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5【賢相與盛世?】

bookmark

文淵閣。

王淵斬釘截鐵道:“豹房新軍,不得裁撤!”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毛紀問道:“豹房之軍,本就不合規制,難道一直襬在那裡?”

王淵說道:“豹房新軍乃天下精銳,可改而不可裁。其一,籍貫仍舊在邊鎮者,改爲京衛軍籍;其二,可裁撤豹房中軍營(皆由太監組成),軍中太監由陛下發配;其三,豹房新軍不得在內校場操練,當全部移往城外軍營。”

“就依若虛所言。”楊廷和對此表示贊同。

這個時空的豹房新軍,可跟歷史上不一樣,全都是裝備精良、久經沙場的勁卒,也就中軍營那幾千太監兵是樣子貨。

楊廷和若敢執意裁撤,恐怕最後難以收場,因爲還有一萬多人留在邊鎮,防止蒙古入寇和邊疆叛亂呢。

讓毛紀提出裁撤豹房軍隊,純屬漫天要價,是爲了落地還錢。

楊廷和說:“南北兩京,冗餘京衛、旗軍、勇士、力士、軍匠,必須全部裁撤掉!”

這些冗兵冗將,一半是歷朝積弊,一半得朱厚照負責。

因爲王淵的出現,大明多打了許多勝仗。而每次遇到大捷,朱厚照寵幸近臣的親友,以及送錢跑關係的奸妄,就會濫領功賞被提拔爲將校,全部掛靠在南北兩京衛所當中。另外,兩京因爲出現大量武官,這些武官又役使軍士,把大量無籍遊民轉爲軍役分子。

王淵想了想說:“豹房勇士當中,多有驍勇之輩,揀選之後補入新軍。其餘無籍將校、軍士,楊閣老便隨意安排吧。”

這一次裁撤,估計在十萬人以上,每年可節省開支160萬石以上,加上裁撤廠衛就是節省200多萬石。

楊廷和又說:“裁撤皇莊、皇店,還需若虛相助。”

王淵說道:“陛下賢明,自會答應。”

皇莊是皇室成員的農莊,又稱“宮莊”。皇店是皇室私設的收稅機構,不屬於正常稅收系統,嚴重擾亂了市場商業秩序,不但鉅富大賈苦不堪言,就連勉強餬口的小商販都難以爲繼。

這兩個玩意兒,雖然早已出現,卻是在弘治朝愈演愈烈的。

皇莊與皇店,皆委派太監管理,不但養了大量吃閒飯的太監,而且這些太監還暗中盤剝貪污。更嚴重的是,太監打着皇室旗號,私自霸佔百姓土地,搶奪正常稅收機構的商稅,導致底層百姓困苦、國家稅收減少,弄來錢糧卻進了太監們的腰包。

據統計,僅在京畿地區,弘治朝就有皇莊1.28萬頃,正德九年猛增至3.75萬頃,如今可能已經超過4萬頃,也即京畿的皇室田莊超過400萬畝。

若再加上太監假託皇莊私佔的土地,至少也在500萬畝以上,而且這還只是京畿地區!

此事,王淵不想插手,讓楊廷和慢慢搞去。

第一,裁撤皇莊皇店,朱載堻就算再賢明,心裡多少也有些不高興。其二,楊黨官員裁撤皇莊之時,必然趁機中飽私囊,王淵今後能夠以此切入,幹翻一批不聽話的楊黨,徹底掌握對朝廷的控制權。

當然,王淵派系的官員,肯定也要參與其中。

畢竟工程量太大,只靠楊廷和來搞,不知得弄到猴年馬月去。楊黨爲主,王黨爲輔,清理皇莊皇店,王黨趁機蒐羅楊黨中飽私囊的證據。

若有互相勾結、狼狽爲奸者,就算是王黨自己人,王淵也會毫不手軟的秋後算賬!

投靠王淵的夏言,轉任順天府巡按御史,專門負責全程監督此事。

歷史上的夏言喜歡兼併土地?

呵呵,至少在京畿地區,夏言必須做清官,半畝田他都不敢貪污!

清理廠衛、清理冗兵、清理皇莊皇店的同時,楊廷和還在主持對太監的清理。正德年間,取佛、買辦、製造、燒造……等差事的太監,還有腹裡、地方、邊鎮、鈔關、海關的太監,不符合祖制的,超過法定數額的,全部予以召回,接到詔書必須立即回京。

擔任鎮守、副總兵的太監,不得再幹預地方事務,若有違抗者予以法辦!

另外,還有不經吏部同意,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傳奉官,同樣全部被裁撤掉。這不是正德朝獨有現象,從朱厚照的爺爺開始,傳奉官數量就一直增加,到了朱厚照手裡直接翻倍,這些傳奉官論罪皆可殺,沒一個敢說自己是清白的。

整個朝廷都運轉起來,官員們忙得昏天暗地,包括太監在內,總共裁撤超過二十萬人!

