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崑崙山

傳,崑崙山自古爲天下羣山之母。其由總嶺以西發行,沿南疆入青海;北攬陰山、祁連、太行諸山,遠及大、小興安嶺;南控大雪山,橫斷西南地脈,綿延萬里,幅員廣大,素多神仙鬼怪之說,歷代文人墨客傳頌不絕。

崑崙山乃是華夏大地龍脈的源頭,靈氣充裕,再加之山勢廣闊險峻,人跡罕至,所以也是千古仙家必爭之地。經歷數千年的爭鬥下來,崑崙山的地理範圍,別一分爲二,分別是東崑崙和西崑崙。其中東崑崙主要就是正道中的崑崙派所把持,崑崙派傳承的乃是當年元始天尊玉虛一脈的道統,曾經輝煌一時,領袖正道數千年,只是後來不知何故,該派式微。漸漸的,正道領袖之位,也易幟換弦,終於變成了現今的峨嵋派獨領風騷。不過看崑崙派現今依舊能夠把持住東崑崙這般勝境,就可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此言不虛也。

而西崑崙,則是旁門左道之士,龍蛇齊聚之地,綿延數千裡的山川溝壑之中,也不知潛藏了多少的人物。但凡有個準則,能夠居住在西崑崙的,必定是魔教、左道中一等一的能手,否則恐怕還沒幾天,就會被人神不知鬼不覺地連鍋一起端了。

以綠袍老祖這等見識,也僅僅知曉幾位居住在西崑崙的魔教能手,當然其中與他相熟的,也就只有住在星宿海北岸小古剌山黑風窩的那位。

時值隆冬,天風浩蕩。凍雲悽迷。穿過千丈雲洞,自高空俯瞰西崑崙山區,但見千里冰封,積雪皚皚,天地渾然一色,俱爲冰源雪海、窮荒苦寒之境。休說是行人絕跡,就是鳥獸亦皆匿伏不出,端地生氣全無。

在那羣山層巒之間,不知自何時起。卻集聚着大小百十來個湖蕩,錯落分佈其中。這些俗稱“海子”的湖泊,多由高山雪水下注而成,迎着天光。閃閃發亮,星羅棋佈,狀如列宿,故名“星宿海”。乃是黃河起始的源頭。

這日晌午,西南方遙空之中忽然傳來異響,一朵畝許大的綠雲朝西崑崙電掣疾馳而來。方自天邊出現,轉眼已至星宿海崇山峻嶺之間。向一座太起眼的山頭落去。這遁光雖然光華奇特,卻是不帶絲毫邪氣。

正待落於山頂,突然聽得驀地一聲鐘響。騰空涌起一片血海。無量星花如同正月裡放連珠炮而已。沖天而起,漫空激射。蔚爲奇觀。一時間,波濤洶涌,血浪滔天,轟轟發發,聲勢猛惡之極。

一道暗赤光華如飛箭般穿出血海,,破空直上,只聽得大喝一聲:“何方道友駕臨本山,可知此處乃是血神君洞府,仙凡莫入,否則有死無生。”儘管言辭頗爲兇狠,但被那極富磁性的聲音一說,卻是讓人感覺不到一絲兇狠,反倒好似有些情郎對愛人的呵護斥責之意。聲到人到,一個氣宇軒昂,丰姿俊朗的白衣少年,突然在空中現身。

此時那團綠雲也自在血海之上頓住,赫然可見六人分立其上,三個七八歲的幼童、三個二十左右地少年。站在最前頭的,是一黑一白,相貌妖異的童子,令人看去頓生非人之感。位於兩位童子之後的乃是一個綠袍童子,半目微閉,盤坐一五層五方地晶瑩法臺之上,面沉如水。在這之後,則是三位少年扇形而列,俱是一身半臂半膝的麻布裝束。

聽及問話,那三個少年正中一位,面帶笑容的答道:“我名唐石,乃是百蠻山綠袍老祖座下大弟子,今日跟隨家師前來拜訪血神君,還望通報一聲。”

白衣少年本是來勢洶洶,一聽這話,登時改容,拱手笑道:“不知竟是老祖駕臨,失禮了!前幾日家師還在念叨老祖來着,不想今日便來了。老祖與家師還真稱得上是知心摯友。晚輩吳肅,添爲家師座下第五門徒。因前番光景,在外行走,不識得老祖金面,多有得罪,尚祈勿怪!”說着再次躬身賠禮。

