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

得到了多爾袞的答覆之後,洪承疇立刻道:“南方的局勢,其實關建在於南京。雖然商毅精通兵法,商家軍驍勇善戰,但以浙江一省之地,始終無法與全國相抗,而南京之地,正好可以遏制浙江向外發展擴大,只要南京一日在我大清的掌握之中,商毅的勢力就難以得到擴展,因此商毅也必然會想方設法,復奪南京。依臣估計,就在今年以內,商毅必然會向南京發動進攻,以求復奪南京,向外擴張。”

多爾袞聽了,也頗有茅塞頓開之感,雖然他也知道南京的位置很重要,但更多的是從政治影響力上面去考慮,因爲南京是明朝的兩都之一,又是南明弘光朝廷的都城,政治影響十分巨大。而洪承疇卻是從戰略戰術方面去考慮,也讓多爾袞清楚,南京是遏制商毅擴張的關建,因此多爾袞又問道:“老洪,你怎麼就能夠斷定,商毅會在年內進攻南京呢?”

洪承疇道:“因爲商毅向湖北進軍了。”

多爾袞頓時也來了興趣,商家軍進軍黃州,挺進大別山區的消息,多爾袞當然知道,老實說,他確實有些不明白,商毅這一招有什麼作用,雖然湖北地區確實是清軍的薄弱環節,但也不和商毅現有的地盤相連,派出去的是一支孤軍,後勤供應得不到保障。而且按照用兵的常識來說,都是應該儘量集中兵力,而商毅卻偏偏是在分散自己的兵力,這不是非常奇怪嗎?

不過聽洪承疇這麼一說,多爾袞好像有些明白了,又問道:“商毅向湖北進軍,和攻取南京有什麼關係呢?”

洪承疇打開地圖,在杭州、揚州、黃州這三個位置上用手指一劃,多爾袞這纔看清這三個點形成的一個三角形的中間位置,正是南京。杭州、揚州分別在南京的東南和東北方,而黃州正好位於南京的正西方,加上商家軍這時己經攻佔了南京對岸的和州、滁州,己經完成對南京的包圍之勢。

多爾袞也是精通兵法的人,只是過去一直侷限在東北一隅,大局觀不強,但被洪承疇這麼一提示,立刻就明白過去,原來商毅進軍湖北的舉動,確實是在爲復奪南京而開始佈局了,原來進軍湖北,可以切斷南京的西面的援軍,完成對南京的包圍,因此也禁不住吸了一口涼氣,這一招確實是太高明瞭。

而洪承疇這時又道:“因此我們在南方,先不要急於向浙江進攻,而是要趁着商家軍在湖北立足尚未穩定,將商家軍徹底從湖北肅清,這樣一來,南京才能夠穩入泰山。而我大清一面穩守南京,一面趁機進軍福建、廣東,對浙江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那麼商毅就只能困守浙江,難以施展。而我大清則可以進取南方其他各省之地,北方屯田聚民,發展生產,訓練士卒,並多靠火器戰船等軍器之物,等二三年之後,兵精糧足,軍器齊備,就可以一舉攻克浙江,爲大清統一天下。”

多爾袞也聽得頻頻點頭,其實這一套計劃和洪承疇在南征之前提出的方案差不多,就是先發展自己,然後以全國的人力物力優勢去和商毅拼消耗,硬生生的把商毅給耗死。而且現在實施這一方案的條件,比南征前更好的是,南京己經被清軍攻佔,可以牢牢的擋住浙江的發展方向。

不過多爾袞對南方的地理情況也是下過一番研究的,立刻就知道,下一步攻佔廣東、褔建,則是繼肅清湖北的另一個關建,因爲向南發展,是商毅唯一的可行之路了,但廣東、褔建好不好打,可是關糸到全局的成敗。因此多爾袞又問道:“老洪,褔建與浙江相連,而且己經有一個唐王朱聿鍵在福建稱帝,萬一他們和商毅連成一氣,我們想要奪取福建、廣東之地,恐怕也不那麼容易吧。”

洪承疇笑道:“這一點攝政王儘可以放心,朱聿鍵仍是太祖皇帝二十三子定王朱檉之後,本是明室遠支,難以服衆,能在福建稱帝仍然依靠鄭芝龍之力,恐難有大做爲。”

多爾袞點了點頭,道:“我到是聽說過鄭芝龍這個人,聽說此人在褔建、廣東一帶頗有勢力,與商毅相似,是真的嗎。”

洪承疇道:“回稟攝政王,鄭芝龍仍是海盜出身,於崇禎元年(1628年)受明室招安,坐鎮閩海,戎守海防,多於其他海盜,海外夷人交戰,通販洋貨,內客外商,稱雄於海上,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往來。歲入千萬計,以此富可敵國。然後以海利交通朝貴,寖以大顯。”

多爾袞聽了,心中忽然一動,立刻想到了另一個問題。自從清廷入關之後,一直戰事不斷,北方的社會生產被破壞得十分嚴重,而南方的漕運也被截斷,因此清廷的財政收入非常困難,能夠連續發動南征,全靠着關外的底子,但現在也差不多全用光。庫裡沒錢,也讓多爾袞覺得非常頭痛的另一個問題。