也來不及詳細審理,除了吃閒飯的,但凡擁有職務者,就必定有犯罪行爲。太監全部扔去遵化挖礦,冗餘無籍軍士移民實邊。南京那邊由於路途遙遠,也不用去北方實邊了,一部分運往殷州,一部分運往南洋,一部分運往印度。

同時,惡名昭著又無靠山的勳貴,也被各種抄家法辦。朱厚照的兩個舅舅,被抄沒大量田產和店鋪,並剝奪他們的侯爵,只剩少數財產讓他們留用——畢竟太皇太后還沒死,多少得給皇室留點面子。

如此執行三月,國庫豐盈,賦稅增加,百姓安定,海晏河清,一派盛世富足之景象。

國庫銀錢,可供十年開銷!

朱載堻這皇帝當得很幸福,有王淵、楊廷和操辦政務,他垂拱而治便可,而且幹啥都不缺錢。

唯獨,糧食有點缺。

土豆已經引進了,加上紅薯和玉米,新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也扛不住那連年災害。

楊廷和搞改革創收不行,但消解冗員搞節流挺厲害,只可惜不敢對真正的權貴下手。比如那些國公們,同樣罪惡滔天,楊廷和卻選擇視而不見。

清流官員開始吹捧起來,寫詩作賦、編詞唱曲,把楊廷和奉爲一代賢相,甚至有人在吹噓什麼“紹豐盛世”。

漸漸的,一些改革派官員,都覺得不用再改革了。

邊疆安定,奸佞伏法,閹宦低頭,國庫銀錢多得用不完,那還要瞎折騰幹啥?

只要繼續保持現狀,就必定是一個盛世!

甚至有激進派,叫囂着收復交趾布政司,把(豹房)新軍精銳拖去南邊打仗,大明故土不能一直落到安南蠻子手中。

而且很有意思,這些新涌現出的激進派,以前有許多都是厭惡戰事的守舊派。他們思想的劇烈轉變,一是來自朝堂穩定,一是來自國庫豐盈,一是來自歷次大捷,整個文官集團的心氣兒都不一樣了。

傳統文臣,就算只知吟詩唱詞,但誰還沒想過開疆拓土,輔佐君王達成萬世景仰的文治武功?

王淵非常無語的發現,他以前搞那麼許多事情,竟然大大增加了改革阻力!

窮則思變,富強之時誰願改革?

065【莽頭殺神】437【大家一起壞規矩】444【前鋒之事】513【鹽政】006【優等生待遇】250【畏兀兒老將軍】384【帶着兒子出嫁】317【張璁回杭】550【吾非亡國之君,爾等皆亡國之臣】101【末世之象】449【充實人口】634【宇宙大戰】482【慈不掌兵】245【氣理合一】239【昏官?好官?】231【沈師爺來啦】328【打着紅旗反紅旗】670【人傻錢多速來】475【朱海的野望】【朝鮮——大明的反面教材】577【理念分歧】051【山歌】669【教皇接待】382【王策與熊貓】018【土司往事】138【私田與佃戶】350【三省總督】480【佛道傳法,各憑本事】570【太子選妃】703【身在江湖,權在廟堂】600【性本惡】336【綠帽子的天才】708【結廬而居】402【正德大帝】327【新婚禮物】308【抄家,殺人】552【全員二五仔】344【傳教士】423【大炮就是禮】703【身在江湖,權在廟堂】207【舅子請妹夫逛青樓】713【天竺王】335【改革田稅】204【貴州來人】498【探親】212【顧娘娘】650【出使墨西哥】269【火器發威】619【只誅心,不殺人】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616【火燒孔廟】385【王大爺發威】665【個位數傷亡的滅國之戰】646【盛州】339【建造寶船】686【濟州島?大明南直隸耽羅州!】505【叛亂遍地】297【一天八十兩稅銀?】722【要兵】【大同會——天下爲公】755【鐵條王冠】335【改革田稅】534【武王伐紂】674【東歸紀聞】340【冶煉技術】054【今夕何夕】727【基本盤】416【魔鬼之船】158【未來是我們的】618【以孔制孔】022【各有心思】398【貨幣問題】697【六百大軍出征!】371【王淵入閣?】497【實幹派】563【倉促決戰】105【三人齊聚】705【傳道】566【草原相遇】176【學術團體壯大】001【工程狗是什麼品種?】461【新大陸】333【開膛驗屍】714【君臣秋獵】512【榮譽內閣大學士】188【一得一失】161【王二郎,快上來觀燈】025【正俗簡繁】617【不查而查】【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761【第一次北方戰爭】【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118【豹牌】774【七公子要結婚了】557【線膛槍初戰】100【縣官出來收屍啦】024【忍辱負重】673【公主與王子的黑暗童話】446【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