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要兵】

bookmark

王淵打量着自己的長子,曾經那個跟熊貓一起玩耍的孩童,如今已是三十一歲的呂宋國主。

或許是呂宋的太陽毒辣,本就偏黑的王策,如今被曬得更黑了。他已經蓄起兩撇鬍子,但頷下的鬍鬚被剃光,顯得成熟而又幹練,身上更有幾分兇悍的威嚴。

“你很不錯。”王淵讚許道。

王策嘿嘿笑道:“父親過譽了。孩兒能在呂宋創下家業,不過是憑藉父親的船隊和弟子而已。”

王淵搖頭:“我的親傳弟子,主要都留在大明。隨你打拼的物理門人,多爲工商學校的學生,你可以把他們用好難能可貴。”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多虧了大明的戶籍制度。

隸戶、樂戶、匠戶、竈戶、軍戶,誕生於這些戶籍的孩子,基本沒有真正的前途可言。就算匠戶、竈戶、軍戶子弟,除長子之外都能參加科舉,但能考上的屬於鳳毛麟角。特別是軍戶子弟,你想考科舉可以,但你爹至少得百戶以上,否則你連讀書的束脩都湊不齊。

而天津和杭州的工商學校,不但免收學費,提供一頓午餐,且不拘任何戶籍出身。

大量賤籍和貧困子弟,被父母送到工商學校讀書。他們雖然也學四書五經,但都屬於淺嘗輒止,主要還是修習數學和物理。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資格科舉,也肯定是考不上的。他們都是“讀書人”,卻又不被大明士子認可,再加上戶籍的因素,導致這些人非常喜歡抱團,並且紛紛前往海外謀生路。

呂宋國的內閣和六部主官,七成以上都是出身寒微的物理門徒。

他們對大明沒有什麼認同感,在呂宋做官之後,乾脆把全家都接來。他們特別喜歡挖大明的牆角,長期致力於移民拓土,並且把呂宋的教育體系也改了。

呂宋的小學,由大明生員或秀才擔任,教的是傳統蒙學和四書。

每個基層老師,每年可推薦一個學生,送往所屬州城的中學讀書。州城的中級學校,授課內容改成數學物理,老師皆爲物理門徒,而且不收取學費,食宿費用亦全免。

這些由國家財政培養的中學生,每年可畢業上千人,大概相當於後世的初中水平。

在他們還沒畢業的時候,各方就已經開始搶人了。呂宋官府搶着要人,各路船隊搶着要人,就連呂宋的陸軍和海軍,都喜歡招這些中學畢業生入伍,隨便培養兩三年就能升爲軍官。

王策還建了一所琰州大學,每年招收名額只有五十人,非成績優異者不能入讀。

琰州大學的學制爲五年,而且嚴進嚴出。學滿五年但考試不合格,直接發給肄業證書,讓他們自己謀生路去。只有考試合格者,才能獲得畢業證書,其地位類似大明的庶吉士。

即便是琰州大學的肄業生,也都個頂個精貴,月薪沒有三十兩以上,根本別想聘請到手——每年的肄業生只有幾個。

科舉制度?

抱歉,呂宋國沒那玩意兒。

呂宋朝廷的一堆官員,以前要麼讀不起書,要麼沒資格科舉,要麼就多年落榜。他們對科舉制度沒有好印象,甚至可以說深惡痛絕,再加上呂宋人口較少,乾脆就用學校畢業制。

各州中學生的畢業考試,就相當於高考。

只不過競爭有點激烈,每年只有五十人能讀大學。且機會只有一次,不能復讀,考不上琰州大學,就只能被各方聘用,包括被選爲地方吏員(公務員)。

王淵問道:“呂宋有多少人口?”

王策回答:“呂宋戶籍制度,仿照殷洲的移冊法。漢人移民及家屬,皆歸正冊,共計360餘萬。承認官府統治的南洋土著,皆歸副冊,現有80餘萬人,只要他們學會漢話,又歸化滿五年,考覈合格就能移爲正冊。官府抓捕的奴隸,包括礦工、修路工、伐木工等等,皆歸餘冊,大概有30餘萬,立功或服役期滿可入副冊。”

正冊就是擁有完整身份的國民,而且那360萬國民當中,真正的純種漢人只有70多萬。剩下的,要麼是土著女子,要麼就是新生混血兒。

連續十多年移民,呂宋已經出現100多萬漢土混血後代,其所說語言多爲兩廣、吳越和齊魯方言。

另有無數土著,不入任何戶籍冊,幾乎不跟呂宋朝廷接觸,這些土著多居住於深山和小島。

王淵笑問:“呂宋以什麼爲官話?”

王策苦笑道:“這個事情吵得不可開交,實在是呂宋朝堂當中,浙江、福建和廣東人太多。我想以大明官話爲呂宋官話,可朝臣們卻說推廣不易,因爲大部分移民都不說大明官話。吵來吵去,也就那樣了。反正在朝堂之中,必須說大明官話,私底下就隨便他們了。”

爲啥呂宋朝堂必須說大明官話?因爲他們的國王在北京長大啊。

那麼啥是大明官話呢?

