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

?出訪英國的船隊是在二月十二日,從南京出發,隨行的還有李華梅等呂宋的駐軍。於二月三十曰抵達呂宋,?匯合呂宋方面派出的人員,?一共六艘船組成船隊,?揚帆西行。?

商毅也對這一些出航,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歡送儀式,這是繼宣德五年(1430年),鄭和第七次率船隊出航西洋,二百餘年之後,中國首次由政府出面組織的航海活動,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主動派遣船隊,訪問歐州的航海活動,因此儘管這一次出航的規模,無論在船隻的數量還是出航的人數,都遠遠小於鄭和七下西洋中的任何一次,但這一次出訪英國的意義,對後來的影響力,以及歷史的評價,都遠遠得超過了鄭和下西洋。?

而在若干年以後,南京政府攻佔呂宋羣島和派出艦隊訪問英國,也都被認爲是中國走行世界,參與大航海時代競爭的標誌。?

從南京出航的船隻有三艘,分別是一千一百噸級福船,福山號,八百五十噸級三級巡洋艦天安號,六百二十噸級四級驅逐艦井木犴號。另外在呂宋羣島方面,也作好一切的準備,出動的兩艘船隻一艘爲五百五十噸級,一艘爲三百八十噸級。?

這到不是說呂宋方面沒有大船,而是因爲商毅聽從了英國人的勸告,航海不能一味全是大船,也應該加入一定的小型船隻,雖然大船在穩定性,抗風浪的能力上要優於小船,但在某些危險海域,需要探路,或需要靠岸停泊時,小船要大船方便得多。這些可都是英國人百餘牟航海的經驗之談。?

商毅對這次出航,也制定了詳細的計劃,首先是繪製從中國到歐州的航海路線圖。雖然商毅手裡有世界地圖,但世界地圖和航海路線圖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由其是在這個時代,由於蘇伊士運河尚未開通,東西方的航線必須經過整個非州,在非州大陸最南端的好望角轉彎,然後一路北上,才能到達歐州,整個航行時間約爲七到十個月,就是走上一年,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在途中有那些參照點,那些地方可以躲避風浪,那此地方可以停泊船隻休息,那裡能夠得到淡水和食物的補充等等,都是在航海路線圖上應該註明的。有了這樣一份詳細的航海路線圖之後,中國也就能夠自行與歐州通航,而不用英國人領路了。?

另外商毅對這次出訪的目地,並不僅僅只訪問英國這一個國家,而是應該爭取多訪問幾個歐州國家,首先是法國,雖然現在法國在海外還沒有多少勢力,但在三十年戰爭之後,法國己經成爲歐州大陸最強大的國家,而且從此以後,一直都是歐州最主要的國家之一,因此這次出訪歐州,法國也是首選的要訪問的囯家。?

其次是荷蘭與葡萄牙,荷蘭是歐州的新興國家,也是在南中國海地區最大的殖民者,同時在表面上,還是南京政府的親密夥伴關糸,因此來到歐州之後,不去一趟荷蘭,怎麼也說不過去。?

葡萄牙也是一個衰弱的老牌殖民國家,但現在葡萄牙還租借着中國澳門,另一方面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間的關糸是恩怨交織,十分錯綜複雜,因此也想通過葡萄牙,向西班牙遞交商毅的指控信,指控西班牙殖民者在呂宋屠殺華人的罪爲,目地當然是試探一下西班牙對於失去了馬尼拉的態度,以決定是否出訪西班牙。同時也打聽一下岡薩雷斯家族的情況。?

還有一個主要訪問的對像是羅馬教廷,當然首先還需要讓傳教士先去和羅馬教廷溝通,也遞交商毅對馬尼拉傳教士的指控。商毅估計,教庭應該比西班牙好對付,畢竟在這個時代,羅馬教廷己經勢微,對歐州大陸並沒有多少影響力,實際大國爭霸的工具,因此教廷多半會承認馬尼拉的事實,不管怎麼說,還保留了耶穌會,如果和商毅翻臉,呂宋、中國這兩個亞州重要的教區控怕都保不住。?

商毅制定的,就是這些國家,同時也給了使團一定的自主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二到三個訪問國家。當然要完成這些訪問,也需要英國的大力幫助,雖然英國東印度公司當不了這個家,但他們還是保證會盡力說服囯會,全力幫助中國使團。?

這一次出航共計出動人員二千三百四十七人,其實這五艘船最多可以裝下三千到三千五百人,但因爲路途遙遠,需儘可能的多帶糧食和淡水,另外也要攜帶大批的商品,和贈送的禮物,以及銀錢。因此也儘可能減少隨行人員,保證有足夠的儲存空間。?

