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勢家】

鞍山驛,東北數裡,河邊皆良田。

王淵騎馬過橋之時,突然停下,對正在收高粱的老農說:“這位老丈,吾等乃順天士子,此番前來遼東遊學。可否討口水喝?”

“田埂邊上,相公自取去。”老農順手一指。

王淵踱步過去,發現一個瓦罐,遂裝模作樣喝水,隨口攀談:“今年收成不錯啊。”

老農嘀咕道:“收糧再多,也不是我的。”

王淵趁機發問:“這是誰家田地?”

“屈家,”老農指向四周,“方圓一二十里地,都是屈家的。我以前也是兵丁,祖上分得十五畝地。屯田子粒交不起,只能把地賣了,給屈家佃耕過日子。”

王淵又問:“屈家是當官的嗎?”

老農答道:“以前是商人,後來做了指揮使。”

正統年間,遼東告急,朝廷兵力不足。

於是皇帝頒佈詔書,令遼東民間募集勇士,能聚兵萬人的授指揮使,能聚兵千人的授千戶……以此類推,拉十個人當兵就能當小旗。景泰、弘治兩朝,同樣經常在遼東“募兵”,只因軍戶逃亡現象太嚴重。

遼陽首富屈勒七,正統朝聚兵上萬,實授指揮使,家族延續至今,在鞍山這邊田產最多。

王淵騎着馬兒過橋,徑往遼陽而去,不時停頓跟本地人閒聊。

靠近遼陽之後,通過打聽土地歸屬權,就知道這地方是誰做主——全是韓家、崔家和馬家的土地!

現任遼東總兵叫韓璽,父親曾任遼中衛參將,爺爺曾任遼東副總兵,他兩個兒子全是五品以上武官。

遼東副總兵叫崔賢,父親曾是開原參將,爺爺曾任遼東都司。

馬家的始祖叫馬雲,官至一品都督,是第一任遼東都司。馬氏早已開枝散葉,遼東各地都有族人,且擔任多個衛所的主官。

就王淵隨口打聽的情況來推算,遼陽附近的官方屯田,至少已被侵佔六成以上!

弟子王崇嘆息道:“這遼東,積弊已深,遲早要出大事。”

王淵沉聲說:“世襲武官已成勢,難怪歷任督撫,皆稱遼東大族爲‘勢家’、‘勢族’。”

王崇說道:“有權、有財、有糧、有兵、有地,確已爲‘勢家’。”

權、財、兵、糧、地,凡此五類者,得一便可稱大族。

遼東武將家族,把這五類佔全了,而且還是特麼世襲的!

它跟土司不同,土司受朝廷猜忌,歷朝都被提防打壓。

也跟別地武將不同,各邊鎮皆有州縣,兵民混雜共同生存——在遼東卻只有衛所,你要麼做軍戶、匠戶、竈戶,要麼就滾出去當流民野人,根本就沒有正常的民戶!

從理論上講,遼東武將勢家,可以把這裡的所有漢人,全都發展成自己的農奴!

遼東困局,不在外,而在內。

即便王淵弄死努爾哈赤的祖宗,也可能出現努爾哈綠、努爾哈白。沒了黃臺吉,還有黑臺吉、紫臺吉、青臺吉。

王淵問道:“仲德,你認爲該如何解決遼東隱患?”

王崇苦思良久,都看到遼陽城了,纔回答道:“開府,立州,設縣!”

王淵欣慰讚許:“仲德有良相之才,他日必定入閣輔君!”

聽到王淵如此誇獎,其他弟子都驚訝羨慕。

王崇拱手道:“先生謬讚了。”

王淵搖頭說:“並非過譽。遼東就如仲德所言,便能徹底改革兵制,也不可能解決實質問題,必須開府立州設縣才行。否則,遼東子民,難沐王化,世代都尊武官勢族爲主。”

弟子費淵插話道:“在遼東開府設縣,恐怕有些不切實際。”

王淵分析說:“必須先收回朵顏三衛之地,至少要收復大寧城才行。大寧一復,遼東外敵就少了一半,屆時開府立縣就能慢慢做了。”

“先生所言極是。”王崇拜服。

王崇所說的開府設縣,跟在雲貴改土歸流有本質區別。

遼東的主要城市和地區,漢民數量早就足夠立州設縣了。之所以遲遲不動,一因祖制,二因外敵,三因武將家族已經成勢。

所以,必須收復大寧城,解決最嚴重的外患。

接着,在靠近河北的地區,慢慢設縣延伸過去。

最後,就是提兵打仗,鎮壓想要反叛的武將勢家。

歷史上,嘉靖年間,御史呂經想要整頓遼東。他都沒說撤衛設縣的事兒,只想收回官方牧場,消減軍隊餘丁(實爲釋放農奴),結果就釀成遼東兵變。

那些武將指使士卒譁變,毆打官吏,拆毀衙門,燒掉冊籍。右副都御使兼遼東巡撫呂經,被抓起來脫掉衣服侮辱,毆打之後關在遼東都司府邸。武將們又勾結鎮守太監,羅織罪名陷害呂經,成功搞得這位御史流放充軍。

王淵若想改革遼東弊政,就必須得到皇帝授權,誰敢玩兵變直接武力鎮壓!