這次攻佔南京,本想取南京府庫的錢糧物資爲己所用,緩解一下清廷的財政困難。但商家軍在南京抵抗了一個月,府庫的錢糧物資也搬走近半,再加上現在南方依然未平,在南京獲取的錢糧物資幾乎全部都充爲軍用,送到北京來的寥寥無幾。而江南最富的江浙之地,卻在商毅手裡,清廷是可望而不及。

現在多爾袞突然聽洪承疇說鄭芝龍通販洋貨,歲入千萬,富可敵國也不禁大爲動心,如果能夠攻克福建、廣東,奪取鄭氏在福廣之財,不僅南方的軍費有了保障,而且還能支助一部份北京朝廷所用,同時也可以對浙江形成南北夾攻之勢,實在是一舉三得的妙招。

就在這時,多爾袞發現洪承疇的嘴角也帶出了一絲笑意,頓時明白,洪承疇剛纔有意提到了廣東之財,其實早就有這個打算了。因此也笑道:“老洪啊,原來你早就在打福建、廣東的主意了。不過聽你這麼一說,這個鄭芝龍頗有實力,而且他既然奉立朱聿鍵,顯然是要和我們爲敵,到也不好對付啊!”

洪承疇微微一笑,道:“攝政王請放心,臣深知鄭芝龍其人,並無忠義之心,擁立朱聿鍵,不過是借擁立之機,擴充自己的勢力,並非心向故明。而且其所長者,在於水戰,而短於陸戰,因此不難圖之。”

多爾袞道:“但如果鄭芝龍和商毅聯手,怎麼辦呢?”

洪承疇搖了搖頭道:“鄭芝龍雖是素有謀略,頗居梟雄之才,但目光短淺,難成大事。而且行事多類商人,重利輕義,唯利是圖。因此我們不妨以利誘之,臣昔日在明朝之時,與鄭芝龍有數面之識,或可見機行事。許以讓其割據兩廣而自立,鄭芝龍必然動心,等其戒備鬆懈之時,趁機圖之。不僅可得廣東福建之財,而且廣東福建都有通商之利,市汨之財,年以千萬計,可爲朝廷聚財所用。另外鄭芝龍部下有戰船千條,精通海戰,如能收爲我大清所用,還可從海上夾擊浙江。”

多爾袞聽得連連點頭,自己剛纔還想着攻佔廣東、福建是一舉三得,那知到了洪承疇手裡,一下變成了一石五鳥,果然比自己高明。看來大清能否統一天下,他可是舉足重輕的。因此多爾袞來回走了幾步,然後回頭道:“老洪,我讓你到南京去坐鎮,再給你新增十萬大軍,以及新造的一批火器,而凡事可以便宜行事,給你五年的時間,爲我大清攻取浙江,平定南方。還有什麼其他的要求,你儘管可以提出來,你看怎麼樣。”

洪承疇聽了,趕忙跪伏於地,道:“臣蒙攝政王如此重用,必當盡心竭力,爲大清統一天下,掃清宇內。”

第二天,多爾袞立刻下旨,加封洪承疇爲太保兼太子太師,內翰林弘文院大學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佐理機務,經略山東、河南、湖廣、江西、安徽、江蘇六省,總督軍務兼理糧餉,敕賜可便宜行事,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戶部不得稽遲,事後報聞。多羅貝勒勒克德渾、貝勒尼堪、貝子尚善、貝子滿達海,漢官祖澤洪、祖可法等人一同南下。

而對南方的人事安排,也進行了一番大的調整,英親王阿濟格被調回北京,討伐蒙古蘇尼特部騰機思、騰機特等人叛亂。而豫親王多鐸出任南京留守司,協助洪承疇,平定南方。

雖然這一次多爾袞授於洪承疇極大的權力,就連多鐸也只能出任洪承疇的副手,但他卻並不但心會洪承疇會像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人一樣,在南方擁兵自立,因爲多爾袞十分清楚,洪承疇降清的時間並不長,和尚可喜、耿仲明相比,在清廷缺乏根基,而和吳三桂相比,他手裡又沒有一支忠於自已付嫡系部隊,而且這次在南方還有多鐸在側,雖然是協助洪承疇,但也無不監視之意,因此也不用怕洪承疇會趁機建立自己的私人力量,對他可以完全放心任用。

十天之後,洪承疇正式任職,從北京出發,在臨行前,多爾袞和大清名議上的皇帝順治親自設宴餞行,並賜寶馬、寶刀。以示對洪承疇的厚望。

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288章 計劃第90章 遇刺(上)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307章 民意第28章 立威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19章 海盜(三)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39章 吳甡督戰第93章 勸降(上)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98章 廷議(上)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64章 破局(四)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82章 破敵之策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141章 造船廠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一章 真像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46章 身世第123章 造船(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84章 夜襲(二)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52章 山東巡撫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97章 決議南征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4章 反擊(二)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95章 遷移(二)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一章 安撫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