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一意孤行】

bookmark

朱厚照一連在浙江安排三個官員,雖然都只是七品小官,但依舊引起內閣、六部衆臣關注。

皇帝究竟要幹啥?

很快他們就知道了。

豹房,樑儲、靳貴、楊一清,三位閣臣皆在。

朱厚照開門見山的說:“朕欲新設杭州市舶司,諸卿有何意見啊?”

三人都沒有立即反對,因爲搞不清楚狀態。

樑儲問道:“陛下,浙江已有寧波市舶司,爲何要新設杭州市舶司?”

朱厚照說:“寧州市舶司負責日本貿易,朕新設杭州市舶司,是負責泰西諸國貿易。”

樑儲依舊疑惑:“泰西諸國貿易,有廣州市舶司負責啊。”

朱厚照說:“廣州太遠,江南商貨不易運至。”

樑儲勸道:“陛下,兩廣商貨,與泰西諸國互市綽綽有餘。”

朱厚照說:“肯定不夠。”

樑儲還要再勸,楊一清突然驚問:“陛下可是要開海?”

朱厚照笑道:“只開杭州之海,諸卿不必驚慌。”

“陛下,萬萬不可!”

樑儲直接跪下,懇求皇帝不要開海,他說:“海禁乃祖制,不能輕易廢之。”

這個理由很強大,直接把所有異見堵死。

便是朱棣,也不敢違反祖制,甚至將海禁執行得更嚴格。

鄭和下西洋並非開海,那屬於官方貿易。

啥是海禁?

禁止民間私商出海,禁止外商來中國,只允許番邦在朝貢時帶些私貨!

朝貢攜帶私貨,那是有嚴格規定的。去年,朝鮮使者就私貨帶太多,錦衣衛直接去會同館堵門,朝鮮國王感覺顏面盡失,藉機在朝鮮國內搞派系打壓。

朱厚照問楊一清、靳貴:“兩位對海禁有何看法?”

楊一清委婉反對道:“應與六部商議。”

靳貴模棱兩可道:“還需謹慎行事。”

文官集團反對開海,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提督市舶司皆爲太監,反對開海,就是打壓閹黨。弘治皇帝加強海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太監依靠市舶司貪污太多。

第二,害怕被斷了財路,這個主要出自南方官員。

而北方官員,一向對是否開海,報以無所謂態度,反正他們也撈不到什麼錢。

楊一清雖然祖籍雲南,但戶籍在廣東,根基也在廣東。

靳貴是江蘇人,樑儲是廣東人。

三位閣臣,皆爲南方沿海人士,他們怎麼可能支持開海?

朱厚照非常生氣,冷笑道:“若朕一意孤行呢?”

三位閣臣全部跪下,沉默抵抗。

朱厚照陰陽怪氣道:“做生意嘛,講究漫天要價、落地還錢。朕已經出價了,你們多少也該還個價啊。”

樑儲說:“陛下,事關社稷,怎可兒戲?”

楊一清突然蹦出來一句:“陛下,若無太監提督市舶司,或可試行開海之策。”

樑儲聽到這話,立即扭頭瞪了楊一清一眼。

以太監提督市舶司,是朱棣搞出來的,這位老兄特別喜歡重用太監。他在位時當然一切順利,可他一死,太監們就跳起來,把朝貢貿易所得利潤吃得七七八八。

朱厚照猶豫不決,他也想用太監,但王淵有些不樂意,現在楊一清也堅決反對。

靳貴好歹也是帝黨,見皇帝不說話,立即附和道:“陛下,若廢太監提督市舶司之制,臣也支持開海!”

靳貴的小心思很簡單,不是我要反對陛下啊,我只是反對那些太監而已。

也別怪文官這種逢太監必反的態度,實在是太監整體扶不上牆。就拿明代的銀礦來說,必定選用太監做礦監,連銀礦都能給你整賠本,你就說說貪得有多過分吧!

王淵也是堅決反對太監提督市舶司的,他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一場,最後海貿收益大半進了太監的腰包。

朱厚照坐在那裡,良久不語,顯然信不過文官,反而更相信自己的家奴——太監。

樑儲這才放心下來,心中讚歎楊一清手段高明。如此態度,既沒有得罪皇帝,也維護了朝廷的海禁政策。

在三人想來,朱厚照是肯定不會同意的。

鹽礦、鐵礦、銀礦……被太監搞廢了不知多少,文官們一直持反對意見,可百年來還不是繼續任用太監。

朱厚照咬咬牙,突然拍板道:“寧波、廣州、泉州、順化、新平,這四個市舶司繼續由太監提督。新設杭州市舶司,由文臣提督,暫時只在杭州開海,試行數年以觀成效。不許再反對,此事就這麼定了!升雲南左布政使陳金,爲右副都御使,提督杭州市舶司。”

陳金是山西人,在沒有太監貪污的情況下,他怎麼可能反對開海?