而且,還必須掌控兵部,因爲遼東“全民皆兵”。一旦撤衛設縣,就等於從兵部手裡奪權,兵部尚書會直接炸鍋的。

師徒閒聊之間,已經來到遼陽城下。

遼陽此時屬於整個東北的統治核心,城方二十二里,城高三丈三尺,護城河深一丈五尺。

“路引!”

估計是皇帝住在城內,城門檢查比較嚴格。

王淵拿出自己的官牒,守軍一看是禮部左侍郎,在迎他進門的同時連忙跑去通報消息。

不多時,遼東都指揮使王孝忠、御馬監少監朱林,帶着隨從一起趕來迎接。

“拜見王侍郎!”二人拱手問候。

王淵略作回禮,問道:“陛下可在遼陽?”

朱林答道:“就在遼東都司,三千營亦在城中駐紮。”

王孝忠表現得十分謙卑,矮身說道:“王侍郎請。”

遼東都指揮使王孝忠,是遼東最高軍政長官,但不能直接統兵打仗,統兵權握在遼東總兵韓璽手裡。

這一屆遼東主官,全是本地人!

都指揮王孝忠的軍籍在定遼後衛,即家住遼陽城北。總兵韓璽的軍籍在定遼中衛,即家住遼陽城中。

這是極不負責任的人事任命,兩人也沒啥赫赫戰功,全靠家勢、人脈和賄賂。他們這樣執掌遼東,整天想的並非練兵禦敵,而是如何侵佔更多屯田、役使更多軍士、提拔更多族人。

王淵一邊騎馬而行,一邊觀察城內情況,隨口問道:“韓總兵呢?”

王孝忠回答:“韓總兵年事已高,去年冬天太冷,病倒之後就不太利索,因此今天沒來迎接王侍郎。”

王淵微笑不語。

遼東總兵,該換人了。

如果真是年邁體衰,哪還留着做什麼?如果存心擺譜,那就更要換掉,說明韓家已經勢大難制!

394【爲何不練好本事再造反?】724【國主的權威】355【不得不援】239【昏官?好官?】603【張璁發威】120【破天荒】701【渡渡鳥很難吃】333【開膛驗屍】313【全省通緝】782【波斯與西域】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364【當狗也不容易】688【去殷洲!】366【一代英主窩囊死】188【一得一失】059【科舉密卷】243【朝會應對】532【膽大包天】430【江彬末路】005【以理服人】273【朝堂新格局】649【破城】(爲盟主“往事成煙”加更)344【傳教士】726【小把戲】116【第一次朝會】【櫟州府——十四豪家的玩具】562【拔城】055【成長】326【殘忍陋習】385【王大爺發威】350【三省總督】019【途中意外】006【優等生待遇】185【買地建廠】497【實幹派】148【軍糧被扣】603【張璁發威】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602【賢王也不能逃稅啊】224【北堵南疏】410【首戰告捷與日本銅之戰】118【豹牌】493【新官之火】473【羊駝】597【宗室改革】694【人間地獄】055【成長】128【兀那賊將,可敢與我一戰】328【打着紅旗反紅旗】269【楊廷和回京】053【病來病去】637【加速改革】284【大婦的度量】125【全軍衝鋒】240【心學信徒們】715【最後一課】056【心學初興】080【寶刀與烈弓】641【報刊管理臨時條例】175【莫名其妙的麻煩】663【活力四射的時代】373【步步緊逼】287【王大爺兵敗】127【反賊主力又要跑路】246【臨時任命】727【基本盤】157【房子太大不敢要】545【兩隻窮鬼】570【太子選妃】381【扎佐縣】332【開刀要選大老虎】168【實驗室招人】643【西疆、北疆與南疆】079【謝師】341【總督鍊鋼】478【王子復國記之末】478【王子復國記之末】333【開膛驗屍】661【歐洲颳起中國風】738【耆那教】【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446【背叛】419【兄弟,換錢不?】690【錢的作用】568【Cosply】605【王孔聯姻如何?】155【武曲星下凡】683【幼驥伏櫪,志在四海】176【學術團體壯大】765【瘋狂擴張】605【王孔聯姻如何?】423【大炮就是禮】028【三個小祖宗】208【一堆主事】168【實驗室招人】527【忠狗夏言】721【三方結盟】007【老實孩子】021【亂武之輩】393【知行合一王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