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

商毅淡淡道:“我剛纔己經說過,凡事在杭州經商的外藩商人,只要是尊從我的法令,誠信經商,其他事務全憑個人自由,本官並不干涉,而且本官即爲杭州的地方官員,也有責任保護每一個在這裡經商者的人身安全。也沒有任何理由,就想從我這裡將一個安分守紀的商團強行帶走,試問我又如何向其他商人交待呢?”

阿部重次道:“但是我有日本徵夷大將軍的命令……”

他還沒有說完,就被商毅打斷道:“徳川家光只是曰本的徵夷大將軍,管不了中國的事情,而且我和徳川家光無親無故,又憑什麼要給他這個面子。”

翻譯當然不敢直譯商毅直呼徳川家光的名字,因此阿部重次也不知道,但也覺得商毅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道:“那麼督師大人知道這個商團的真實身份嗎?”

商毅點了點頭,漫不經心道:“當然知道,他們是豐臣氏的舊部,奉立豐臣秀吉的孫女爲主,按照你們曰本的習慣,可以被稱爲豐臣公主。”

阿部重次也不禁有點驚訝,道:“督師大人既然知道這個商團的真實身份,那麼想必也應該清楚,他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商團,我們……”

但他的話再次被商毅打斷,道:“這一點你不必多說了,徳川氏和豐臣氏之間的恩怨,我一清二楚,說起來還是德川氏理虧,當年豐臣秀吉死前,將幼子豐臣秀賴託付德川家康照顧,形同託孤一樣,卻沒想到徳川家康會乘機發難,奪取了豐臣氏的天下,而且還逼死秀賴和豐臣秀吉的遺孀澱君夫人,現在又想對他唯一的孫女動手了嗎?”

阿部重次也沒想到商毅會對日本的這段歷史這麼熟悉,因此也覺得有些尷尬,畢竟這件事情在日本也有公論,德川氏做得確實不地道,過了好一會才道:“督師大人誤會了,當年的事情,家康公也是迫不得以,秀賴公和澱君夫人之死也是意外,而且這一次我們想把公主帶回曰本,絕不是要加害於她,而是希望能夠把她好生奉養起來。以告慰太閣的在天之靈”

商毅擺了擺手,笑道:“貴使可不要誤會了,我對徳川、豐臣兩家的恩怨事非並不感興趣,也不想爲他們仲栽對錯,貴國想如何處置公主,我也不想多管,說這麼多隻是想讓貴使知道,所有的事情我都瞭解。如果貴國一定要帶回使團,那麼我損失的利益貴國打算如何補償呢?”

這一下阿部重次到有些糊塗了,不解道:“不知督師大人損失了什麼利益?”

其實商毅心裡早就把阿部重次罵了個狗血淋頭,因爲談判的策略,都是自己的底牌翻得越晚越好,因此商毅才費了這麼多的口舌,而且不斷的暗示,也不知道這個鬼子是真不知道還故意裝糊塗,就是一句都沒有說到點子上來,因此商毅也只好直接表明自己的態度,道:“我在浙江一向鼓勵海外貿易,貴國的商團在杭州經商三年,將我們中國的商品大量銷售曰本,爲我帶來許多利益,一但貴使把他們帶走,我和貴國的貿易來往也就斷了,豈不是損失巨大,不知貴國打算如何補償我呢?”

阿部重次這纔有些明白商毅的意思,過了好一會兒,這才道:“那麼督師大人希望得到什麼補償呢?”

說了這麼半天,商毅總算是等到一句自己需要的話,立刻道:“如果貴使把商團帶走,那麼貴國必須向我開放一個沿海城市,做爲我和貴國之間,進行貿易來往的通商口岸,允許我在通商口岸設立中國商館,管理貿易事務,並且在稅收、海關手續等方面,都要給予優惠政策。”

在十七世紀初,中曰貿易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因爲中國的大部份商品在日本都非常受歡迎,而且這個時候日本發現了銀礦,購買力也變得十分給力,在朱印船貿易的鼎盛時期,往往都是整船白銀運到中國來購買商品。

雖然日本在島原之亂以後,實行徹底鎖國的政策,朱印船貿易也完全停止,但日本也需一定的中國商品,因此鄭芝龍憑藉着自己在日本的雄厚基礎,不僅依然保持着和日本的貿易來往,同時還借這個時機,壟斷了對曰的貿易,在鄭芝龍的海外事業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和曰本之間的貿易來往。

因爲現在商毅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擴大海外貿易,日本就絕不能忽視。而且現在鬼孑手裡有白銀,也是不賺白不賺。同時商毅也需要從曰本進口銅礦和硫磺。因此商毅也一直希望擴大對曰本的貿易,只不過不想和鄭芝龍發生衝突,才暫時作罷。

