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擁立監國(上)

軍事佈置就這樣決定下來,散會之後,衆人也都各自離開,李巖卻留了下來,等其他人都走了以後,才單獨來找商毅。

商毅道:“李先生還有什麼事情嗎?”

李巖點了點頭,道:“督師大人,現在魯王和潞王均以被擁立爲監國,而且他們派出的使者都己經在杭州,不知大人打算選擇其中那一個擁立。”

商毅笑了一笑,明白李巖的意思就是讓自己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遊戲,自己開始的時候也確實有這個打算,不過後來和在葉星士的啓發之下,己經改變了主意,不過現在到可以聽一聽李巖的意見,因此道:“那麼李先生的意見,認爲應該擁立何人呢?”

李巖道:“這兩王各有所長,潞王爲朱氏近支,而且又是史、吳兩位閣老屬意之選,到是個合適的人選,但現在己爲東林黨餘黨所立,而且前明室大臣多歸其下,恐怕不好控制;而魯王到是人單勢孤,身邊也沒有什麼得力之人,到是好掌控,但他是朱氏的遠支,難以服衆。不過在下的意思是無論選那一個都可以,只要是擁立其中一人,從此以後,大人就可以憑正統之名,號令整個南方,然後大業自然可見,而且正好他們的所在地都離杭州都不遠,因此大人應當立下決定,否則恐爲他人所搶先。”

商毅呵呵一笑,搖了搖頭,道:“李先生,這兩位監國我都不會選。”

李巖怔了一怔,兩個都不選,難到說商毅打算立刻就扯旗自立嗎?雖然這正是李巖所希望的,但現在並不是自立的好時機啊,因爲明朝剛剛亡滅不久,還有相當的影響力,而且商毅在名議上,還是明朝的臣子,馬上就宣佈自立,恐怕並不得人心。正想着怎樣來勸說一下。

而商毅似乎是看出了他的想法一樣,又道:“或者說,這兩個監國我們都擁立。”

這下李巖到有些糊塗了,道:“兩個都擁立?”

商毅這才笑着解釋道:“挾天子以令諸侯確實可以提供許多方便,但這必須是建立在只有一個天子的前提。現在己經出現了兩個監國,無論我們擁立其中那一人,另一方面都不會承認,也不會聽從我們的號令。如果是在安定時期,我們或許還可以靠武力來征服另一方,但現在淸軍大軍壓境,又豈能自相殘殺,而且現在才只出現了兩名監國,我看用不了幾個月,還會有更多的人擁立朱氏的後裔爲主,甚致是直接被擁立爲君,因此監國多了,也就不值錢了,相反還有帶來不少麻煩,比如東林餘黨,還有一些前明的官員,常以忠義自翊,又以盡忠明室爲榮,必會以監國爲主,處處和我們作對,甚致再引發黨爭。雖然我們並不怕,但又何必去找這些麻煩呢?”

李巖聽了,也不禁連連點頭,商毅說的確實有道理,自己只想到了擁立一名監國有利的一面,卻沒有想到其中還有不利的一面。

商毅接着道:“因此以後只要是眀室的後裔,無論是被推立爲監國還是皇帝,我們在名議上都可以承認,但也盡此而巳,既不會把他接到杭州來供奉,也不會真正聽從他的號令。我們自己該發展就發展,該抵禦清軍,仍然抵禦清軍。以我爲主。他們自已愛怎麼鬧就讓他們去怎麼鬧吧,這樣不是更好一些嗎?只要自巳掌握了足夠的實力,又怕別人什麼呢?”

李巖也不禁苦笑了一聲,也不得不承認,商毅這一手以不變應萬變的對策看似笨拙,但確實要比挾天子以令諸侯更高眀,因爲掌握的是一個無法號令諸候的天孑,那又有何用呢?相反還確實是個麻煩,商毅的勢力能夠順利的發展到今天,正是因爲商毅以前有幾次都放棄了可以入駐南京的機會,看似失去了進入中樞機構的機會,但卻避開了南京的政治鬥爭渦窉,可以在浙江從容的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發展。

而現在的道理也一樣,誰上臺都支持,有幾個上臺的就支持幾個,這樣一來既不會受人以柄,在名議上保持明朝臣子的地位,同時還能不受其他干擾的發展自己。商毅說得對,在亂世中,自己的實力纔是最重要的,沒有實力,其他一切都是浮雲。

李巖畢竟也是十分精眀的人,立刻就想通這一點,但馬上又想到一點,道:“如果有那位監國主動要來杭州,我們又怎麼辦呢?總不能將其拒之門外吧?”

商毅笑了一笑,道:“李先生多慮了,就算有監國想來杭州,但擁立這位監國的官員會同時他來嗎?”