唐石微微笑道:“吳師弟不必多慮,正所謂,不知者不怪。家師素來寬宏,自然不會計較這等小事。”

吳肅聞言,訕訕而笑,不無佩服道:“老祖法術真個精妙,所駕頓光竟然不帶絲毫魔教氣息,一時不察,所以…想想,直叫晚輩汗顏。”說話間,一揮手,那滿山血海倐的消失不見,接着躬身擺手,“有請老祖法駕。”

“哈哈…你這廝終於有空來看看我啦!”說話間,一道赤紅血光驀地由山間騰起,瞬息羅至眼前,現出一個瀟灑俊朗,放蕩不羈地年輕道人。滿面欣喜,兀自喋喋不休,“前幾日還在念叨你,暗想莫不是被峨嵋抽冷子幹掉了,怎麼也不見什麼消息。剛想去看看你,就來了一位客人,一時間倒也沒能脫得開身,就此耽擱下來了。沒想到今日你竟然送上門來,正巧有一事要你相助,來得好啊!”此人正是血神君。

綠袍老祖此刻半坐於法臺之上,聞言笑道:“你這老鬼,找我的準沒好事,說說看,究竟是何方貴客上門啊?”

話音剛落,就聽一人接口道:“綠賊,許久不見,在哪裡搞出這多排場,莫不成連我都不認識了。”聲到人到,山頭飛出一朵紅雲,凌空現出一個十一二歲的童子,一張紅臉圓如滿月,濃眉立目,大鼻闊口。穿一件紅短衫,赤着一雙紅腳,頸上掛着兩串紙錢同一串骷髏骨念珠。一手執着一面金幢,一手執着一個五老錘,錘頭是五個骷髏攢在一起做成,連錘柄約有四尺。滿身俱是紅雲煙霧圍繞。

綠袍老祖自然認得來人,赫然是五鬼天王尚和陽,哈哈笑道:“小紅賊,當日紅鬼谷一別。竟然沒有被我氣得去撞山吶!果然算得上是心胸廣博之輩,着實是我綠袍的良友啊!”

尚和陽自然知道,綠袍言語所指之事,乃是當日得知雪魂珠落入他手,自己後來不告而別地事情。不過尚和陽現在着手祭煉一樁魔教異寶,只要能成,自然不再顧慮雪

事情。而此事偏偏還要有求於綠袍,聞言打了個哈“綠賊莫非怪我當日不告而別。實不知當時確有要事在身,不得遲延。你我好歹朋友一場,不必如此介懷吧。”

“哈哈…哪裡,哪裡。純粹玩笑而已。老祖我還指望着跟你小紅賊一同,什麼時候去會會優曇老尼呢!”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現今多事之秋。少個對頭、多個朋友,總歸是好的。更何況尚和陽好似還有求於自己,綠袍老祖自然也不會耿耿於懷,畢竟那等只是小事而已。不過爲防尚和陽事後變卦。還是點出了優曇老尼,畢竟這纔是真正地大敵。

尚和陽何人人物,自然明瞭綠袍話外之音。點頭贊同道:“不僅是優曇老尼。還有那峨嵋派一大幫子。以及嵩山二老。對了,現在只能說是嵩山一老了。都忘了那陰險吝嗇地朱矮子,已經被你跟神君聯手鏟除了,真是大快人心吶!功德無量,功德無量。”

綠袍老祖心中雖然自得,面上卻也不好意思太過炫耀,微微謙笑道:“過譽了,不過那朱矮子確實討厭。”頓了頓,側着身子指了指身後地三位少年,“這是我門下的三位弟子,來,還不快見過東方魔教祖師五鬼天王尚和陽。”末了一句,卻是對唐石等人說地。

“弟子唐石(隨引/黎呈山).+=<禮言道。

接着綠袍老祖一指鄧隱,介紹道:“這位便是此地主人血神君。”

“弟子唐石(隨引/黎呈山).+

血神君呵呵一笑,揮灑道:“不必多禮,咱們在這站得也夠久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我待客不周呢!來,來,來,到洞府中坐下再聊。”招呼着,便身形一動,在前面帶起路來。

