑,不時還說幾句什麼不自量力、螳臂當車之類的話;也有人面帶羞愧,不住的哀聲嘆氣;還有人面無表情,對外界的反應一概無視,裝沒聽見。

只有戶部郎中劉成治聽說衆臣齊降的消息,慨然道:“國家養士三百年,難道就無一忠義之人以報朝廷?”然後持筆題壁:“鐘山之氣,赫赫洋洋;歸於帝側,保此冠裳。”擲筆於地,然後自縊殉國。

在南京之戰開始之前,被罷職的東林衆人中,黃宗羲、黃震周、方以智、陳貞慧、冒避疆等年輕一些的人員都先後離開南京,但候恂、錢謙益等老官僚不甘心就此沉寂下去,還留在南京等待時機。

不過因爲候、錢二人名望頗大,趙之龍等人降清之後,立刻被人來招他們兩人,一同投降。

錢謙益得知南京城破之後,也一度長吁短嘆,大哭不止,愛妾柳如是曾勸他自殺殉國,以死全節,表示忠貞之心。錢謙益思索再三,終於點頭同意,決定共投蓮花池,那知老錢剛剛步入湖中,水溼鞋襪,立刻就縮了回來,道:“湖水太冷,不好死,等等再說……”到是柳如是反而憤然欲投湖自盡,卻被錢謙益死死拉住,結果總算是兩口子誰也沒死戌。

不過趙之龍使人來招錢謙益投降,老錢立刻整衣出府,加入投降隊伍。臨走前還命家人看好柳如是,不要讓她再尋短見了。另一邊侯恂也帶着兒子侯方域,應詔投降。

一直等到下午三時許,纔有人到各部通知,命明朝的衆官員去朝見阿濟格。可憐衆官員也都熬了一夜未眠,這時在各自的衙門是清理文件府庫,有些人實在敖不住了,只能趴在桌子上打一個盹兒。聽到阿濟格要招見他們,誰敢不聽,因此也都睡眼惺忪,趕進了皇宮。

阿濟格也是在太和殿招見明朝的降官,當然現在的太和殿己經清掃了一淨,而不少明朝降官心裡也都生出了一夜之間,物似人非之感,昨天晚上在這裡還是明朝的皇城,自己還和朱由崧一起慶賀除夕,而今天坐在這裡的,卻是淸廷的親王,而自已卻都變成了階下降臣。

前來朝見阿濟格的,有勳臣忻城伯趙之龍、保國公朱國弼、隆平侯張拱日、臨淮侯李祖述、懷寧侯孫維城、靈璧侯湯國祚、安遠侯柳祚昌、永康侯徐洪爵、定遠侯鄧文鬱、項城伯常應俊、大興伯鄒存義、寧晉伯劉允極、南和伯方一元、東寧伯焦夢熊、洛中伯黃九鼎、成安伯郭祚永、駙馬齊贊元等十七名勳爵,而文臣包括大學士王鐸以外,還有大學士蔡奕琛、侍郎朱之臣、樑雲構、都御史李喬,罷職的錢謙益、候恂,以及各翰、詹、科、道、部、寺五品以上的官員,還有兩各太監頭領王德化和盧九德帶領着一干太監人負,一共有三百多人。在太和殿上,黑壓壓的站了一大片。

阿濟格雖然脾氣暴燥,但並不是不通事理的人,現在商家軍依然在南京城中頑強抵抗,清軍想到完全佔領南京,還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因此對這批投降的官員還是要好好安撫,以瓦解商家軍的鬥志,以示淸軍的寬宏大量。同時也是消除江南其他各地對清軍的反抗情緒。

於是阿濟格也首先對衆人說了幾句安慰的話,表示只要是誠心投降大清,那麼以前的事情一概過往不咎,並且保證衆人及其家屬的安全。不過要是懷有二心,假意投降,還想着復興明室,圖謀反叛後,或者是明知有人圖謀不詭,依然隱情不報,甚至包庇隱瞞者,不仗一概殺無赦,而且還是滿門抄決、誅連九族。

衆官員也被嚇得一怔一怔,聽完之後,趕忙跪伏於地,一邊口稱大清萬歲,一邊紛紛表明心跡,說明自已是真心投降,決不會反覆無常,同時趙之龍還表示,願意爲大清統一天下,效犬馬之勞,幫助阿濟格勸降其他各地的明朝官員等等。

阿濟格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因此也十分滿意,立刻下令,命降臣中,推舉一名文釆出衆者,寫一份勸降順表,以曉愉其他各地。

衆降官推擁了一番之後,一致認爲其中只有錢謙益的才學出衆,文釆斐然,這份勸降順表,自然是非他不可了。而錢謙益也知道這事是推不過去的,因此在謙讓了一下之後,也慨然允諾。當下立刻命人鋪紙研墨,而錢謙益不愧是大材子,果然文思泉涌,片刻之間更己是胸有成竹,立刻揮筆急書,洋洋灑灑數百言,一氣呵成,文曰:

“自遼、金、元以來,由沙漠入主中國者,雖以有道代無道,靡不棄好而構釁,問罪以稱兵;曾有以討賊興師、以救援奮義逐我中國不共天之賊、報我先帝不宴目之仇,雪恥除兇,高出千古如大清者乎?有肅清京闕、修治山陵,安先帝地下之英魂、臣子獄中之哀痛如大清者乎?有護持我累朝陵寢、修復我十廟宗祧,優恤其諸藩、安輯其殘黎、擢用其遺臣、舉行其舊政,恩深誼崇、義盡仁至如大清者乎?權奸當國,大柄旁落,初遣魏公翰而不奉詞、繼遣陳洪範而不報命;然後興師問罪,猶且頓兵不進,紆迴淮、泗以待一介之來。自古未有以仁禮雍容揖讓如大清者也。助信佑順,天與人歸。渡大江而風伯效靈,入金陵而天日開朗。千軍萬馬寂無人聲,白叟黃童聚於朝市。三代之師,於斯見之。靖南覆轍,誰爲一旅之師?故主挾歸,彌崇三恪之禮。凡我藩鎮督撫,誰非忠臣?誰非孝子?識天命之有歸,知大事之已去;投誠歸命,保億萬生靈。此仁人志士之所爲,大丈夫以之自決也。幸三思而早圖之!謂予不信,有如皎日。”

寫完之後,趙之龍首先拍掌稱好,並且當衆又大聲朗誦了一遍。一來錢謙益確實是大家風範,一筆文章寫得是洋洋灑灑,富麗堂皇,而且驪四駢六,詞藻優美,而趙之龍的誦讀也是抑揚頓挫,感情豐富,也把大清的功德赫赫,渲染得淋漓盡致,義正詞嚴,完全是一派仁義之師的架式。

因此在他讀完之後,其他官員也都紛紛稱好。阿濟格的文化水平雖然不高,但在清廷也沒少和范文程、寧完我這些有文化的人打交道,多少也能夠聽懂一些,而且他身邊也有漢人幕僚,又爲他詳細解釋文中之意,也理解了錢謙益的這篇文章雖然之乎者也不少,但確實都是說的大清的好話,加上趙之龍讀得也十分好聽,因此心裡也十分高興,又誇讚了錢謙益幾句,並立刻宣佈,由錢謙益和趙之龍共同管理明朝的降官,清理府庫,人員。並且拍着他們的肩膀,讓他們好好的幹,以後大清一定爲量材錄用,論功進賞。

而錢謙益和趙之龍也十分高興,當然又帶領着官員,向阿濟格拜謝,隨後退了下去。

一個時辰之後,錢謙益拿帶統計出來的清單來見阿濟格。因爲各衙門的統計結果都己經出來了,只需要彙總一下就可以了,再加上錢謙益昨晚沒有熬夜,因此也充滿了幹勁,經過統計之後,南京各府庫相加,有黃金三萬餘兩,白銀四百二十餘萬兩、各種糧食五十餘萬石,其他的各種物資累計,可拆算白銀有三百多萬兩。

看完清單之後,阿濟格也十分高興,因爲他也知道,連番激戰之後,清廷的國庫十分空虛,這一次南征己經是免力而爲。而自己一路東進,除了從李自成手上搶到十幾萬兩白銀和幾萬石糧食之外,其他地方都不是什麼大城,因此也沒有再搶到多少物資了,而在南京得到的這一筆物資也足以支撐南征繼續進行下去了。這麼看來多爾袞的決策還是對的,有什麼比搶來錢便快呢?

但阿濟格的高興勁並沒有維持太久,另外一份統計清單馬上就讓他笑不出來了,昨晚一戰,清軍一共戰死了一萬一千三百多人,另外還有三千四百多人受傷,總計壎失的兵力在一萬五千人左右。這樣的結果顯然讓阿濟格又眉頭緊鎖起來。

這時清軍進攻南京,集中了十五萬左右的兵力,現在進城的人馬約有七萬,另有三萬在石城門前與商家軍城外的人馬對持,其餘人馬一部份駐紮在聚寶山西邊,一部份駐紮在神烈山南邊的東安門前。

不過今天己經晚了,因此阿濟格也決定,明天再向商家軍發動進攻。

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38章 家事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42章 海警第196章 對策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一章 安撫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72章 求和第83章 佈置(四)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8章 許婚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95章 進攻南京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3章 雙截棍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18章 海盜(二)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55章 民嘯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400章 國事(三)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242章 勸降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5章 追擊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78章 回航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91章 南京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32章 攻城(下)第131章 攻城(上)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65章 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