聽了商毅的話之後,李巖也不禁笑了,誰都知道浙江是商毅的地盤,一但到了杭州,自然也就到了商毅的掌握之中,自己辛辛苦苦擁立的監國,到頭來卻讓商毅撿了個現成的,當然是誰都不願意去幹,看來商毅也早就把這一點計算好了。只是沒有想到,商毅不僅善於用兵,理政,而且就是玩起手段來,也絲毫不差。

因此李巖也向商毅施了一禮,道:“大人高明,在下先告退了。”

等李巖走了以後,商毅這才命人去請史可法和吳甡來。

其實史可法回到杭州以後,也和吳甡商量過潞、魯兩位監國之間怎樣處理的事情,但這件事情實在是過於敏感了,而且現在兩人所處的位置也很尷尬,儘管兩人現在都有很高的聲望,也願意支持潞王,但可惜現在兩人並沒有得到潞王的策封,也就是說,現在兩人還不能算潞王監國朝廷裡的官員,想明白了這一點,兩人本來贊足的幹勁也不禁又泄了大半。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商毅能夠把潞王接到杭州來,這樣一來,還有機會。因此一聽商毅請他們去議事,也都趕忙趕到了督師府來。

那知聽了商毅的態度之後,兩人也不禁都怔住了,商毅這不是眀顯的腳踩兩條船嗎?但還真的沒有辦法說商毅不對,因爲商毅並沒有不承認這兩位監國,而是都承認了,儘管從血緣上來說,潞王朱常淓確實比魯王朱以海近一些,但從手續上來說,誰也沒有得到先帝的詔書一類的證明文件,因此兩人都沒有正當的理由出任監國,也不能就說誰是真的正統。

而且商毅還祭出了明朝武將不得干涉政務的祖訓,有了這一件大寶器護身,史可法和吳甡也徹底無言了。不過史可法還有些不甘心,又問了一句:“以恆,如果兩位監國都來到杭州,又當如何呢?”

商毅也笑了一笑,道:“監國大事,不是在下所能議論,如果兩位監國都有以來杭州,當然以先到者爲主。”

商毅這麼一說,史可法也無話可說,因爲商毅說的也有道理,先到先得。商毅又道:“兩位閣老,明天我會同時請見兩位使臣,也向他們正式宣佈浙江的決定,因此也請兩位閣老也一起出席。”

史可法也點了點頭,和吳甡告辭,離開了督師府。而出了督師府之後,史可法立刻拉着吳甡,去找黃宗羲。

吳甡苦笑了一聲,道:“憲之,你這是做什麼?”

史可法道:“去找太沖啊,讓他立刻寫信到徽州去,請潞王馬上趕來杭州,徽州、溫州,兩地差不多,我們能提早一天,一定可以搶在魯王前面。”

吳甡搖了搖頭,道:“沒有用的,就算太沖寫信回徽州又能怎樣,徽州的那幫人會讓潞王來杭州嗎?”

史可法也怔了一怔,冷靜下來想一想自己在徽州的情況,也明白過來,朱大典、袁宏勳、張秉貞這批人肯定是不會讓潞王來杭州的,因爲潞王一到杭州,他們自然也就靠邊站了。他們的如意算盤是把潞王控制在自己手裡,而又能號令商毅。其實回到杭州之後,史可法也想通了這一點,只是剛纔一急,又給忘了。

這時吳甡又道:“不要說潞王不會到杭州來,我看就連魯王也不會到杭州來的。”

史可法想了一想,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點了點頭,道:“鹿友,你說得對。那麼我們現在怎麼辦呢?”

吳甡道:“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抵禦清軍的南侵,而現在南方能抵抗清軍者,也只有商毅一人,因此我們現在最好就是留在杭州,幫助商毅抵禦清軍的進攻,也算是爲朝廷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吧。”頓了一頓,又道:“而且無論是潞王、魯王那裡,也都沒有我們的插足之地啊!”

其實吳甡的政治敏感度比史可法強得多,一聽商毅的態度就明白商毅的打算,就是準備在潞王和魯王之間左右逢源,名議上保持明朝臣子的身份,但仍然保持着浙江的割據獨立性,而又不參與他們的爭權奪利,但不能不說這一招耍得十分高明。而現在自己的唯一出路,就是和商毅捆綁在一起,借商毅的聲勢,提高自己的聲望,然後再尋找其他的機會。

史可法到沒有吳甡想的那麼多,因此也不禁長嘆了一聲,搖了搖頭,沒在再說話。

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7章 煙雨杭州第91章 逼宮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332章 對持(一)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90章 遇刺(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7章 南方情報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94章 撤兵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04章 完婚(二)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72章 求和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78章 力挽狂瀾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35章 追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88章 喜得千金第79章 強攻臨朐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99章 廷議(下)第307章 民意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56章 火船(二)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3章 雙截棍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234章 收尾第91章 南京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247章 營救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83章 佈置(四)第188章 勸降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28章 立威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99章 備戰(一)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21章 狙擊手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