臨至山頂,來到了一片平坦之地,只見正前方,約有十數丈外,點綴着一片盛開地紅梅。血紅色的梅花,與白雪互一映襯,蔚爲奇景。其間梅樹,蒼勁雄發,花枝廣被,結蕾萬千。

“神君,你什麼時候在這山頂移植了這麼多的梅樹,而且看其年歲,也俱都久已。”上次綠袍老祖來時,雖見此地也是老樹密佈,但絕無一株梅樹,不料時隔不久,竟然全換成了年歲都在百年以上的老梅樹,不禁有些好奇,是從何處招來移至山頭。

血神君故作神秘地一笑:“嘿嘿,羨慕吧!這些個紅梅,是向我那老鄰居星宿神君討要來的。反正他那多得是,還不如送我幾株,點綴點綴山景。”

綠袍老祖聞言,調侃道:“你這老鬼,臉皮可真夠厚的,這等討要之事,還說得這般理所當然。無恥…無恥至極,着實是我等魔教中的楷模!哈哈…”

血神君聞言,頗爲自得地大笑不止。

一行人到達洞府後,血神君忙吩咐弟子帶綠袍老祖門人先去休息休息,逛逛周山景緻什麼的。待到門人盡皆退去,血神君領着綠袍老祖和尚和陽向靜室走去。

靜室之中,三人坐定,血神君也收起了嬉戲之容,丟給尚和陽一個眼色。綠袍老祖自然將這一切都看在眼中,雖然有些好奇究竟到底是何機密,不過卻也不着急,反正早晚他倆必定有人會講,露出那等急切之容作甚,還不如悠哉悠哉的來得自在些。

過了好一陣子,咳咳…尚和陽清了清嗓子,正色道:“此事由我而起,那就由我來說吧。想來我魔教大乘、小乘,五方教派之別,綠賊必然是清楚。”

綠袍老祖聞言,也不多講,只是微微點了點頭,表示明確之意。

尚和陽接着講到:“我魔教如今式微,不管是大乘,還是小乘,都已陷入微末之境,稍有不慎,恐怕就要爲正道一舉剿滅了。如今唯一還有所依靠的便是我等這輩,稍微知曉些魔教秘傳地人了,再往後傳承下去。絕難,絕難!故此,我幾方尋求解決之道,想想,如果我魔教諸多秘法,沒有失傳地話,又如何輪到正道如此猖獗。

功夫不負有心人,竟然真就讓我覓得了東方魔教失傳已久的一本典籍《太上洞神五星諸宿日月混常魔經》,雖是殘篇。但內中也完整地記載了一十九件魔門至寶地煉製方法。

其中便有一件寶物,據說煉成之後,能夠直抗佛門至寶‘七寶金幢’,端是威力無窮。”

說到此處。尚和陽不禁頓住,喘了口氣。

七寶金幢,乃是西方嘛羅偈波提尊者千年前所用降魔至寶,具有無上威力。非同小可。共有七層,上分置寶環、朱輪、鉢盂、金鐘、慧劍、梵鈴、寶鏡七寶,幢頂之上還有一鎮幢舍利,更是微妙。此寶號稱世間佛門第一降魔至寶。尚和陽究竟想煉製何物,竟然能夠與之抗衡,綠袍老祖心中驚訝、不解之意。翻涌不息。當然。震驚地不僅僅於此而已。那《太上洞神五星諸宿日月混常魔經》可是當年天魔教中赫赫有名地五大至高秘典之一。傳言五方教派最初分立,就是分別奪了一本至高秘典。其中歸屬東方魔教的正是此經。

只是後來不知何故,五方教派地秘典紛紛失傳,沒想到尚和陽此次竟然能夠尋獲此經,雖然聽其所言,到手的乃是殘篇,但難保沒有隱瞞之語,看來日後還真就大意不得了。

綠袍老祖堆上誠懇的笑容,依舊是不發一言地看着尚和陽,心中暗暗罵道,老祖我還是有些耐心的,光憑那魔經,還調動不了俺的心思。

尚和陽見到綠袍老祖略爲驚訝過後,依舊是一聲不吭的端坐一旁,心中一時間也拿捏不定他心中所想,不禁有些躊躇起來,暗自思咐,到底還要不要接着說下去。看看血神君,赫然此刻也是一副高深莫測地神態,猶豫再三,此事沒有綠袍老祖恐怕還是真個難成,猛吸一口氣,徐徐定下心神,再次開口說道:“本來,我倒也不急於煉製此寶,但是前些時日聽說七寶金幢