商毅當然不可能像鄭和下西洋那些,不計成本的大發珍貴物品當禮物,但國與國之間來往,送出的禮物也還是要拿得出手的。而帶商品和銀錢,這在歐州是十分正常,東西方來往一次可不容易,當然不能錯過一切來往的機會,多帶商品,進行貿易。?

而代表團的團長叫樑秉業,是由李格非向商毅推薦,以前在李格非經商時,是他的一個得力助手,曾多次出海,在李格非出任內閣大臣之後,委任他付責航行公司的事務,並會說葡萄牙語,對歐州各國的情況也有一定的瞭解,而且樑秉業以前考中過秀才,又參加過兩次省試,都沒能考取舉人,後來因爲家道中落,才投靠李格非學習經商,因此也算中西合壁式的人材,出任代表團的團長,也非常合適。副團是由呂宋方面派出,是張庚秋的次子張仲僑。正副團長都是啇人出身,?不過在現在的中國,?也只有海外商人,對海外世界纔能有相當的直觀瞭解。?

而船隊的總指揮是由吳全福出任,他也是商毅的老部下,兒女都在南京政府中出任重要職位,有着非常豐富的航海經驗,和指揮船隊的能力,也很讓人放心,他的副手是女婿何沙。?

這次出訪代表團裡有士兵七百二十七人,軍隊的主將由安徳烈擔任,雖然他的年紀並不大,但能力和經驗都足以讓人放心。?

另外出訪的人員中,還林之洋的小兒子林旭進,今年他己經年滿二十,小時候接受過中國傳統的教育,後來又在浙江師範大學裡學習過新式課,這兩年開始跟着林之洋學習經商,在馬尼拉競賣西班牙資產的時侯,就是甴他代表林家出面,拍下來的三處資產都很不錯。這一次也是林之洋向商毅請求,讓他出去歷練一下。商毅當然也沒有拒絕,同時也讓林旭進到英國去考察一下商機,估計中國還能在英國出售什麼商品。?

代表團的其他人員中,除了水手、船員、士兵、通譯等人員之外,還有各種工匠、畫師、醫士、學者等,共有一百一十三人,軍校和其他學校的學員共有二十七人。這些人都是通過招募而來,其中有一些人是對海外的世界感興趣,也有相當一部份是衝着豐厚的報酬和發展前途而來。?

徵招參加出使團的人員,首先將得一筆十分豐厚的安家費用,等回航之後,又將得到一筆獎金,同時回來之後,毎個人都將會得到政府安置相應的職位。而如果船隊在中途發生意外,在五年之後,船隊仍未歸,家人則可以來領取這份獎金。?

當然還有幾名特殊的人員,就是耶穌會的傳教士。?

對於商毅的這一決定,傳教士們是絕對支持的,同時商毅要完成的訪問計劃,也需要傳教士的全力幫助,同時湯若望也打算借這個機會,向總部進行一次全面彙報中國的傳教形勢和發展前景,同時也希望總部能夠再多派遣一些傳教士到中國來,幫助這邊進一步擴士傳教事業。?

另外中國佔領了呂宋之後,將整個呂宋的傳教權力全部劃給了耶穌會,但當初馬尼拉大教區的傳教區域劃分,是由羅馬天主教廷批准的,雖說現在羅馬教廷己經管不了馬尼拉,但還是需要向教廷通告一聲,最好能夠得到教廷的確認。還有商毅向教廷發出的兩封信,由其是第二封控告信,也還需要傳教士們去從中周旋。?

因此湯若望等人經過了詳細的商議之後,終於決定,這一次甴阿科尼亞帶隊,和另外四名傳教士,一起返回歐州,向耶穌會的總部,以及羅馬教會報告。而呂宋耶穌會方面也派出了四名傳教士,隨阿科尼亞一起同行。?

而在出航之前,商毅對出行的人員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出訪歐州,只談文化交流,除了和西班牙之外,其他各國均不談政治,也不干涉歐州各國之間的關糸,保持中立態度;二是尊重歐州各囯的風俗、傳統、文化習慣和各囯釆用的政治體制,不要以天朝上國的高傲態度自居,更不要用中國的標準強加於他國。在向歐州各國傳插中華文明時,不許對歐州文明進行攻擊性的評價。三是儘量多與歐州各國人員進行全方位的交流,多看、多聽、多記、多畫,將自己在歐州的所看、所聽的見聞全都盡全力記下來、畫下來,等歸國之後進行整理,然後結集出版。?

第406章 國策(下)第35章 南歸(上)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234章 收尾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46章 內外夾攻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23章 震盪第333章 對持(三)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93章 雷汞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37章 進攻南陽第202章 夜奔(上)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93章 追擊海盜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41章 造船廠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08章 進京(上)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400章 國事(三)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35章 鄉鬥(下)第104章 完婚(二)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01章 備戰(三)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247章 營救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332章 對持(二)第181章 出兵(下)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一章 真像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19章 投效(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1章 婚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