樑儲、靳貴和楊一清吃驚不已,居然派一個右副都御使去提督市舶司,這分量太重了!

“陛下……”樑儲還想勸諫。

“閉嘴!”

朱厚照直接打斷:“朕都說了,只在杭州開海,施行數年以觀成效,若難有作爲則再禁不遲。”

三人默然,苦思對策。

這段時間,王淵在選用幫手,朱厚照自然也沒閒着。他又說道:“升東昌府同知何瑭,爲杭州市舶司提舉官!”

何瑭就是在經筵之時,指着皇帝鼻子痛罵昏君那位。

朱厚照不知什麼時候把他想起來,非但怒氣全消,現在還一下子給何瑭升了兩級。

還沒等樑儲、靳貴、楊一清緩過勁來,朱厚照再次甩出王炸:“即令兵部右侍郎王淵,總督浙江,賜開府之權,以一千神機營爲標兵隨行!”

“陛下!”

三位閣臣驚慌大呼。

樑儲說:“總督有開府之權,還有標兵之厲,恐復爲唐時藩鎮之禍!”

朱厚照氣得發笑:“只是臨時開府,標兵也僅有一千,若如此都能形成藩鎮,那地方三司官員皆可斬也!朕今天不是跟你們商量,朕是在傳令,且下去吧!”

不管是王淵當總督的開府領兵之權,還是開海貿易之事,三位閣臣都拒不配合,還攛掇着科道官員上疏勸諫。

但還是那句話,正德時期的內閣,並沒有那麼大的權利。

他們三個不配合,吏部尚書陸完配合啊,兵部尚書王瓊也配合啊。

朱厚照直接讓江彬傳話,隱約透露出一層意思,只要陸完配合開海,事成之後就令其入閣爲相。陸完這貨是蘇州人,爲了迎合皇帝,連自己家鄉的士紳利益都不要了,還趁此機會在吏部提拔親信——吏部左侍郎毛澄不配合,陸完藉助皇帝的威勢,一口氣換了三個吏部郎中。

吏部和兵部全力支持,內閣反對又有什麼用?

禮部尚書毛紀、戶部尚書石階,全都以辭職來威脅皇帝,堅決反對這兩件事。朱厚照只當看不到、聽不見,辭職的一律不允,他們也只有傻愣着。

連調邊軍入京這種事,朱厚照都能強行辦成,還有什麼是他不能幹的?

開海成敗,不在朝堂,而在地方!

457【弼馬溫】191【黃小妹】287【王大爺兵敗】745【御駕親征】【櫟州府——十四豪家的玩具】120【破天荒】471【林見素】546【誰有不平事?】346【處理瑣事】619【只誅心,不殺人】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468【老楊又在算計】739【這就是決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052【送信】411【司農寺的設想】511【內政與外交】049【夜襲】528【會社】269【楊廷和回京】638【盛世圖卷】154【一人立功,全家光榮】076【鹿鳴之宴】206【定親與求官】689【王公子的殷洲之行】371【王淵入閣?】004【老師,我又會了】500【心臟病】164【女流氓】755【鐵條王冠】778【躺平的大明皇帝】310【吃人不吐骨頭】755【鐵條王冠】063【明朝商稅超低的】470【心學大興】506【林石屹與魏獨眼】551【少年英主】426【老狗】410【首戰告捷與日本銅之戰】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763【堅固堡壘總是被內部攻破】673【公主與王子的黑暗童話】029【江上誰家客】242【微斯人,吾誰與歸?】295【招賢納士】506【林石屹與魏獨眼】258【燒殺搶掠】692【航海家王驥】149【會哭的孩子有奶喝】756【直取敵巢】283【江彬的野望】627【鄉紳幫着搞人口普查】472【印加帝國之使節】411【司農寺的設想】391【回京是不可能回京的】451【王崇】515【關聯交易】298【官民反應】552【全員二五仔】647【移冊法】548【官屠與殺神】053【病來病去】260【滅國毒計】691【經濟小識】113【瓊林宴】435【三人格局】138【私田與佃戶】585【琰州】462【福山、馬祖湖和櫟木灣】466【心學大佬們回京了】222【拉幫結派】649【破城】(爲盟主“往事成煙”加更)106【上巳踏青】484【憋屈的皇帝】312【祝融】215【又是一個同道】642【對徐達後人開刀】502【繼續鬧,繼續兵變】135【一喜一悲】519【氣學宗師】618【以孔制孔】289【還得繼續求官】404【泰西寶物】067【威名遠播】112【收禮】269【火器發威】329【觀世音菩薩化女經】348【後膛炮是主流?】480【無名異】624【立威】486【龍城殲敵】439【南苑獵場】【中華大帝】622【實幹纔是硬道理】628【下有對策】【朝鮮——大明的反面教材】224【北堵南疏】484【憋屈的皇帝】682【翩翩佳公子】372【好戲連連】271【執敵酋問罪於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