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

得知何騰蛟也已經出兵進入湖南,楊武丞也立刻派出騎兵師,首先搶佔了長沙。而這時何騰蛟派出搶佔長沙的劉承胤和郝永忠兩部人馬,卻因爲心存顧忌,因此行動十分緩慢,這時劉承胤的人馬才寶慶,而郝效忠的人馬也纔到衡陽,而得知商家軍的人馬已經到了長沙之後,兩人都不約而同的停止了前進。

雖然劉承胤和郝永忠沒有和商家軍交戰過,但這幾年以來,也聽說過不少商家軍的戰績,由其是在前不久,商家軍剛剛收復了南京,威名遠震,兩人也多少對商家軍有些顧忌。

兩天以後,楊武丞也帶第十五師,第六、十七旅趕到了長沙,立刻命人向劉承胤和郝永忠兩部發出通告,湖南之地是商家軍志在必得,要求兩人三天之內,必須退出寶慶、衡陽二府,將地方轉讓給商家軍管理,否則就對兩人不客氣。

劉承胤和郝永忠接到了楊武丞的通告之後,也都十分生氣,這簡直就是赤祼祼的威脅,雖然他們對商家軍的實力都有所顧忌,但卻並沒有對清軍的那種恐懼感,一來是因爲他們沒有和商家軍真正交戰,二來從表面上看,他們和商家軍都同屬於南明勢力,同一陣營,因此從感覺上來說,劉承胤和郝永忠也沒覺得商家軍有什麼可怕的。

而且劉承胤和郝永忠因爲手裡有兵,也都驕橫慣了,在弘光朝廷裡,誰對他們都不敢稍有怠慢,就連上司何騰蛟對他們也是客客氣氣。

另外論官職劉承胤和郝永忠現在都是總兵銜,而楊武丞雖然是商家軍的一名軍長,實際掌管着四萬五千人的部隊,但算起明朝官職來,只是一個參將,比兩人差着好幾級,卻用這麼霸道的口氣說話,劉承胤和郝永忠心裡自然是非常不痛快,因此也沒把這個通告當一回事,相反還說了不少風涼話。

其實楊武丞也沒想過只用一個通告就把劉承胤和郝永忠給打發了,他一直記得商毅的教導,對任何一支敢和商家軍爭奪地盤的勢力,都絕不客氣,因此等通告的時間一過,立刻出動兩個旅,和兩個騎兵團,分別向寶慶、衡陽發動進攻。

劉承胤和郝永忠到是真的沒有想到,商家軍是說動手就動手,但以前既沒有和商家軍交戰,也沒有見過商家軍的做戰方式,不知商家軍真正的厲害,因此也都仗着膽子,和商家軍開兵見陣其實這兩個人都是外強中乾的貨,手下的人馬雖然不少,但也都是烏合之衆,那裡是商家軍的對手,雙方剛一交戰,商家軍只用了幾輪排槍齊射,打得兩支永曆朝廷的軍隊人馬紛紛倒地,結果還沒有進行到白刃戰,這兩部人馬立刻就全線崩潰,紛紛向後敗逃。

而商家軍一見永曆軍跟本不堪一擊,立刻又出動騎兵追擊,商家軍的騎兵人手至少也有兩支短槍,一邊追趕,一邊開槍射擊,結果這兩部人馬被商家軍追殺得一敗塗地,一路狂奔了數十里,劉承胤逃回到武岡州,郝永忠逃到永州,纔算是收住了腳,而且兩部人馬的損失均都超過了半數,不過永曆軍真正戰死的士兵到並不多,大部份都舉手投降了。

商家軍也趁勢奪取了寶慶府和衡州府兩地,楊武丞也率領後續的人馬,進駐寶慶府的治所邵陽。

這時何騰蛟剛剛帶領着其餘的人馬進駐武岡州,就看到了劉承胤和郝永忠敗仗的消息,也不禁又驚又怒,想不到商家軍竟然敢向自己發動進攻,因此何騰蛟一面下令收拾人馬,準備迎戰商家軍,一面命人去面見楊武丞,以永曆朝廷和自己身爲明朝湖廣總督的名議,指責商家軍的行爲,形同叛逆,罪不容赦。要求商家軍立刻退出湖南,同時商毅也必須向永曆朝廷謝罪。

但楊武丞的回答是,永曆朝廷屬於明朝藩屬自立,既無先主明詔,也沒有告之太廟,明不正言不順,不算大明後續,而商家軍也從來沒有承認過這個朝廷,因此不會尊守永曆朝廷的號令。而且永曆朝廷自成立以來,就一直佔據廣西,偷安一隅,於抗清大業毫無半點功勞,憑什麼現在要佔領湖南之地。現在是商家軍擊敗清軍,收復了南京,立有不世之功,湖南之地理所當然應屬商家軍所有。

而何騰蛟雖然是湖廣總督,但經營湖南一年有餘,不僅毫無成就,不能收復湖北之地,反而把湖南也盡喪於清軍之手,喪師失土之責,本當主動辭職,謝罪於天下,還有何臉面自稱湖廣總督,向商家軍索要湖南之地。有本事去找清軍交戰,打幾個勝仗來看看,想拿湖廣總督的官職來壓人,商家軍可不吃這一套,識像的話,就立刻退出湖南,如果不識像自己就出兵把他趕出湖南。

