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

bookmark

3∴35686688**不得不說商毅確實抓住了人的心裡『jiāo』百返一的新幣稅收政策乜確實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新貨幣發行的第一天就有不少人到銀行裡來兌換新幣絕大多數都是兌換幾百元也有少量兌換千元以上

兌換貨幣的人員主要是一些家庭作坊或小型生產作坊的生產者而兌換了銀幣之後就紛紛拿去『jiāo』稅從而也可以獲得『jiāo』百返一收益其實在這方面中國人是相當『jīng』明的只要是有省錢的辦法就會馬上運用而且現在己經到了年底正是『jiāo』納稅收的一個高峰期因此兌換銀幣『jiāo』稅的小生產者也有許多

但這也正是商毅的目地儘管他們在兌換銀幣之後就立刻『jiāo』了稅並沒有進一步流通但證明了銀幣確實可以用來『jiāo』稅從而提高銀幣在人們心中的信用度起碼讓人在心裡上接受銀幣爲銀幣的流通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而且稅收的返利也是以銀幣計算這也就意味着兌換銀幣『jiāo』稅的人必須接受返利的銀幣實際也造成了銀幣在市場中的流通儘管這只是極少一部份

而幾天之後銀幣的信用度也初步建立起來也開始有人在日常市場中使用銀幣因爲南京強制在買賣『jiāo』易中必須接受使用銀幣因此大數的商鋪也都收取銀幣因並沒有產生什麼『hún』『luàn』當然也有少數頑固或者說小心的商家拒絕接受銀幣但都被有關部『mén』教訓了一頓最終還是敞開了大『mén』接受了銀幣同時在使用過程中人們也發現銀幣的諸多優點比如重量輕、攜帶方便數字『jīng』準、更於計算等等也就越來越接受使用銀幣了

一連十餘天過去銀行也派岀大量員土在市場上使用銀幣購物『jiāo』易並且探聽社會各方面對銀幣的反應當然偶爾有少數使用不便的情況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總體來說還是很好的當然在[杭州時報]上也加以引導和宣傳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收到了這些反饋的信息之後商毅、林鳳舞、以及南京zhèngfǔ的衆官員們也都鬆了一口氣貨幣改制的第一步總算是進行的不錯也有不少官員都更爲佩服商毅因爲歷來貨幣改制都是戊功少失敗多而商毅卻只用了十餘天的時間就讓社會各方面都接受使用新貨幣也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不過商毅也清楚這僅僅只是走好了第一步並不表示新貨幣就己經完全發行成功了以後還是不能大意由其是目前僅僅只是在浙江、和江蘇兩個省發行準確的說還只是在幾個主要的大城市裡發生一但將發行範圍擴大開始在縣鄉等小地方發行還不知會遇到什麼問題因此商毅仍然命人繼續關注銀幣的流通使用情況並及時像自己反饋

同時商毅又命鑄幣的工廠加快造幣的速度因爲銀幣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之後需求量也將會越來越大必須保證有足夠的銀幣滿足市場流通的需要

另外林鳳舞也嚴令各地銀行在兌換銀幣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把關絕不能馬虎因爲這時中國的貨幣體系十分『hún』『luàn』雖然是實行銀本位但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在市場中流通的白銀也是稂莠不齊紋銀、成『sè』銀、酒糟銀、虜質銀、碎銀、甚致是銀質物品都可以參入到流通領域中來而各種白銀的實際價值也都不一樣因此也一定要分清各種白銀的『xìng』質不能全部都按實際的重量兌換銀幣

同時也要防止有的銀行工作人員趁機在裡面營『sī』舞弊投機取巧將劣質銀當優質銀兌換或者是短斤少兩誇大數額等等以達到中飽『sī』囊的目地畢竟在利益面前誰都不敢寄希望於銀行員工的職業道徳這也是新舊貨幣在過渡階段最容易滋生的問題當然對那些故意搗『luàn』以次充優想來渾水『mō』魚的人也要亳不客氣的加以拒絕

因此林鳳舞也下令各分行一定要做好詳細的兌換記錄每一筆兌換『jiāo』易都要落實到經辦人員兌換出多少銀幣兌換回多少白銀、多少銅錢、各種『xìng』質白銀的數量又有多少都要做到有帳可查並且總行隨時都會派人到各地去複查審計儘可能杜絕在新舊貨幣兌換中出現問題

而商毅也下達了法令除去銀行以及南京zhèngfǔ授權允許的機構之外民間一率不得『sī』造貨幣一經發現有『sī』造貨幣者都將以死罪論處這一點到是沒有人有異意因爲在任何時代『sī』造貨幣都是死罪當然由於每個時代的俱體情況都不相同因此這一條執行起來也時鬆時緊不過現在的南京zhèngfǔ還是一個十分高效而有很強執行力的政權組織絕不能允許『sī』造貨幣的情況發生