世,心中不由一驚。要知道佛道兩家同氣連枝,素七寶金幢一出,又不知道得有多少我等同道之流遭殃。

思前想後,就是萬難也要將此寶煉成,用來抗衡七寶金幢。只是後來發現,僅憑我一人之力,實難成形,正巧遇上了血神君,便與之一說。神君倒是欣然應允相助,但是以我二人之力,還是稍顯單薄,這便想到了老祖。知道你法力既高,寶物也多,而且盡皆珍品,有你之助,定然能夠一舉成功。事成之後,我定然將那《太上洞神五星諸宿日月混常魔經》借與二位一觀,不知老祖意下如何。”

“天王客氣了,大家份屬同道,又是朋友,有事之時,略盡綿薄之力,自然義不容辭。”綠袍老祖其實早在最初知道尚和陽有所求助之時,便知道這個忙還是一定要幫的,不然恐怕再生間隙,日後真個就成死敵了,何況內中還有血神君穿針引線,更是不便推諉。至於什麼事成之後的好處,那魔經中一十九種魔道法寶的煉製之法,綠袍老祖倒還真沒救放在眼中。要是一十九件魔道至寶讓他挑選,那還有些興趣,當然了,這種送上門來地便宜,自然不佔白不佔,反正也是要出力的。

尚和陽聽到綠袍老祖甚是直爽的應允,提到嗓子口的心,終於緩緩放了下去,吐出一口氣,調息片刻,與血神君對笑一眼,再次開口說道:“我此番想要煉製地法寶,乃是白骨舍利,又稱魔佛陀。此寶需要尋那佛法精湛,業已肉身成就的高僧大德,將其金身屍骨煉化,佐以秘法,方纔能夠完功。”

綠袍老祖就說呢,什麼樣的法寶,竟然能夠抗衡七寶金幢,現在聽到白骨舍利地煉製之法,已然心中沒有什麼懸念了。肉身成就地佛門大德,那已經是臨近飛昇地境界,再加之佛門氣息相近,自然是不懼七寶金幢。說句老實話,暗算這麼一個佛門大德的難度,已然不差於去強搶那七寶金幢了。

不過話已出口,以綠袍老祖身份,自然不好意思反悔,再說了,那佛門地禿驢們,也確實討厭,死一個,少一個,清靜。若是準備完全,以三人之力,想來對付一個禿驢還是綽綽有餘的吧。只是不知尚和陽究竟調中了那個禿驢,略一尋思,還是問了出來:“事已至此,想必天王也早有準備,只是不知究竟相中了哪個佛門大德。”

“大雪山絕壑之下,有一佛家靈境,地名青蓮,有一神僧大智禪師,又名智公禪師,在彼隱居。這禿驢傳言乃是佛祖座下第四十七尊者阿閻修利羅,因在南宋末年轉世,有許多願心未了,爲此閉關苦修,以完當年願力。每隔一甲子開關一次,普度有緣人。據說那七寶金幢,也就在他那蓮池底下靈泉穴內,近日即將出世。”尚和陽一口氣說完,方纔再次看向綠袍。

綠袍老祖忍不住冷吸一口氣,狐疑道:“莫非小紅賊,把主意打到那智公禿驢身上?”

尚和陽用力的點了點頭,十分肯定的說到:“不錯,正好趁那智公禿驢六十年出關之日,給他一個好看,說不定連那七寶金幢也能到手。”

“癡心妄想…”綠袍老祖見到尚和陽言語如此不知天高地厚,樂觀至極,忍不住出言冷冷相諷道:“那智公禿驢已然成就果位,只是因爲當年所發宏願太大,未曾圓滿,故此滯留人間,否則早已飛昇西天極樂世界。更何況,那七寶金幢爲其所收藏,難道他不會運用嗎?一個不好,恐怕連命都沒了。”

血神君聞言,拍手笑道:“老尚,我是如何說的,不錯吧!當初我就說了,那智公禿驢不是我等現在所能匹敵的,看看綠袍這廝果然也是同樣說法吧。難道你還真個就堅持己見不成,若是那般,可不要怪我不能捨命相陪了,根本就是十死無生之理。”

尚和陽聽完二人言語,臉色不禁有些難看,過了半晌,乾澀的問道:“那依照二位之見,卻是該尋哪位下手,比較容易?”