就是南京話,準確來講是江淮官話。

但明代的南京話,跟幾百年後的南京話,發音又是略有不同的,而且跟西南官話比較接近。主要流行於江淮和北京,就算到了清代初年,北京人也主要講南京話,後來漸漸融合了滿族特色(北京話是滿清貴族學習江淮官話的產物)。

王淵小時候說的貴州官話,就非常接近江淮官話,因爲貴州有大量外來軍戶,江淮語言反而成了貴州官話(略有變化)。王淵進京之後,只需改掉口音,就能說一口正宗的大明官話。

王淵告誡道:“身在海外,更應講究,必須言同語、書同文。浙江、福建和廣東的方言,實在太多太雜了,是極不利於推廣的。就拿浙江來說,有可能隔一條河,互相之間就無法交流。你是呂宋國主,就用你說的語言爲官話,不會官話之人不能做州府長官!”

“父親教訓得是。”王策老老實實聽話。

父子倆又聊一陣,王淵終於說到正題:“你有多少軍隊?”

王策說道:“步卒三萬餘,皆爲精銳正兵。但沒有成建制的騎兵,呂宋多爲山林島嶼,也用不着什麼騎兵。至於海軍,亦商亦軍,閒時經商,戰時爲兵。”

在十六世紀,不可能出現專職海軍,都是海軍、海商、海盜三位一體。這玩意兒養起來太費錢了,必須讓海軍自己撈外快,遇到落單船隻甚至直接化身爲海盜。

呂宋國的海軍,其實就是廣源會的武裝商船,指揮官和船長都是物理門徒。

王淵說道:“送我五千步卒,還要炮兵齊備。”

王策笑道:“父親一句話的事情。”

不說孝不孝順的問題,王淵若是一聲令下,能把呂宋國一半海軍給劃拉走。

朱載堻雖然同意裁撤江南衛所,讓王淵挑選八千士卒及其家屬。但那些衛所兵根本沒法打仗,王淵只能找兒子要兵,剩下的部隊可以慢慢再訓練。

印度古吉拉特國,還有一個養子王芳。

王芳雖然已經擁有一隻精銳騎兵,但那邊也正在打仗啊,暫時無法抽調來送給王淵。

734【立國之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360【英明無雙朱厚照】711【洞庭風月,抄家殺人】779【大明制霸殷洲與日耳曼尼亞王國建立】015【慷慨仗義宋無涯】155【武曲星下凡】464【福山尾章】119【冷處理】686【濟州島?大明南直隸耽羅州!】340【冶煉技術】【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602【賢王也不能逃稅啊】499【爭與不敢爭】128【兀那賊將,可敢與我一戰】654【歲入破兩千萬】490【流職武將】713【天竺王】325【後宮干政】254【兵臨哈密】658【林富的亂國之謀】691【經濟小識】509【主人的任務】670【人傻錢多速來】003【民風淳樸穿青寨】210【帶皇帝逛窯子】224【北堵南疏】496【治國便是治民】100【縣官出來收屍啦】269【楊廷和回京】450【望海屯】152【官軍都是弱雞】422【太子師】684【半月戀情】629【社會糾錯功能】467【正德新曆】138【私田與佃戶】689【王公子的殷洲之行】677【英國公主名朱芝蘭】352【皇帝又鬧幺蛾子了】269【火器發威】592【打開天窗】575【賢相與盛世?】734【立國之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467【正德新曆】675【紹豐出海潮】541【老友進京】447【皇帝的鬱悶】301【另有所圖】323【沒安好心】371【王淵入閣?】357【老手與菜鳥】343【葡萄牙總督】157【房子太大不敢要】723【鳳儀來歸】500【心臟病】528【會社】316【西湖醋魚】566【草原相遇】480【佛道傳法,各憑本事】444【前鋒之事】455【來人,給將軍們吃餅】230【臨清州】532【膽大包天】379【又是陽謀】073【鬧五魁】360【英明無雙朱厚照】028【三個小祖宗】636【大案要案】458【中途流產的第一次全球航行】660【直追漢唐】497【實幹派】574【就怕皇帝太有心】392【果是佞臣】697【六百大軍出征!】481【兵分兩路】363【差點被反殺】621【我要打十個】059【科舉密卷】444【前鋒之事】020【虎狼之世】400【若虛禪師】459【環球航海圖】124【一往無前】755【鐵條王冠】182【陰陽人與日心說】492【王尚書】095【明代流行歌曲】206【定親與求官】480【佛道傳法,各憑本事】386【夫妻復九江】094【秦樓楚館】264【仰吉八里】592【打開天窗】264【仰吉八里】090【奇門兵器】188【一得一失】175【莫名其妙的麻煩】335【改革田稅】459【環球航海圖】646【盛州】