在半個月之後銀行也對銀幣的發行進行了一次階段『xìng』的總結在南京、蘇州、杭州等地的零售業中新銀幣都非常受歡迎但在中大宗『jiāo』易中銀幣的應用還不多

這一點到有些出乎商毅的預料因爲在他預想中小商小販普通百姓都要保守一些未必能這麼快接受銀幣的使用而在中大宗『jiāo』易中銀幣更於攜帶計算的優勢將會發惲很大的優勢但實際情卻是在零售行業中銀幣確實比銅錢、白銀方便比如過去要一百文的商品現在一枚一元的銀幣就可以搞定也不用觀查白銀的成『sè』、品種、對買賣雙方來說都非常省事

而在中大宗『jiāo』易中過於龐大的數額的『jiāo』易可以通過銀行轉帳完成銀錢支付在中型『jiāo』易中商人都會帶夥計、保鏢攜帶白銀用不着自已親自動手因此對銀幣的需求反而小一些而甴此也造成價值在一元銀幣以下的銀幣需求量很大而一元銀幣以上的需求相對需求要少一些

由此也可以看出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其實並不保守只要他們發現某種事物確實能給自己帶來便利帶來利益就馬上能夠接受因此這也是下一步就是要想法擴大在大中型『jiāo』易中使用大額面值的銀幣

其實在這裡有一個比較大的使用銀幣羣體就是來自歐州各國的商人因爲這時歐州各國都在形成自己的貨幣體系各自的國家也都發行自己國家的貨幣而且在歐州各國之間在長期後商業貿易中也形成了一套大家都默認的貨幣兌換體糸

因此對於歐州商人來說更習慣於使用有俱體數額價值的貨幣對於中國這種以白銀自重爲貨幣價值的貨幣體糸用起來十分別扭每次到中國經商商人們只能把自己手裡的銀元按重量來換算成購買力或者乾脆就先買足銀塊然後再到中國來經商而在離開中國的時候又要把自己手裡的剩銀再換算回歐州通行的銀幣要不然把銀塊帶回歐州或是印度根本就不能使用而使用銀塊又涉及到白銀的成『sè』品質、純度等問題很是麻煩

雖然這種『jiāo』易方式非常不便但在這個時代中國的商品佔有絕對的優勢地位而且利潤極高因此大多數歐州商人也只能忍受這種不便還是趨之若鶩的到中國來經商

而南京zhèngfǔ發行的銀幣當然更符合歐州商人的使用習慣儘量現在中華銀幣和歐州各國的貨幣之間沒有一個明確的匯率換算但對商人來說這並不是難題只要將某種『jiāo』易數額量最大的商品用兩種貨幣價格進行比對就可以大致換算互相之間的匯率換算因此這種貨幣也有望在歐州、印度、東南亞一帶流通起來也可以免去更換貨幣的麻煩

因此銀幣僅僅只發行了不到一個月就立刻得到了歐州商人們的關注但要兌換銀幣必須到銀行裡去因此歐州商人們也向商務部提出申請希望能夠在海關設立專『mén』的銀幣兌換點同時儘快確定中華銀幣和歐州各國銀幣之間的兌換比值

對於商毅來說在海關設立銀幣兌換點當然是很容易辦到但確走貨幣之間的兌換比值就不那麼簡單了因爲儘管歐州的貨幣體系比中國先進但也遠遠還沒達到基本完善的地步貨幣比值也只是在市場流通中自發形成並沒有得到歐州各國的認可因此也並不穩定

而且在亞州流通的歐州貨幣也比較『hún』『luàn』主要有西班牙、萄葡牙、荷蘭三國的貨幣同時還有英囯、法國等其他各國的貨幣也是五『huā』八『mén』在短時間內很難計算出一個合理的貨幣兌換體系而且中華銀幣本身在中國的普及度也不高因此商毅也決定先觀望一年然後再根據情況制定出貨幣兌換比值而在目前歐州的銀幣還是隻能按重量來計算

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33章 互不相干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332章 對持(二)第403章 新年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60章 民心第一章 真像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67章 變數(三)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27章 追擊第161章 飛剪船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35章 追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4章 反擊(二)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87章 講和(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章 清廷(上)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49章 皇太極(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406章 國策(下)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102章 備戰(四)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6章 三路出擊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90章 合圍(一)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99章 廷議(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20章 投效(下)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406章 國策(下)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