同時楊武丞還譏諷何騰蛟,如果何騰蛟出動萬人,那麼商家軍只用千人,何騰蛟出動千人,商家軍就只用百人,就足以戰勝何騰蛟了。

其實楊武丞所說的,也不是全無道理,雖然現在廣西的永曆朝廷和福建的紹武朝廷都以明朝的正統延續而自居,但從理論上來說,這兩個朝廷都屬於自立的朝廷,除了姓朱之外,其實和明朝基本沒有太多的聯糸了,這一點頗有一些像劉備的蜀漢和漢朝的關係。

另外商毅雖然保持着對每一個南明朝廷都給予承認的原則,但因爲廣西離杭州太遠了,因此永曆朝廷還沒有派使者到杭州去,商毅也還真的就沒有承認過永曆朝廷,那麼現在和永曆朝廷動武,也並不是完全說不過去。

而何騰蛟接到楊武丞的回覆之後,也是又氣又羞又急,正要聚集人馬,向寶慶發動進攻,而這時楊武丞己經率領人馬,來進攻武岡州,何騰蛟立刻下令各路人馬都到武岡州來聚齊,和商家軍決一死戰。

但何騰蛟是出於羞惱成怒的心理,想和商家軍大戰一場,但他手下的幾員大將可都是明白人,由其是和商家軍交過手的劉承胤和郝永忠,這時那裡還敢再和商家軍交戰,一聽商家軍己經殺來了,也不管何騰蛟的將令,立刻領軍南逃,而且他們也不敢在湖南停留,一直逃到廣西省境內。

劉承胤和郝永忠的行爲,也影響到了永曆軍的其地將領,因此沒有人願意和商家軍交戰,而何騰蛟實際對部下的實際控制並不像他想像的那麼令行禁止,結果各將都紛紛北逃,還不等商家軍殺到,武岡州里就只剩下不足千人,其他人全都跑了。

何騰蛟氣得頓足捶胸,但到了這一步,他那還敢在武岡州里停留,只好也帶領着人馬,逃出武岡州,逃回到桂林駐紮。結果商家軍兵不血刃,就佔領了武岡州。而在這一役之後,湖南各地見了商家軍也都是聞風歸降,不少地方還不等商家軍殺到,就主動派人來向商家軍請降。

而何騰蛟敗回到桂林之後,永曆朝廷也受到極大的震動,誰也沒有想到,商家軍居然真的敢對永曆朝廷動手,雖然過去南明各政權有過互相征伐的事情,但都是朝廷對朝廷,旗鼓相當,而這一次卻是一個地方割據勢力,和明朝的後裔朝廷動武。因此永曆朝野上下的一些以正統自居的大臣們也十分激憤,紛紛上書指責商家軍形同反逆,商毅有不臣之心,有人要求永曆朝廷立刻派人去杭州責問商毅,也有人建議再出動人馬,去征討商家軍。當然同時也有人落進下石彈亥何騰蛟,認爲他敗於商家軍之手,有辱王師,應該治罪。

好在是永曆朝廷的兩位內閣大學士丁魁楚和瞿式耜還能保持着清醒的頭腦,雖然說永曆朝廷是以明室後裔的正統自居,但正統並不是只有永曆朝廷一個,如果商毅就是不承認永曆朝廷,又能拿他有什麼辦法,而且現在永曆朝廷什麼去打商家軍,其實商家軍的實力是很容易推算得出來,現在永曆朝廷的軍事力量主要是依靠着何騰蛟部的人馬,而何騰蛟是被清軍從湖南趕到廣西,現在清軍又被商家軍趕走,因此誰還敢領軍去和商家軍交戰呢?別說商家軍硬要強佔湖南,就是馬上來進攻廣西,自己也沒辦法抵抗。

而皇帝朱由榔更是嚇得膽戰心驚,生怕商家軍在佔領湖南之後,接着又來進攻廣西,因此對什麼問責、出兵根本就沒有理會,而是考慮桂林府離湖南太近了,自己留在桂林府的安全能不能保障,要不要再向南邊逃得遠一點。比如逃到南寧府去。這個建議到也得到了不少大臣們的支持。

好在是商家軍的目標只是湖南,還沒有進取廣西的意圖,因此楊武丞把永曆軍趕走之後,湖南各地也都紛紛歸附,也就沒有再繼續進軍,而是分兵把守住湖南廣西邊境的道路,然後回兵長沙,暫在湖南駐紮下來。

見商家軍沒有趁勢進攻廣西,永曆朝廷上下也都鬆了一口氣,雖然朱由榔還想南逃,但總箅是被瞿式耜苦苦勸住了。不過商家軍沒來打廣西,到是讓永曆朝廷的一些官員們又產生了錯誤的判斷,開始活動心眼,要求出兵奪取湖南的呼聲也漸漸有擡頭之勢。

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27章 夜襲(下)第5章 受勳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334章 突襲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81章 佈置(二)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47章 穿插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59章 保薦第63章 破局(三)第156章 奪船(上)第332章 對持(一)第403章 新年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55章 民嘯第187章 講和(下)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90章 合圍(一)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01章 備戰(三)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77章 火銃試射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48章 新政(一)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27章 夜襲(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40章 海軍出擊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45章 戰後總結第92章 返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48章 新政(一)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95章 進攻南京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