血神君久不行走,對於佛門高手的印象基本還留在幾百年前,聞言不由得一頓,示意綠袍,着其物色一個。

綠袍老祖苦思許久,暗暗嘆道,此事其實頗不好辦,非要肉身成真,但又要三人能夠對付的,“宜昌三遊洞俠僧軼凡如何,聞說他已然功行圓滿,只是因爲要助好友聾啞僧消孽成道,故此延遲兩紀飛昇。只是惟有一樁不好的地方,就是俠僧軼凡與聾啞僧共居一處,想殺俠僧軼凡,恐怕同時還要面對聾啞僧。那聾啞僧,因爲犯了他師父雪山了了和尚的戒規,罰他遭三十年聾啞之孽。雖然又聾又啞,本領同靈性依然存在,不過韜光晦靈,靜待孽滿罷了。一身所學,正是雪山了了和尚所傳佛門心劍的嫡派。”

尚和陽本是隻想着佛門哪些大德比較厲害,卻忽略了自己能否匹敵的實情,現在轉念想想,似乎也是明理。至於綠袍老祖所言的俠僧軼凡,也曾有所耳聞,雖然臨近飛昇,但是顯然要比智公那等不死老禿,要好對付得多。心念想定,頷首應道:“那就依照老祖所言,去尋那俠僧凡的晦氣。若是順手,說不定,連那聾啞僧也一鍋端了,正巧還能讓一位到友煉製一枚白骨舍利。”

綠袍老祖見見尚和陽沒說兩句,那喜歡先自樂觀結局,分配戰果的習性又露了出來。也不在意,微笑不語,算是贊同了他的說法。

血神君雖然未曾聽過俠僧軼凡的名號,想來乃是後輩,又是綠袍所薦,想必應該是手到擒來之舉,不足爲慮。

第7章 三條命第16章 極光吐納元化書(下)第6章 天狐劫數(上)第6章 八卦教第7章 黑刀峽第16章 顛倒黑白第7章 黑刀峽第8章 傳授秘寶第14章 金船初現第11章 天欲紅蓮第19章 寒泉行宮(中)第2章 北邙山(下)第12章 齊來同歸第8章 千光塔第七 卷東海締結木下第7章 青龍木(一)第14章 山精木客第15章 相煎何太急(下)第2章 大阿修羅法咒第6章 玄陰神威(五)第3章 九疑鼎第7章 仙家妙口第17章 白費心機(上)第21章 玄陰破滅第18章 崆峒七寶第1章 天一真水第4章 三遊洞第9章 青龍木(三)第1章 天一真水第10章 隔岸觀火第4章 玄陰神威(三)第7章 三目碧蟾第2章 玄陰神威第17章 初鳳變計(下)第2章 赤陽花第12章 詳述前情第2章 太乙元精第18章 乾天火靈珠第17章 白費心機(上)第4章 桑仙被困第9章 九烈愛子第5章 靈焰譚第18章 寒泉行宮(上)第6章 拜訪紫雲宮(下)第11章 極光元氣(上)第14章 相煎何太急(上)第12章 極光元氣(下)第8章 盤牽洞府第16章 百毒寒光障(上)第1章 毒龍丸第17章 百毒寒光障(下)第15章 劫散雲消第4章 五鬼噬魂第15章 金庭玉柱第7章 端午之期第6章 赤身寨第5章 九疑元胎第5章 決戰青螺(中)第9章 青龍木(三)第4章 百禽道人第4章 幻滅天羅第16章 極光吐納元化書(下)第1章 四八離魂陣(上)第12章 香霧真人第5章 靈焰譚第20章 商風子第14章 紫雲淵源第1章 天一真水第19章 三寸針,擎天木第18章 白費心機(下)第18章 四方來援靈寶經第16章 先殺一個第2章 諸多算計第17章 初鳳變計(下)第7章 佛門妙法第4章 百鬼夜行第5章 拜訪紫雲宮(上)第12章 自討苦吃第3章 風穴冰蠶第15章 大戰紫雲宮(下)第13章 大小金蛛第20章 寶針變幻,童子單掌託巨木第5章 古神鳩第16章 功虧一簣第5章 俠僧軼凡第13章 黎山寨第18章 崆峒七寶第2章 諸多算計第16章 昊天之變(上)第12章 毒龍尊者第4章 敗歸西極教第4章 百鬼夜行第10章 小鐘先生第12章 自討苦吃第1章 九天都羅神鋒第5章 古神鳩第11章 青木催神法第22章 靈空之秘第13章 大戰紫雲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