現在鄭芝龍的勢力己經土崩瓦解,而鄭成功又羽毛豐滿,中日貿易之間出現了一個真空區,而商毅當然希望自己能夠填補這個真空區,壟斷中日貿易,但商毅並沒有鄭芝龍在曰本的基礎,而且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像歐州人那樣,用鉅艦重炮去打開日本的海關,因此在目前,只能藉助曰本商團來發展對曰本的貿易。

雖然依靠日本商團的貿易量也很有限,但也聊勝於無,不過如果日本能夠對自己開放一個通商口岸,日本商團當然也就可有可無了。這也是商毅的條件,只看日本人的態度了。當然提出什麼開設商館,稅收、海關手續的優惠政策等要求,也是另一種談判的策略,繼然被迫先出牌,那麼就不妨把價格喊高一點,給對方留出一個砍價的空間來。不過說完這段話之後,商毅自已也覺得有些可笑,這到有點後世歐州列強的口氣了。

不過在阿部重次看來,商毅完全是在胡攪蠻纏,因此阿部重次想都不用想,立刻斷然道:“督師大人,我認爲您提出條件實在是無禮的要求,我想將軍大人是絕不會同意的。”

曰本的封關鎖國政策,是從德川家康時代就開始實行,到德川家光時代發生了島原之亂以後,也將這一政策發展到極致。說白了就是怕開國之後,引入了外來勢力思想,影響徳川幕府的統制。既使日本對外界商品有一定的需要,基本都是由薩摩藩經琉球轉入,在日本本土, 幾乎完全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繫, 而鄭芝龍能夠壟斷曰本貿易,只是一個特例。因爲他和曰本的關糸確實太緊密了, 徳川幕府對他也比較放心。因此商毅提出要求曰本開放通商口岸的要求,徳川幕府是肯定不會答應的。

而聽了阿部重次的回覆之後,商毅淡淡道:“那就是徳川家光的事情,他要維護他的統制,我要保障我的利益,大家談得來就談,談不來就拉倒。”

這時在阿部重次頭腦裡,也在積極思考,商毅提出這些要求的目地,其實阿部重次在徳川幕府中,也算是很有能力和見識的大臣,只是受制於日本的封關鎖國政策,對海外世界幾乎一無所知,也不知道世界的大勢變化,根本就沒有想到,商毅是在要求日本開設通商口岸,僅僅就是爲了進行貿易。同時由於有先入爲主的思想,阿部重次甚致懷疑,商毅這是不是在故意向日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其實是維護曰本商團,不想讓自己帶曰本商團回國。這麼看來,島津光久所說,到真有可能是真的。

順着這個思路想下去,阿部重次越想還越覺得真的就是這麼回事,許多事情也都能得出解釋,包括前面一定要讓自己解刀進見,而商毅積極尋求和曰本進行貿易,恐怕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此在心裡己經確定,商毅真的和日本商團聯合起來了。

雖然阿部重次心裡十分惱怒,很想發作,但畢竟還是記得自己的責任,而且也知道現在是在商毅的地頭上,自己如果冒然發作,恐怕也討不回好結果,因此道:“好吧,督師大人,您的要求我己經知道了,但這件事情我並不能作主,必須要回復將軍閣下,由將軍閣下來決定。因此向您告辭,明天我就返回日本,去向將軍閣下稟報。”

商毅也點了點頭,道:“既然是如此,那麼就貴使回覆徳川將軍。”

其實從阿部重次臉上的表情,商毅基本也能夠看出來他的態度,對徳川幕府也不抱多大的指望,看來希望用和談的方式讓日本開國,基本就是不可能的,就像二百年後一樣,如果不重重搞打一下日本,是不會讓鬼子老實,當然到了那個時候,可就不僅僅是讓日本開國通商這麼簡單了。至少是讓日本淪爲中國的殖民地,甚致慢慢併吞日本。

不過在目前來說,這還只是一個構想,自己首要的大敵,還是清廷。而對日本的貿易,只能寄希望於曰本商團,爭取能擴大一些。商毅估計, 日本商團在近期內一定會來拜訪自己。

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5章 受勳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35章 追擊第148章 新政(二)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44章 救援部隊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55章 火船(一)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97章 遷移(四)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00章 備戰(二)第28章 立威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38章 軍歌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章 喜迅(上)第67章 建設(下)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236章 隱密第33章 互不相干第35章 鄉鬥(下)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81章 出兵(下)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87章 挑戰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92章 局勢嚴峻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96章 軍校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55章 山東之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